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什麼時候死?」當孩子這樣對你說話,你的回答很重要

2020-09-29 積木育兒

我們常常說,「孩子無條件地愛著父母。」這話沒錯。

但是,愛從來不是獨立存在的。

孩子對父母,一直都是有愛也有恨、愛恨交織的。

所以,今天我們想聊聊孩子對父母的「恨」和「攻擊」。

下面是來自一位國外心理治療師跟他兒子的有趣互動。

某一天,兒子突然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會死?」

這個爸爸聽了,心裡一咯噔。

一般來說,當孩子問父母關於「死亡」的話題,多半是擔心父母有一天會離自己而去,是這個孩子可能有不安全感,想要確認自己的生活是安穩的、牢靠的。

但是,這位心理治療師從兒子的眼睛中,同時還看到了一絲絲期待。他感受到了兒子的問題背後藏著的競爭意味。

什麼意思呢?這裡我們得要解釋一個名詞,叫做俄狄浦斯期

孩子3~6歲期間,進入一個很特別的階段。他們此時已能辨識男女性別,並開始出現男童以父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母親的現象,這現象稱為戀母情結,同理,女童以母親為競爭對手而愛戀父親的現象,則稱為戀父情結。

顯而易見,這個階段的孩子真正發現了「爸爸、媽媽、我」之間的三角關係。若是男孩,可能會和媽媽親密,有排斥爸爸的傾向;女孩則和爸爸親密,有排斥媽媽的傾向。

對此,我們的建議是:父母二人以夫妻關係為重,親子關係為次,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才是一起的,這樣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

同時,面對孩子對於性、性別角色的探索,父母要予以接納。

那麼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小男孩的問題。

孩子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死?背後肯定有愛和依戀,但同時,也有「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取代你(在媽媽心中)的地位?」這樣一層意思。而同時,因為他愛著父親,所以又對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內疚自責。

這時候,父親應該怎麼回應他呢?那位心理治療師給了一個示範回答,即跟兒子說,「我總有一天會死的,但我想這一天不會那麼快到來。」

仔細體會一下這個回答當中的深長意味,寥寥數字,滿足了兒子所有的顯性和隱性的需求,潛臺詞是:「兒子你放心,你總有一天會比父親強壯,會取代父親的權威地位;但你也不用擔心,爸爸還會陪你很長一段時間。」

上面這個小故事,就是典型的「俄狄浦斯期」孩子身上會發生的,與父母之間既依戀又對抗、既愛又恨的表現。

說起來,孩子對父母都是又愛又恨的。而做父母的,能夠確保整體上為孩子提供一個有愛的成長環境,並能夠接住孩子的恨意,而不是去報復孩子,非常重要。

我們仍然以上面這個孩子的問題為例。

假如父母自身力量不足,當孩子問出:「爸爸,你什麼時候死?」爸爸惱羞成怒,批評孩子亂說話,那麼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報復。是把自己放到了跟孩子同一個位置上,沒能夠容納孩子話裡話外隱含著的死亡焦慮,以及競爭意味的試探。這就不利於孩子的安全感建構,以及未來競爭意識的發展。

這樣的孩子,他早就被自己的父母打蔫兒了,你要他如何敢去跟外部世界的其他對手競爭呢。

這個心理治療師父親跟兒子之間發生的小故事,或許你覺得不常見。但是下面這些情形,你可能經常會遇到:

因為一件什麼小事,孩子可能就會很生氣,並且咬牙切齒地衝你放狠話。比如:「我就不聽你的,我就是討厭你!」「臭爸爸!」「壞媽媽!」「我恨你」「你去死」……諸如此類聽起來刻薄又冷酷的狠話。

我敢打賭,絕大多數孩子和父母都說過類似的話。

不止是放狠話。有時候孩子還會上來咬你,甚至衝你又踢又打。

前兩天,一個媽媽吐槽說:

我家3歲半的丫頭真是氣壞我了!我跟她說,不能繼續在外頭玩了,得要回家了,她直接拿奶兇奶兇的眼神瞪我,還衝上來打我。她呼了我一巴掌後,我乾脆回了她兩巴掌。她疼得直哭,可是我覺得該教的道理得讓她知道。如果打別人,就有被打回來的可能。不然這以後還得了?


