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寶兒跑過來問我:老師,我找到學習的竅門了,照這條陽關大道一路狂奔,前方就是我無比光明的未來。
我噌一下來了興趣:來說說。
寶兒目光炯炯,侃侃而談:英語單詞我現在記得可快了,統統表上漢語發音,window就是「熨鬥」。還有數學,把數字聯想成具體的東西,π=3.14159,想像成「山間一樹一壺酒」。我現在記東西可快可快了!
我一口老血差點咳出來,你記東西快不快我不知道,但你數學、英語老師絕對想打你!
現在的孩子學習啊,老想著抄個近路,鑽個捷徑。老話兒說得好啊:大道至簡。
越是正確的規律就越是簡單明了的。學習本來是個挺簡單的事兒,幹嘛把它整那麼複雜?
說白了不就是:建立清晰思路、構建自己的完整知識架構,做題也是這樣,從問題涉及的知識點出發,從建立的知識網絡中拎出來相關的那串,解題思路還不是小菜一碟?
道理太簡單,簡單到很多人都不屑認真用。心裡老有個小九九:那誰誰肯定比我聰明,要不然就是有什麼我不知道的學習秘籍。
行,寶兒你來說,什麼才算是有用的學習方法?能提高成績就是好的,對吧?
你想考好也不難,攏共分兩步:第一步,把知識點學紮實;第二步,做題的時候運用知識點把題做對。做對的題越多,分就越高。
對照下,寶兒,你卡在哪一步了?
是知識點學得不紮實?還是不會運用知識點去解題?
想知道這裡面有什麼學習的規律?其實就一條:
理解、記憶、練習
不知道你們看過一個綜藝節目《咱們穿越吧》沒?有一期是穿越到原始社會,嘉賓體驗鑽木取火。張國立老師作為部落酋長給示範了一下整個過程:找根木頭放地上,拿根削尖的木棍不停地在木頭上搓,看見冒煙了,一邊用嘴吹,一邊將火種引到旁邊的絨草上,最後火苗就燃起來了。
一圈人在旁邊認真看,酋長演示完畢問:看明白了嗎?嘉賓表示看明白了。
這就是學習理解的過程。
酋長再問:記住了嗎?嘉賓點頭:記住了。
這是記憶的過程。酋長讓出地兒:好,你來試試。
於是嘉賓從酋長那兒接過來木塊和木棍,認真忙活起來。第一次,搓半天手酸疼,半點火星都沒,用力不對;第二次,又搓半天,都能聞到煙火味兒了,別說火星,連煙兒都沒冒,速度不夠;第三次,勁兒用足了,速度夠了,不一會兒就開始冒煙兒,引到絨草上成功著火。
這就是練習的過程。當嘉賓能熟練鑽出火來,他對於「鑽木取火」這個知識,才算是掌握了。
再說到學習上,不管是學什麼,都是從一個一個知識點開始的。學這些單一的知識點,就算打原始社會到現在,都是按「理解、記憶、練習」這個過程來的。
拿咱們的物理公式舉例:來個簡單的: P=U×I
剛看到這個公式,你腦子裡會想:這公式啥意思?
人在看到一個新的事物,本能就是尋求理解:這是啥啊?
看完解釋,明白了,P代表的是功率,U是電壓,I是電流。這個公式意思就是:電功率等於電壓乘以電流。
然後呢?
把這個公式背下來。磊哥敲黑板:先背下來!背下來!別偷懶!不記住,怎麼去用?不記住,怎麼去在做題的時候理解!這就是記憶的過程。
好了,接下來就是練習的過程:做題。來加深記憶和理解。
比如給你一道題:
「已知一個電燈泡的電功率是45W,電壓是220V,問它的電流是多少A?」
來吧,把電功率和電壓代入公式,用電功率P除以電壓U,就可以把電流算出來:
I=P/U=45W/220V=0.2A
學知識點是不是挺簡單的?先別掀桌哈,這就是學習訣竅啊,寶兒們!
但是,學習可不光是記知識點啊。考試也不是只考簡單的公式概念啊,不然成績哪兒來高低之分不是?
咱得循序漸進哈!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繞過的路早晚要重走一遍!複雜的留以後再詳細說。咱今兒就單說基礎的。
用最笨的方法一條道走到黑
如果你想找學習的捷徑,它只有一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想當年,我高中同桌,英語爛得一塌糊塗。都高三了,還沒夠到及格線,愁得天天掉頭髮。
跑過去問老師有沒有快速提分的訣竅?英語老師喝口咖啡,高貴冷豔給了一句話:你去把新概念第三冊全背下來,記住,是全部課文。
這孩子真聽話,就用這個最笨的法,真把一本新概念課文背下來了。熟到啥程度?你隨便抽一篇,比如說第10課,不用說那篇的題目,他能鏜鏜鏜一字不打磕兒地背出來。後來這哥們兒高考英語140。
再想想我,一本四級詞彙,就一個詞背得爛熟,第一頁第一個單詞:abandon
看著最笨的方法,恰恰就是最聰明的。剛開始是見效慢,很煩人,特別想撂挑子。但只要堅持下去,後面就會越來越快,進步神速啊!
我就這麼問吧:各位寶兒們,你們學英語這麼久,誰能把新概念第三冊完整的背下來了?就算不背下來,學完也算。有多少人還停在第一篇《a puma at large 逃遁的美洲獅》那兒呢?
最後送大家三句話:
最費力的方法就是最省力的方法;
最慢的方法就是最快的方法;
最笨的方法就是最聰明的方法。
——這就是學習的辯證法
文/張磊老師,物理教學圈大拿,炫得了街舞,玩得轉廚藝,身為潮爸,實為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