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位,不一樣的「虎爸」。長沙的羅格對9歲的兒子提出硬性要求,每天要有足夠的戶外時間,「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
上午10點半,羅格與兒子羅漢一同來到月湖公園開始了今天的戶外活動
因為兒子十分喜歡水上運動,羅格大部分選擇的項目都是與水相關的。在嘗試皮划艇後,羅漢又選擇了漿板。羅格表示,漿板比劃皮划艇更能舒展自己,兒子羅漢十分喜歡這個項目。
玩得興致高了,羅漢還拉上父親羅格當助手,表演起了後空翻。
羅格介紹,從兒子羅漢兩歲多起,自己就開始慢慢帶著他接觸戶外活動。到了羅漢上學後,察覺到戶外活動時間的減少,不利於兒子的視力後,羅格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有一個硬性要求,沒有玩兩個小時就不能做作業,這個是必須的。哪怕是下雨天,就是在陽臺上遠眺也行。」羅格表示,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在保護孩子視力的同時,也能讓孩子更好地感受自然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就這樣,羅漢在父親的帶領下,年僅9歲已經熟練掌握了划艇、漿板、竹漂、爬樹等戶外活動技巧。
「之前玩竹漂,一上去就下來了,後來就一直練,直到自己能夠成功控制竹漂。」羅漢告訴記者,在父親的帶領下他收穫了很多,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
網友評論
@龍衛士81:我很贊同,我覺得這年頭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很重要。
@y2c_Yang:反向輸出嗎?這樣孩子會覺得舒舒服服坐著寫作業很美好
@等等大大大獅子:每天孩子坐課桌前心想:今天總算玩完了,終於可以做作業了
@Stacey-von-willbrand:哇哦!這樣孩子會覺得玩是任務就不想玩,反而想舒舒服服寫作業.....孩子爸爸邏輯鬼才!!!
@糊塗老狼:這樣的爸爸很好,但長沙孩子小升初、初升高的巨大壓力把很多這種爸爸逼成了反面教材。
@6-Series:本來小學生那個年紀天天跟老學究似的就沒必要。
@藍泡泡:首先,當爹的要有兩個小時時間陪才行!
@晹_力:每天2小時的戶外,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近視,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小星在家嗎:怎樣才能讓我爸看到這條新聞?
勞逸結合、寓教於樂,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更適合孩子
你們覺得呢?
來源丨綜合政法頻道、微博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