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時期著名風水學者郭璞在《葬書》中寫道:「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風水。」古人對於風水學說極為信任,最為看重的就是親人去世後墳墓的選址或遷葬。人們相信如果祖墳葬在了風水寶地,甚至可以影響到子孫後世的運勢。
在古代喪葬文化中,對家族中成員去世後的埋葬地和祭祀都很有講究,對家族有功之人不僅可以遷入祖墳,世家大族中還會有牌位和祠堂以供憑弔。而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有些身份是無法葬入祖墳的,這和風水運勢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第一種類就是特殊職業者,如戲子、青樓女子、太監和劊子手。前兩種是由於職業劃分的緣故,在古代戲子和娼妓都屬於下九流職業,且處於下九流中最末端,本就身份低微,更重要的是,很多成為優伶娼妓的女子都是被販賣或者背井離鄉,根本不知道親族在何處,也就無從魂歸故土了。
而太監是由於身體有所殘缺,劊子手則是手染太多鮮血業障,古人認為這兩種人葬入祖墳會讓後世運勢有損。不過如果宦官在宮廷之中有了很高的權勢和地位,也算是為家族光耀門楣,那就可以另當別論。
第二類是橫死者不可入祖墳,如自殺者、難產而死者、早夭者此類非正常死亡的人。這些人被視為「不得善終」,如果家中有地,可以作為家中看守埋入地頭,但不可葬入祖墳。特別是自殺者,古代人認為自殺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他們違背了天道意志,對生命不敬,如果埋入祖墳則會破壞祖上的風水。
第三類則是未婚的男子和女子。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成親也不曾留下後代的人,在古人看來就是一種不完整的人生,有種說法是「光棍」進祖墳,家族輩輩都會是光棍。甚至有些嚴格的地方夫妻沒有生育也會被視為不吉利的象徵,需要從旁支過繼一個孩子,才能有葬入祖墳的待遇。
未婚女子亦然,一般都是另起一座孤墳,比如著名豫劇演員閻立品,就是因為一生未婚,最終只能葬在祖墳遠處的孤墳中。有時候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古人就會舉辦「冥婚」,讓逝者在死後世界得到完整。比如《元史·列女傳》中就有記載:「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
這些習俗很多都是文化中的糟粕,對於逝者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雖說死後萬事成空,但魂歸親族故裡,大概是每一個人最終的心願。古代等級制度森嚴,人與人並不平等,才會出現這些所謂的講究與迷信,幸而如今這些習慣大都已被剔除,畢竟無論生前身份如何,每個人都有死後得到安息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