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三十歲時,離開拿撒勒的木匠鋪,前往約旦河。施洗約翰正在那裡傳悔改的嚴肅信息。這可能是表兄弟之間的第一次見面。但耶穌一走進聽道的人群,約翰就認了出來,並指著他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1:29)
先知這句神秘的話是什麼意思呢?他為何稱耶穌為一隻羔羊,祂又能怎樣除去世人的罪孽?為要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必須離開約旦河,回朔到數百年前的紅海岸邊。
在那裡,以色列人剛剛擺脫埃及人的奴役,開始在西奈曠野長途跋涉。上帝已經施行神跡,把他們從殘忍的監工手中救了出來,現在祂召摩西上山,要賜給他一些重要的指示。在西奈孤寂的荒野之中,上帝第一次將祂天上居所的奧秘展現在摩西面前。祂讓摩西看到一幅天上聖所的微型藍圖,並指示他說:「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製造帳幕……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出25:8, 9)
摩西從山上回來,帶著建造曠野聖殿(會幕)的精確指示。上帝要藉著這座聖幕,與祂的子民在荒野之旅中隨時交流。建造會幕必須用輕質材料建造,以便於百姓在任何安營之地都能方便拆卸安裝。
為了達成這項艱巨的任務,摩西召聚了以色列民中所有的能工巧匠,便開始了建造會幕。整個過程完全遵循上帝在西乃山上指示給摩西的樣式和確切規格。大約六個月後,會幕建造完畢。上帝以榮耀的雲遮蓋這座神聖的建築,以表示祂的悅納。
這座移動會幕長約16.8米,寬約5.5米,外面環繞著一個朝東的院落。這座長方形的建築物(會幕)由一幅從天花板直垂到地面的厚重幔子分隔成為兩部分。第一層大一點的部分被稱作聖所,裡面擺放著三個特別的物件:左邊是一個燈臺,右邊是一張放陳設餅的桌子,正對幔子的是一座金香壇。
第二層帳幕被稱為至聖所,裡面只有約櫃。這個柜子由皂莢木作成,外面包著金子,裡面裝著寫有十條誡命的兩塊法版。約柜上面是施恩座,一團榮光停留在這至聖的所在,代表著上帝在天上聖所中的相應位置。約櫃的兩頭,各有一個用金子雕出來的基路伯。基路伯各有一個翅膀遮掩施恩座,同時他們敬畏的低頭凝視著約櫃和其中的法版。
為什麼上帝要對這座臨時的建築物,作出如此精確的要求和嚴肅指示呢?祂為什麼命令摩西,要完全按照在西奈山上顯示給他的天上聖所的樣式建造呢?當我們明白了每個以色列人都奉聖命要在這個會幕中舉行的日常表號性的崇拜聖禮時,這一個問題的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藉著所規定的禮節和祭牲,罪便可以得到赦免,個人和集體的罪皆可得贖。簡單來說,認罪的方式乃是這樣:人若犯了罪,就必須帶上一隻無瑕疵、無殘疾的羊羔,進入聖所的院落(也稱外院),並在燔祭壇旁按手在羊頭上承認自己的罪,之後親手宰殺這隻羊羔。藉著信心,他們把自己的罪轉移到羊羔身上,當然,這無瑕疵的羔羊預表的是那要來的彌賽亞。藉著這一儀式,表明他們接受救贖主代其受死贖罪。當他們不得不親手流無辜之祭牲的血時,便是在不斷地被提醒:罪意味著死亡。只有通過另一位的死,他們的罪才能得到赦免。
