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黃土地的壯麗史詩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作家路遙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內在魅力和激情的現實主義力作。它以1975年至1985年中國廣闊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對中國農村步入現代化的艱難歷程和巨大變遷,對農民命運的當代性審視,作了宏闊的展現。在新時期作家中,路遙是很敏銳的,他較早地認識到這段歷史獨有的詩學價值,自覺地扮演了一個詩學歷史學家的角色。作品中,縱向的歷史骨架與橫面的詩的情致的融合,使路遙能抓住社會歷史動向,描繪出不同階層的人們在改革中文化觀念、心理情緒跌宕變化的總體態勢。這樣既能橫向地把握整個社會的當前形態,又能對生活的來龍去脈作出縱向的歷史考察,從時間與空間、廣度與深度上,整體地展示出中國在偉大的改革中雄偉的氣勢與壯麗的景觀,表現出作家對「史詩」品格的執著追求。

  一

  《平凡的世界》以黃土高原上孫、田、金三個家族的命運遭際、矛盾紛爭為結構中心,塑造了幾十個具有不同性格和人生道路的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首先是一批處於時代風雲變幻中的農村青年,孫少安、孫少平是他們中的代表。孫少安是我國農村改革初期的覺醒者和踐行者,他精明、能幹、誠摯而又務實,他不安於貧困的處境,時時從心底呼喊著「生活不應該是這樣的」。為改變農民自身的命運,他決心「要在雙水村做一個出眾的莊稼人」。他有優良的品質與寬廣的胸懷,新一代農民的強烈使命感驅動著他,他帶領全村人共同富裕,把全部生命的能量奉獻給生他養他的這塊土地。

  孫少平的人生歷程在小說中佔有特殊的位置,路遙是將孫少平作為一個時代塑造的「超前型」的新一代農民來描寫的。他有農民的底色:善良、質樸、勤勞、韌性,富有同情心,珍視友誼,尊重他人。但他更多地接受了外部世界改革意識和現代文化的影響,不甘於農民對土地的依賴和迷戀,而是自覺地擴大自己的生活天地。孫少平從農村這個平凡的世界走向煤礦這另一個平凡的世界,一方面反映著新一代的青年農民積極追求在「鄉土」以外的世界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也反映著在改革的時代洪流中,首先覺醒的中國農民對背負著沉重因襲的自身歷史命運的審視以及對新的人生道路的探索。路遙在創造孫少安、孫少平等農村青年形象時,將社會歷史的規定性和個人選擇的能動性統一起來,使人們看到人物命運的時代影響,也看到時代背景中人物自身追求的可貴努力。

  二

  《平凡的世界》以寫人物構成社會,寫命運展現時代而見長。小說中幾十個不同背景、性格和人生道路的鮮明藝術形象,體現著改革時代的歷史。無論是從孫少平走向廣闊的人生世界形成新的文化人格,還是孫少安守望土地創造新的人生的歷程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黃土高原的泥土芬芳和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由於路遙對他的人物的偏愛,《平凡的世界》雖然寫的是農民及其家庭在大時代中的變化,但依然對民族文化中蘊含的傳統美德心嚮往之,在人物創造與情節展開中流露出掩飾不住的讚美之情。這不僅是這部小說灌注著強烈的「暖色」,具有感人肺腑的藝術力量的原因之一,而且體現著作家對民族傳統文化在向現代文明進程中「文化重建」的深沉思考。

  路遙是新時期以來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始終堅持為人民寫作,視寫作為「一種不瀟灑的勞動」,堅定地走著自己的現實主義創作道路,以深入生活,面對現實,立足大地,關注中國問題的創作態度堅守著自己的審美追求。寫「底層」民眾的生活是路遙現實主義創作的一個特殊視角,他創作的絕大部分作品都在書寫底層民眾的苦難史、奮鬥史,《平凡的世界》著意表現社會生活中一些最普通的人的最平凡的生活,這些人物及他們的日常生活是容易被人忽視的,但是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歷史的推動者,通過這些人物的命運變化,會從更深的層次上揭示出社會生活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這個推動歷史前進的主體中,有許多美的東西,永恆的東西,值得我們珍視。

