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盲人讀物出版現狀調查:「書荒」仍然存在

2020-12-13 參考消息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上官雲)對於很多人來說,閱讀是件很簡單的事情,手機等行動裝置興起後,閱讀更是變得無處不在。然而,對於盲人來說,他們的閱讀卻要通過「聽」與「觸摸」來實現。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記者接連走訪中國盲人出版社、中國盲文圖書館等地,了解盲人的「閱讀世界」。中國盲文出版社副總編輯沃淑萍表示,國家對盲文讀物出版給予大力支持,但是「書荒仍存」,「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製作成本高、印刷效率遠低於普通出版物」。

盲文出版:教材教輔、醫藥保健為重點方向

提到中國盲文出版社,可能大多數人對其知之甚少。實際上,它成立於1953年,是全國唯一為盲人提供文化服務的出版機構,也是全國盲人文化資源的一個中心。根據盲人讀者群的不同閱讀需求,其出版類別也與其他出版社有所不同。

「我們的盲文圖書出版主要包括教材教輔、彩色明盲對照兒童讀物、音樂曲譜、期刊等等。」沃淑萍介紹,其中教材教輔、醫藥保健方面的盲文書是重點出版方向,「目前,盲人從事按摩人數比較多,另外鋼琴調律、心理諮詢等也是他們的工作方向,為了滿足他們學習、考級需求,我們相應加大了這方面盲文書的出版力度」。

如沃淑萍所說,2015年,中國盲文出版社精準出版1540種47萬冊3380萬頁印張的盲文書刊,出版大字版圖書558種(新書532種,重印書26種),總印數348200冊;同時,還為視障兒童提供500多種彩色明盲對照的少兒優秀圖書,製作方式則有盲文噴點、粘貼盲文膠片以及加訂盲文書頁等,豐富了盲童的閱讀世界。

相較於其他出版物,盲文書的出版工序比較繁瑣。編輯小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負責的是前期編輯工作,「把書中一些不適合做盲文的內容刪掉或進行標註,之後就開始直接錄入了」。

擺放在中國盲文圖書館閱覽室內的一些輔助閱讀設備

「如果盲文發稿時有電子文件,專業軟體會將之轉化為盲文;如果沒有電子文件,技術編輯需要一字一字將盲文錄入電腦。隨後還有校對、印刷等一系列環節。」沃淑萍說,在「十二五」期間,中國盲文出版社平均一年出版約1200個盲文圖書品種,「國內盲文書出版起步稍晚,我們這算是在彌補『欠帳』吧」。

盲人世界:靠「聽」與觸摸豐富閱讀生活

經過努力,雖然盲文讀物的出版數量及質量均有較大提升,但仍然不能完全滿足盲人讀者對閱讀的需求。據中國盲協主席李偉洪介紹,目前中國盲人的概況如下:有單項視力殘疾人1263萬,另外還有468萬兼有其他殘疾的視力殘疾人,合計超過1731萬人,「我們盲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盲文圖書館也有一些文化活動」。

李偉洪口中提到的「盲文圖書館」,其新館於2011年開館運營。館內設有典藏借閱區、教育培訓區等不同空間。除了提供盲文圖書借閱、放映無障礙電影之外,還會定期組織技能培訓和文化活動。中國盲文圖書館工作人員小張說,盲人讀者的閱讀,就是通過「聽」和「觸摸」來實現的。

「盲人出行不便,平時過來看書的人不太多。如果圖書館組織一些文化沙龍之類的活動,盲人讀者可能還會多一些。」盲文圖書館工作人員小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道。

針對小孫提到的情況,沃淑萍說,為了儘量縮小盲人讀者與明眼人之間在閱讀量上的差距,中國盲文出版社開始研發信息化輔助閱讀產品,自主錄製一些滿足盲人需求的有聲讀物,「除了加強有聲讀物製作外,我們還研發了各類輔助閱讀設備,比如聽書郎聽書設備,可以將文檔直接轉化為聲音文件,既便於存放,又滿足盲人『移動閱讀』的需求」。

「經過協調,我們還在各省圖書館建立了分館,地市級圖書館建立支館,形成一個服務網絡。同時與各分館籤訂借閱協議,採取循環借閱的方式,讓盲文讀物『流動』起來。」沃淑萍笑著說。

「書荒」仍存:盲文書製作成本高 印刷效率低於普通出版物

儘管中國盲文出版社做了很多工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盲文「書荒」的情況,但這個現象仍然存在。沃淑萍說,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本高」。

「這都是無須論證的問題。」沃淑萍以《紅樓夢》為例,「咱們通常說的32開全套《紅樓夢》印刷出來一般是4本,但要做成盲文書的話就是25本,摞起來有半人多高」。

中國盲文出版社的編輯在工作

按照沃淑萍介紹,以普通排版方式來說,普通出版物一面約為七八百個漢字,但要製作成盲文書,在專用紙張上,一面也就能排310個字,「再加上印製盲文點等工藝的影響,一本五六十頁的盲文書就非常厚重了」。