之後,祭司要將一些血抹在外院祭壇的四角上,並吃一小片肉,這樣,他就把獻祭者個人的罪擔負在自己身上。接著,祭司要為自己殺一隻贖罪的祭犧,並把血帶進聖所,將其彈在幔子前。這樣,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最終所有的罪,都被帶入了聖所,這些罪通過彈出的血記錄在那裡。日復一日,整一年的時間,眾人所認的罪都藉著聖所中日常侍奉的祭司,被轉移並積聚到聖所中。
然後便到了一年一次的贖罪日,要對所有被帶入聖所中的罪進行最終的處理。這一天是猶太歷七月初十,也被稱為「潔淨聖所」之日。直至今天,每個猶太人依然嚴肅地遵守著贖罪日,並視之為審判的日子。當大祭司單獨進入至聖所,將一隻山羊的血彈在裡面的時候,就象徵性地除去了以血來記錄的罪。
那隻特別的山羊,要如何從贖罪日帶入外院的兩隻山羊中進行選擇,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大祭司,可以履行這每年一次的儀式。他要通過拈鬮來確定,哪只羊作為「耶和華的羔羊」被殺,哪只羊要當作為「替罪羊」放逐。
當大祭司在外院的祭壇旁殺死這隻牲畜時,全體會眾都要刻苦己心,禁食、禱告。因為他們的命運即將在至聖所的施恩座前被宣判。如果一個人還有未向耶和華承認並被帶入聖所的罪,那麼這罪就不會歸入被贖罪之血。這個人將要從以色列民中被剪除,並被拋在營外。
大祭司獨自穿過幔子,將血彈在施恩座上,清除聖所中一切罪的記錄。當他從至聖所出來的時候,最終的贖罪工作就完成了。關於罪及其刑罰的象徵性審判也就此完結。
大祭司的最後一項工作,就是到外院按手在替罪羊的頭上,再把它放逐到曠野中任其獨自死亡。這就形象地代表最終的罪愆和刑罰要落在撒但頭上。他在每個人的罪上都有份。這隻替罪羊不能代表基督,因為代表基督的羊早些時候已經從兩隻羊中經過拈鬮選出了。另外,替罪羊沒有流血,因此與贖罪無關。從另一個角度講,撒但必須最終為與他有涉的每一樁罪案承受刑罰。他決不能擔負人類的罪愆,因為人類的罪過已經被所彈的贖罪之血勾銷了。他將要承擔的,乃是他自己的罪以及「曠野」 荒涼千年結束時的刑罰。替罪羊被放逐並死在曠野,正象徵著這一點。
曠野帳幕中的表號體系幾乎顯明了偉大救贖計劃的所有方面,但篇幅所限,不允許我們再去詳查其豐富的內容。陳設餅,香,燈臺,以及施恩座,這些都預表基督——犧牲的羔羊。但最能代表基督的,還是帶著血進入到上帝榮光之中的大祭司。我們很快就會從《希伯來書》中發現,所有地上的表號都將由耶穌在天上聖所中的服務來實現。但以理所見那最壯觀的異象而激動人心的主題,便是耶穌何時以及如何開始祂祭司的工作。當我們深入研究《但以理書》第8和第9章的時候,聖所的重要性便會愈發顯明。
但以理關於潔淨的異象
《但以理書》第8章以身為巴比倫俘虜的先知的視角展開。耶路撒冷已成廢墟,大部分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儘管但以理被迫在伯沙撒宮廷中為僕,但他的心思卻在特別的關注於耶路撒冷荒涼的聖殿。他即意識到預言以色列民被擄的七十年行將結束,心中便無比渴望能見到美麗的聖殿,以及殿中的神聖侍奉被恢復。
在這種背景下,但以理見到了一個異象,其中有一隻公綿羊和一隻公山羊在進行殊死搏鬥。長有兩角的公綿羊首先登場,它「任意而行,自高自大」(但8:4)。之後,有一隻公山羊從西邊急行而來,攻擊公綿羊。山羊兩眼當中有一個非常的角。在交戰中,公山羊得了勝,折斷了公綿羊的兩角。結果公山羊變得「極其自高自大。」但當它「正強盛的時候,那大角折斷了,又……長出四個非常的角來。」(但8:8)
接著,在異象中但以理看見一個「小角」興起。令他感到吃驚的是,這個小角「漸漸成為強大,」甚至挺身抵擋上帝,「將些天象和星宿拋落在地。」 (但8:10)