說實話,對此我不敢苟同。

孩子3歲開始,是該教他們學習規則規範了。但是暴力絕對不是教會孩子規矩的好辦法。暴力只會生出暴力。

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你覺得很沒面子,很憤怒,於是你就借懲罰的名義去撒火、洩憤,這就不叫管教,而叫報復。

報復不是在解決孩子的問題,而是面對孩子的攻擊性行為,父母體驗到了不愉快,感覺到權威被挑戰,或者自己心裡某個點被戳中,所以要教訓教訓孩子。

反正就是你打我一拳,我就得咬你一口解恨。

如前所述,當我們去報復孩子,我們其實就把自己降為一個兒童。

所以,當感受到孩子的攻擊和恨意,請一定不要被情緒帶跑了。

首先,請接受那樣一個愛恨交織著的孩子!那才是一個完整且鮮活的生命的樣子。

在孩子攻擊我們的那個當下,確保孩子不傷到別人&自己的前提下,淡定地把TA帶到一個安靜的角落,陪TA平復情緒,爾後再跟孩子就事論事不遲。

這樣被父母接納和涵容的孩子,以後的人格才可能發展得更健全,也更強大,因為孩子早早就從父母這裡明白了:

不管什麼事讓我感到難過或高興,我都能自由地把它們表達出來;

我不必為了取悅誰而面帶笑容,我也不必為了別人的需要去壓抑我的煩惱和憂慮;

我可以生氣,沒有人會因此死去;

當你傷害了我的感情時,我可以大發雷霆,生活也不會因此停擺;

我會有需求,有情緒,會苦惱,會犯錯,但是我很好;

我擁有活潑潑的生命力!

當然,對上面那位「回女兒兩巴掌」的媽媽,我還想提醒的是,你這還早著吶!等孩子大一點,你會感受到更多來自孩子的攻擊和恨意。

比如知乎上一位媽媽很傷感地吐槽說:

我開始討厭自己的孩子了,帶她太難。為她做的所有她都視而不見,享受的理所當然。她已經10歲了,從小道理講到大道理,愛她,鍛鍊她,哄她,陪她,所有能做的我都做了,一直在找適合教育她的方式,她還真像白眼狼,不順她的心就是恨我,我覺得我心真的千瘡百孔了……


到了孩子9歲前後(進入青春期門檻)開始,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日益變得不那麼好相處了,再也不像小時候那麼軟萌可愛。

其實孩子心中也困惑。他們仍然像孩童時期一樣愛父母。如果父母身體健康方面出現一些狀況,孩子其實也會很緊張;如果父母出現爭吵,孩子其實會豎著耳朵聽。但是,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是會互相看不順眼。

要命的是,這種「不順眼」還是無解的。就是說,不要奢望你跟孩子之間的關係能夠重回和諧狀態。

此時此刻,你跟孩子之間的這個彆扭,這個不舒服,這個愈發明顯的「恨意」,其實是一個必須的恨,必須的不舒服,必須的看不順眼。

因為這個不舒服,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它是讓孩子成長,並一點點離開家的能量。

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假如一個孩子都十多歲了,還覺得全天下就自己家裡最舒服,就待在父母身邊最快樂,整個外部世界的吸引力都比不上自己家和自己爸媽,那就壞事了。

這個孩子可能永遠都不會離開家了。

更沒必要長大。

這樣也太可怕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孩子對父母的那個攻擊和恨其實是一直存在的。孩子越長大,他們對父母的恨和攻擊可能就會越明顯。而且,這份恨意跟攻擊,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做一個哀悼,哀悼一個「我們的確開始變老了,孩子沒那麼需要我們了」的事實。