同時,盲文書的印製效率也遠遠低於普通出版物,原因在於印製工藝、校對過程的繁瑣、耗時。沃淑萍說,為了保證盲文書質量,在後期編輯過程中,會採取「三校一通讀」的方式,即在三次校對之後,再由專門的盲文專家通讀書稿全文。

「由於盲文書的特殊性,每個校對環節都是由一位明眼人和一位盲人共同完成的,這樣人工成本就增加了一倍。工作人員的人數就那麼多,生產能力沒辦法無限制擴大」。」沃淑萍有些無奈地說,等到了印刷環節,同樣因為盲文印刷的條件限制,即便採用速度較快的輪轉印刷作業的方式,印刷速度仍然是較慢的。

「資訊時代來了,盲文『書荒』問題並沒有解決。當然,這個問題在其他國家同樣存在。」沃淑萍說,雖然盲文書出版不受版權限制,但相關有聲讀物和大字本印刷卻需要考慮著作權問題,「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給視力障礙讀者提供更多便利服務」。(完)


相關焦點

  • 部分盲人群體現狀調查:按摩成在城市生活唯一出路
    客運站一工作人員(右一)牽引盲人曲藝隊隊員登上長途汽車 萬象/攝生命的標誌是尊嚴:部分盲人群體生活現狀調查半月談記者 何程 夏軍盲人群體的生存狀況是我國政府和社會長期關注的課題。中國盲人協會官方網站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上千萬盲人,數量居世界第一,是殘疾人中不可忽視的一大群體。
  • 閱讀讓盲人生活更精彩——記中美盲文出版交流活動在西雅圖揭幕
    本次活動歷時一周,以「閱讀讓生活更精彩」為主題,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信息無障礙技術方式介紹中美盲文出版交流情況,展示數字時代的盲文出版,講述中國盲人通過學習和閱讀成長、成才、成功的故事,推動中美盲文出版交流互鑑。展覽內容分為了「中美盲文出版交流」、「走向數字時代的盲文出版」及「閱讀使生活更精彩」等三大部分。
  • 中國盲文出版社:為盲人點亮浩瀚書海之燈
    中國盲文圖書館借閱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員從書庫內取書並郵寄給全國各地盲人借閱者盲人讀物告別短缺,日趨豐富為順應盲人讀者多樣化多層次需求,中國盲文出版社推進盲文書刊、有聲讀物、大字圖書、無障礙影視、數字出版等五項出版與傳播工程
  • 盲文圖書出版更受關注 讓盲人的精神食糧更豐富
    1952年,中國人黃乃參照布萊爾六點盲文體系,結合以前的舊盲字,創造了以北京話為基礎、採用分詞連寫方法拼寫的中國盲文。它有18個聲母、34個韻母,聲韻雙拼為一個音節,用另一個盲符作調號,但除生僻字外一般不標調。1953年12月,中國盲人福利會盲文出版組正式成立,開創了新中國盲人出版事業。這是中國盲文出版社的前身。1954年,第一本盲文圖書《誰是最可愛的人》出版。
  • 雙語讀物出版和閱讀成新的細分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有不少雙語讀物翻譯也存在「粗製濫造」之嫌。     提到如何提高雙語讀物的出版品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外語分社社長鞠方安向記者透露,他們「世界大師原典文庫」系列為了保質保量順利出版,特別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楊慧林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金莉共同擔當該系列圖書的總主編。
  • 酷聽網:打造有聲讀物數字出版服務平臺
    酷聽網是中傳東方視角數字文化集團打造的有聲讀物數字出版服務平臺,主要經營有聲讀物數字出版,是專業的有聲內容產品製作商,同時也是聲音內容產品製作和有聲內容綜合輸出平臺。酷聽網作品均擁有獨立版權,分付費和免費內容,付費作品需要用戶提供酷幣購買,目前1元人民幣能兌換10個酷幣。
  • 兒童詩出版的現狀與出路淺析
    從當前兒童詩創作本身來看,一些作品存在著題材同質化、想像力不合情理,甚至價值觀歪曲的問題,有些兒童詩的語言段子化、成人化,有些兒童詩則存在說教意味濃、想像力不足等問題。比如將不同作者的幾本多主題個人作品進行比較,在書寫關於大自然的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小花小草、青蛙小魚時,可以發現一些相同的想像和表達。
  • 英文讀物 關注中國現實
    近年來西方媒體上中國新聞越來越多,在文化和出版上有關中國的題材也在增多。當然和其他地區和文化相比,有關中國的出版物相對還是少得多。在星期一BBC電臺4臺《一周之始》節目(《天南》雜誌主編歐寧也是嘉賓之一)上,《鴉片戰爭》(The Opium War)的作者藍詩玲(Julia Lovell)抱怨說,在英語世界中仍然存在著對中國文化的牴觸,在她認識的高級知識份子中,對中國文化無知仍然是件無所謂的事,中國文化還不像俄羅斯、印度甚至日本等地的文化那樣屬於「應該了解」的範圍。
  • 書店內盲文書幾乎絕跡 盲人讀書難問題該咋解決?
    核心提示:我國約有1700萬的盲人,盲人兒童的圖書讀物卻很難滿足孩子的需求。
  • 2019年中國兒童讀物行業發展現狀及國際化路徑分析
    :智研諮詢整理二、兒童讀物現狀兒童讀物比起其他讀物而言,更容易引起兒童濃厚的認知興趣,這是一個優勢。、種類和質量已成為社會教育、出版事業的共識。隨著二胎開放,兒童讀物印刷量增長尤為突出。2019年中國兒童讀物總印刷數為94555萬冊,同比增長6.4%。
  • 「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評審工作啟動