  路遙是忠實於生活的作家,他以執著的信念創作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真正的「接地氣」的、有「溫度」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所描寫的內容,所表現出的形式,所採用的藝術手法,所選擇的敘述語言,都是生活本身所要求的結果。小說給人印象至深的感受就是它所包容的生活分量的厚重,這種厚重可以超越作者的觀念,並在相當長的時期裡,給人留下強烈的審美感應和認識價值。我們在《平凡的世界》裡看到的是一個世界,一個平凡的活生生的世界,看到的是中國陝北黃土高原上那些褶皺中、窯洞裡的農民的眾生相,這幅眾生相,是社會的全景圖像,更是人物的生命圖像。路遙筆下的這些人物,不僅是時代的符號,而且是民族的文化的積澱。路遙是一個有深厚歷史感的作家,他是思考中國社會問題的作家,《平凡的世界》寫了當代中國的矛盾、變革,但是這部作品深入地揭示中國農民深層的文化心理的層次,而當這些通過人物的心理、人們之間的矛盾衝突體現出來的時候,也就不僅顯示出了作家的歷史感,而且這種歷史感也就得到了藝術的轉化和實現。

  可以說,《平凡的世界》與20世紀30年代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成熟期的《子夜》《駱駝祥子》以及後來柳青的《創業史》等作品,構成了百年中國文學中強勁的現實主義創作潮流,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注入了活力。而讀者對《平凡的世界》的持續閱讀熱情,使這部作品當之無愧地躋身文學經典的序列。