然後試著接納,並且給予祝福。

相關焦點

  • 孩子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時,怎樣回答才能讓孩子安心
    一、為什麼孩子會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網上有個關於兔子買胡蘿蔔的笑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故事是這樣說的:兔子去雜貨店問老闆,店裡有沒有100根胡蘿蔔,老闆回答沒有。第二天和第三天兔子再問有沒有100根胡蘿蔔,老闆回答沒有,第四天,兔子跑去問老闆同樣的問題,老闆回答有,於是兔子說「我要1根胡蘿蔔」。
  • 「爸爸,你什麼時候會死?」當孩子突然問到生死,父母該如何應對
    某一天,兒子突然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會死?」這個爸爸聽了,心裡一咯噔。孩子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死?背後肯定有愛和依戀,但同時,也有「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取代你(在媽媽心中)的地位?」這樣一層意思。而同時,因為他愛著父親,所以又對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內疚自責。這時候,父親應該怎麼回應他呢?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這就造就了孩子在死亡教育方面的空白,他們對死亡毫無概念。記得朋友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啊?」朋友聽見十分生氣,不由分說地揍了他一頓。後來她才知道,原來娃看見好朋友家的小貓咪死了,十分傷心。繼而聯想到她也會死去,想要做些什麼來避免這件事的發生。
  • 「爸爸,你什麼時候死?」家庭的這個禁忌,早該打破了!
    最後的話《摩登家庭》裡有一集,4歲的Joe問Jay「爸爸,我會死嗎」,Jay卻滿不在意地回答:「不會。過了幾天,孩子撐著雨傘模仿降落傘的樣子,準備從樓梯上跳下去,媽媽Gloria阻止他,他卻說:「爸爸說我會永生的。」爸爸解釋說自己不想破壞孩子的童真,媽媽很嚴肅地說「你這樣是會死得」,聽完這話後Joe一下子就蔫了,說自己想回床上睡覺。
  • 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你該如何回答?
    胡可說:「人都是會死的,關鍵是活著的時候,很開心就最重要了。」媽媽的這個回答,瞬間讓小魚兒情緒崩潰,他哭著抱住媽媽說:「我不想人老了會死。」 當孩子問起:「死,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能給出正面回答:「孩子,死亡意味著一個人不能呼吸,也不會再活動了,他要離開親人的和朋友,變成天上的星星。當有人想念他的時候,就可以抬頭看星星。」✨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是什麼讓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安寧《媽媽,你什麼時候死》這一個故事是出自《媽媽,你什麼時候死》。他歪頭想了片刻,恨到:「那就讓他和自己的爸爸待得夠夠的、夠夠的!」本以為只是童言無忌,當她再回去的時候,她的兒子突然問道:媽媽,你什麼時候「死」?所有都嚇了一跳,外公還打了他,他只是哭著抱著外婆,像一條委屈又不知道怎麼傾訴的小狗。
  • 「爸爸,你什麼時候死?」孩子問完這個問題,一旁的父親陷入沉思
    孩子的疑惑:「爸爸,你什麼時候死?」一旁的父親陷入沉思BoBo今年6歲半,是一個可愛聰明的小姑娘,在這段宅家網課的日子中BoBo也是非常認真地在學習,爸爸為了獎勵懂事聽話的BoBo給她買了一隻可愛的小兔子作伴,也是給孩子解乏。
  • 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先叫爸爸還是媽媽?這些告訴你!
    從孩子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寶寶每天的成長都牽掛著爸媽的心。尤其是當孩子開始發音,開始說話的時候,父母們更是激動地無法形容。因為孩子開始說話就代表他們能直接對爸媽的話作出回應了,對於父母來說當然是值得紀念的事情。但是,寶寶說話究竟有哪些具體的過程,你知道嗎?
  • 孩子說話的早晚和孩子大腦發育有關,你家孩子什麼時候說話的
    鄰居家的小希今年一歲半了,今天上樓梯的時候碰到她,幫媽問她:「小希,剛才爺爺帶你去哪裡玩了?」小希開心地回答道:「去公園了」。幫媽通完有些驚訝:「現在小希都會完整的回答問題了,這孩子可真聰明!」小希爺爺聽到後,驕傲地笑了。
  • 孩子的100000萬個為什麼,你的回答很重要
    孩子3-12歲階段是人生最關鍵時期,當孩子開始會說話的時候,對於每個東西都有好奇心,總會問爸爸媽媽「為什麼」?你的回答:「是因為它有噴射引擎,它用力旋轉就可以飛了」。比如孩子問:為什麼有白天黑夜呀?為什麼太陽是熱的?為什麼有白紅黃綠的顏色呀?為什麼電燈會亮啊?為什麼火車會走啊?為什麼電視裡面會有人啊?為什麼小雞小鴨會吃這個呀?為什麼天上的鳥會飛呀?太多了,在孩子的成長中總會有十萬個「為什麼」。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這就造就了孩子在死亡教育方面的空白,他們對死亡毫無概念。記得朋友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啊?」朋友聽見十分生氣,不由分說地揍了他一頓。後來她才知道,原來娃看見好朋友家的小貓咪死了,十分傷心。繼而聯想到她也會死去,想要做些什麼來避免這件事的發生。其實,生老病死是一個十分平常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什麼是死亡,就會讓他們對生命缺少最基本的認識。
