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女童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對策

2020-12-22 小書蠹

留守兒童,顧名思義,就是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流動到其他地區,而子女只能留在原籍無法跟隨父母一起生活的兒童,在這些兒童中,由於農村地區教育水平不發達,觀念落後,又以女童居多,而留守女童由於缺乏家庭的關愛,導致其心理發展出現問題,自閉自卑、價值錯位、性格叛逆等問題成為制約其發展,導致農村地區的發展出現阿喀琉斯之踵,農村發展進程減緩,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1.農村地區出現留守女童心理問題的原因

(1)經濟上的落後成為留守女童的客觀原因

在農村地區由於貧窮等問題導致留守兒童的現象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塊頑石,使得留守兒童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由於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無法為農村人口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使得部分農村人口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而對於外來務工人員的相關政策缺失,其子女的教育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使得這些外出打工的人員不得不將子女留在農村,這也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存在的客觀原因。

(2)思想上的落後成為留守女童的主觀原因

思想觀念上的落後也是留守女童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許多農村家庭依舊存在重男輕女的情況,家庭的不重視使得留守女童的情況經常發生,而監護人也由於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忽視留守女童,使其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問題。另外農村中一家往往有多個孩子,經濟的制約使得家長無法將這些孩子都帶在身邊,留守兒童也就因此產生。留守女童在落後的觀念影響下難以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久而久之造成自卑、自閉等心

理狀態,對於留守女童的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3)農村環境因素導致留守女童出現心理問題

農村地區由於缺乏相應的娛樂設施,加上家長處於補償心理為留守女童購置了相應的電子產品,使得留守女童沉迷於網絡世界,「手機控」的情況層出不窮,過度的沉迷虛擬世界使得留守女童缺乏外界感知能力,又由於父母親情的缺失使其心理出現問題。此外由於農村地區的治安環境較差,容易出現猥褻女童的情況,而又由於缺乏父母的陪伴使得這種身心創傷難以彌補,久而久之留守女童的心理出現問題,身心健康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2.農村地區留守女童存在的心理特點

(1)自閉自卑,缺乏自信

自卑自閉是留守女童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留守女童由於長時間難以接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使得她們產生了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對於正當的要求難以啟齒,過度的要強心態表現了其自卑的心理。在生活中她們遇到問題喜歡獨自解決,而產生了心理問題後也沒有地方給她們傾訴和發洩,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成為自閉心理。親情的淡漠是導致留守女童出現這一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2)價值觀錯位,性格偏激

價值觀的錯位則是留守女童所產生的第二個心理問題。部分家長出於愧疚和補償心理,對於留守女童的心理了解不深,只是一味地給予物質上的補償,導致孩子養成不正確的價值觀,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同意讀書無用論。此外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使其在進行人際交往時保有警惕的心理,對於小事斤斤計較,過於敏感。由於留守女童對父母的情感產生一定的隔膜,埋怨父母的無情,並將這種情緒擴散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導致留守女童的性格變得偏激。

(3)缺乏相應的人生觀和人生規劃

留守女童由於缺乏關愛使得其不僅在情感上受到影響,在成長的經歷上也缺乏相應的指導。留守女童由於父母長期在外賺錢,使其對金錢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對於自己的人生沒有長遠的規劃,而是盲目的也進行外出打工。此外其觀念也會一直受到落後的鄉村文化影響,由重男輕女的受害者,變成重男輕女的簇擁,使得鄉村文化觀念發展出現惡性循環。

3.對農村地區留守女童進行教育的對策

(1)加大農村經濟建設,解決貧困問題

要解決留守女童的問題,首先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同時推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留守女童產生的根源,正是由於城市與農村發展的極度不平衡導致的,農村地區缺乏足夠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崗位導致農民工不得不外出謀生,因此加強對於農村的經濟建設,使得農民工能夠在家鄉謀生,避免了其外出打工,這就使得留守女童的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解決其存在的客觀原因。

同時城市也可以為農民工子女解決上學的問題,讓那些不得不外出打工的人可以為子女提供相對穩定的教育環境,從而解決留守女童問題。外來務工子女上學難是造成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原因,為了給孩子提供相對穩定的教育和生活環境,外來務工人員不得不將子女留在農村,而解決了上學難這一問題,則使外來務工人員一方面其子女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其提供相應的保障,有利於緩解社會矛盾以及貧富差距。

