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收聽的是,張震講故事」,當年神神叨叨、聲情並茂的張震恐怖故事,不知嚇壞了多少聽眾,自編自製自述的張震,不知成了多少同齡人心目中的恐怖代言人。
當初聽的是廣播,後來看的是盜版,隨著MP3的時代過去,曾經張震和他的有聲恐怖故事,似乎很久沒跟大眾有過交集了。
刷到網絡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先是一愣,原來張震的恐怖故事,都已經影視劇化了,後是一驚,打著「張震講故事」頭銜的作品,最高的才4.5分。
是當年的恐怖故事不精彩、不嚇人嗎?還是除了故意唬人和打擦邊球之外啥都不會的國產恐怖片專業戶們,把這個招牌也給毀了呢?
「筆仙」火了,一窩蜂的筆仙續作,還借著咒怨的大名、跟貞子搞起聯動,懸疑題材火了,一窩蜂的裝神弄鬼,無論風姿綽約的女鬼,還是女主銷魂的尖叫,故事的最後都怪到了精神病兇手的頭上。
套路化與情色化的創作方向,制約了創作者們的想像力,打著驚悚懸疑的招牌,進行無下限的圈錢,難怪但凡是小成本恐怖電影,大多淪為「院線一日遊」的結果。
對於《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被騙怕了的觀眾們,早已有了預設立場,評分不高是一定的,但是否值得一看,則是仁者見仁了。
《三更夜》最大的賣點,應該就是張震早年的代表作之一《請不要畫我的臉》,但張震的很多鬼故事,都很難撐起一個半小時的篇幅(除非張震在原著基礎上重新創作)。
於是,影片用《鬼柜子》起頭,《請不要畫我的臉》放中間、《死者的日記》壓軸,每個小故事之間,刻意用張震講故事的原聲串聯,試圖形成某種連續性,純熟的倒敘手法在增加懸疑性的同時,也淺嘗輒止的講出了人性的善惡。
《鬼柜子》在氛圍營造上,應當是三個故事中最好的,它講了一個關於愛與留戀的故事。
丈夫柳潮生在古董商處買了新柜子,卻發現大病初癒回家的妻子,對柜子特別著迷,整個人也變得神神叨叨、怪病纏身,逼得丈夫也開始走火入魔。
片尾,謎底揭開,這個詭異的柜子,其實是男主妻子的嫁妝,病入膏肓的她希望丈夫不要賣掉柜子,以便給他留個念想,然而,為了給妻子治病,他把柜子賣給了古董商。
男主深陷妻子病故的陰影,對自己食言賣柜子的舉動特別自責,幻想著柜子回來了、妻子也能回來,這種執念不斷加深,最後讓他成了一個可憐的精神病。
好心的古董商一次次用妻子的口吻,給丈夫寫信報平安,希望他走出心魔,卻讓丈夫一次次回到那個噩夢的起點,如此往復,以至終生。
《請不要畫我的臉》相對不那麼難理解,信任是這個故事的主題。
梁哲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藝術生,他厭倦了每天臨摹靜物,想要創作一幅真正的人體素描作品,卻被老師數落:在這個小縣城,誰會袒胸露背給他當人體模特?
偶然來到一個被鎖著的教室,生氣的他無意中打翻石膏像,把門鎖撞開了,裡面是一位正在作畫的清秀女子。他還沒說什麼,女孩就心有靈犀的請他作畫,並把自己的後背露了出來。
女孩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千萬不要畫自己的臉。梁哲沒多想就答應了。
梁哲的作品備受老師推崇,但想要參賽、獲獎,眼前這幅沒有面容的畫像是不夠的,他再次去見女孩,提出畫她的臉,卻被一口回絕。
憑藉想像與記憶力,他還是完成了作品,當他拿著作品讓女孩看時,卻發現對方只有半張臉。
原來,當初的梁哲為了畫一幅人體作品,找到一個相識的女孩,一想到小鎮裡人們低頭不見人抬頭見,怕引發別人的閒話,他答應女孩不畫臉,然而,為了參賽,他食言了。
作品展出的那天,女孩來到現場,卻被人們指指點點,一氣之下跳樓身亡,梁哲也備受精神折磨,成了一個從來不畫臉的瘋畫家。
第三個故事《死者的日記》,講述的是理解與懺悔。
爸爸去世的「頭七」,唐秋、唐莉兄妹倆正在整理父親的遺物,哥哥唐秋發現,父親的日記本增添了新內容。
此時,父親的弟弟趕來,說要給他哥守靈,跟著不知從哪來的玻璃球和咯咯作響的椅子,發現打開抽屜裡的彈弓。當父親的日記再次被打開,卻出現了彈弓的內容,以及他叔叔的欠條。
眼見父親一次次的顯靈,叔叔喊著再也不賭了,跑了,唐秋留下了悔恨的淚水,希望得到父親的原諒。
原來,父親的弟弟嗜賭成性,父親卻對他有求必應,這引起了兒子唐秋的反感,他與父親吵架,拿不上學相威脅,氣得父親發病去世。
看在眼裡的妹妹唐莉,用隱形墨水在父親日記中提前寫下那些話,並設計了彈球、彈弓、皮鞋、假髮等父親顯靈的跡象,希望教訓一下貪得無厭的叔叔和不懂事的哥哥。
三個故事講完,都能自圓其說,也算不上很恐怖,還能帶給觀眾一些啟示。
如果從整體觀感上講,《三更夜》的敘事比較老套,人物比較單薄,刻意煽情較多,細節無從談起,基本上還停留在平鋪直敘講故事的層面上。
與其說這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說是一部人文片,這才是張震講故事最大的賣點。
通過對故事進行倒敘、插敘的重新編輯,營造了懸疑的氛圍,這是張震講故事的拿手好戲。
當我們在不斷的誤導與驚悚之下,最終了解到整個故事的全貌時,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嘆,進而對人物的種種遭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世間的鬼,就是貪婪的人心。其實,在張震講的鬼故事裡,我們怕的不是鬼,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