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任日外務省中國課長 兩岸三地工作多年
2008年08月17日 12:58 來源: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發表評論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8日抵京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並分別與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進行了會晤。其隨行人員包括7天前剛剛走馬上任的日本外務省中國課課長垂秀夫。中文流利,曾在兩岸三地工作過的這位日本外交官給人的感覺很神秘。外界認為,垂秀夫出任中國課長,對日本的對華政策有不同尋常的意味。
「中國通」領導中國課
日本外務省直接以國名命名的只有中國課(全稱中國蒙古課)和俄羅斯課。中國課大約35人,規模僅次於北美課(約50人)。有人說,這大致反映了中日關係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美國第一,其次是中國。
中國課的外交官們幾乎都是「中國通」,然而,在中日關係「政冷經熱」的那些日子裡,中國課的外交官們感到鬱悶,因為他們遭遇了「外行領導內行」的局面,派來的課長往往是不會說漢語的外交官,如剛剛離任的中國課長秋葉鋼男是「美國學派」,英語流利卻不懂中文。因此,早在今年7月初外界就猜測說,時任東南亞第一課長的垂秀夫為最佳人選,因為垂秀夫與日本現任駐華大使宮本雄二關係密切,也是外務省「中國學派」中的中堅骨幹。
8月1日,新課長走馬上任,正是垂秀夫。
神秘的「國際情報統括官」
垂秀夫1985年畢業於日本著名的京都大學法學部,同年考入日本外務省,成為候補外交官。1986年,他被派往中國南京大學學習。1989年又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留學。隨後,垂秀夫正式成為日本外務省一名外交官。
不過,在他走馬上任前,日本《文藝春秋》雜誌爆料稱,垂秀夫可能是為日本外務省國際情報統括官組織工作的間諜。《文藝春秋》報導說,根據線索,垂秀夫曾在日本駐華大使館政治部、經濟部任一等書記官。書記官是日本外務省編制的一個並不高的職位,工作內容主要是搜集情報,為部門參贊提供建議。
「國際情報統括官組織」是獨立於日本外務省的機構,直接為日本中央政府服務。「統括官」的運作方式極其神秘,表面上,它是外務省轄下的一個局,工作範圍不包括一般意義上的情報機構所進行的傳統任務,如跟蹤、監視等「間諜活動」。「統括官」突出其對信息的「分析、綜合」功能。
「國際情報統括官組織」在同一時期的成員不超過80人。以2003年為例,這個時期日本外務省總人數是2134人,其中只有4%的精英能夠成為「統括官」的成員,因此,垂秀夫堪稱外務省的精英。
在兩岸三地工作多年
垂秀夫最突出的特點是對中國事務「了如指掌」,這主要與他的外交官經歷全部圍繞著中國進行有關。
1999年,垂秀夫出任日本駐香港領事館總領事;2001年成為「日本交流協會」駐臺北事務所總務部長;2003年,垂秀夫被調回日本,擔任外務省「亞洲、大洋州局東北亞課日韓經濟協調室」室長,後成為東南亞課課長。其間,他經常作為日本政府的代表參加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論壇,還頻頻出現在日本各大學的演講臺上,向日本民眾介紹中國,評論中日關係的走向,分析朝鮮核問題等東北亞地區的熱點問題。在2007年度日本外務省發表的「平成17(2005)年度研究報告」中,收錄了垂秀夫的研究文章《近期中國內政分析》。
垂秀夫在兩岸三地的表現十分突出。如他任「日本交流協會」駐臺北事務所總務部長期間,表面的一號人物是所長內田勝久,但臺灣各界普遍認為,真正負責對臺政治操盤的是該所相當精幹、活躍的總務部長垂秀夫。他除了經常出入臺「總統府」外,還頻頻出席臺灣團結聯盟所舉辦的宴會和民間活動,接觸面很廣。(張竹力)
【編輯:張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