(2)加強對農村地區教育,轉變人們思想

要解決留守兒童帶來的社會問題,還應當加強對農村地區的教育,同時轉變農村存在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從而妥善解決留守女童的問題。當前的農村地區教育相對落後,陳舊的思想大行其道,留守女童受到性別歧視導致其在生活中受到落後的思想薰陶,心理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政府需要加強對農村地區的教育,轉變落後觀念,減少留守女童的數量。這種教育需要對農村地區的人們進行普遍的思想教育,轉變其重男輕女的思想,同時對於留守女童的監護人也應當嚴格選取,避免出現因為監護人選取不當對留守女童造成心理傷害的情況發生。農村地區可以通過寄宿學校的方式為留守女童提供相應的住所,使得沒有合適監護人的留守女童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3)打通溝通渠道,走進留守女童內心

解決留守女童的心理問題還需要積極的與留守女童進行溝通,通過走進留守女童的內心,幫助其保持陽光心態實現自我的不斷發展。家長應當多與留守女童進行溝通,表達父母對於留守女童的關注與關愛,使留守女童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避免產生怨憤等偏激的想法。學校也要與留守女童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交流的方式了解其生活和學習中面臨的困難,幫助留守女童解決問題。同時還需要營造良好的學校氛圍,為留守女童營造輕鬆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其能夠在氛圍的潛移默化下實現對自我性格的良性發展。社會也應當給予她們更多的關愛,使其能夠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實現健康的心理培育。

4.總結

農村地區的留守女童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原因,社會對於農村地區的思想教育、觀念轉變以及相應的經濟扶植已經刻不容緩。留守女童的存在需要多方合力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只有政府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學校做好引導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解決留守女童帶來的社會問題,從而促進城鄉一體化的不斷發展。