最後,但以理在異象中聽到了兩位聖者之間的對話。一位聖者提出一個問題,另一位的回答,令被擄的先知感受到一陣希望。問題顯然是但以理十分關心的——涉及耶路撒冷聖殿的恢復。一位聖者問:「將聖所與軍旅踐踏的異象,要到幾時呢?」(但8:13)回答是:「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但8:14)
在異象結束後,上帝差遣天使加百列來向但以理對所見的異象進行講解。關於那些動物,加百列說,「你所看見雙角的公綿羊,就是瑪代和波斯王。那公山羊就是希臘王;兩眼當中的大角就是頭一王。」(但8:20, 21)
將異象中的動物解釋為相繼興起的帝國,這對於但以理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以前曾見過涉及世界歷史的異象。他很清楚,在巴比倫之後,必有瑪代-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的希臘帝國要興起,他也曾被告知有關第四個國——羅馬帝國——的情況,以及接下來那個褻瀆的小角是如何出現並挑戰上帝的律法和政權的。
對但以理來說,雖然加百列對於未來走向的解釋非常重要,但他最關心的,還是聖殿的恢復。他想聽到更多有關聖所荒涼和潔淨聖所的消息。他在焦慮中急切的等待著天使來向他解釋那兩位聖者之間神秘對話中的意思。最終,天使加百列用以下這段話結束了他對異象的解釋:「所說二千三百日的異象是真的,但你要將這異象封住,因為關乎後來許多的日子。」(但8:26)。想像一下但以理聽到這句話時該是多麼失望。
但以理心中的盼望原來是那樣的大,但當他聽到這一潔淨聖所的工作是在遙遠的將來,並對他而言又是「封住」的,這令他感到極為震驚。他描述自己當時的反應說:「於是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數日,然後起來辦理王的事務。我因這異象驚奇,卻無人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8:27)
請注意,異象中唯一沒有解釋的,就是最後有關聖所的那一段。這段話涉及二千三百日的時期,以及但以理所牽掛的聖殿崇祀的實現。所以但以理開始祈求上帝滿足他明白那一部分異象的熱望。第9章的大半篇幅都是記錄先知懇求上帝饒恕祂百姓的背道並恢復那蒙愛的城邑和聖殿。「使臉光照禰荒涼的聖所,……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但9:17, 18)
他正禱告的時候,「先前在異象中所見的那位加百列」按手在他身上說:「現在我出來要使你有智慧,有聰明。……所以你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但9:22, 23)加百列要但以理思想什麼異象?加百列先前是在哪個異象中向他顯現的?異象中哪一部分還沒有解釋?答案不言自明。加百列是在談但以理書第8章中的時間元素,現在我們可以期待他來完成關於二千三百日的解釋。而在這個日期結束時,聖所就必潔淨。
但以理此時不再沮喪。加百列立即開始解釋有關時間的預言。「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天使這句話中揭示了兩個重要事實:第一,「定了」在希伯來原文中的意思是「截出」;第二,截出的是七十個七(即70周),這是什麼意思呢?
