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雲南省墨江縣的朋友,或許都知道,墨江是一塊寶地,盛產許多特產,其中,就包括比較稀少的紫米。
眾所周知,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大米,往往都是白色或者半透明的。
而雲南墨江,卻盛產一種紫色或者紫黑色的米,學界習慣稱之為:墨江紫米。
與一般的大米不同,墨江紫米,是一種顆粒均勻,顏色紫黑,吃起來,食味香甜,甜而不膩,糯糯的,很有嚼勁。
而紫米這種東西,全國種植的區域很少,目前,僅限四川、湖南、湖北恩施、雲南、貴州等地有少量種植,而且,產量也較少,總產量不過一萬噸。
但是,你知道嗎?雲南墨江這個地方,紫米的產量,卻多達7000多噸,佔據了全國紫米產量70%的份額。
因此,我們不禁要問:雲南墨江,為什麼盛產紫米?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實地走訪了墨江農村不少地方,做了一番調查研究,總結出兩點原因,供大家參考。
01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與其它地方不同,墨江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去過墨江的朋友,或許都知道,它位於北回歸線附近,北回歸線正好從墨江的縣城,穿城而過,因此,墨江,也被讚譽為:「回歸之城」。
由於受太陽直射角度影響,太陽輻射強烈,所以,墨江的氣溫,終年變化不大,非常適合水稻生長。
同時,也使得種植於北回歸線兩側的墨江紫谷,受光照時間,比其它地方種植的紫谷較長,這為墨江紫米蛋白質、脂肪、澱粉等含量的多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02二:良好的生態環境
墨江這個地方,生態環境較好,空氣清新,光能充足,光質較好,雨水充足,這一切,不僅保證了墨江紫米生長所需的豐沛雨量,更為墨江紫米的成熟,提供了較好的環境保障。
因此,墨江紫米,粒大飽滿,營養豐富,口感很好,黏性很強,可以製作成多種菜餚,比如:紫米米線、紫米三七燉雞、紫米汽鍋雞等。
話說從明朝起,墨江紫米,就成為皇宮的「貢米」,因此,千百年,墨江紫米,也成為雲南墨江的一種地方旅遊特產。
更多旅遊地理見聞,敬請關注百家號: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