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企業的利潤由原來建築施工的單一利潤變成了建築上下遊多個利潤點的匯集,這樣不僅可以分享項目投資、運營等多個環節的利潤,其質量、效益也可高於傳統施工模式。
2月24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下稱中國建築)公布了一批重大項目公告,項目分房建和基礎設施兩類,合同金額高達263.3億元。
今年6月,由中建二局總承包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項目即將迎來第一個大型會展——國際家具展覽。這一大型博覽中心的落成,讓西部從此有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最大的會議會展平臺。
在中國建築獲得的諸多項目中,已有不少採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即由投融資帶動總承包。企業轉型升級,和建築市場進入寒冬期有關。2015年上半年開始,房屋新開工面積和建築業新籤合同額均出現近十年來首次負增長。同時,建築市場的結構調整壓力凸顯。
2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中建二局後獲知,在結構調整中,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了「一帶一路」落地的重要抓手。該局藉機在投融資領域發力,去年光西南分公司投融資+基礎設施項目的營業收入達34.6億元,佔全年營收的28%。同樣提出依靠新業務模式及投資獲得項目的還有中建一局。
巨型鋼架如何組裝?
整個場館沒有一根柱子支撐,這在國內的大型會展中心極其罕見。2月28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成都新落成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共8個場館內,看到如此場景。
在每個單層展廳15米淨高的無柱大空間上空,黑色的鋼結構如一張大網。在總建築面積多達57萬平方米,相當於80個國際足球場面積的西博城,巨大的重達1770噸的鋼網架是如何提到空中的?
西博城項目總工程師餘德浩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這是施工最大的難題,網架結構多且複雜多變,特別是部分網架曲率變化大,最高位置達70米。作為承建方,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當時有兩種選擇:一是地面焊接後吊裝,二是空中安裝,後考慮高空焊接量大且困難,選擇了第一種。」他表示,經過驗算後,公司選取了桁架上的四個黃金分割點作為吊點,採用液壓提升的方式,光整體吊裝到位就用了4個小時。
他表示,正是由於採用了新型大跨度預應力梭型桁架,無柱設計才讓場館的空間利用最大化。也因此,西博城一期工程大量採用了鋼結構,16萬噸的總用鋼量已超過國家體育場「鳥巢」11萬噸和央視新大樓12萬噸的用鋼量。該項目已獲得我國鋼結構行業最高獎項——中國鋼結構金獎。
除了能工巧匠的智慧,能撐起這副巨型鋼架,離不開中國建築投融資模式的創新。
由中建二局西南公司承建的西博城是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的重大項目,總投資約120億元,其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就佔了一半。
錢從哪兒來?
和傳統的項目施工不同,中國建築和合作夥伴中信集團組建了聯合體投標。據當地媒體報導,早在2015年1月,由中信集團牽頭,為四川省融資建設天府新區的開篇之作——西博城首期融資金額60億元。據知情人士介紹,事實上,中信集團聯合了中國建築、金融機構、運營主體等成為聯合體來投標並中標。
「在聯合體中,各方都有需求,如政府需要工程,銀行需要優良的貸款獲得收益。」上述知情人士稱。
據中國建築旗下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融資部分既有自有資金,也有銀行貸款,最終以投融資帶動了總承包。目前,該項目獲得的土地出讓金專項用於該項目建設,正通過中信集團支付給總承包單位中建二局。
事實上,這已不是中建二局第一個中標PPP投資項目。此前,深汕特別合作區信息技術城開發、建設和運營的PPP項目中標總造價16.11億元。該項目採用PPP+EPC合作模式,建設期3年,運營期7年。
近年來,PPP模式盛行。PPP特許經營方式已成為如法羅裡奧、萬喜等國際知名大承包商業務常年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和主要利潤來源。
「PPP模式下,企業的利潤由原來建築施工的單一利潤變成了建築上下遊多個利潤點的匯集,這樣不僅可以分享項目投資、運營等多個環節的利潤,其質量、效益也可高於傳統施工模式,並使盈利更加持續、穩定,也是央企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徑。」有業內人士稱。
但在國內,由於融資壓力和運營風險較大,有的建築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能符合政府的要求,導致血本無歸。
對此,上述項目負責人稱,中國建築的投資平臺對此有嚴格要求:與當地財政預算收入一年超過60億元的政府才談基礎設施項目,項目投資額小於10億元的不在採用PPP模式之列。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為把控風險,曾有民企擬投資200億元的鐵路項目,但因運營權限分散,中國建築最終放棄了以投融資方式投標。同樣,經測算後,有區縣政府的財政收入預算難以實現還款承諾,中國建築同樣放棄擬採用PPP模式的市政道路建設。
中建二局西南公司黨委副書記王維民在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 PPP模式中,建築企業作為社會資本方要全程參與項目規劃設計、投融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等項目生命周期管理,從而使企業由原來單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資商等多重角色轉變,從而實現轉型升級。
他同時坦言,企業轉型中最難的是人才。作為以房建起家的企業,下屬分公司普遍缺乏投融資和基礎設施專業人才,後期運營挑戰更大。目前,公司正採用培養和內部調劑的方式來彌補缺口。
利用「一帶一路」商機
十三五期間,中央提出要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布局「三大重點」: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建築企業在轉型升級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結合形勢和市場變化來調整產業結構。」王維民說。
從2015年開始,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的施工區域從原有的四川、重慶、大力向湖南、雲南、貴州等地拓展,並開設分公司。
短短兩年間,該公司建設了推動「一帶一路」實施的國內十大區域平臺之一西博城,該場館是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以及沿線國家拓展中國西部市場的展示交易平臺。中國建築還在雲南單體投資了規模最大的項目雲南華麗高速公路,總投資額約287億元,也是雲南省政府以PPP模式操作的第一條國家高速公路項目。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一帶一路」建設還為中國建築拓展海外業務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目前中國建築已設立9個營銷中心和30個國別組,初步形成了覆蓋非洲、東協及周邊、中亞、中東歐、拉美地區重點和熱點國家市場的營銷網絡,建立了跟隨中國資金海外投向搜集項目信息並快速反應的機制。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文靜 責任編輯: 鍾齊鳴_NF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