要記住,這是在解釋但以理書8:14節中有關二千三百日的神秘對話。因此,這七十個七是為了一個特別的目的而從那個時間段的開頭被截出來——留給但以理的同胞——即猶太人的。加百列接下來的話,說明了為什麼要給他們截出這個特殊的時間段。「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但9:24)
我們很快的發現,所有這些話都與彌賽亞有關。祂要來到選民——但以理的同胞——猶太人中間,「七十個七」是給猶太民族的一個試驗期,要看看他們如何對待彌賽亞。要想知道這段試驗期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我們必須先思考一個解釋預言的重要原則:在象徵性的預言中,一天總是代表一年。上帝在以西結書4:6中說:「我給你定規……,一日頂一年」。民數記14:34也提到了這一原則。
這就意味著,我們實際上涉及的,是二千三百年的時間,而不是字面上的二千三百日。難怪天使告訴但以理,這些事關乎「許多的日子。」實際上,這個異象涉及整本聖經中時間跨度最長的預言。
但是現在,我們需要去找出這段漫長時期的起點和終點。我們已經知道,在2300年後結束時,會有什麼事發生——聖所就必潔淨——並且我們也知道,頭七十個七已經被截出來當作猶太人的試驗期。加百列下面的話,開始正式解開這個迷:「你當知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的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但9:25)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特別的事件,作為那個預言起頭的標記。加百列解釋說:那六十九個七是從發出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命令開始,一直到彌賽亞的顯現為止。在這裡,2300年的起點是已經確定的。這個2300年之時間的起點,與記載在以斯拉7:12-13節、亞達薛西王發布的一道命令密切相關:「住在我國中的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凡甘心上耶路撒冷去的,我降旨準他們與你同去。」這條命令的全文還準許建造古耶路撒冷的城牆和聖殿。歷史上可以確定的是,那道命令發出的時間是在公元前457年。
現在,我們只要稍作推算,就可以算出耶穌開始傳道的確切日期。為什麼呢?因為天使曾說:從公元前457年開始,經過六十九個七(7個7加上62個7),彌賽亞(受膏的君)就必顯現。按照聖經中一日頂一年的原則,六十九個七就是483年,這就將我們帶到了公元27年。彌賽亞在那時有顯現嗎?「彌賽亞」的意思是「受膏者。」正是在公元27年,當耶穌在約旦河中受洗後,就領受了天上的恩膏。上帝的靈降在祂身上,祂便出去,開始了作上帝受膏者的服務。通過研究這段預言,猶太人可以知道救主顯現的年份。
現在我們注意到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七十個七(即490年)從2300日(即2300年)中特意被截取出來,留給了猶太人,並且預言的起點算起,經過了六十九個七(即483年)彌賽亞就必來到。從公元前457年起,過了483年,即六十九個七,其終點便是公元27年。接下來,按照預言所說,一七(即7年)之後,即到了公元34年——至此,特別留給猶太人的490年便已屆滿。根據預言,到了公元34年,為猶太民族所定的試驗期就結束了。他們拒絕了彌賽亞,並用石頭打死了司提反。這次殉道之後,掃羅悔改歸主,奉差遣出去,作了「外邦人的使徒」。他宣稱:「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徒13:46)
現在應該把特別的注意力集中在那第七十個七上——從彌賽亞受洗到猶太人拒絕是七年時間。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標誌著這第七十個七的中間點。加百列繼續向但以理解釋異象,描述了彌賽亞將要在何時被剪除。他說,「一七之半,祂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但9:27)
大家都知道,耶穌死的那一刻,聖殿裡的幔子神跡一般自上而下裂為兩半(太27:50, 51),從而表明了獻祭制度的結束。表號遇到了實體,真羔羊已經被獻上,再不需要影兒了(西2:17)。所以按照預言,耶穌要在一七之半(即3年半)被剪除,以便使祭祀止息。不難算出,無論從哪一頭開始,這七年的中間點都是三年半。換句話說,它正是準確地落在了公元27年和公元34年的中間。耶穌是在這個時候死的嗎?基督在他受洗之後,僅僅傳道三年半的時間,這是歷史事實。公元31年,祂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是聖經中最精確的預言之一;它的應驗是何等神奇!正像預言所說,在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之後的483年,受膏君顯現了。
