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撿骨人

2021-02-24 每晚故事會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每晚故事會」,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劉老漢坐在門前抽著煙,眼神呆滯的看著前方。上午撿完骨回來後,他就一直悶悶不樂的。周平看著師傅枯瘦的背影,感覺師傅有什麼心事。

「師傅,可以吃飯了。」周平在屋裡喊著。

「哦。」劉老漢慢慢緩過神來。

「師傅,你從山上回來就一直坐那,先擦擦臉吧。」周平遞上一塊毛巾。

「阿平啊,跟著師傅多少年了?」劉老漢擦了擦臉。

「快十年了,師傅。」周平扶著劉老漢進了屋。

「哎,師傅老了,身體也不利索了,咱們的活都你一個人擔著,難為你了。」劉老漢猛的咳嗽了幾聲。

「師傅,您先喝杯水。」周平忙遞上一杯水。

「哎,這麼多年來,我都自認為是個好人……」劉老漢搖了搖頭。

「師傅當然是好人,不然哪有我。我爸媽死的早,後來爺爺也去世了,是師傅收留我的。您這是……」周平奇怪的看著劉老漢。

「哎,沒事,吃飯吧,等下就涼了。」劉老漢給周平遞上了筷子。

看著師傅欲言又止,周平感覺師傅好象有什麼事瞞著自己。他從來沒見師傅這樣神情恍惚過。

夜深了,周平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想起師傅白天的話,他也想起這些年跟著師傅的生活。師傅把多年撿骨的手藝交給了他,自己從一開始害怕到後來慢慢適應,一路走來雖然很辛苦,但過的很充實。師傅沒有兒孫,一直把自己當作親孫子看。

周平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爺爺。爸媽去世後,爺爺靠著小叔和兩個姑姑每月給的一點點錢撫養著他。後來,爺爺生病了,小叔和兩個姑姑卻突然不給爺爺錢治病,他們說爺爺藏著什麼傳家寶,騙他們說丟了,只想留給周平這個長孫。那時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爺爺就這麼含冤吞了老鼠藥,可爺爺直到去世也沒對他說過這個事。每每想到這裡,周平都會淚溼一片枕巾。

睡夢中,周平突然感到一絲亮光。原來是從師傅的房間透出來的,周平有些納悶,師傅一向節儉,半夜上廁所從來是不點燈的。他慢慢走到師傅門前,透過門縫,他看見師傅背對著他坐在床邊,從床底下拿出了他們白天裝工具的袋子,然後伸手從袋子裡取出了一個長長的東西。透過微弱的燈光,周平驚呆了,他看出那是一截手骨——從上手臂到手掌完整的骨頭。只見師傅又慢慢從袋子裡取出一個鐲子,套在骨頭上,然後把骨頭輕輕的靠在臉上,久久的坐在那裡,不時啜泣著……

第二天早晨,劉老漢還沒有起床,周平早早的來到井邊打水。昨晚師傅的舉動讓他一晚沒睡好。師傅雖然是撿骨的,但他相信那些東西不吉利,所以從來不會帶回來的,師傅為人也一向正直,也從來不會拿死人身上的東西。而更讓周平納悶的還是師傅昨晚怪異的舉動。

裡屋傳來了重重的咳嗽聲,周平停下手中的活,快步跑進屋子。他看見師傅慢慢的從房間走出來,周平輕輕扶著師傅坐了下來。

「師傅,您喝杯水。」周平給劉老漢遞上一杯水。

「哎,這是天意啊。」劉老漢自語著,臉色顯得很虛弱。

「師傅,您怎麼了?」

「知道師傅為什麼一直叫你做人要正直,做咱們這行千萬不能打死人身上東西的主意。」劉老漢認真的看著周平。

「您說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壞了自己的名聲,咱們的好名聲的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周平認真的回答著。

