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特有的陶土,在燒制過程所產生的窯變是坭興陶的一大藝術特色

2020-12-25 盤古坭興陶藝

欽州坭興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江蘇宜興紫砂陶、廣西欽州坭興陶、雲南建水紫陶、四川榮昌陶),廣西二寶之一(壯錦及坭興陶),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無毒,富含硒、鐵、鋅、鈣、鎂、鉀、鈉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無素,這些這是人體所需的成分,並有益於身體健康。 坭興陶成品內部氧氣充足,透氣不透水,盛茶無黴變、泡茶越宿不餿。欽州特有的陶土,無需添加任何顏料或化工料,在燒制過程所產生的「窯變」是無釉坭興陶的一大藝術特色。

自然窯變,色彩斑斕,可謂是火中求寶,難得一件,一件在手,絕無類同,是生活實用或收藏的絕佳選擇。

柴燒,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主要分為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

用薪柴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柴燒 ,凡是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都可稱之為柴燒,作品可分上釉(底釉)與不上釉(自然釉)兩大類,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備前燒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燒是一種古老的技藝,燒窯難度相當高。柴燒作品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

土:柴燒專用之陶土多,經陶者自行調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種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柴燒之美。   柴:一般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溼),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樟、龍眼、荔枝、蓮霧及廢棄木材等。

窯: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到五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總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正不斷地影響窯內作品的色澤變化。

灰: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則使陶壞中的鐵形成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

中國的制瓷史已經有數千年,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也使人們對陶瓷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制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的,認之為「瑕」。

然而在現代制瓷、燒制技術極為成功的條件下,一種與傳統柴燒審美截然不同的現代陶藝創作「燒制觀」在盛行,現代柴燒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燼與土的自然結合。當代柴燒很大程度上即體現在:柴燒燒製作品時不再使用罩住,意味著對燒成過程中所產生的「弊病」的認可。

柴燒的特點是使得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與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窯內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體之上,在高溫烤制下形成溫澤光潤、層次豐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質感,及各種顏色的變化,留下了火曾駐足過的痕跡,自然而無粉飾之氣,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相關焦點

