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雨帶」東西兩段將分裂分化,梅雨天氣格局或將發生大變化

2020-12-17 小鎮隱者觀天下

我國「主雨帶」東西兩段或將分裂分化,梅雨天氣格局或將發生大變化

從全國的降水量實況分布情況來看,在剛剛過去的20多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國長江沿線再一次出現了強降雨天氣過程,但是和以往幾天大暴雨連成一片的情況不同,這次的強降雨區域,開始出現了分裂的情形,並且在未來的幾天時間裡,我國「主雨帶」東西兩端的分化情況預計將會更加嚴重。

我們來具體看一下,目前的雨帶東段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河南以及湖北的部分地區,這些藍色區域普遍都落下了大到暴雨,特別是太湖周邊的紅色區域,雨勢最強,達到了大暴雨的級別,而西段仍然滯留在四川,重慶境內,除了大到暴雨之外,個別地區也出現了大暴雨天氣。

預計從7月17號開始,受到副熱帶高壓南北大幅震蕩的影響,我國「主雨帶」東段的區域就將大幅度北抬,我們看到屆時這一段藍色大到暴雨的區域將不再是緊貼著長江沿線的皖南,蘇南分布,而是會北擴到河南,皖北,蘇北,甚至逼近山東境內,特別是在河南境內,預計還將出現超過180mm的大暴雨,而長江以南的湖南長沙,江西南昌,將會露出空白,得見陽光,包括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在內的這些綠色區域,雨勢也會大幅度收斂。

再往後到了7月18號早上8點到19號的這段時間裡,我國「主雨帶」的東段區域更是會大舉北上,一直到達東北地區的遼寧瀋陽附近,屆時環渤海一帶的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都會進入雨區範圍,特別是山東,遼寧以及蘇北,皖北等地這一大片藍色的區域,預計都將有大到暴雨襲來。