「哎,其實是師傅曾經幹過一件錯事,我是不想你像師傅一樣,一輩子內疚啊。」劉老漢又咳嗽了幾下。

「師傅,到底是怎麼會事?從昨天到現在,您說話就很奇怪。」周平輕輕的拍著劉老漢的背。

「哎,有件事擱在師傅心裡十多年了,我本以為可以忘記了,可昨天去撿骨,我又想起來這事來。」劉老漢嘆著氣。

「昨天在山上我就覺得不對了。師傅您一直心不在焉,裝好罈子都差點忘了蓋灰,也不讓我幫忙,幸好家屬不在。對了!為什麼昨天家屬沒來呢?」周平回想著昨天一件件的怪事。

「因為那是你師母的墓……」劉老漢直直的看著門外。

「這些年您從來沒提過師母,我還以為……」周平恍然大悟,他回想起昨晚看見的一切,知道了那塊手骨的主人,也慢慢有點明白了師傅的心情。

「剛剛開始做這一行,我是又窮又招人嫌。可她卻從來沒有埋怨過我,一個人在家忙裡忙外,什麼東西都省下來給兒子吃。可我們的兩個兒子還是餓出病夭折了,白天她依然為這個家忙碌著,可晚上她都會一個人偷偷的哭。」

「後來她也得了病,只能躺在床上幹不了事了。我一直很內疚,跟了我之後,我從來沒有讓她高興過。那時,我在鎮上也做出了點名堂,也有了點錢,想送點什麼給她。可到了縣城首飾行,我那點錢連看一眼都不夠。」

「她的病越來越重,大夫說她的日子不多了。那時,我常常躲在柴房裡哭。可她每天都會微笑著目送我去幹活。」劉老漢眼中含著淚,長長的嘆了口氣。

「十年前的一天,我去幫別村的撿骨,我看見了這個玉鐲子。於是我就一狠心……」劉老漢從口袋掏出一個玉鐲子遞給周平。

「這是死人身上的!師傅……」周平詫異的看著劉老漢,想起昨晚他看到的那個鐲子。

「我揣著它,慌張的一路跑回家。坐在她的床邊,我親自把鐲子帶在她手上,她笑了,我第一次看見她笑的這麼開心,我也笑了。我騙她說是從城裡買來的,她說她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漂亮的東西。我牽著她的手靠在自己臉上,看著她最後一次哭了……」劉老漢抿著流到嘴唇上的淚水。

周平直直的看著手中的玉鐲子,呆呆的坐在一旁,眼睛也有些溼潤。

「可後來我才知道這個鐲子是那家人的傳家寶,害的那一家人家破人亡。從那以後,我心裡就一直有個疙瘩,原本想把它和你師母一塊葬了會慢慢忘了這事,可昨天……」劉老漢不住的搖頭。

周平站起身來,走到門前,眼淚慢慢落了下來。

「師傅不該瞞著你的。」劉老漢也站起身走到周平身邊。

「師傅,為什麼您錯的是那一次!」周平慢慢轉過頭,溼潤的眼睛狠狠的看著劉老漢,他拿起一旁挖墳的鐵鍬,高高的舉了起來……

清晨的太陽被薄薄的雲彩擋住了,冷風有些刺骨。周平來到了熟悉的山上,他靜靜的站在一座陳舊的空墳前,那是他太婆(曾祖母)曾經的墓穴。他從口袋裡取出那個沾滿血的鐲子,緊緊的捏在手裡。十年前的一天,爺爺帶他來到這,他依稀記得他看到一個枯瘦的背影在墓穴裡忙碌的,大人們都轉過身去不敢看,年幼的他卻好奇的轉過頭看了一眼,那個身影將一個玉鐲偷偷放進了口袋……

