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與那些妖豔的國產鬼片有啥不一樣?

2020-12-20 迷影人生

「你現在收聽的是,張震講故事」,當年神神叨叨、聲情並茂的張震恐怖故事,不知嚇壞了多少聽眾,自編自製自述的張震,不知成了多少同齡人心目中的恐怖代言人。

當初聽的是廣播,後來看的是盜版,隨著MP3的時代過去,曾經張震和他的有聲恐怖故事,似乎很久沒跟大眾有過交集了。

刷到網絡電影《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先是一愣,原來張震的恐怖故事,都已經影視劇化了,後是一驚,打著「張震講故事」頭銜的作品,最高的才4.5分。

是當年的恐怖故事不精彩、不嚇人嗎?還是除了故意唬人和打擦邊球之外啥都不會的國產恐怖片專業戶們,把這個招牌也給毀了呢?

「筆仙」火了,一窩蜂的筆仙續作,還借著咒怨的大名、跟貞子搞起聯動,懸疑題材火了,一窩蜂的裝神弄鬼,無論風姿綽約的女鬼,還是女主銷魂的尖叫,故事的最後都怪到了精神病兇手的頭上。

套路化與情色化的創作方向,制約了創作者們的想像力,打著驚悚懸疑的招牌,進行無下限的圈錢,難怪但凡是小成本恐怖電影,大多淪為「院線一日遊」的結果。

對於《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被騙怕了的觀眾們,早已有了預設立場,評分不高是一定的,但是否值得一看,則是仁者見仁了。

《三更夜》最大的賣點,應該就是張震早年的代表作之一《請不要畫我的臉》,但張震的很多鬼故事,都很難撐起一個半小時的篇幅(除非張震在原著基礎上重新創作)。

於是,影片用《鬼柜子》起頭,《請不要畫我的臉》放中間、《死者的日記》壓軸,每個小故事之間,刻意用張震講故事的原聲串聯,試圖形成某種連續性,純熟的倒敘手法在增加懸疑性的同時,也淺嘗輒止的講出了人性的善惡。

《鬼柜子》在氛圍營造上,應當是三個故事中最好的,它講了一個關於愛與留戀的故事。

丈夫柳潮生在古董商處買了新柜子,卻發現大病初癒回家的妻子,對柜子特別著迷,整個人也變得神神叨叨、怪病纏身,逼得丈夫也開始走火入魔。

片尾,謎底揭開,這個詭異的柜子,其實是男主妻子的嫁妝,病入膏肓的她希望丈夫不要賣掉柜子,以便給他留個念想,然而,為了給妻子治病,他把柜子賣給了古董商。

男主深陷妻子病故的陰影,對自己食言賣柜子的舉動特別自責,幻想著柜子回來了、妻子也能回來,這種執念不斷加深,最後讓他成了一個可憐的精神病。

好心的古董商一次次用妻子的口吻,給丈夫寫信報平安,希望他走出心魔,卻讓丈夫一次次回到那個噩夢的起點,如此往復,以至終生。

《請不要畫我的臉》相對不那麼難理解,信任是這個故事的主題。

梁哲是一位才華出眾的藝術生,他厭倦了每天臨摹靜物,想要創作一幅真正的人體素描作品,卻被老師數落:在這個小縣城,誰會袒胸露背給他當人體模特?

