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11類氣象災害 採用中英文文字標識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825日訊:據金陵晚報報導,昨日,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發布了《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對全國各地的氣象預警措施作出要求。記者從江蘇省氣象局獲悉,江蘇省針對災害性天氣預警的試行辦法幾易其稿,就等江蘇省法制辦最後通過。

 

    據江蘇省氣象局的任健副局長介紹,氣象預警的災害性天氣有11類,為颱風、暴雨、高溫、寒潮、大霧、雷雨大風、大風、沙塵暴、冰雹、雪災、道路積冰,每當這11類天氣可能發生時,就將會啟動預警機制,為了能讓市民一眼就看懂,看得明白,在文字警示的同時,還會配以簡單易懂的圖形,同時為了顧及在南京生活的外籍人士,預警將會採用中英文文字同時標識。

 

    至於預警的災害級別是否會用藍、黃、橙、紅四色來代表一般、較重、嚴重和特別嚴重這四個級別,以及傳統的預報方法外,是否會充分利用手機簡訊來在第一時間通知市民,任副局長說目前還在考慮。

相關焦點

  • 遼寧省2019年氣象災害公報
    2019年影響我省的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颱風、高溫、乾旱、龍捲、冰雹、寒潮和暴雪,總體為氣象災害較重年份。  一、氣象災害及其影響  (一)暴雨和颱風  全省出現區域性暴雨過程4次,比2018年少3次,其中2次是由颱風直接或間接影響造成的。
  • 災害響應等級為何是羅馬數字?換成咱的一二三四或甲乙丙丁可好?
    大河網訊(記者 宋向樂)南方持續的暴雨和前段時間北方的旱情讓很多人都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各地氣象及應急管理部門在發布災害應急響應時,通常以羅馬數字來顯示。近日就有網友提出疑問,為何這些災害應急響應均用羅馬數字來標註,換成我國傳統的甲乙丙丁來標識是否更好?針對網友的疑問,大河網記者對相關部門及專家進行了採訪。
  • 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  為規範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工作,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我局制訂了《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現通知如下:  (一)要高度重視和切實組織做好此項工作。
  • 關於下發《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的通知
    關於下發《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試行辦法》的通知(氣發〔2004〕20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    為規範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工作,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禦和減輕氣象災害,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省部合作10年,江蘇氣象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江蘇總體沒有發生全局性大災害,今年科學應對,實現了「有大汛無大災」,但局部災害時有發生。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是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氣象部門始終把保生命和財產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做深做實「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這篇大文章。
  • 合肥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二期)」 填補大氣垂直探空的空白
    我國災害監測預警網已「網」遍全國,地震、海洋、氣象、水文等監測網每天將各種信息實時傳輸到後方處理中心。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各種預警系統在我國減災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氣象局、區域氣象中心、省氣象臺等2600個氣象臺站形成了全國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系統,利用以計算機為主要手段的實時業務系統、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數位化天氣雷達和甚高頻電話輔助通信網等先進技術,在全國建起了一個廣泛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網。2020年5月下旬,安徽省合肥市氣象局承擔的「合肥市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工程(二期)」通過驗收。
  • 首部AR氣象災害防禦漫畫書出版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娜報導 近日,我國首部AR氣象災害防禦科普漫畫書——《平平安安的天氣日記》由氣象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由河北省氣象災害防禦中心編寫,以小學生視角,藉助漫畫載體,通過日記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平平與孿生弟弟安安對十餘種災害性天氣的真實感受和防禦這些災害的特殊經歷。書中還設置了博學可愛的雲博士形象,讀者安裝「天氣日記」App後,用手機掃描有雲博士出現的頁面,即可看到相關氣象災害的AR立體展示。
  • 公益性氣象服務網站「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正式上線
    「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正式上線  為泛南海國家和地區提供精細化氣象服務  海南日報訊(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袁迎蕾 楊薇)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從省氣象局獲悉,面向泛南海區域的公益性氣象服務網站——「南海天氣」中英文網站已於11月16日正式上線