而更加靠南的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地區的主要城市,預計也將暫時擺脫暴雨糾纏,出現空白,透出陽光來,仿佛看到了「出梅」的可能,天氣格局即將出現大的變化,非常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主雨帶馬上北抬,權威預報:華北東北或大範圍暴雨
    這段時間以來,雖然中緯度地區的西風帶很活躍,頻頻的派出冷渦南下騷擾我國北方,帶來降溫和降雨天氣,但冷渦的這種雨下得不均勻而且也波動很大,導致了我國北方今夏雖然雨不少,但乾旱一直也很嚴重,尤其是山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多地更是已經出現了大範圍重旱乃至局地特旱。
  • 湖北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 未來將出現高溫天氣
    湖北日報訊 (記者曾莉、通訊員謝斌)7月20日,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梅雨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我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將於21日結束,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體即將開始控制我省,未來將有一段37℃以上的酷熱高溫天氣。
  • 我國梅雨天氣氣候業務發展:從無序到統一國家標準
    來自江南梅雨之鄉的我,是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80年代新一代大學生,在南京大學氣象系開啟了天氣動力學專業的學習歷程。自從1980年在中文期刊《氣象》上「認識」了長江中下遊的梅雨,從此,我與天氣氣候業務「相依為命」,在研究季風與降水問題中逐漸成長。作為梅雨研究和業務的參與者,我見證了改革開放偉大時期我國「梅雨事業」發展的歷程。從此,與梅雨結下不解之緣。
  • 湖北43天梅雨天氣結束 防汛救災形勢依然嚴峻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訊(記者李璟通訊員高迅芝)7月20日下午,湖北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0年湖北梅雨情況。7月21日,副熱帶高壓將明顯西伸北抬,並控制湖北東部地區,主雨帶也將隨之西移北抬到華西至黃淮一帶,標誌著湖北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轉入盛夏季節。據了解,今年梅雨期天氣氣候異常,具有入梅早、總量大、降雨集中、雨強大、氣溫低等五大特徵。
  •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是否梅雨在作怪,未來雨帶如何移動...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遊一帶,多雨中心位於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
  • 天氣|武漢將出梅,本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7月21日結束
    7月20日湖北省氣象局「官宣」7月21日副熱帶高壓將明顯西伸北抬並控制我省東部地區主雨帶也將隨之西移北抬到華西至黃淮一帶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正式結束轉入盛夏季節7月21日,副熱帶高壓將明顯西伸北抬,並控制我省東部地區,主雨帶也將隨之西移北抬到華西至黃淮一帶, 標誌著我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轉入盛夏季節。7月20日,湖北省氣象災害應急指揮部決定,於20日11時終止氣象災害(暴雨)Ⅳ級應急響應。
  • 鹹寧市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 近期還有陣雨發生,炎炎夏日即將登場
    鹹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 吳青朋 通訊員 趙雅靜)昨日,市氣象局發布氣象信息,7月21日副熱帶高壓將明顯西伸北抬,主雨帶也將隨之西移北抬到華西至黃淮一帶,標誌著我市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轉入盛夏季節。
  • 南方梅雨季節開啟,北方炎熱天氣在線
    自6月1日江南地區官宣入梅以來江南、華南等地幾乎是降雨不斷中央氣象臺更是連續十天發布了暴雨預警可謂是梅力十足昨天(6月11日)我國主雨帶向北方移動位於梅雨區中的江淮以及長江中下遊等地將出現頻繁降雨現象主要降雨時段在11-13日和16-18日尤其是江蘇、安徽以及湖北等地強降雨將疊加出現有大到暴雨甚至大暴雨
  • 分析:是梅雨颱風
    對於我國來說,7月22日的天氣形勢和之前變得有些不一樣,雖然我國中東部還是有著大範圍的主雨帶,但主雨帶的確已經北抬——從衛星雲圖上看,今天中東部得主雨帶已經拉到長江以北,河南山東多地都籠罩在降雨帶中。這北抬的雨帶可不是省油的燈,此前,它已經在河南多地製造了暴雨甚至大暴雨,而中央氣象臺的預測認為,這道雨帶內,山東安徽江蘇多地還可能出現大範圍的大到暴雨,特別是山東,山東半島南部沿海甚至將出現大範圍的大暴雨。同時在預報圖上也可以看到,在山東半島附近還可能有大風——預報圖上的風旗呈現螺旋狀,意味著山東半島附近將吹起的是「旋轉風」!
  • 本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終於結束,帶你上一節梅雨知識課
    每年梅雨發生時節,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期,因此我們稱之為「梅雨」季節。由於梅雨季節氣溫高溼度大,東西容易發黴,所以又被叫「黴雨」。梅雨是怎麼形成的?教科書上高大上的說法是——東亞地區大氣環流季節性調整的產物。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每年6月,隨著梅雨季的開始,我國南方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夏汛情尤為特別,不僅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事件頻發,南方地區還出現多輪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累積雨量大、極端性強、災害影響重。截至目前,由南方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今年梅汛期南方降雨究竟有多強?雨水為啥這麼多?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湖北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結束 未來一段時間為酷熱高溫天氣
    湖北日報訊 (記者曾莉、通訊員謝斌)7月20日,記者從湖北省氣象局召開2020年梅雨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我省長達43天的梅雨天氣將於21日結束,強大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體即將開始控制我省,未來將有一段37℃以上的酷熱高溫天氣。
  • 全國多地出梅,帶你上一節「梅雨」知識課
    每年梅雨發生時節,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期,因此我們稱之為「梅雨」季節。由於梅雨季節氣溫高溼度大,東西容易發黴,所以又被叫「黴雨」。梅雨是怎麼形成的?教科書上高大上的說法是——東亞地區大氣環流季節性調整的產物。
  • 朱之鑫:2021年,經濟將出現四個分化
    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世界經濟格局和全球秩序變化的一個新的重要因素,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給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也帶來了挑戰,講幾條供大家參考。 01、數據顯示疫情影響超乎想像 一是疫情及其影響是複雜的而且是深遠的。
  • 夏至已至,上海本周梅雨威力不減,天氣也將越來越熱
    上海的梅雨季遠未結束!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氣象部門獲悉,本周,梅雨帶在江淮和江南北部之間擺動,上海仍多陰雨天氣,每天都有陣雨或雷雨。從目前天氣預報情況看,本周前期降水相對明顯,周后期有所減弱;氣溫將逐步上升,周后期的最高氣溫重回30℃以上,悶熱體感不言而喻。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
  • 我國江淮地區陸續開始進入「梅雨」季節,今年入梅比往年早
    不僅僅宇宙中的天體運動存在著周期性,我們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環境也是在周期性的發生著變化,比如地形地貌、氣候、河流水文、生物植被和土壤演化都有其自身的周期性變化。所謂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通常就是以年為單位進行周期性變化的,當然這種周期性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的周期性變化,也就是氣候具有一定的「年際變化」。很多包含在氣候中的天氣現象也具有周期性,比如我國華北地區的春旱、江淮地區的梅雨、長江下遊地區的伏旱、東南沿海的颱風、東部季風區冬季的寒潮等等。
  • 關於春天和夏天季節的交換 從而導致梅雨天氣的到來
    梅雨天氣,有時候經常暴雨、有時候天氣悶熱。今年的天氣和往年的有點不一樣。往年的梅雨天氣也是有的。只不過今年的梅雨比往年梅雨季節要明顯很多。導致到處發生水災,又沒有太陽,那麼東西容易長黴,而且容易壞。人也容易感冒或者發燒咳嗽等等。特別是小孩子。下面和大家分享春天和夏天的有關圖片!
  • 明天進入二伏,高溫將成常客!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昨天開始,主雨帶又回到了熟悉的長江流域,中央氣象臺預計昨天起至7月26日,四川盆地、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一輪較強降雨過程,西北地區東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將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 話說梅雨
    每年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現在我國江淮流域到韓國、日本列島一帶。此時,正值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由於長時間時雨時晴高溫高溼風弱天氣,使得家中器物容易發黴,民間亦稱為「黴雨」。柳宗元《梅雨》:「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  梅雨季節氣候特點表現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時數少、高溼多雲以及風力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