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凱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凱康燻灸儀是一款新型艾灸保健養生儀器,凱康燻灸為成千上萬的人帶去健康和幸福!凱康燻灸儀是根據傳統艾灸的原理,結合現代的電子技術和磁療方法而設計的新保健養生艾灸儀,能夠進行溫灸、溫針灸、隔物灸、操作的現代艾灸儀器。凱康燻灸儀將用艾絨製備好的專用艾壯,安置在具有發熱元件及磁化裝置的艾腔中 ,當專用艾壯被加熱後,患者的皮膚同時被加熱,其汗毛孔舒張,使艾絨的有效成份、揮發物迅速通過穴位經絡,直接作用於病灶,從而達到保健目的。
燻灸儀艾灸的功效
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使人發生暢快之感。艾灸療法能使衰弱之機能旺盛,也能使亢進之功能得到抑制。虛寒者能補,鬱結者能散,有病者能治,無病者可以健身延年。
◆艾灸能通經活絡
艾灸藉助溫熱肌膚的作用,可溫暖經脈、活血通絡,避免因經絡氣血運行不暢而引發的各種寒凝血滯病證,還可補氣、養血、提升中氣,使得氣血調和,氣血運行得到加強,同時又可祛溼散寒。
◆艾灸能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如若陰陽失衡,人體就會發生各種疾病。艾灸可以調節陰陽,從而使失衡之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艾灸能溫經散寒
氣血的運行,遇寒則凝,得溫則散。艾火的純陽熱力和藥力可以使高溫透徹身體肌骨經脈,能夠迅速打開氣結,消散瘀血。陽氣進入體內,能夠消除溼濁之氣,散寒回陽。
◆艾灸能拔毒洩熱
隨著灸療增多和臨床範圍的擴大,一般大家認為灸法只適合於陰寒體質,但其實一些熱證也可以用灸法,灸能散寒,亦能清熱,其對機體功能狀態起到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燻灸儀艾灸療法的五大作用機理
灸法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中醫外治法,具有溫散寒邪、溫通經絡、活血逐痺、回陽固脫、消淤散結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其療效已經被歷朝歷代無數醫家臨床實踐所證實。
隨著艾灸療法臨床範圍的不斷擴大,對其治病機理的探究也在進一步深入。國際上對艾灸機理尚無定論,國內研究人員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以經絡系統為基礎,結合現代實驗研究,認為灸法作用機理與下面五個方面有關。
一 從「點」開始,局部刺激作用
灸法是艾火溫熱刺激直接作用於人體某一特定部位(一般是人體特定穴位所在部位或疼痛部位),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作用。艾火對人體局部的溫熱刺激,能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血液和淋巴循環通暢了,則皮膚組織的代謝能力也會得到加強,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同時能得到很好的消散。
局部溫熱刺激還可以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而達到鎮靜、止痛的作用,效果比吃止痛片還好,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此外溫熱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將艾絨本身的藥效、艾條中其他添加藥材以及間隔物的藥效充分發揮出來。
另一方面,艾灸還具有近紅外輻射作用。人體既是一個紅外輻射源,又是一個良好的紅外吸收體。艾灸的近紅外輻射為機體的活動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且艾灸所發出的近紅外光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被人體所調控。在灸療過程中,近紅外線輻射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使能量通過經絡傳導至遠端直至病所還能通過刺激穴位激起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使人體自身正常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復。
二 沿線散發,經絡調節
經絡學說是灸療的基礎理論對穴位的刺激作用最終會通過人體經絡系統對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起到調節作用,使人的整體機能保持良好運轉。
首先,經絡腧穴對藥物具有外敏性。所謂外敏性,是指在灸療時選擇腧穴比選擇一般體表點作為艾灸部位效果更好。如果施灸點偏離了穴位,就不能出現感傳現象,治療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其次,經絡腧穴對藥物的作用還具有放大性。經絡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向內聯絡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向外聯繫著皮膚體表。在穴位上施灸的時候,通過經絡系統會影響其他層次的生理功能,形成多層次的循環感應,各層次之間相互激發、相互協同、作用疊加,導致了生理功能的放大效應。在臨床上,一些相同的疾病,若是服藥需要好幾帖中藥才能見效,而選用相應的穴位施灸往往是一次奏效。
最後,經絡腧穴還具有儲存藥性的作用。比如在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時候,我們往往採用冬病夏治的辦法,即在夏日三伏天每天灸療一次,每次數小時。這種方法雖然時間比較短、用藥量也非常小,但療效卻很好,這是因為腧穴具有儲藥性——藥物的理化作用能長時間留存在腧穴或者緩慢釋放到全身,從而發揮出整體調節和保健療疾的作用。
三 面面俱到,調節免疫功能
人體免疫力就是人體對病原體或毒素所具備的抵抗力,也就是西醫所說的白細胞製造抗體增強免疫機能以吞噬外來細菌,從而產生防衛功能的作用。
艾灸恰好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能,灸療的許多保健治療作用都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來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如果太低則可以使其升高,太高則又可以讓其降低。在運用艾灸治療患病者的過程中,這種調節的作用會表現得明顯。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細菌,人和動物身體上都很容易攜帶,它們會在健康人的鼻子、喉嚨和手等部位生長,如果有傷口,傷口處也容易大量滋生。如果金黃色葡萄球菌數量增多,可能產生毒素危害人體的健康,艾灸則可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及平均遷徙速度,增強白細胞進攻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能力。