有些人試圖將預言中的第七十個七和前面的六十九個七分開,並把它推到遙遠的將來,聲稱在六十九個七和第七十個七之間有2000年的間隔。這種曲解非但沒有聖經根據,還使這個以基督為中心的預言中,有關彌賽亞的美好信息失去意義。第七十個七與基督在七災之前再來或敵基督者的工作沒有任何關係。作為七十個七的一部分,它標誌著對以色列這個民族試驗期的結束,這段時期涉及到他們與彌賽亞之間的關係。指定的預留的年分早就屆滿了。救贖主在第七十個七的中間點被剪除,猶太人作為一個民族被上帝所棄絕。
1844年開始潔淨聖所
我們注意到,餘剩的1810年,將我們帶到了2300日之預言的末尾。其終點的年份是公元1844年。根據但以理的預言,到了這一年,聖所就必潔淨。先知但以理曾熱切的盼望,每年一次的贖罪日的崇祀能早日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得以恢復。但是現在看出,加百列準確地把這件事放在了遙遠的將來。很顯然,這個預言將要延伸到彌賽亞到來之後的許多世紀。
但是,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按照前面我們所講到的,被帶入聖所的罪,要在贖罪日被潔淨。)那麼,人類所認之罪的記錄,如何能在1844年從至聖所中得以清除呢?歷史表明,地上的聖所早已不復存在。聖殿已經在公元70年最終被徹底摧毀。然而,除了地上的聖殿以外,是否還有另一座聖殿?是的。我們知道,摩西建造的聖所,乃是仿照天上聖所的樣式。那才是真帳幕(來8:2),它和以色列人在曠野建造的複製品一樣。因此,在1844年得以潔淨的,必定是天上的聖所,而非地上的。根據地上聖所的崇祀,我們知道,大祭司要在每年一次的贖罪日進入至聖所,並完成最終贖罪或審判的工作。而天上聖所原型中的潔淨之工的應驗,則要求那位真正的大祭司——耶穌,在天上的聖所中做成同樣的工作。
希伯來書(4-10章)使我們確信:地上聖所中那具有預表性的一切,在天上的聖所中,必定都要由一位屬天的大祭司來完成。「我們有這樣的大祭司,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在聖所,就是真帳幕裡,作執事;這帳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來8:1, 2)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上帝所規定的地上聖所中的崇祀活動和耶穌在天上真聖所中所作的工作有關係嗎?希伯來書是這樣描述利未支派的祭司的:「他們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正如摩西將要造帳幕的時候,蒙上帝警戒他,說:『你要謹慎,作各樣的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來8:5)
那受聖靈感動的作者,在這裡解釋了上帝為什麼要求摩西在建造地上會幕時,務要遵循上帝在西乃山上指示他的樣式。因為地上的供奉乃是基督在天父面前侍奉的「形狀和影像」。藉著觀察祭司在地上兩層聖所中的工作,人們可以了解基督升天后特殊的中保工作。在希伯來書9:1-10節中,我們詳細地讀到了地上聖所中日常的崇祀以及每年一次潔淨的崇祀工作是如何進行的,而這本是天上事的形狀和影像。保羅在描述了大祭司在贖罪日嚴肅地進入至聖所之後,接著寫道:「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仍未顯明。」(來9:8)
顯然,這節是在說,只有當地上的聖所完成了它作為形狀和影像的象徵性工作之後,基督在天上真聖所中的工作才會開始。耶穌升天之後,進入了天上聖所的第一層,有約翰對祂在金燈臺之間行走的描述為證(啟1:13)。這成了地上聖所崇祀的示範。祂進入天上聖所的時候,沒有帶羊羔和山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了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來9:12)
