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去世後,有九種人不能被葬進祖墳,老祖宗為啥要這麼安排?

2020-12-18 歷史戰爭

兩晉時期著名風水學者郭璞在《葬書》中寫道:「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風水。」古人對於風水學說極為信任,最為看重的就是親人去世後墳墓的選址或遷葬。人們相信如果祖墳葬在了風水寶地,甚至可以影響到子孫後世的運勢。

在古代喪葬文化中,對家族中成員去世後的埋葬地和祭祀都很有講究,對家族有功之人不僅可以遷入祖墳,世家大族中還會有牌位和祠堂以供憑弔。而在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有些身份是無法葬入祖墳的,這和風水運勢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第一種類就是特殊職業者,如戲子、青樓女子、太監和劊子手。前兩種是由於職業劃分的緣故,在古代戲子和娼妓都屬於下九流職業,且處於下九流中最末端,本就身份低微,更重要的是,很多成為優伶娼妓的女子都是被販賣或者背井離鄉,根本不知道親族在何處,也就無從魂歸故土了。

而太監是由於身體有所殘缺,劊子手則是手染太多鮮血業障,古人認為這兩種人葬入祖墳會讓後世運勢有損。不過如果宦官在宮廷之中有了很高的權勢和地位,也算是為家族光耀門楣,那就可以另當別論。

第二類是橫死者不可入祖墳,如自殺者、難產而死者、早夭者此類非正常死亡的人。這些人被視為「不得善終」,如果家中有地,可以作為家中看守埋入地頭,但不可葬入祖墳。特別是自殺者,古代人認為自殺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他們違背了天道意志,對生命不敬,如果埋入祖墳則會破壞祖上的風水。

第三類則是未婚的男子和女子。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成親也不曾留下後代的人,在古人看來就是一種不完整的人生,有種說法是「光棍」進祖墳,家族輩輩都會是光棍。甚至有些嚴格的地方夫妻沒有生育也會被視為不吉利的象徵,需要從旁支過繼一個孩子,才能有葬入祖墳的待遇。

未婚女子亦然,一般都是另起一座孤墳,比如著名豫劇演員閻立品,就是因為一生未婚,最終只能葬在祖墳遠處的孤墳中。有時候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古人就會舉辦「冥婚」,讓逝者在死後世界得到完整。比如《元史·列女傳》中就有記載:「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

這些習俗很多都是文化中的糟粕,對於逝者來說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雖說死後萬事成空,但魂歸親族故裡,大概是每一個人最終的心願。古代等級制度森嚴,人與人並不平等,才會出現這些所謂的講究與迷信,幸而如今這些習慣大都已被剔除,畢竟無論生前身份如何,每個人都有死後得到安息的權利。