    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於今年4月啟動。據了解,截至目前,工程評審辦公室共收到中央在京及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284家出版單位,共計694個項目申報材料。作品品質的提升充分反映出「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對行業的引導作用,據工程評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唐賈軍介紹,今年作品申報種類豐富多樣,從數量到質量整體都有了很大幅度提升,從去年單一的經典文學類擴大到主題出版類、經典文學類、教育科普類和中國原創經典童書類四個種類。
  • 從留聲機到數字下載,有聲讀物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圖片來源:國會圖書館)在上世紀30~40年代,黑膠唱片(LP)技術尚不足錄製音樂,幾乎完全用於錄製「說話書」,而且,根據盲人基金會與出版商和作者工會達成的許可協議,這些「說話書」僅供盲人使用,從1934年直到1948年,「非盲人」聽黑膠有聲讀物是違法行為。
  • 新疆大學生手機閱讀現狀調查分析
    從調查對象的構成情況來看,本次調查基本涵蓋了新疆大學各個年級、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包括文學、歷史、新聞出版等人文學科,及數學、計算機、軟體等理工學科,調查對象覆蓋面較廣,具有一定有效性和代表性。本次調查由新疆大學人文學院編輯出版專業學生完成,其中又以新聞、出版、文學、傳播、廣電等專業的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佔到本次調查的近二分之一,這有利於降低由於專業術語的不理解造成的問卷無效及誤導,有利於提高本次調查分析的準確性。 一、新疆大學在校學生手機閱讀的現狀調查分析 1.新疆大學在校學生手機閱讀目的分析。
  • 漢語教材與中國讀物編寫與推廣研討會在柏林舉行[組圖]
    在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中國外文局)、中國駐德國大使館、與會人員就德國中學、大學漢語教材的使用現狀,德國漢語教學的潛力與發展趨勢,如何有針對性地為德國漢語學習者提供教材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了中德合作編寫、開發面向德語地區漢語學習類教材的方式和途徑。在會上,我局華教社有關領導與德方參會人員還進行了重點交流。
  • 專為盲人開發的培訓網站盲人操作難,相關部門:已展開調查
    對於盲人來說,從事按摩是比較體面的工作盲人算命、瞎子阿炳、吹拉彈唱……這些從歷史中走來的盲人職業選擇,仿佛在今天越來越少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各地雨後春筍般開起來的盲人按摩店。據中國信息無障礙產品聯盟秘書處發布《中國網際網路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顯示,從事推拿按摩的視障者佔絕大多數,為63%。
  • 曹一楠:開啟盲人心靈之窗
    每周六上午,曹一楠與志願者和盲人朋友們聚集一堂,將電影講述得有聲有色。他說:「盲人在殘疾人中最弱勢,所以我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曹一楠參與為盲人朋友「講述」奧運公益活動。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在鼓樓西大街79號小院,曹一楠和2011北京榜樣、心目影院創始人王偉力共同為「心目影院」的盲人朋友現場解說。  「中國體育代表團終於入場了!」
  •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父親角色缺失、少年兒童生活方式存在隱憂 作者:寧寧 發布時間:
  • 中國翻譯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年我國翻譯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中國翻譯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是對翻譯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
  • 「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發布
    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記者王子衿)11月30日,「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入選項目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今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2020年全國有聲讀物精品出版工程」。經多輪評審及組織公示,最終從694個申報項目中選出了55個入選項目。
  • 新聞出版總署通報2007年教輔讀物質量檢查的情況
    關於2007年教輔讀物專項質量檢查工作的情況通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解放軍總政宣傳部新聞出版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出版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出版主管部門,中國出版集團公司:    為切實解決社會關注的出版物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