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好心情」之前,創始人陳冠偉便是國內移動醫療領域的第一批試水者,而更早之前則是在IT門戶網站小熊在線從事9年的運營和管理工作。他在2012年創辦了山海樹科技,並推出定位於診後、院後的醫患溝通平臺和1小時購藥平臺的「醫生樹、藥快好」兩個平臺。
山海樹科技最初B2B的業務,向醫院出售遠程健康管理系統,為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提供院後的會員管理、數據監測、醫患溝通、私人醫生等服務,由院方負責開通帳號、分配醫生、管理患者等具體工作,從2014年開始公司轉向B2C平臺的業務。
對於創業者來說,創業歷程猶如臥冰含薪,甘苦自知,在陳冠偉看來全品類的醫療項目並不好做,不僅僅是目前醫療領域的政策壁壘還很森嚴,對創業者的限制較多,而且市場上同質化競爭眼中,現在還沒有哪家佔據明顯優勢,更大的原因在於資本對行業的誤判。
對於資本來說,快速擴張、快速退出的行業才是心頭好,移動醫療領域未來可期,但卻是需要慢慢培育,不可能短期之內出現獨角獸。「用TMT評判的標準和思維去投移動醫療的時候必然會有問題。」 陳冠偉說,資金不斷湧入卻難以望見盈利的曙光,資本原本就不多的耐心早已耗盡,此時矛盾便顯得更加突出。
加之大量只為搶奪風口的創業者融入,莽撞行事,敗壞了整個行業的聲譽。在2015年底的時候,陳冠偉陷入到深深的焦慮之中,「「做全科的不好做,太難做,現在說全科都沒有一個說很好的,都困難。整個行業面臨困局,什麼能夠盈利?你有什麼資源能夠持續支撐下去?融資已經很困難了,不止我們一家。」
由於和股東在業務擴展方面存在意見分歧,陳冠偉從山海樹科技中退出。在他看來,過去幾年的創業經歷已經讓他在移動醫療領域擁有一定的資源和積累,沒有必要再開啟一個全新的領域重新開始,移動醫療細分領域仍大有可為。
陳冠偉放眼望去,包括牙科、美容、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在內的細分山頭都已豎起了旌旗,但突然有個山頭上光禿禿的,那座山就叫做精神心理醫療。雖然國內已經出現了壹心理、簡單心理等心理諮詢服務平臺,但更多偏向於諮詢消費服務而非醫療。
精神領域的疾病從重到輕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嚴重的精神分裂;第二類是抑鬱症、焦慮症、雙向情感等障礙問題,雖然症狀較之第一類稍輕,也必須接受專業治療;第三類是表現為長期情緒低迷的精神障礙,以及失眠症狀,也需要服藥治療;第四類則是一般意義上的心理問題,只需要醫師進行疏導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