相關焦點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河南省教育廳廳長 蔣篤運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富餘勞動力越來越多,大批農村人口紛紛離開土地湧向城市,選擇了進城務工的生存發展道路。
  •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為此,本文通過調查、訪談等多種方法,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進行深入的研究,積極探討其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提出對「留守兒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幫助「留守兒童」重建自信心,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身心能夠健康發展。一、引言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發展突飛猛進,農村也大力推行機械一體化。
  • 農村留守兒童報告:重男輕女導致女童成"隱形人"
    「女童保護」基金負責人孫雪梅解釋:「在城市裡,大眾媒體比較多,司法覆蓋也更完善,而農村資源和渠道都更加匱乏,家長也許覺得家醜不外揚,所以農村發生這類事件更隱蔽,更不容易讓外界知道。」  青少年教育專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說,留守女童受到性侵害問題已成為當前中國引起廣泛關注的突出社會問題之一。
  •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狀生存狀態調查: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
    該中心3位留守兒童專家張旭東、趙霞、孫宏豔走訪了在湖南、江西、貴州等6個勞務輸出大省(市)的12個縣(市、區),共調查四至九年級農村留守兒童4533人(佔61.7%)、非留守兒童2731人(佔37.2%)、教師687人、校長42人。       該調查系統地提出了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九個突出問題及對策建議。
  •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
    摘 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入城市,由此產生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公平問題已成為中國社會轉型期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重視。但從現實和政策評估的角度看,留守兒童在衛生保健、安全、學習、品行、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依然存在,並影響他們公平接受教育。
  • 民政部對「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的答覆
    民函〔2019〕718號司富春代表:您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收悉。您在建議中提出的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建議,對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 重慶市開展關愛山區留守女童「紅櫻桃行動」
    原標題:重慶市開展關愛山區留守女童「紅櫻桃行動」   成長遭遇煩惱,父母卻不在身邊,青春期出現生理問題,卻找不到人傾訴、求助……這是大多數農村留守女童正在面臨的身心健康問題。   4月20日,重慶市啟動關愛山區留守女童的「紅櫻桃行動」,通過政府引導,計劃用3年時間整合社會志願服務愛心資源,在重慶山區鄉村建立服務百萬留守女童的生理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網絡,讓廣大農村留守女童在全社會的關愛下健康成長。
  • 2020遂寧市婦聯「關愛女童」健康教育公益講座走進留守兒童夏令營
    為保護女生的健康成長,豐富她們的生理健康知識,引導她們正確面對青春期所出現的生理及心理變化8月13日下午,由遂寧市婦聯主辦,遂寧幸福家庭服務中心承辦的2020遂寧市婦聯「關愛女童」健康教育公益講座走進留守兒童夏令營。
  • 汪亮:情牽老區留守女童 用心呵護每個生命
    在這個留守兒童佔比超過57%的鄉村小學裡,汪亮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女童的生理衛生知識相當缺乏,「來了月經不敢告訴家人」「弄髒了衣服也擔心會被笑話」,農村留守女童的生理衛生教育問題不容忽視。於是,在擔任三年級英語老師之餘,汪亮聯合其他甕江鎮三名支教老師,一同做了《關愛留守女童》的課題,按三個年齡層級,開設公益課堂,帶領留守女童了解生理期會發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學會保護隱私部位,進而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汪亮說,她是老師,也是母親,「用心呵護每個生命」,是她一直堅守的教育初心。
  • 挑戰與機遇:解決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新思路和新對策
    調研組發現,基層農村教師的心理服務能力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服務能力的路徑有很多,但最高效的一點是完善教師培訓機制,特別是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展大範圍的教師培訓,把其需要的兒童心理發展與促進的基本理論、基本規律以及解決方案等帶給廣大教師,從而為學校老師提供充分的資源實施精準幫助。」林丹華說。
  • 農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
    筆者通過實際的公訴檢察實踐經驗以及對相關理論、調研進行查閱,對農村青少年的犯罪特點、犯罪成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一、農村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一)犯罪青少年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
  •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通過開題論證
    6月17日下午2點,湖南省教育科學桃源縣文盛小學《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通過專家評審獲準開題。本次開題論證會由桃源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劉一民主持,文盛小學、漳江小學代表先後對各自立項課題就選題的背景及意義、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組織分工、預期成果等進行全面闡述,還就下一階段尋求有效課題研究途徑進行了組織分工和進度安排布置。
  • 湖北7歲女童被害,57歲嫌疑犯翻牆時落網!留守兒童更需要關心
    湖北省老河口市警方通報,57歲男子高某殺害7歲女童。民警帶警犬排查至鄰居高某家時,高某翻牆逃跑。女童家與高某沒有矛盾糾紛,高某今年50多歲,離異多年一直獨居。他叫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為為了生活生計背井離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掙錢。但是孩子卻留在了農村。不再和父母朝夕相處,這些集中起來的兒童便有了一個新的稱呼叫「留守兒童」。包括城市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的也是留守兒童。父母離開後的孩子多數都由自己的爺爺奶奶照看,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成長問題備受關注。
  • 強姦犯罪的成因及對策分析
    2012年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共受理強姦案15件,涉及被告人16人,被害人15人,通過對這些案件進行分析,找出此類犯罪的特點,分析其原因,尋找預防此類犯罪的對策,以減少此類犯罪的發生。  一、犯罪特點  (一)被害人的特點  1、農村中的留守女童。2012年我院受理的強姦案件共涉及15名被害人,其中7名系未滿14周歲的幼女,佔46.6%。
  • 留守女童缺乏生理知識教育 志願者紅櫻桃行動
    40分鐘之後,孩子們和許甜甜的關係明顯親密了許多,十幾個女生圍著許甜甜不肯讓她走要她「留下來當心理輔導老師」。臨走時,幾位志願者都和孩子們互留了QQ號,約好了「無話不說」。  在從奉節回主城區的路上,許甜甜就已經和孩子們在QQ上聊開了。
  • 兒童性侵犯案件頻發 留守女童成高危人群
    ,兒童的安全成長問題卻讓人不得不正視,廣東頻發的性侵犯案件讓留守的女童成為高危的人群,中國之聲連線駐廣東的記者了解詳細情況——  08年廣東省審理的猥褻強姦兒童案件300多宗 留守女童成為性侵犯高危人群  中國之聲:我們知道農村的留守兒童的現狀一直都受到大家持續的關注,他們的生活狀況本來就讓人十分的牽掛,現在在廣東兒童性侵犯案件的受害者又指向了他們
  • 7歲留守女童被殺害:老頭,你怎麼下得了手?
    湖北襄陽老河口市公安局通報「7歲留守女童失蹤」案:經連日走訪偵查,於8月5日晚抓獲犯罪嫌疑人高某,女童遺體在高某家中後院被找到……);監護不力的表現文化教育水平低:鄉下祖輩或親友文化素質較低,師資力量差,接受的教育普遍比較落後(很多受性侵的女童不知自身遭受傷害有多大);人身安全係數低:
  • 留守人口研究|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在「政府主導,責任共擔」的原則下,政府引導並支持學校和社區兩大陣地的行動,形成合力,聚焦目標,以實現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 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於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
    》(國發〔2016〕13號)和我委《關於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健康關愛工作的通知》(國衛流管發〔2016〕22號),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委決定在你省啟動實施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項目。各省項目縣(見附件)要在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教育技術指導組的指導下,開展面向農村留守兒童的服務需求摸底調查,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健康問題與健康影響因素,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進度安排、實施方法和保障措施等。要加強本地留守兒童健康狀況的監測評估,開展留守兒童身心健康重點問題的研究,為完善相關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撐。   (二)組織開展健康教育主題活動。
  • 精準服務農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
    現行體制下,農村養老與農村文化建設涉及黨委和政府多個部門,各部門的職能特點與工作方向相互交叉又各有側重,但由於基層對接資源有限,精神需求服務的供給渠道難免重疊,部分供給內容由於訴求重點不同而導致信息傳遞模糊,直接影響農村留守老人對主流價值觀的認知與判斷,妨礙精神需求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