  • 縣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如東縣氣象災害應急預案(2020修訂版)》的...
    1.2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江蘇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江蘇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江蘇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南通市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等規範性文件。
  • 2013年我國天氣氣候特徵及主要氣象災害
    另外,2013年我國氣象災害種類多,局地災情重,主要氣象災害及特點表現為:區域性暴雨過程集中,局部地區災害重;登陸颱風多,強度強,經濟損失大;中東部地區霾日數偏多;盛夏南方出現1951年以來最強高溫熱浪;階段性、區域性乾旱不斷顯現,但影響偏輕。
  • 氣象局:廣東省啟動氣象災害(暴雨)II級響應
    3月30日16時廣東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Ⅲ級應急響應,全方位做好暴雨及強對流天氣預報預警服務。3月30日21時30分,將氣象災害(暴雨)應急響應升為II級。    「我省已出現暴雨和強對流天氣,未來幾天強降水和強對流將持續」,3月30日上午9時,在與中央氣象臺進行早間會商後,廣東省氣象局迅速將強降水及強對流天氣預報及防禦提醒等信息通過多種渠道向黨委政府、公眾發布。
  • 省防災辦開展2020年全省氣象部門氣象災害防禦管理培訓
    12月22日,湖北省氣象災害防禦辦公室組織開展2020年全省氣象部門氣象災害防禦管理培訓。來自全省各市(州)、省直管市(區)氣象局分管防災工作的副局長、防災辦主任等近40人參加了培訓。省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軍出席培訓班並講話。
  • 鼓浪嶼新裝了90塊安全警示牌 採用中英文雙面標識
    更換、新裝的安全警示牌按照統一內容、統一標準、統一製作、統一安裝、統一結算的原則,採用中英文雙面標識,目前已全部安裝完畢。(晨報記者 李凌)第一時間關注廈門人居樓市 查房看房買房,一手掌握
  • 福建:將重大氣象災害(颱風)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
    8月2日12時,福建省氣象局將重大氣象災害(颱風)Ⅳ級應急響應提升為Ⅲ級應急響應,並要求省局有關部門進入颱風Ⅲ級應急響應工作狀態,各設區市氣象局、平潭綜合實驗區氣象局根據實際研判啟動相應應急響應,各相關單位嚴格按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做好應急響應及各項氣象服務工作。
  • 江西省氣象部門2021年招聘氣象類專業高校應屆畢業生(第二批)公告
    )》、《江西省氣象部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和要求,現將江西省省級地方氣象系統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及前期國家氣象系統氣象類專業招聘計劃(前期公開招聘後空缺的崗位,以下同)公開招聘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 哪裡最易發生氣象災害,他們是怎麼做到「心中有數」的
    為了打通部門與部門、部門與基層的信息通路,浙江各地紛紛落實重大氣象災害預警叫應制度,氣象部門「點對點」靶向式輸出提醒、跟蹤、督促服務,助力防災減災工作第一時間啟動開展。比如在衢州,預警時段內可實現「市大聯動中心+鄉鎮綜合信息指揮室+村社網格+群眾村情通式移動終端」點對點、點對面的視頻、電話連線實時叫應。
  • 聯合訪談:國務院法制辦 中國氣象局權威解讀《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第三章是對監測、預報和預警作出規定,主要是各級政府要加強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健全氣象災害防禦隊伍建設,同時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所屬氣象臺站要加強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條例》特別明確規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只能由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發布,除此以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擅自發布預警信號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 關於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等級劃分含義及信息反饋的通知
    我局參照自治區級模式,建設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技術系統,聘請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做為我局構建實時業務化運轉的業務工作平臺,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2011年5月開始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氣象局於每年的主汛期(5-9月)通過呼和浩特市電視臺、電臺等相關媒體聯合向社會和公眾發布。
  • 江蘇中英文文獻翻譯
    江蘇中英文文獻翻譯,網站基於中文語音產業領導者--科大訊飛其世界領先水平的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經過專業團隊的精心打磨,可以提供便捷高效的機器轉寫服務和專業精準的人工轉寫服務,支持上傳多種音視頻格式,方便您將錄音整理成文字。
  • 【聯合訪談】專家詳解定西地震災區氣象及次生災害防禦
    降雨是否會增加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發生機率?災區民眾能否收到氣象預警信息?震後應該如何防禦氣象及次生災害?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氣象網聯合新華網、中國天氣網採訪了甘肅省氣象局副總工程師、抗震救災前線保障組副組長尹東、中央氣象臺服務首席薛建軍和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專家李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