  • 「你爸爸叫什麼名字?」孩子的回答笑噴全班,這明顯聽媽媽叫多了
    「你爸爸叫什麼名字?」孩子的回答笑噴全班小文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白天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工作,平時是爺爺奶奶看著,由於平時父母忙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孩子這天很想媽媽,於是趁著家裡老人睡午覺的時候,偷偷跑出去找媽媽。
  • 媽媽你會死嗎?」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
    可是面對孩子,要如何和他們解釋「死亡」這件事?是躲躲閃閃的迴避,還是抓住機會給孩子進行一次關於生命的重要教育?你可能還不知道,看起來諱莫如深的「死亡教育」,對於孩子是一堂意義非凡的人生課程。5歲的安安稀奇古怪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天安安問她奶奶:「奶奶你有媽媽嗎?你媽媽呢?」奶奶說:「有啊。」安安又問:「那你媽媽呢?」
  • 「爸爸,你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文|淘媽和閨蜜聊天的時候,她說前幾天發生了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那天晚上孩子睡得早,她和老公正在為愛鼓掌,沒想到孩子醒來了。看到之後就問「爸爸,你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還沒等他們想好怎麼回答,孩子起來給了爸爸一個耳光,還說「誰讓你欺負媽媽了?」現在想想都覺得尷尬都爆。有了孩子之後,估計誰家都會出現這種尷尬的場面。那父母親熱被孩子撞見要如何解釋呢?
  • 別人誇你家孩子時,你怎麼回答的?這樣的回答最機智
    剛開始我就說還好,可是後來聽婆婆說不能太直接,要謙虛一點兒,後來我就回答哪有啊,太調皮了,一點兒都不聽話,可是這樣的回答,時間久了,覺得對寶寶不公平,明明寶寶就長的很漂亮,為什麼要謙虛的不承認了。我想這樣的時刻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我們聽聽大家是怎麼回答的:@魚兒媽:每次帶女兒出去,總有人誇女兒長得漂亮,眼睛大大的,很有神,我每次都說是啊,長的隨他爸,這樣既肯定了寶寶長的好看,也不用謙虛的回答。@飛飛媽媽:每次帶兒子出去,別人在誇兒子的時候,我還沒說,兒子自動承認,總說是我爸爸媽媽長得好看,我繼承了他們的優點,兒子你好機智啊。
  •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好的回答,能讓孩子善良一生,有你嗎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試問,當你的孩子說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怎樣回答?一:"死亡"概念的萌生並不是家長們極力迴避,孩子就不會有死亡概念的萌生。因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註定會接觸到生命的誕生和隕滅。
  •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好的回答,能讓孩子善良一生,有你嗎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試問,當你的孩子說出這樣一個問題的時候,你會怎樣回答?一:"死亡"概念的萌生並不是家長們極力迴避,孩子就不會有死亡概念的萌生。因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註定會接觸到生命的誕生和隕滅。
  • 當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父母如何向孩子解釋「死亡」
    一下把她問懵了,緊接著又問:「媽媽你會死嗎?」 女主想著回答說:會!每個人都會死。結果,小女孩哇哇大哭!因為家中長輩的過世,會激發孩子對於失去父母的恐懼,會激活這種分離的感受,可能就會想起曾經某次爸爸媽媽離開自己的感受。這時候,小孩子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父母其實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媽媽,你會離開我嗎?
  • 爸爸為什麼壓著媽媽?孫子問你,如何回答?這樣的教育很高明
    我是不是也可以像你一樣親別的小女孩?"的時候,你該如何回答。在孩子的世界裡,關於生理的部分如同白紙一樣,但他們又充滿著好奇心。因此,當孩子問到有關生理方面的問題時,家長的回答對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大的影響。
  • 「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你的回答,改變孩子的一生
    就當小徐夫妻倆在為愛鼓掌,激情奮戰的時候,一個稚嫩的聲音讓他們徹底「透清涼,心飛揚」,小徐瞬間繳械投降。「爸爸,你趴在媽媽身上幹什麼呢?」尷尬、羞愧、無奈爬滿了夫妻倆的心頭,明明是合法的夫妻關係,卻有種讓人「捉姦在床」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