灸療還可通過增強外周循環促進免疫細胞的再循環及向淋巴組織內移動,對局部免疫應答的誘導具有增強作用,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人體的衰老過程與免疫功能密切相關,有研究顯示,中老年人經隔藥餅灸療後,衰老積分明顯下降,各種臨床症狀均得到改善,細胞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增強。這是因為艾灸能糾正異常免疫狀態,延緩垂體——胸腺軸的老化,從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四 藥理作用,灸不離艾
灸療用藥也比較豐富,除了單用艾絨的清艾條,還有添加了各種藥物的藥艾條。艾條所用的藥物中,艾是必不可少的,離開了艾,艾灸學就不存在了。針灸專家周楣聲先生曾經說過:「艾灸的熱源不能離開艾。」
清代醫學家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這樣寫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並提到用艾做灸療的作用:「以之艾火,能透諸經除百病。」
灸療中使用的藥物大多數為辛香之品,含有的揮髮油成分和辛辣素能夠對表皮細胞產生刺激,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便於吸收藥物,從而使藥物的藥效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利用。同時皮膚腺體在表皮的開口因辛辣、溫熱刺激而擴大,一些大分子和脂溶性的藥物可通過腺體開口而進入體內,有利於這些藥物藥效的發揮。
五 綜合作用,整體療效
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效果。
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任何類型的灸療都包括選擇合適的穴位、合適的藥物以及用艾火的溫熱對局部進行刺激,這一系列的做法是有機聯繫的整體,不是單一孤立的簡單步驟,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項都會失去原有的治療效果。治療的作用也是綜合的。艾火的溫熱及藥物的藥理作用集中在穴位上,並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氣,從而調動經絡調節作用,增強免疫功能,這些都是相輔相成、整體為用的。治療作用與人體的反應性也是綜合的。運用艾灸這一治療手段作用於人體,必須通過人體反應性這一內因起作用。據研究發現,相同的灸療方法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出現的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人體的反應性有差異。治療作用與人體反應性綜合,才能得出灸療的確切效果。
綜上因素,艾灸需要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以便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燻灸儀艾灸的功效
溫經散寒: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凡是一切氣血凝滯,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治療。艾灸療法正是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來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預防保健目的。
補助元陽:人體賴陽氣為根本,得陽則人壽,失陽則人夭。中醫認為,人得天地之全,藥得天地之偏治病就要以藥物的偏性補人的偏性。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艾灸能很好地補充元陽,甚至能起到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
行氣通絡: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川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協調氣血、疏通經絡、平衡功能的作用。
祛邪扶正:正氣是人體與病邪鬥爭的能力,人會生病是因為正氣不足。艾灸能有效地祛除病邪、扶助正氣,提高人體的防病抗病能力,是較好的保健養生方法。
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手段。一個女孩,滿臉痘痘,她在給客人做過幾次後,我發現她臉上的痘痘少了很多,這就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氣不足,而不是一般所說的上火。還有一個女孩,常常會打噴嚏、流鼻涕,我說她是過敏性鼻炎,她也是給客人做了一段時間的艾灸後,告訴我說:「我的鼻炎症狀也緩解了很多。」其實艾煙也是一種藥氣,因為艾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功效,所以中醫在上千種中藥中獨選艾葉作為施灸材料也就是看中了它的穩定性、透穴效果好和副作用少的特點。
艾灸日常養生與保健作用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的疾病,更是養生抗老的好方法。
四肢水腫
四肢水腫表現為用手指按壓皮下組織時出現明顯的凹陷。中醫認為,水腫主要與肺、脾、腎、三焦、膀胱各臟腑功能失調相關,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可通過艾灸相關穴區達到通利氣機的作用,起到改善水腫的效果。
養顏美容
人的皮膚往往有毛孔粗大、皮膚凹凸不平、膚色暗黃等一系列問題。艾灸相關穴區可調理臟腑,補益氣血、溫經活血,達到整體調節綜合平衡的美膚效果。
去除眼袋
眼袋就是下眼瞼浮腫。中醫認為,眼袋的形成與脾胃功能有直接關係,脾胃虛弱會導致眼袋產生。眼袋位置恰好是足陽明胃經發起之處,因而對胃經施以良性刺激或艾灸相關穴區可健脾利溼,運化水液,濡養肌膚,對眼袋的改善有效果。
焦慮煩躁
焦慮和煩躁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複雜的情緒反應。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免疫力下降、脅肋脹痛等,男性會出現性功能障礙,女性會導致月經不調、面部出現黃褐斑等。中醫上稱之為「鬱症」,多因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艾灸相關穴區可疏洩風熱,解鬱安神,緩解焦慮煩躁。
夜晚催眠
失眠,中醫稱為不寐,主要表現為不易入睡、睡後易醒、醒後不能再寐、時寐時醒或徹夜不寐,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甚則心煩懊惱,嚴重影響了工作與學習。失眠的主要原因是七情內傷、陰陽失調,是以經常不能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症狀。
減肥消脂
中醫認為,肥胖大多因肝、脾、腎失調,陽氣不足,內熱過盛而致。
免責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