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北京8月27日訊(記者 趙秀紅 林煥新)今秋新學期,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將率先在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級開始投入使用。在今天舉行的教育部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中國史學會原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張海鵬表示,普通高中歷史教材合理設置欄目,全面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材圍繞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5個核心素養,總體安排、各有側重地進行內容和欄目設計。
普通高中《歷史》全套教材共5冊,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歷史綱要》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與傳播》3冊。
在編寫思路上,歷史教材編寫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唯物史觀,充分反映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趨勢,引導學生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張海鵬介紹,普通高中歷史教材重點學習內容有四個方面:一是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教材內容涵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傳統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歷史文化名人100餘位,思想、科技、文學、法律等著作80餘部,四大發明、天文曆法、醫學、數學、農學、地理學、水利工程等重大發明創造50餘項,書畫、音樂舞蹈、雕塑、器物等藝術作品40餘件,引導學生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
二是中國人民170多年鬥爭史和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三是國家主權、海洋意識教育。四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