偶然來到一個被鎖著的教室,生氣的他無意中打翻石膏像,把門鎖撞開了,裡面是一位正在作畫的清秀女子。他還沒說什麼,女孩就心有靈犀的請他作畫,並把自己的後背露了出來。

女孩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千萬不要畫自己的臉。梁哲沒多想就答應了。

梁哲的作品備受老師推崇,但想要參賽、獲獎,眼前這幅沒有面容的畫像是不夠的,他再次去見女孩,提出畫她的臉,卻被一口回絕。

憑藉想像與記憶力,他還是完成了作品,當他拿著作品讓女孩看時,卻發現對方只有半張臉。

原來,當初的梁哲為了畫一幅人體作品,找到一個相識的女孩,一想到小鎮裡人們低頭不見人抬頭見,怕引發別人的閒話,他答應女孩不畫臉,然而,為了參賽,他食言了。

作品展出的那天,女孩來到現場,卻被人們指指點點,一氣之下跳樓身亡,梁哲也備受精神折磨,成了一個從來不畫臉的瘋畫家。

第三個故事《死者的日記》,講述的是理解與懺悔

爸爸去世的「頭七」,唐秋、唐莉兄妹倆正在整理父親的遺物,哥哥唐秋發現,父親的日記本增添了新內容。

此時,父親的弟弟趕來,說要給他哥守靈,跟著不知從哪來的玻璃球和咯咯作響的椅子,發現打開抽屜裡的彈弓。當父親的日記再次被打開,卻出現了彈弓的內容,以及他叔叔的欠條。

眼見父親一次次的顯靈,叔叔喊著再也不賭了,跑了,唐秋留下了悔恨的淚水,希望得到父親的原諒。

原來,父親的弟弟嗜賭成性,父親卻對他有求必應,這引起了兒子唐秋的反感,他與父親吵架,拿不上學相威脅,氣得父親發病去世。

看在眼裡的妹妹唐莉,用隱形墨水在父親日記中提前寫下那些話,並設計了彈球、彈弓、皮鞋、假髮等父親顯靈的跡象,希望教訓一下貪得無厭的叔叔和不懂事的哥哥。

三個故事講完,都能自圓其說,也算不上很恐怖,還能帶給觀眾一些啟示。

如果從整體觀感上講,《三更夜》的敘事比較老套,人物比較單薄,刻意煽情較多,細節無從談起,基本上還停留在平鋪直敘講故事的層面上。

與其說這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說是一部人文片,這才是張震講故事最大的賣點。

通過對故事進行倒敘、插敘的重新編輯,營造了懸疑的氛圍,這是張震講故事的拿手好戲。

當我們在不斷的誤導與驚悚之下,最終了解到整個故事的全貌時,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嘆,進而對人物的種種遭遇,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世間的鬼,就是貪婪的人心。其實,在張震講的鬼故事裡,我們怕的不是鬼,而是人。