但正像基督成就了聖所日常崇祀的示範,祂也必須成就至聖所裡中保工作的示範。保羅寫道:「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著牛羊的血(原文作別人的血)進入聖所,如果這樣,祂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來9:25-28)
不要忽略「審判」一詞與耶穌在至聖所工作的聯繫。祂不需要每年都進入至聖所,只需在「末世」一次進入。耶穌潔淨天上聖所中的罪的記錄的工作,對於成就地上贖罪日的「形狀和影像」來說,無疑是必須的。聖經這方面的論述是毫無含糊且不容否認的。「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上帝面前。」(來9:22-24)
什麼是必須的?因為天上的聖所要潔淨,就像地上的聖所要潔淨一樣。但是潔淨什麼呢?當然是罪的記錄。地上帳幕中的記錄是因所彈的血而來的。而天上聖所的記錄則是在案卷上——在啟示錄20:12節中大審判的場景中,清楚的描述了這些案卷的存在:「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
地上聖所中的罪之記錄要到何時得以清除呢?在每年的贖罪日,這一天也被稱作審判大日。那麼,天上的聖所要何時潔淨呢?當基督——我們的大祭司在天上的聖所中從聖所進入到至聖所的時候,天上聖所就開始潔淨之工了。那麼,指明這一潔淨之工的預言要何時應驗呢?「到二千三百日,聖所就必潔淨。」(但8:14)。毫無疑問,我們已經證明,2300日(2300年)的終點是在公元1844年。從那年開始,我們就生活在審判大日了,想到這一點,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基督現在已經開始了祂至聖所的工作。每個人的記錄都要在這個審判時期進入逐一審查。
有人或許要問,這種基督再臨前的審判有必要嗎?為什麼保羅說「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潔淨」呢?因為罪的記錄必須經過審查,才能決定誰將得救。要記住「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受審判。」(啟20:12)這種查案審判,必須在基督執行最終判決之前完成。在祂再來時,惡人要被祂的榮光所擊殺。那時,得救的和沉淪的要分開(啟22:12)。顯然,這些案卷必須要在決定誰將得救、誰將沉淪之前審查完畢。
當耶穌離開至聖所時,最後的贖罪工作便完成了,而世界的試驗期也就結束了——就如贖罪日的大祭司在地上的聖所中完成他的工作之後,猶太人的試驗便結束了一樣。那時,基督將脫下祭司的衣服,穿上祂君王的衣袍。之後有命令發出:「不義的,叫他仍舊不義;汙穢的,叫他仍舊汙穢;為義的,叫他仍舊為義;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報應他。」(啟22:11, 12)
基督「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要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那時,祂就不再擔當我們的罪了。他作為中保的工作已經結束,祂再來「與罪無關,」祂來,乃是為要施行報應,並照案卷上所決定的,執行審判。
那麼,基督自1844年以來的工作是什麼呢?但以理用以下這些話描述了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我觀看,見有寶座設立,上頭坐著亙古常在者。祂的衣服潔白如雪,頭髮如純淨的羊毛。寶座乃火焰,其輪乃烈火。從祂面前有火,像河發出;侍奉祂的有千千,在祂面前侍立的有萬萬;祂坐著要行審判,案卷都展開了。」(但7:9, 10)
當天上至聖所中的審判正在進行時,你我並不親自在場。這審判完全是依據天上的案卷。這場嚴肅的審判,此刻正在進行。快了——很快——最後一個案子將被審查,罪的最後記錄將從案卷中刪除。到那時,接下來的審查工作,將會集中在生命冊上:「若有人名字沒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啟20:15)天使對但以理說,「那時,……你本國的民中,凡名錄在冊上的,必得拯救。」(但12:1)
在整部聖經中,再沒有哪一場景,能比但以理書第七章中對天上查案審判的描寫更驚心動魄的了。天父雄偉莊嚴的寶座壯觀無比,大有榮耀者掌管著天上聖所中的查案審判,無數天使侍立在旁作為證人。之後在第13節中,辯護律師(基督)代表那些記錄將要接受到審查的人出場。但以理「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但7:13)