「爺爺,您的傳家寶找到了……

(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下面,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路邊如果遇到這樣放著的錢千萬不要撿
    故事:路邊如果遇到這樣放著的錢千萬不要撿這個故事是一個朋友講的,她說是她小的時候的親身經歷的,為了方便敘述,以下我便以第一人稱講述這個故事。那一年我大概7.8歲,一直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那裡很是偏僻,就像是一個被外面遺忘的角落。
  • 民間故事:小孩撿了根棍子後,高燒不退,奶奶:胡鬧,這是抬棺槓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今天的故事就和喪葬禁忌有關,因小孩不懂事而發生了一件詭異的事,接下來請大家繼續欣賞民間故事,抬棺槓。農村的小孩,我想不調皮的很少。上樹下河那都是小菜一碟,而且膽子還大,幾乎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們害怕的,當然除了母親手裡的棍子。黑娃就是如此,幾乎成了村裡的「頭號人物」。
  • 民間故事:荒山野嶺中,看見別人丟掉的雨傘,為什麼不能撿?
    「傘我是從山中撿的,畫是我打傘的時候畫的,怎麼了?」小非還是老老實實回答道。「幾天沒看見你,所以我們來看看你,沒想到你抱著雨傘睡覺,而且這雨傘怎麼看怎麼邪乎。關鍵是你這畫像,你可知道這畫像是誰,這畫像原本是我們村裡一位姑娘,死了好幾十年了,你是怎麼認識她的。」這老者慢慢說道,忽然像是想起什麼大叫「不好,這雨傘有問題。」
  • 民間故事:傘中女鬼
    《民間故事》第七十九期各位看官,您聽過這些迷信的說法沒有——不能撿別人的舊帽子戴,否則其舊主人的所有晦氣都會壓在你頭上;不能撿十字路口或醫院門口的錢,因為那是別人轉嫁噩運的法術,撿到的人輕則倒黴重則喪命……等等……除了這些,還有一個說法——千萬不能撿舊傘回家
  • 民間故事:撿骨師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每晚故事會」,再點擊「關注」
  • 民間故事:孫二娘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古代女性悲慘命運系列。原創作者:半杯水「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那時候,她是一個40多歲的女人,清朝時期乾隆年間人,她的一生有很多名字,但是原名那就不得而知,只知道有「二娘」兩個字。
  • 小學語文民間故事趣味之牛郎織女縮寫新編
    民間故事一般是指我們中國民間故事。都是一些幾千年來流傳下來,最精美的寓意深刻的作品。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流傳,最廣人人皆知的經典民間故事。課本中選擇的民間故事充分考慮了,孩子們的理解和閱讀能力,按照流傳的故事原貌經過提煉加工編程。
  • 民間故事:姑娘,這紅包我可以還給你嗎?老奶奶:晚了,來拜堂吧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山野奇談系列。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也不盡然,有時候這些東西或許是別人故意丟給你撿的。切莫貪小便宜吃大虧,有些東西不是你想撿就能撿的。如若不然,你就會像他一樣,再也不能回頭了。接下來請大家欣賞民間故事,結冥婚。小文,一個讀了幾年書的落魄書生。寒窗苦讀十幾載,任是一事無成。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確實不聰慧,凡事比別人慢半拍。高不成低不就,學問沒多少,讀書人的清高倒是一肚子都是。
  • 繪本《桃太郎》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
    內容簡介《中國名家經典原創圖畫書:桃太郎》取材日本民間傳說,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對老夫婦年老無子,由於誠信,他們在一個桃子裡得到了一個孩子。有一天,老公公想到山上去撿些木柴,便大清早就踏出家門。老婆婆目送著老公公離去之後,便收拾好碗筷,用一個大木盆裝滿了衣服,到河邊去洗衣服。"今天的天氣真晴朗!"老婆婆心裡覺得很愉快,很快的便來到河邊。正當老婆婆賣力地清洗衣裳的時候,不經意地抬起頭,正巧看見河的上遊好像漂來了什麼東西。
  • 民間故事:菸鬼
    無數的地主富農或者商人都因此破產,而我們今天的這個故事也跟著害人的東西有關。在珠江口的一個小漁村,有一個薛姓的地主。他家不光有地,甚至附近的一小片海域也是歸他家管的,他家還有許多的打手,威震一方,橫行鄉裡,搞得當地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也沒有人敢說什麼,只得就這樣忍氣吞聲,長嘆了事。
  • 民間故事:撿頁鬼書,得個咒語,咒誰誰便死,最後卻咒死自己