相關焦點

  • 《張震講故事之三更夜》八月新出,三個故事窺探人內心的「鬼」
    (文/娛的個人觀原創,歡迎轉載分享)《張震講故事》可以說是經典的「鬼」故事系列,從97年推出的廣播節目開始被大熟知。故事內容精彩不說,往往聽眾正在疑惑劇情的時候突然高響的背景音樂嚇得人一身冷汗,直到許多年後的今天提到《張震講故事》都會莫名的背後發涼。近幾年,張震講故事系列陸續被搬上螢屏,我們也能更直觀的去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真實含義。
  • 這麼好的故事竟然是國產鬼片?
    眾所周知,由於規則的限制,國產恐怖片裡不能有鬼。這就導致了一個說起來有些滑稽的問題——沒有鬼,哪兒來的鬼片?但實際上,恐怖片和鬼片是兩個相互包含又彼此獨立的電影類型。《靈魂紙紮店》所以如果你對於國產恐怖片和鬼片有什麼放不下的偏見的話,就不必繼續往下看浪費時間了。
  • 張震講的鬼故事,為什麼能紅遍東北三省?
    那是個沒有微博、朋友圈,連門戶網站都剛剛起步的時代,很長一段時間裡,張震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紅」,他只能從那些成山的讀者來信裡隱約感到,在大學生群體裡,自己有那麼點影響力。   第一張專輯的首次籤售,讓張震第一次感到自己真的「紅了」。1998年,張震錄製了自己的第一張聲音專輯《張震講故事》。
  • 張震講故事中白色的雪花點故事裡有一位被所有聽眾忽略的角色
    張震講故事曾經在各個學校宿舍風靡一時,那會兒沒有MP3所以都是用磁帶聽。特別是很多人聽的都是盜版的磁帶,所以一直以來我們都欠張震一部正版CD的錢。可事情畢竟有兩面性,盜版猖獗但是也在學生圈中捧紅了張震,所以張震本人是否該感謝盜版發行者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張震講故事》首部曝概念預告
    時光網訊 《張震講故事》系列大電影的第一部《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將於暑期檔7月3日上映,近日影片發布首支概念預告片,以驚悚聲效為鋪墊,復古收音機作線索,邀請觀眾走進影院聽鬼故事。  在《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發布的首款概念預告片中,並沒有呈現明確的故事,甚至連主角的身影都無處可尋,但始終貫穿著恐怖驚悚的音效,伴隨有老式收音機詭異陰森的沙沙聲,時而還傳出尖叫。隨著鏡頭視角的延展,很多充滿恐怖隱喻的畫面如緊鎖的窗戶、斷線的風箏、破碎割裂的面孔、衰敗的城牆、搖曳的人影及人體殘肢等逐一出現,最終都被收進一臺血跡斑駁的復古收音機裡。
  • 盤點中國電影史上經典恐怖鬼片,膽小慎入!一定有你沒看過的
    恐怖鬼片一直是電影中熱門的題材之一,也是電影愛好者一個脆弱的雷區,因為你一不小心就可能看到一部爛片,看完之後只想說一句話:「mmp啊」尤其是國產恐怖片,你懂的。今天小二給大家找來一些中國電影史上比較經典好看的恐怖鬼片,喜愛看鬼片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一定帶給你不一樣的刺激,據說最後一部片子在電影院還曾嚇死過人。
  • 張震講恐怖故事二十年,卻最害怕老婆分娩
    聽過電臺的朋友一定對《張震講故事》這個欄目不陌生,《張震講故事》是張震於1997年3月推出的廣播節目,1998年9月28日主持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張震時間」節目,99年至今創作推出大量精品恐怖故事,風靡長江以北各大院校。每到午夜人們會聚在一起打開電臺聽張震講鬼故事,聽完後恐怕好幾天都不敢一個人睡覺和走夜路。
  • 《張震講故事》7月3日上映 講鬼故事成校園風潮
    《張震講故事之鬼迷心竅》海報    1905電影網訊 今年6月,一直傳言被自己的鬼故事嚇死的張震,被任泉成功「復活」,在張震復活的同時,幾萬大學生也變身「張震」講起了校園靈異事件。近日,在電影《張震講故事》發起的校園靈異事件大賽中,有20所大學獲勝,由此可見該IP的影響力。    校園記憶驚悚電影《張震講故事》系列大電影近期發起了「講大學靈異事件,贏取3000元助學金」的校園活動。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在內的20所高校成為最會講靈異事件的高校。
  • 楚泠評張震講故事之倒數第二排第三個位置
    各位張震講故事的愛好者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上一次我們講了我要打車的內容,特別是我也提到了張震講故事裡面多半是無鬼的恐怖故事,但是有鬼的故事我們可以稱之為鬼故事。同時鬼也是分等級的,有有名有姓的比如吳婉瑩、石蘭等,也有無名無姓的比如我要打車裡面直接用老太太這個稱謂整場敘述。