相關焦點

  • 在古代,有九種人死後不能進祖墳,老祖宗為什麼要這麼安排
    每個人對祖墳的看法不同,在大多數人眼裡,「祖墳」意味著「根」。大樹有了「根」才能在地面上立足。「根」這個字對於人來說,意義更大。有了「根」,有了信仰,才有了家。但是在古代,因為有各種規矩、禮節的約束,所以有很多人沒有辦法進入祖墳,那這些是哪幾類人呢?
  • 為什麼《紅樓夢》中人死後千裡迢迢回原籍安葬?能葬進祖墳是榮耀
    落葉歸根是理想古人有根深蒂固的鄉土觀念。離開家的人叫遊子,遊子是孤獨的,落寞的,沒有根,有家難回者。古人即使像賀知章那樣的成功人士,始終佔據權力中樞者,依然有思鄉情結。然而,這些人無時無刻不想著金陵。寶玉挨打,賈母就揚言坐車回南邊。他們認為南邊才是根,落葉歸根是他們的理想。能葬進祖墳是一輩子的心願,也是一輩子的榮耀,否則就是一輩子的遺憾賈府的祖塋在金陵,賈府人死後要葬到祖塋。如果沒有葬進祖塋就會變成孤魂野鬼,這是古人一輩子的遺憾。
  • 親人去世後,三年之內為啥不能貼紅對聯?並非迷信,有五點原因
    目前對聯的類型主要有三類,第一種就是春節時張貼的春聯;第二種則是辦喜事用的慶聯;以及辦喪事時用的輓聯。在對聯使用上,最有講究的就是輓聯。因為辦喪事的時候要求莊嚴、肅穆,所以在寫輓聯的時候,一定要符合這種基調。按照喪葬習俗的要求來看,親人去世後,三年之內不能貼紅對聯。為啥呢?其實並非迷信,有這五點原因。
  • 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死後,為什麼不能葬在娘家?
    原標題: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死後,為什麼不能葬在娘家? 古代的祖墳,一個最起碼的規矩,就是只埋同姓人,要是埋了外姓人,老話就會說:「這叫外姓人搶地」,寓意以後會出現家中人丁不旺的局面。 不要說嫁出去的女兒了,假如家中不幸,未嫁的姑娘死了,同樣也是不能埋進祖墳的,哪怕是墳地挨著祖墳也不被允許。「祖墳旁邊女兒墳,祖祖輩輩不如人」。
  • 人在去世後,為啥過了「頭七」才能入土?老祖宗稱與神醫扁鵲有關
    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個習俗,雖說多少是有些迷信,但也彰顯了古人對於每一位逝者的尊重。它就是我國喪葬文化中「頭七」的說法,這又是為什麼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頭七」含義在古人眼中,人去世後的紀念儀式是十分重要的。
  • 「窮不挪住處,富不遷祖墳」是啥意思?看完感慨:古人智慧無窮盡
    有人說因為窮就想換個地方這樣說不定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會翻身呢。實際上搬家要花費 的不僅僅是時間這麼簡單,還有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這些,所以沒錢的時候還是先不要急著搬。往深處講就是古人總結出的經驗,大致就說人貧窮的時候就要不到處瞎折騰了,搬家耗時耗力不說,若你在這個地方生活久了,住的習慣了,周圍的一切都很熟悉,換地方的話一切都要從頭再來,這是麻煩了自己也是瞎折騰這自己,不值得。
  • 古人講:「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不管是什麼俗語,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老祖宗在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別看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都蘊含著一定的道理。而今天我們就說一下關於「酒、色、財的俗語。古人說的「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是何意思?有沒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貪財,有的人嗜酒,還有的人好色。這些人往往都沒有把握一個度,從而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 寒雁下田形,廣東巡撫劉氏的祖墳
    祖墳為:寒雁下田形。近看墓穴,內局圓淨如爐灶,藏風聚氣側看墓穴,穴後氣脈雄壯,葬乘生氣鳥瞰墓穴來龍,帳幕重重,古話說:後山不落三重帳,為官永不到三公1、寒雁下田形龍從遠處過來,平崗行龍,星峰疊疊,起起伏伏,龍勢生動靈活。開帳重重,成大格局、大氣勢,氣壓群雄,有三山五嶽唯我獨尊之勢。
  • 古人投河前,為何要放一雙鞋子在岸邊,專家的解釋,讓人肅然起敬
    這顯得很奇怪,為什麼古人自盡都要把鞋子放岸邊?有專家對此研究過,給出了以下幾點理由。 所以古人還會進行屍檢,檢查屍體是否有他殺的證據,如果沒有,那便以自殺結案。
  • 親戚老人去世送多少禮金合適親人去世後有什麼禁忌
    如果說平時對父母的贍養主要是在自己家中進行,還不是太為外人所了解的話;那麼,父母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因為要公開諸於外,所以古人特別重視這死、葬的環節。隨著喪葬儀式的傳承,也就形成了嚴格的喪葬文化,各地習俗雖有不同,但喪葬儀式中的還是有很多共同的禁忌,違反則視為對逝者不敬,並可能會觸怒神靈。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什麼意思?有根據嗎?
    我國是一個農業發展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所以中華文化有一半都是關於農村的文化。而在這些農村文化中也有很多文化,一些老祖宗給我們的道理,通過俗語的形式體現出來。比如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何意?有根據嗎?
  • 農村俗語「凹坑葬墳,拜孝缺人」是什麼意思?真的會有影響嗎?