    民間故事:撿頁鬼書,得個咒語,咒誰誰便死,最後卻咒死自己故事 原名:一頁鬼書,畫地為牢這個故事是小時候聽爺爺講的一本奇書,其中的一小部分改編而成。夜空無星有暗月,小雨紛飛,將一座古老的石板橋淋得溼漉漉的。雨水順著橋墩而下,流在橋下一名正酣睡的乞丐頭上,將他從睡夢中淋醒。
  • 徒步撿垃圾,海底種珊瑚,《閃耀的平凡》走近民間「海洋拾荒者」
    近年來,人類活動對近海生態與環境系統的破壞度不斷加強,海洋環境退化和生態破壞的速度加快,海洋生物多樣性以空前的速度消失,保護海洋迫在眉睫,本期節目,我們將通過外籍體驗嘉賓歐生·優麗的獨特視角,圍繞環境保護的主題,來講述海洋義工凱蒂和楊旭聰,組織群眾保護家鄉海洋生態環境的故事。
  • 民間鬼故事:白狐報恩|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一般來說在民間的傳說中討口封最多的動物要數黃鼠狼,可能大家都聽到過這樣的傳說,黃鼠狼修煉還不算成熟的時候,會化作人形(只是有些相似,但是還是能夠分辨出來)。
  • 一種野草,可別撿去當柴燒,它是民間舒筋良方,俗稱「伸筋草」
    導讀:一種野草,可別撿去當柴燒,它是民間舒筋良方,俗稱「伸筋草」雖然還在冬季,但是近幾天的天氣十分不錯,就像今天,白天的溫度居然達到了14度,這對於中部地區來說,算是暖冬了,趁著天氣好,筆者也是帶著孩子去山裡「哈松毛」(我們這邊方言,撿松針的意思)。
  • 民間故事|紗巾復仇記
    民間故事|紗巾復仇記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民國時期,黃石鼓村有一對夫妻,男的叫宋平,女的叫吳梅,夫妻倆婚後恩愛異常。家中有幾畝田地,勉強能圖個溫飽,在農村日子也能過得下去。這樣一前一後,走了小半時辰,竟然來到了吳梅撿紗巾的那片小樹林中。此時吳梅停了下來,李彪連忙上前,一把將她抱住。他想,這女人倒也夠味兒,在家裡可能是怕被人瞧見,半夜帶他來到這林子,倒也有趣。吳梅雙手繞過他的脖子,像是要抱他似的,突然從自己脖子上取下紗巾,一下套在李彪頸子上,兩手猛的用力,往兩端死死系住。
  • 滿族民間故事:七盲女上山打妖精
    這是滿族民間故事傳承人肇恆昌講的一個滿洲民間故事,滿族民間故事在民間也叫說瞎話,就是一些神話傳說,跟現實生活不同,所以稱為瞎話。從前,老山裡有一個老頭,他重男輕女,他老婆生一個丫頭,生一個丫頭,一連生了七個丫頭。
  • 走馬鎮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走向世界,應該如何翻譯呢?
    其中,通過向國外友人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下孕育出的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那麼用外語講述中國傳統故事,需要講述者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重慶的「走馬鎮民間故事」是中國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陶克辛就是其中一位將「走馬鎮民間故事」講給全世界聽的人,但是因為民間故事中有大量的俚語,歇後語等,比如說「么師」一詞,不說外國人,可能很多國人都不一定知道這個詞的意思,為了弄清這些「俚語」,陶克辛先生向當地故事家請教,和當地居民聊天,以便能更好地弄清這些民間文化,了解之後得知,「
  • 劉守華:把中國民間故事「點石成金」
    圍繞故事家成長和故事村形成的諸多文化因素研究,他先後發表了《文化背景與故事傳承——對32位民間故事講述家的綜合考察》《中國鄂西北的民間故事村伍家溝》《湖北「故事村」裡傳承的梁祝傳說》《故事村與民間故事保護》《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孫家香》《漢族傑出的民間故事家劉德培》等多篇論文,將故事及故事家的研究置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分析,注重發掘其被形式所遮蔽著的民族文化底蘊,既分析民間故事的「思想」和「藝術
  •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清朝順治年間,重慶府有個叫許武的年輕人。他自幼沒有父母,與哥哥許文相依為命。許文9歲就到玉山鎮的酒樓做雜工,每天起早摸黑,就是為讓弟弟能夠活下去,兄弟二人感情極深。許武16歲時,玉山鎮來了幾輛大馬車,拉著許多值錢的物品。
  • 民間故事:5個饅頭,就能白撿一個媳婦,還好父親的一桶水救了他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鄉野奇談系列。作者聲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溫馨提示:山野奇談民間事,用盡半生寫紅塵。好聽的故事,好看的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接下來的故事更加精彩。故事雖好,但切莫與現實相照應,當真不得。本故事屬民間文學作品,杜絕封建迷信。配圖來自網絡,需要請聯繫刪除。了解民間文化,從欣賞故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