  • 國產鬼片大推薦,以下幾部有沒有嚇到你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講鬼故事的張震,與他所經歷的時代
    丈夫從事恐怖有聲作品的創作與演播,妻子一直有擔心,「他內心會有一些不為所有人所知的東西,在一個秘密的時刻自己爆發。我也是不希望他壓力太大。」多年來,一個流言在坊間深入人心:張震——這個中國最著名的講恐怖故事的人,被自己的故事嚇死了。
  •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過的恐怖類型電影!
    90年代末到千禧年初期,是亞洲鬼片的全盛時期,從日本、韓國到香港、泰國,都拍了相當經典也相當賣座的鬼片,日本是《午夜兇鈴》、《咒怨》,香港則是《見鬼》、《三更》,韓國有《鬼鈴》、《女高怪談3:狐狸階梯》,還有泰國的《鬼妻》與《鬼影》。這些鬼片,或許都成了華語驚悚片的範本與養分!
  • 「有聲恐怖故事大師」張震推小說《我沒被嚇死》
    這是一篇精彩的驚悚、懸疑故事,線索圍繞著莘江市連續發生的幾起命案展開,莘江音樂學院聲樂系副主任周雨樓QQ裡僅有的三個女性網友先後在他的情感世界中現身:一個恬靜如港灣,卻為他變得殘忍冷酷得令人陌生;一個早聞其名並崇拜著他,卻為了自救而無奈地為他設計了圈套;一個曾被感情所傷,在掌控了他驚人的秘密之後對他展開致命威脅……  有著「有聲恐怖故事大師」美稱的張震自1997年3月在遼寧電臺推出「張震講故事
  • 國產十大恐怖片排名,《回魂夜》僅排第六,第一是童年陰影!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第10名:《迷離夜》,看了這部,真心對他刮目相看了,我對他的印象,之前是有偏見的。他是用心在演戲,或者說在塑造人物。短短半個小時,融入了他對生活現實的思考,對那些生活在最底層人的同情,至少他看到了,關注到了他們的生活現狀,表現了對社會的反思。
  • 正常人和精神病有何區別?這部國產低成本電影講透了
    追求風格化、藝術性和表現主義,忽視講故事的本來面目,國產商業大片的作者電影傾向,在推高國產院線票房規模的同時,也讓一大批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導演和明星演員,無可避免的留下了職業汙點。本質上,國內電影圈一窩蜂的拍大片,和國產喜劇片一窩蜂的學寧浩沒什麼區別,跟風的巨大慣性只有撞了南牆才能得到抑制。
  • 30部「鬼片」陪你過中元節
    一部針對當下社會現狀的女性心理驚悚電影,能引發一些思考:任何有交集的陌生男性都可能是潛在的危險對象,尤其是有極高控制欲性格的人,甚至會演變成跟蹤狂和偷窺者。——沁生 小格局,粗糙感,仿佛像是穹頂下的故事。當地的人們消息閉鎖,小鎮生活影響著判斷。畏懼,恐縮,這就應該是正常人應有的反應。故事耐心地壓制著,時而有的詭異配樂與喪屍不定時爆發照相呼應。
  • 日本鬼片為何那麼恐怖
    《山村老屍》是港產鬼片中的巔峰之作,不但有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恐怖元素,而且在表現手法上大量借鑑了日本恐怖電影《午夜兇鈴》的技巧和元素,但是今天不聊港片,來聊聊日本的恐怖片。那日本的鬼片為什麼這麼嚇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重要因素是我們心理上的根源。復仇不管是《午夜兇鈴》還是《咒怨》或其他日本鬼片,它的故事主題模式都是:被拋棄或被背叛的人含冤而死,然後化作怨靈去復仇,又產生出新的怨靈,周而復始,無限循環。
  • 《鬼故事》——沒有鬼的鬼片也可以拍的很恐怖
    電影有一定的懸疑感,也有一點點燒腦,但是導演沒有刻意拍得讓人看不懂,取而代之的是拍得比較通俗易懂,讓人看一遍就能看懂大概是怎樣一個故事。電影中,古德曼受卡梅倫所託去調查了三個靈異事件,當事人分別是守夜人託尼、少年裡夫金德、中年男子麥克。
  • 國產十佳恐怖片排名,多部都是童年陰影,尤其是最後一部!
    第8名:《雙瞳》;很多年前看的,已經不記得了。重新看了一下,有些想法當然很有趣,但這部電影成立的前提是覺得道教那套是有道理的,光這個就覺得好煩。導演仿佛也像是進入大廈道觀的那些精英一樣,入了道。《真探》裡那套邪教也煞有介事,但創作者本身是很堅定站在對立面的,而這部卻不是。
  • 戲曲恐怖片也撲街了,國產恐怖片的「裡子」就這麼難找嗎?
    當然,國產恐怖片的困境,歸咎於一部蹩腳的小成本電影,也無甚必要。截止發稿前,2019年登陸院線的國產恐怖片共有14部,豆瓣評分最高的是廉濤執導的《碟仙》。其實,國產恐怖片「不好看」並非是近兩年之事。近二十年來,國產恐怖片一直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即便偶有《中邪》之類的趣作,又因各種問題遲遲不能登陸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