    都說「凡有井水處,都聽單田芳」,其實,俗語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一種生活情趣。同時俗語中還蘊藏著許多大道理,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現在少說也有一些意義。而「凹坑葬墳,拜孝缺人」這句說的就是農村喪葬習俗。自古以來農村喪葬習俗眾多,那麼這句話具體含義是什麼呢?那就跟著我來看看吧。
  • 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老祖宗這麼說有啥依據,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聽過一些俗語,這些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積攢下來的經驗,雖然有些話聽起來比較迷信,但是並不代表這句俗語完全沒有道理,每句話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就比如說老祖宗關於福氣的一句俗語。「有福之人六月生」,這只是俗語的上半部分,字面意思非常簡單,就是說六月生下來的孩子都是有福氣的,聽起來好像很不錯,不過古人這麼說一定是有他的道理,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古代的生活比我們現在差遠了。
  •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
    古人云:「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啥意思?老祖宗處世之道中國人都比較熱情好客,我們一直遵循「來者是客」的原則,不管對方和我們的關係如何,只要他來家裡做客,那麼我們這個主人一定會熱情地接待。這也就是說雖然主人明面上會歡迎客人的到來,但是當我們作為客人的時候,要想一想我們的拜訪會不會給對方帶來一些麻煩。我們古人有這麼一句俗語:「前門不進尼姑,後門不進和尚」,這話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來詳細地看下。
  • 俗語「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啥意思?老祖宗經驗,長見識了
    但是,最近腦洞君聽說一個俗語讓我很疑惑,那就是「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背後又隱藏了什麼道理?為什麼說寧願試別人的棺材,卻不能試別人的鞋子呢?我們的老祖宗想要表達什麼呢?那麼,我們一句句開始解析吧。
  •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去世後要葬在自家的莊稼地裡?有啥說法嗎?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人去世後要葬在自家的莊稼地裡?有啥說法嗎?在寒冬臘月期間,因為天氣比較寒冷,有些年歲比較大的老人,就會因為適應不了寒冷的環境而一病不起,情況嚴重的還會撒手人寰。在農夫的村子裡,從臘月到今年春節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就有5個老人先後去世了,其中在春節期間也有兩個老人去世,村裡人也是都去幫忙了。關於老人去世以後,首要就是辦理身後事了。中國人講究的是落葉歸根、入土為安,在多數農村地區依然還是採用土葬的方式。就算有些人在城裡買房子了,也依然會在農村裡辦理喪事,然後如果本家族有墓園,那就會安葬在自家的墓園裡。
  • 陝西老農翻修豬圈,意外挖出186具屍骸,專家:秦始皇祖墳找到了
    李世民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人們對於喪葬禮儀文化都比較重視,上到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故人去世之後,埋入黃土之中才是最好的歸宿,與此同時,按照風水學說,墓穴位置的選擇也是極為重要,然而在歷史上,卻有一位皇帝的墓陵葬在了「豬圈」當中,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盜墓賊把自家祖墳給挖了,被抓後無地自容,請求公安判他死刑
    不過其中有一個行當,發展歷史悠久,但是即便是做得再好,也要被人人喊打,那就是盜墓賊。不管什麼時候,挖人祖墳這樣的缺德事情都是要被嚴懲的,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卻很奇怪,他不挖別人的祖墳,卻跑去把自己祖墳給挖了。別人都是修整自家祖先的陵墓,為什麼偏偏這個人要做這樣有辱先祖的事情呢?
  • 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在農村,人去世後穿壽衣時要遵守這三個習俗,不然會被村裡人恥笑。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文化中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習俗和禁忌,自古以來都有紅白喜事之分,在農村人們對於無論是白事還是喜事,都是非常重視的,因此有關類似的習俗更是數不勝數。
  • 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
    在很多地方的葬俗中,老人去世入殮時,要往嘴裡放一枚銅錢。這枚銅錢在古代稱為「飯含」,在現代葬禮上稱為「口鈴」。那麼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一枚銅錢呢?答案還要從傳統的葬禮說起。葬禮上的「飯含」喪俗源遠流長,加之古人對先祖的崇拜,對傳統葬俗至死不渝的傳承,使「飯含」喪俗一直沿用至今。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各地喪葬習俗不盡相同。因此「飯含」在各地的叫法也不一樣,現代葬禮上叫「口鈴」,很多偏遠地區及農村葬禮中,常稱之為「噙口錢」。不同身份的人去世,用的「噙口錢」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