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男孩的媽媽注意了,咱們「媽媽偷懶班」現在開課。男孩女孩的撫養教育方式是不同的。男孩將來要養家,需要更有責任感、有強大的內心、有幽默感、有決策力。要培養孩子這些能力,媽媽必須適當的偷偷懶。
1. 媽媽需要你保護---培養責任感
雖然女性在覺醒,但是短期內,尤其是在我們這個社會,男人始終是要保護女性的一方。男孩應該從小培養責任感、學會有擔當。責任感強的男性在職場中更容易被重用、升職更快。在生活中,這樣的男孩更容易收穫友誼,也更有力量撐起一個家。
你可以這樣做:經常跟兒子說「媽媽需要你保護」。這句話可是萬用金句。
跟兒子一起逛街,孩子容易亂跑,這句話可以讓兒子頓時生起責任感,時刻跟在媽媽周圍;
孩子不愛學習、人生沒有目標,這句話暫時給了孩子一個目標,要知道,男人的奮鬥的動力是女人,這個女人也包括自己的母親。
老公出差,告訴兒子要好好保護媽媽,這個家暫時交給你了。這會孩子更好的陪伴媽媽,更貼心,也會讓母子聯繫更緊密。
2. 媽媽力氣不夠大---培養獨立性
我一直很反對「媽媽是超人」這個口號。憑什麼媽媽得是那個什麼都管的人?為什麼一定是媽媽在付出在犧牲?這種思維定式下培養出來的多是「媽寶男」。他們不懂得尊重女性,呵護女性,萬事要求伴侶跟自己的母親看齊,是最不受歡迎的婚戀對象。
你可以這樣做:適當扮演弱者,多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為家庭出一份力。
媽媽做飯,可以把洗菜擇菜的活交給兒子,既省力又不會有危險,幾歲的孩子就能勝任。孩子大一點還可以幫忙買菜。我們這代人都是「打醬油」蹭冰棍長大的。
家裡搬搬抬抬的小活大可以交給老公和兒子。不要過分溺愛孩子,怕他們力氣不夠用,怕磕了碰了。他們在外面瘋玩時力氣大不大?跟小朋友打架的時候也沒見他們怕磕了碰了。男孩子不經歷傷痕的洗禮,始終長不大。
現在的年輕人獨居的非常多。難免要自己做飯、修電腦、組裝家具。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太重要了。女孩子還可以找人幫忙,男孩子無法獨立可說不過去。要孩子多幫忙做家務,不僅僅是讓他們具備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幫助他人。在社交越來越網絡化的今天,樂於幫助別人的人才不會成為一座孤島。
3. 多跟爸爸在一起---培養幽默感
父親的角色在男孩的生命中絕對不可以缺少。母親可以給孩子溫暖的懷抱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而父親要教給孩子堅強、狼性、和幽默。有幽默感的人,在團隊中更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更容易建立強大的人際關係網。在面對挫折時,幽默的人更樂觀,也更容易讓團隊其他人放鬆。
你可以這樣做:多給父子倆留出獨處時間,讓兒子對父親建立信任,更願意跟父親分享生活的點滴。
兒子考試沒考好,媽媽情緒比較容易激動。可能會哭、會埋怨、甚至情緒失控。而父親的情緒比母親穩定,可以陪孩子找找原因,也可以給「小夥子」一點鼓勵。你希望孩子長大之後面對困難時更想你還是更像他父親呢?
多讓兒子跟爸爸做遊戲。很多男孩子的遊戲媽媽是沒辦法參與的。比如劇烈的球類運動、奔跑摔打、電競遊戲。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空間感、運算能力,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很多好處。
看著你的兩個大男孩在一起打配合,緊張激烈的樣子,你會發現,這小子像極了他老爸當年的樣子:又高又帥,風趣幽默。
4. 媽媽拿不定主意---培養決策力
老媽一言堂對男孩子可不是件好事。男性和女性的思維方式有很大不同。男人的思維更理性,凡事喜歡分析利弊,不容易被情緒左右。而女性的思維偏乾性,很多事相信直覺,對一件事的判斷比較主觀。如果感性的母親總是去為理性的兒子做決定,會擾亂孩子的思維模式,讓他們遲遲不能進入思想成熟的狀態。
你可以這樣做:從小培養孩子的判斷力和決策力。事無大小,多聽孩子的意見,鼓勵孩子多發表觀點。
給兒子買衣服,媽媽少給意見。雖然男孩子的審美大多得不到女性的認可,但是小孩子穿得好看不如穿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買玩具、買學習用品、給自己的小房間添置家具,這些都可以適當尊重孩子的意見。
全家的事情也要經常聽聽孩子的意見。比如年底旅行去哪裡,也讓兒子提提意見。每周可以定一個家庭日,全家一起開個小會,聊聊最近的事情。最重要是給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這樣做,孩子以後更有主見,主觀意識更成熟。
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想法過時了。但是這句話還傳達了一個思想,就是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要有區別。有針對性的教育,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