  (作者:趙學勇,系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相關焦點

  • 42歲英年早逝,路遙筆下的黃土地,為何總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血淚三部曲1985年,路遙跑到了陝西銅川的陳家山煤礦尋找素材,在這裡,他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創作。寫作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老鼠、潮溼、簡陋的生活條件,路遙根本不在意這些,他必須要遠離城市將自己隔絕起來。
  • 路遙是怎麼死的?長期的抽菸,熬夜,只留下《平凡的世界》!
    無論什麼人,沒有完美的,路遙也一樣,儘管他才華橫溢,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他抽菸,喝咖啡,熬夜,心情極度不好,最後導致早亡,可惜啊,一個極其有才華的人,他的平凡世界,我至少看了三遍。指他身世貧寒平凡為一大隱私;二幼年寄養大大家,有著雙重父母的身份,註定他小小年紀深感自卑;三指他有著求學好進、自強不息、敢於奮鬥的精神。後路遙先生生活中三個不良嗜好——抽菸、熬夜、飲食無規律;二個時間點及生病時間和死亡時間,一指他生前指明後事方向,留戀黃土地,嚮往黃土坡! 書痴夢語圓人文, 清貧店中不藏書。
  • 路遙用生命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細讀後就像完成人生的救贖
    後來,路遙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他的弟弟王天樂成為他的"後勤部長",直到他去世。而在這6年中,《平凡的世界》的完成,其中一半是王天樂的功勞!路遙死後,他的弟弟王天樂寫了一篇關於他的文章,"苦難是他的永恆伴侶"。它記錄了他和路遙的故事。
  •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不好?把年輕人寫的淋漓盡致,一針見血!
    把年輕人寫的淋漓盡致,一針見血;在困難中搏擊人生;在苦難中自強不息的壯麗詩篇!繼發年輕人勇望直前;只有勤勞才能贏得幸福!收穫人生之美;不懂文學!何談感想!平凡世界充滿正能量;使人生不可錯過的書!路遙的筆下寫出了;那個時候的真實寫照!太偉大了!令人欽佩!
  • 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其作品展現出奮鬥不息的昂揚鬥志曾經感染了無數讀者心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徵程。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平凡的世界》幕後推手:公交上偶遇路遙,錄成廣播影響3億人
    路遙《平凡的世界》發表和出版都遭受波折。第一部完稿後,路遙想在大型文學雜誌《當代》發表,但前來組稿的編輯給路遙退稿了,理由是"讀不下去。"隨後作家出版社的一位編輯也來了,但讀到三分之一也給路遙退稿,理由是"不符合時代潮流,屬於老套的戀土派。"
  • 書籍推薦——《平凡的世界》,一部不可不讀的路遙經典之作!
    那就是——《平凡的世界》,一部不可不讀的路遙大神的經典之作,《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後任《陝西文藝》編輯。
  • 《平凡的世界》出名前,路遙寫首波瀾壯闊的詩,讀來令人熱淚盈眶
    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版問世,這部長達百萬字的小說,把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寫得入木三分,影響了萬千讀者,感染了生活在當下社會的幾代人,成為永垂不朽的經典文學作品。而這部著作的作者路遙也隨即走進大眾的心中。作為一個作家,路遙是成功的。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它付出過什麼
    因此,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寫作完成至路遙逝世後多年,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始終面臨著更大的困境。這便是關於《平凡的世界》的評價問題。從萌發《平凡的世界》的寫作慾念到該書第一部寫作完成的近4年間,路遙無暇顧及文壇風潮的變化。然而要考慮作品發表、出版的刊物、出版社時,路遙幾乎是猝不及防地面臨著來自「日新月異」的文學潮流的巨大打擊。
  • 路遙巨著《平凡的世界》:帶你解讀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 為什麼路遙筆下《平凡的世界》,大多數愛情都是悲劇結尾?
    提到現代文學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作家是很難跳過去的,他就是出生於1949年的陝西作家路遙先生。作為一位現實主義風格的文學家,他的作品,基本上貫徹了這麼一個宗旨,那就是關注於身邊事,關注時代洪流裡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而其中尤以《平凡的世界》這一部達百萬字之多的史詩巨作為典型。
  • 路遙究竟多偉大?潘石屹10萬為他修墓,哭著讀7遍《平凡的世界》
    說起作家路遙,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他的一生有兩本著作,一本是《人生》,還有一本就是影響了中國一整代人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說,在當時那個年代, 《平凡的世界》給予了太多人力量,而這其中就包括現在的很多大佬,比如潘石屹。
  • 路遙完成《平凡的世界》後,將手中的筆扔掉,他已用生命寫盡人生
    他甚至在動筆以前,到黃帝陵廟恭恭敬敬地上了一炷香,希望自己的身體可以撐到他完成《平凡的世界》。路遙害怕自己也來不及,於是經常撐著羸弱的身體進行創作,每天寫作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同樣是不分晝夜,才終於將《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寫成。
  • 《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路遙:「日他媽的文學」
    1988年,《平凡的世界》橫空出世,獲得茅盾文學獎。讓那些曾經質疑路遙的人,啞口無言!路遙:「日他媽的文學」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得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但當時的路遙,已經連去領獎的車費都沒有了。最後,還是他的弟弟想盡一切辦法借到5000塊錢,他把路遙送到火車站的時候說:"今後不要獲什麼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獎,我可給你找不到外匯。"
  • 名著摘抄筆記:路遙《平凡的世界》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路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 路遙——《平凡的世界》: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正是同學少年的豆蔻年月,高考的壓力又不夠急迫,讀小說、看散文的大有人在。正是從同學手裡,我讀到了路遙《平凡的世界》。此刻的我急切地想搜索出當時完整的閱讀感覺,但是,很遺憾,時間把一切揉成了沙子,然後吹掉。但我毫不懷疑它肯定給少年的我帶來的震動。因為我還記得讀到最後一章時我的化學考了38分。因為我還記得「我們親愛的某某某同志」這樣的句式給我的異樣感覺。
  • 《平凡的世界》又臭又長,為何30多年來經久不衰?教授:接地氣
    《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一雙眼睛。上世紀八十年代,作家路遙「以命搏文「,用了整整六年的時間熬製了這部上百萬字的鴻篇巨著,一直到今天,30多年過去了,《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各大院校借閱量最大的圖書之一。繁華的世界,我們,每一個,渺小而平凡。路遙的筆下,在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敢於奮鬥,勇於進取的年輕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聲音。書裡是對於農村的全景式的描寫,也是一個時代轉變的縮影。
  • 路遙:乞丐之子,16歲稱霸一方,吐血寫《平凡的世界》,鬱鬱而終
    對待文學,都有一種聖徒般的「殉道」精神,生、蹭、冷、倔,以大手筆感受黃土地脈動,充沛才情,磅礴格局,民瘼隱痛,史詩意識。寫出來的作品,字字接地氣,篇篇真生活。似乎也因此,就中國民眾的閱讀興趣而論,他們絕對是要遠遠超過莫言的。
  • 走進《當代》編輯部 這裡有路遙和《平凡的世界》的往事
    他說的錯過,指的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部在1991年評上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與周昌義失之交臂。  周昌義說,雖然路遙最知名的兩部作品《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不是在《當代》刊出,但《驚心動魄的一幕》和《在困難的日子裡》,卻都是發在《當代》上。
  • 平凡世界路遙:只有自己真誠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
    平凡世界路遙:只有自己真誠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近幾年,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掀起了又一波收視熱潮和熱議。早在高中時,喜歡看小說的我,就讀過《平凡的世界》,這部巨著不欺世不媚俗,為平凡世界的平凡人立傳,開卷有益,百讀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