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姜詩薔 北京報導
近期,可轉債「打新」再度火爆。
3月13日,浙商轉債公告了其網上中籤率及網下配售結果。數據顯示,本次網下發行有效申購數量為133.45億手,最終網下向機構投資者配售的浙商轉債總計為230.10萬手,佔本次發行總量的66.00%,配售比例為0.017%。
事實上,今年3月以來發行的多只可轉債均受機構熱捧,網下配售比例均未超過0.1%。
網下申購一片狂歡的背後,機構動輒通過上百個帳戶進行可轉債申購、以及不少註冊資本在1萬元的小公司頂格申購可轉債等亂象頻頻引發市場爭議。
目前,市場質疑引發發行人和承銷機構的注意。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近期發行的絕味轉債、貴廣轉債的發行公告中均對機構網下申購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可轉債打新也有望走向公平。
「雖然機構多帳戶申購的情況一直都有,但近期市場上不少機構動用幾百個帳戶頂格申購明顯不符合邏輯,有超規模打新的嫌疑。如果遇到極端情況,很容易引發風險事件。」3月13日,華東某券商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限制措施初步落地
市場關注下,近期新發可轉債也對網下申購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絕味轉債和貴廣轉債在發行公告中均指出,「機構投資者每個產品參與本次網下申購只能使用一個證券帳戶」。證券帳戶註冊資料中「帳戶持有人名稱」、「有效身份證明文件號碼」均相同的多個證券帳戶參與本次網下申購的,主承銷商有權確認對應申購無效。
事實上,此前僅可轉債網上申購有明確的規則指出,投資者參與可轉債網上申購只能使用一個證券帳戶。同一投資者使用多個證券帳戶參與同一隻可轉債申購的,以及投資者使用同一證券帳戶多次參與同一隻可轉債申購的,以該投資者的第一筆申購為有效申購,其餘申購均為無效申購。但此前網下申購併沒有類似要求,例如中信轉債、平銀轉債等多只可轉債發行均未對機構網下申購帳戶使用做出明確限制。
「一個產品最多可以用6個帳戶,可以在三個券商開戶,三個帳號同時每個帳號裡面還有一個基本戶一個基金戶。」3月13日,北京某私募機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雖然這個條款可以一定程度解決網下多帳戶申購帶來的不公平問題,但僅是對機構投資者每個產品進行限制,像券商自營資金以及小公司超規模打新仍然沒有明確限制,通過多開公司以及多個產品依然可以操作。」前述券商人士表示。
該人士指出,「按照表述只要證券帳戶的名稱和身份證明文件一樣的就算重複帳戶,確實解決了網下多帳戶申購的一部分問題,但超額認購還是可以的。」
從絕味轉債的網下配售結果來看,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數據顯示,本次網下發行有效申購數量為68.67億手,最終網下向機構投資者配售的絕味轉債總計為41.13萬手,佔本次發行總量的 41.13%,配售比例為0.006%。
配售名單中,仍有不少券商等機構利用多帳戶頂格申購。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其中國海證券利用198個帳戶頂格申購,每個帳戶有效認購數量90萬手,初步獲配僅54手;廣發證券亦通過198個帳戶頂格申購,每個帳戶有效認購數量90萬手,初步獲配僅54手。
此外,還有南通盛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訊閃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6個帳戶頂格申購90萬手;其中南通盛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僅10萬元,但其6個帳戶均申購了9億元可轉債,合計54億元。
「是有這個規定,但我們申購時依然也用了多個帳戶,實際上還是沒有特別的限制。」3月13日,一位參與過絕味轉債打新的私募機構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此前貴廣轉債的網下配售情況中,類似的情況依然存在。
機構態度理性
不過,雖然近期可轉債市場火爆引發市場廣泛關注,但從目前機構的反饋來看,火熱之中依然存有對轉債市場或將降溫的考量。
「近期多只可轉債我們都參與了網下申購,其實並不是每個轉債都那麼瘋狂的打新,如果中籤太多,上市後轉債破發就虧了。現在股票行情有所降溫,轉債也不是那麼好賺錢。」前述北京私募機構人士表示。
「其實一些機構也擔心如果中籤太高卻沒辦法繳足後續款項的情況,因為網下打新是要繳納保證金的。之前也有轉債出現過因不少機構頂格申購卻無法繳納足夠資金,而導致大面積棄購的情況。所以還是要在資產規模允許下合理確定申購金額。」前述券商人士指出。
從市場情況看,3月13日,可轉債指數收跌2.07%,當日上證綜指亦收跌1.09%,伴隨著正股的波動,可轉債走勢也出現波動調整。
江海證券研究指出,經過前期的大漲,轉股溢價率明顯壓縮,轉債彈性提升,也意味著波動將加大,短期操作思路上可適當進行調倉或減倉來應對波動。
具體來看,對於一些正股基本面不佳的轉債,大漲之後要果斷減倉保住收益,避免大幅回撤,對於一些正股基本面較好的轉債仍可繼續持有,等待贖回機會,同時可適當參與一些低價小市值轉債的交易機會,因為安全邊際相對較高且存在補漲的可能。另外可重點關注待發新券機會以及搶權配售的機會。
「轉債市場需要關注基本面。轉債市場第一階段估值快速提升已經結束,目前估值和定價持平,市場出現自發性調整也隨時可能會出現,接下來需重視基本面邊際變化明顯的行業或公司,目前部分上漲速度較快、價格較高的個券可以考慮適當獲利了結,倉位等合適的組合可以適當轉換成低價券。」3月13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固收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編輯:包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