一片竹葉能做什麼?不少人一下子都答不上來。而在連樟村,一片竹葉的價值遠不止於此,通過精深加工,它還可以做成竹葉茶、竹葉酒和竹葉化妝品等。將鄉村隨處可見的「葉子」變成了「票子」,得益於2019年8月啟動的連樟村碧鄉生態茶葉深加工項目,打造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綜合型茶葉產業鏈。目前項目廠房主體工程已完工,茶葉加工設備已進廠安裝調試。預計帶動周邊200人以上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平均每年向連樟村、塘旺村小組集體分紅35萬元。
作為連樟樣板區重要一部分,如今連樟村,不僅有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扶貧車間,各種產業項目遍地開花,這從一片竹葉的深加工可見一斑。英德連樟樣板區2019年12月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來,英德市圍繞黨建引領、交通先行、產業帶動、文旅農旅融合、環境提升等五大方面,全力推動連樟樣板區的建設和改革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連樟樣板區的產業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資金約1.74億元,帶動7199戶農戶實現就業和增收。
產業項目多點開花
建設步伐凸顯「英德速度」
連樟樣板區涉及連江口、黎溪、下3鎮13個行政村(社區)和鐵溪林場,共238個自然村,戶籍人口42510人,面積471.62平方公裡,連樟村、恆昌村、黎洞村、高洞村等4個行政村為省定貧困村。
如今的連樟村,猶如一個大工地,到處如火如荼,一片繁忙充滿生機的景象。
淡地村龍船渡田園綜合體(野渡谷)項目,是將「綠水青山」變為村民長久依靠的「金山銀山」。該項目成功將一片因水庫建設而搬遷廢置的空心古村,打造成一個原生態精品民宿群落,並率先將連江片區砂糖桔產業轉型為種植澳洲堅果,種植成功後帶動周邊的農民一起種植,助力整個片區的產業轉型發展。
總投資680萬元,位於連江口鎮下步村的老茶園生態茶園、茶葉加工廠及電商中心項目,2019年初動工,目前,生態茶葉基地已完成320畝的高標準茶園種植,茶葉加工廠及電商中心已建設完成,正常運營。茶葉加工廠配備現代化高科技茶葉深加工設備,電商中心內設參觀走廊,供遊客、商戶直觀英德紅茶機械化生產工藝和流程。項目預計年產值達1000萬元,可帶動周邊90人以上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元,同時帶動連江口鎮及周邊鄉鎮茶葉種植產業發展。該項目將建設高標準茶葉生產基地320畝。
此外,由英德市連樟家食品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興建的英德麻竹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項目,已於2019年8月啟動,項目建設主要包括麻竹筍高效育苗基地和現代化加工中心,並設有產品體驗中心,供遊客、商戶參觀英德麻竹筍的生產加工流程。目前,廠房已完成主體及外牆的搭建,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及周邊設施建設。項目實施主體通過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增強了產業園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與周邊農戶籤訂了收購協議,按照超過市場20%的價格收購當地麻竹筍,並與合作社採取「保底+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項目有效帶動連江口鎮及周邊鄉鎮麻竹筍種植及加工產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連樟示範村三期項目———連樟村商業街目前也已初具雛形,該項目位於連樟中心村內,由碧桂園集團負責規劃建設,計劃建設商鋪、休閒餐吧、廚房、外觀景平臺及復興庭、水塘等設施。項目建成後,將為村民就業、促進村集體創收提供新渠道,是助力連樟村鄉村振興的又一示範點。
強化黨建引領
圍繞「五大方面」有序推進
自2019年廣清接合片區被列入首批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來,在中央省市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連樟樣板區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後,英德市圍繞樣板區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注重頂層設計,高位推動,集全市之力推進樣板區的發展。
目前,英德已成立由英德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連樟樣板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抽調骨幹人員在連樟村集中辦公,並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連樟樣板區土地改革和「一村四社」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等具體任務。領導小組成立後,迅速開展相關工作。英德市委主要領導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深入連樟樣板區調研,部署推進樣板區規劃建設和試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實行「每周一例會、半月一調度、每月一聯席會議、每兩月向常委會匯報」的工作機制,統籌做好樣板區建設指揮協調、情況匯報、問題梳理等工作,督導有關部門和鄉鎮加快項目建設。連樟樣板區建設重點圍繞五個方面開展。
