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證監會官網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可轉債發行承銷相關問題的問答》(下文簡稱「問答」),據問答所示,同一網下投資者的每個配售對象參與可轉債網下申購只能使用一個證券帳戶,這也意味著,此前有券商動用上百個帳戶參與申購可轉債的亂象將成為過去。
同一投資者只能使用一個證券帳戶
對於關於網下投資者參與可轉債的申購金額的監管要求,證監會表示,根據《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參照《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規範公募基金和資產管理計劃不得超資產規模開展新股申購等相關規定和監管原則,網下投資者申購可轉債時應結合行業監管要求及相應資產規模,合理確定申購金額,不得超資產規模申購。投資者參與可轉債網下發行時,應出具申購量不超資產規模的承諾。承銷商對申購金額應保持必要關注,並有權認定超資產規模的申購為無效申購。監管部門可對相關情況進行檢查,並採取監管措施。
在投資者參與可轉債網下申購能否使用多個帳戶參與申購問題上,證監會回應,為公平對待網上網下投資者,同一網下投資者的每個配售對象參與可轉債網下申購只能使用一個證券帳戶。投資者管理多個證券投資產品的,每個產品可視作一個配售對象。其他投資者,每個投資者視作一個配售對象。
據券商工作人員介紹,最初,監管層對證券公司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證登」)開設帳戶數量並未有明確限制,此後,在政策調整後,金融機構開戶數量被限制為3個,但在政策調整前開設的帳戶依然可以正常使用,這也是有金融機構可以使用上百個帳戶參與線下申購的原因。
可轉債有的轉股溢價率可達20%-30%,
有券商使用數百帳戶網下申購
據業內人士介紹,對於優質的可轉債,流通性高、利率條款優厚。此外,優質企業的可轉債溢價空間較大,往往會因此引發投資人追捧。
以中信銀行發布的可轉債為例,3月15日,中信銀行發布發行結果公告,實際發行總額400億元,其中,向原股東配售295.51億元,佔發行總額的73.88%,網上認購8452.00萬元,佔發行總額的 0.021%,主承銷商包銷483.50萬元,佔發行總額的0.012%。
據不完全統計,此次中信銀行可轉債發行規模是自2011年以來A股最高規模,僅網下有效申購總額就高達56.96萬億元,有效申購倍數5497倍,可謂目前A股可轉債最火爆的申購。
據證券時報報導,中信轉債的網下獲配情況明細顯示,僅渤海證券就出動300個證券帳戶,每個帳戶有效認購數量800萬手,對應申購資金規模高達2.4萬億元,每個帳戶初步獲配1455手,總計獲配43.65萬手。按0.018%的配售比例計算,渤海證券可搶得約8億元規模的中信轉債。申購帳戶數超過100個的六家券商,包括渤海、東方、東吳、廣發、國海、東北證券的自營帳戶獲配量達到199萬手,在網下配售1036.24萬手的總量中,佔比超過19%。
方正證券在其研報中指出,考慮中信轉債具有正股資質較優、市值大、流通性好、評級高、利率條款優厚的優勢,預計中信轉債轉股溢價率在20%-30%區間內,照此估算,其上市價格位於87.79元-130元區間內,中樞價格為108.22元。
機構投資者存在申購數量超過其對應資產規模或資金規模,有企業開始排查
值得關注的是,已有企業在轉債申請認購中對機構投資者是否使用多個投資帳戶進行排查工作。
3月19日,亨通光電公布轉債網下配售結果,共11037個帳戶獲得有效獲配,中籤率低至0.0077%。隨後,3月20日,亨通發布公告表示,發現多家網下機構投資者存在申購數量超過其對應資產規模或資金規模的情況。
亨通光電稱,經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協商一致,按照謹慎配售原則,決定對機構投資者或其管理的產品只使用一個證券帳戶進行配售,如果使用多個證券帳戶進行申購,則只對申購量最大的證券帳戶進行配售,若遇所有證券帳戶申購量均相同,將隨機配售。
業內人士指出,剔除機構投資者大量的無效帳戶,可使得網下中籤率大幅提升。雖然多帳戶打新現象得到遏制,但部分頂格申購的問題依舊存在,若未來頂格申購問題得到限制,中籤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指出,2017年9月,為了減小可轉債打新凍結資金對資金面的擾動,證監會修改了《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將可轉債打新改為信用申購,網上打新無需提前繳納資金,網下只需繳納50萬元的保證金。信用申購初期,由於當時市場表現較好,轉債上市價格較高,疊加網下發行較為繁瑣,轉債發行普遍都只有原股東配售和網上發行,而沒有網下發行。2018年股市單邊下跌,轉債上市破發,網上申購人數大幅下降,僅依靠網上發行,使得轉債發行難度加大,承銷商包銷比例增加,為此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轉債發行提速,承銷商紛紛重啟網下申購,從而為機構參與網上申購提供了機會。
「由於今年股市大幅反彈,轉債上市價格高,參與轉債打新能獲得較高收益,很多機構參與轉債網下申購,使得多帳戶打新問題日益突出,最終引發監管的注意。所謂多帳戶打新,是指同一主體,用多個證券帳戶進行申購,其中以券商自營帳戶最多,券商本身開戶比較簡單,其次是一般法人帳戶,主要是一些個人註冊成立公司,以公司名義申請多帳戶進行打新。隨著監管要求只能使用一個證券帳戶進行申購,網下申購數量將大幅下降,中籤率將提升」,屈慶說。
新京報記者 張思源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