如今,在天國聖所中進行的「潔淨聖所」的審判中,誰的名字將要被提及呢?就是所有信奉基督的人,也就是那些名字被記錄在生命冊上的人。保羅論到他那些忠心的同工說:「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腓4:3)約翰非常清楚地說到另有案卷需要審查,「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啟20:12)
在這些案卷中,記錄著一切承認基督救贖功勞之人的生平記錄。從死了的第一個人開始,到試驗期結束為止的最後一個還活著的人,每個人所表白的信仰,都要和記錄冊上他的言語、思想和行為相比對。主親自說:「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
無論人的罪有沒有承認或放棄,這些案卷都顯示出驚人的準確性。在生命冊上,那些憑著完全的信心接受基督及其全部拯救和潔淨的人,他們的名字下面會寫有「赦免」的字樣。在這最後贖罪的工作中,要麼罪的記錄被徹底抹除,他們的名字繼續留在生命冊上,要麼罪的記錄仍留在記錄冊上,而他們的名字則被徹底的從生命冊上被抹除。約翰寫道:「凡得勝的……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啟3:5)
讓我們想像一下,在這場剛剛審判開始時,當它聚焦在人間第一個死去的忠心者亞伯身上的時候,當他的名字被提及時,他一切罪的記錄,便在冊子上顯露無餘,但在每一項罪的下面,都有「赦免」的字樣。因亞伯憑信心相信那將要來到的救贖主,因此他帶著一隻預表基督的羊羔作為贖罪祭,以此來表明自己的信心。此時,作中保的耶穌來到天父面前,祂伸出雙手,並為忠心的亞伯呈上祂自己的血。亞伯於地上所承認並離棄的、罪的記錄,便從冊子上被抹除,而他的名字,則保留在生命冊上。
下一個被提及的名字,或許就是該隱,他也承認自己相信一位救主。他的一切罪也同樣被記錄在記錄冊上,但在這些罪的旁邊,卻無「赦免」二字。因為該隱並沒有表現出對那位神聖替罪者的信心。他不是用一隻羊羔獻祭,而是帶來了自己地裡的出產,於是「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那位中保基督非常渴望上前來為該隱代求,但他卻不能用自己的血為那不接受基督贖罪代死、卻另尋他途的人懇求。很不幸,該隱的名字被從生命冊上抹除,而他的罪,則繼續留在記錄冊上。
天上聖所的潔淨工作是從公元1844年開始的,一直持續到那偉大的大祭司站起來宣布「汙穢的,叫他仍舊汙穢;聖潔的,叫他仍舊聖潔」為止。那時,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了的,所有人的命運都已經根據那場審判而蓋印敲定了。
當我們的案件被呈到天上法庭的特殊時刻,你的態度該是如何呢?在以色列預表性的贖罪大日裡,每個人都要刻苦己心,禱告,禁食,並嚴肅省察自己的心。今天,所有認識到自己正生活在天上真實的贖罪大日之中的人,確實都應表現出這種精神。耶穌的死,已經成就了完全的贖罪的犧牲。自從我們忠信的大祭司回到天上以來,祂一直在實施完全的赦免。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現在。
但是,自1844年以來,一種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永恆命運的審判工作,也開始在至聖所中進行。在這場潔淨聖所的工作中,只有那些承認己罪、並已蒙饒恕之人的罪,才會能被塗抹。只有對基督寶血的信心,才能帶來基督的辯護和拯救。我們的辯護者基督,祂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案件。祂受託要在全宇宙面前清理你我的記錄,但祂只能受理那些相信祂寶血之人的案件。「我們既然有一位已經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便當持定所承認的道。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憫,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4-16)
得知中保基督確實站在我們一邊,維護我們,為我們的辯護,這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安慰和鼓勵啊!因為祂曾降世為人,披上人性,以便完全理解我們的試探和壓力。我們知道,那「永遠活著為我們代求」的大能辯護者,此時此刻或許正在提出祂贖罪之血的功勞,以塗抹你我的罪。讓我們在這光榮的真理中歡喜快樂吧!基督——多麼良善的救主!多麼良善的辯護者!多麼良善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