黨建引領方面,以連樟村打造為全國基層黨組織示範點為核心,全面協調推進連樟樣板區基層黨建引領促進各項事業發展。圍繞示範目標要求,制定了連樟樣板區黨建引領年度工作方案,建立市鎮村三級黨建業務聯絡機制,摸清基礎信息並形成《村情、黨情、幹情、民情資料臺帳》,為工作開展提供信息基礎;通過搭建三級黨建網格、實施黨員評星定級紀實管理模式等途徑,夯實黨組織堡壘作用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目前連樟黨校已正常運營,掛牌成為省委、清遠市委黨校教學點,是傳播英德經驗的重要窗口。樣板區通過打造黨建品牌,實現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質,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交通先行方面,省道S382線段路面改造工程已完工;S382線塘旺橋改建項目已完成方案調整,繼續深入優化建設方案,待優化設計後再次提交評審,計劃2021年底前完工;古驛道拓寬項目已完工,全線瀝青鋪築完成,交付使用;黎溪香爐峽至白水寨農村道路路面改造工程全線4.5公裡目前已鋪築水泥混凝土路面2.5公裡,計劃12月中旬完成主體工程(含新增的瀝青路面);X379線黎溪火磚樓至連江口南坑村段擴建工程已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網,開標日期在11月10日,計劃於2021年春節前完成主體工程。
產業帶動方面,按規劃,連樟樣板區三年規劃完成產業帶動項目25個,其中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為20個。目前,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等17個項目已基本完工。油茶加工廠、連樟村果蔬農產品加工廠、生態茶葉加工基地等項目正在加緊施工。
文旅農旅融合方面,連樟樣板區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已啟動建設;連樟村文旅項目、吳光亮故居修繕工程、南粵古驛道修復工程等項目基本完成;連樟村商業街正式開工建設;湞陽峽風景區、大樟沙灘、鐵溪小鎮、亞婆田·白水寨等景區升級改造項目有序推進。
環境提升方面,環境提升方面,92個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累計完成村道建設15.73公裡,完成農村巷道硬底化61.98公裡;117條村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達到整潔村以上的70個;黎溪鎮區經鐵溪村至連樟村沿線、S382連江口鎮區至英佛路口沿線20個村莊的房屋外立面改造已全面啟動,目前已有190戶完成改造;黎溪陸家灣至大圍段碧道工程正進行綠道及景觀點前期設計;完成連樟供水項目主體工程、主管鋪設、制水設備安裝,現正進行工程收尾工作,建成12個5G基站,組立電桿615根、鐵塔46基,架設導線90公裡,完成工程總體形象進度70%。
創新探索改革試驗
為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樣板」
日前,連樟樣板區土地改革工作有序推進。編制了「三鎮一場」國土空間規劃(初稿);初步開發了英德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起草了農村產權交易制度(初稿)。「一村四社」體系取得突破。黎溪鎮大圍村、福龍圍村和連江口城樟社區淡地組「一村四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舉行了揭牌儀式,這是廣清結合片區連樟樣板區首批「一村四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式開業運營,標誌著清遠市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的改革試驗有了新進展,進入新階段。
作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中廣清結合片區連樟樣板區的重要試驗內容,大圍村、福龍圍村、淡地組的「一村四社」體系,緊緊圍繞「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等改革試驗任務,同時立足該村實際需求,通過將農民組織起來,資金、資產、資源整合起來,產權交易起來,實現資金變股金、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東,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實驗目標。
「一村四社」體系建設只是連樟樣板區改革試驗的創新探索之一。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是國家賦予英德的一項重大改革任務,是英德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英德將按照中央、省和清遠市的部署要求,堅持一手抓改革試驗,一手抓項目建設,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確任務,補齊短板,抓出成效,為全省乃至全國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新鮮經驗。
清遠市委常委、英德市委書記吳耿淡指出,連樟樣板區的改革試驗探索任務之一,就是要著力破解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問題。要圍繞連樟樣板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自願有償轉讓退出農村權益制度、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建立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體制機制、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等7個方面改革探索,實現城鄉要素自由流動,提升城鎮帶動鄉村的能力,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打造「連樟標準」,形成「英德經驗」,為全市乃至全省、全國鄉村振興提供「樣板」。
近日,吳耿淡一行深入黎溪大圍村調研,聽取了相關市領導和單位負責人工作情況匯報,針對中存在問題,作再動員再部署。對如何抓好全市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樣板區城鄉融合發展工作明確了三點要求。
「要發揮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改革中大膽試驗、創新,善於破解難題、總結好的經驗,邊試邊改,以點帶面帶動英德全市發展。」吳耿淡表示,英德將通過壓實責任、嚴明作風、狠抓工作落實,為項目推動做好保障服務,做到資金保障到位、指標保障到位、機制保障到位,舉全市之力推進連樟樣板區改革發展,確保不折不扣完成改革試驗任務。
文/圖:鍾履雙 通訊員 黃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