  • 欽州坭興陶:千年「窯變」煥新顏
    「窯變」是欽州坭興陶柴燒工藝中獨有的特點。由於「窯變」需要在千度以上的高溫產生,其效果無法提前預測和控制,素有「窯寶」(火中取寶)之稱。圖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麥偉德在研究坭興陶的器型。(光明網記者季春紅攝/光明圖片)11月3日至15日,為期十餘天的第二屆欽州坭興陶文化藝術節在「中國坭興陶之都」欽州舉辦。
  • 熱愛欽州,首先從熱愛坭興陶開始
    我聽到了坭興陶,不僅一愣,這不就是我們欽州的坭興陶嗎,欽州街到處都是,被外地人當成寶了,而我還是對它一知半解,這時候真正體會到自己才疏學淺,這些年,我可能只顧去犁田插秧了,忘了坭興陶是家鄉的鎮宅之寶。怎麼還成了中國的四大名陶之一了!在我的記憶中,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或者上年紀的朋友們,說起欽州坭興陶的時候,臉上總洋溢著興奮略帶驕傲的表情。
  • 廣西欽州:千年古陶 智能「窯變」
    人民網欽州4月20日電「採用傳統柴火燒制的坭興陶,窯變率只有5‰,用電燒制的坭興陶的窯變率可以達到80%。」4月16日,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的龍經理興致勃勃地介紹了坭興陶的神奇窯變。作為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欽州坭興陶以欽州獨特的陶土製作而成。這種獨特的陶土就是欽江兩岸的白泥和紅泥,欽江東岸的白泥軟為「肉」、欽江西岸的紅泥硬為「骨」,紅泥土與白泥土按一定比例制陶坯再經過窯火煅燒便成了「坭興陶」。
  • 【光明圖刊】欽州坭興陶:千年「窯變」煥新顏
    「窯變」是欽州坭興陶柴燒工藝中獨有的特點。由於「窯變」需要在千度以上的高溫產生,其效果無法提前預測和控制,素有「窯寶」(火中取寶)之稱。圖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麥偉德在研究坭興陶的器型。自1983年9月參加坭興陶工藝研製以來,曾歷任欽州坭興工藝廠車間主任、副廠長、經理、窯變技術名師。從業36年來,他勇於探索,不但讓坭興陶品成為國賓禮品,還攻克窯變技術難關,讓欽州坭興陶煥發出新的色彩,被業內譽為欽州坭興陶窯變大師。11月3日,記者在欽南區黃屋屯柴燒基地見到他時,他正帶領著小女兒麥小鳳和工人們往新建成窯爐裡裝泥坯。
  • 廣西欽州坭興陶的特點
    廣西欽州坭興陶,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距今已經1300多年的歷史,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以燒製成骨肉相連的坭興陶上品。坭興陶的特點:1、泥料以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深藏於山腹底層,天然安全,細膩豐富。富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學色素和化學物,耐酸耐鹼,無毒性(鉛、鎘等釋出量為零)。
  • 廣西坭興陶,神奇的中國名陶,不上釉不添彩就能窯變出許多色彩
    在這裡我們來說說廣西的坭興陶,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的特產,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這種陶最大的特點就是不上釉、不添彩,坯體就能窯變出許多色彩,非常的神奇,因此也將其認定為與壯錦齊名的廣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藝術瑰寶之一。
  • 廣西欽州坭興陶——中華陶藝之瑰寶
    1997年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保護條例》中,欽州坭興陶和廣西「壯族織錦」一起列入被保護的民族特色工藝品;2006年、2012年、2016年,欽州坭興陶作品《高鼓花樽》《時來運轉》《心連心》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傑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2008年6月,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12月欽州坭興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3年1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欽州市
  • 您不可不知的欽州坭興陶
    廣西欽州坭興陶(學名紫泥陶),歷史悠久,古稱越陶。史料記載,「欽州坭興始於隋,盛於唐,精於清。」坭興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於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名列為「中國四大名陶」。
  • 在大美欽州,必看這"世俗喜愛"的坭興陶
    11月13日上午,來自埃及、美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義大利、瑞典、印尼、香港和澳門等3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8家海外華文媒體的社長、總編輯和記者走進此行第三站:欽州坭興陶博物館。  據《大灣區時報》了解,近年來,在欽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欽州市坭興陶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走出了一條藝術陶精品化、日用陶產業化的發展路子,已初具規模,並形成特色的文化產業。
  • 欽州坭興陶:千年古陶的復甦
    李人帡說,雕刻完成後,把陶坯放進窯爐燒制8小時左右,再經冷卻,這幅山水畫就會永久保留在茶壺上。對這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而言,刻刀如同畫筆,無論是風景畫、人物形象還是少數民族文化符號,在他手中都揮灑自如。廣西欽州素有「中國坭興陶之都」的美譽,欽州坭興陶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紫陶、重慶榮昌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
  • 陶不僅紫砂好,坭興陶也很好
    但除了紫砂,華夏大地上還有著許多同樣精美的陶器,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產自廣西欽州的坭興陶就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紫陶、四川(現重慶)榮昌陶共同被評為中國「四大名陶」。坭興陶是以廣西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的紫紅陶土為原料,經煉泥工藝處理後將東泥和西泥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特有的泥料,並經過手工拉坯、手拍成型等技藝製成陶器坯品,並經過坭興陶燒制技藝燒制後形成的地方特色陶器。
  • 來陳家祠探秘中國四大名陶——千年欽州坭興陶
    欽州坭興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歷史,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重慶榮昌陶和雲南建水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2008年,坭興陶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千年欽州坭興陶背後有著怎樣的秘密?
  • 欽州坭興陶衝泡新會柑普茶,好喝!
    廣西欽州坭興陶攜手廣東新會柑普茶,為市民帶來了一場兩廣兩地非遺文化融合的盛會。嘉賓們品味廣西欽州坭興陶衝泡的廣東新會柑普茶。楊興樂 攝據介紹,欽州坭興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重慶榮昌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西的國禮,是歷屆東協博覽會上代表中國送給東協國家元首的尊貴禮物。坭興陶起源於唐以前,傳承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1930年比利時陶瓷展會金獎等國際大獎,其特有的窯變技藝被譽為「中國一絕」。
  • 欽州文化
    一人認為,「放在坭興陶的展示廳裡,當然是陶的」。另一人則用手敲擊大鼎,說「這聲音分明就是銅器」。最後,導遊小姐解答說,大鼎的確是坭興陶作品。幾位遊客一聽,都為坭興陶的奇特之處發出感嘆。  坭興陶是廣西欽州的特產,由於土質奇特,加上製作工藝精良考究,其外表古色古香,呈現出古銅色或豬肝色。經高溫燒制後,坭興陶還會「窯變」為天藍色,經拋光處理後泛出光潤柔和的金屬光澤。
  • 從陶土認識坭興陶陶器
    陶主坭興陶柴燒茶壺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坭興陶有其與眾不同的因地域環境而形成的陶土原材料。坭興陶土材質構成:欽州坭興陶的原料產自欽江東西兩岸,包括高含鐵量與微量石英砂的軟質東泥和紫紅色硬質西泥。坭興陶土富含三氧化二鐵,主要成分還有氧化鋁和二氧化鈦,以及十幾種微量元素如鈣、鉀、鈉、鐵、鋅等。其質細色正,可塑性強,燒結性能好, 經檢測坭興陶製品溶出元素中對人體有毒有害元素,如鉛、鎘、等均未檢出,所以常見坭興陶用於製作茶壺、茶杯等飲食用具。
  • 欽州坭興陶作品欣賞(組圖)
    坭興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其燒制技藝在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欽州市委、市政府為推動坭興陶產業發展,正在規劃建設坭興陶特色小鎮。將以坭興陶文化創意產業園(千年古陶城)為核心,結合廣西欽州園博園與坭興陶古龍窯遺址打造坭興陶特色小鎮。
  • 主動融入大灣區 展示坭興陶文化|欽品入灣—廣西欽州坭興陶精品展...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引企入桂委員行動」蓬勃開展之際,為藉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強大平臺優勢,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提升欽州在大灣區的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8月10日,廣西欽州市政協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在廣州聯合舉辦「欽品入灣—廣西欽州坭興陶精品展」,講好欽州故事,助力「灣企入欽」。
  • 坭興陶-陶花島-坭興陶藝術陶是不是產生於紫砂,他們有什麼不同?
    在紫砂陶方興未艾時,清鹹豐年間欽州陶終於又再露崢嶸。並將以」坭興藝術陶「的英姿翻開中國陶器生產不同凡響的又一篇章。當然,欽州文明離不開原文化的傳承。明末清初中原經久不息改朝換代戰亂開始的大規模人口遷移,很自然又把北方文明帶到南方。
  • 欽州坭興陶適合泡什麼茶,您懂了嗎?
    欽州坭興陶,以廣西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將東泥封閉存放,西泥取回後經過四至六個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達到風化狀態,再經過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製成陶器坯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撐並經過坭興陶燒制技藝燒制後形成坭興陶。坭興陶天然豐富的泥料,天然不含重金屬。陶土含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動、植物生長和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