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孩子,都受到什麼樣的摧殘?

2020-08-30 蒼木

一個人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或許有天性,但更多的是受身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它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家庭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和人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教育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變得脾氣差、沒主見、甚至形成自卑的性格。


先天或許有影響孩子性格的因素,但成長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在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雖說「蓮出淤泥而不染」,但我們更常見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性格起決定性作用。



01、愛哭窮的父母,更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勤儉節約是良好的品質,但是節約不是摳門,更不是哭窮。想要孩子懂得生活的艱辛,知道勤儉節約的好處,需要的是良好的引導,而不是無病呻吟的哭窮。


很多愛哭窮的父母,並不是家裡有多窮,而是為了避免孩子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或者是把家裡有限的財富用到特定的地方,因此扣扣索索,故意讓孩子誤以為家裡很窮,讓孩子不敢說出和滿足自己哪怕微小的物質願望。



不可否認,一些孩子會因為父母經常性的「哭窮」和「節儉」變得「懂事」,不會也不敢去花錢,哪怕有些是必須的,他們也有許多顧忌。然而,經濟上被嚴格的管控,物質上得不到任何滿足的孩子,內心的匱乏感很容易伴隨他的一生。


對孩子習慣性的「哭窮」,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低到塵埃裡,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花錢變成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感到自卑,覺得不配擁有好東西,喜歡活在自己的幻想中,發現現實和自己不一樣,就特別敏感易怒。


在「哭窮」的環境中,童年的願望總是不被滿足,甚至還會受到訓斥,這樣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性格上變得敏感,而自卑會陪伴孩子長大後,與他們形影不離,這些帶有自卑性格的孩子,在社會上更難自立。



02、容易暴怒的父母,讓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


情緒,對一個人生活,對一個家庭和諧,對一個孩子成長,都有很大影響。在暴怒的情緒下,人容易有樣學樣,或者變得膽小怕事。發脾氣,是這個世界上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東西。


發怒,是教育的最大死敵。發怒,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只會讓矛盾更加的激化,有時看似解決了,其實只是把矛盾和憤怒積壓在一起,當到達徹底爆發的那個臨界點時,那就會比洪水猛獸更加可怕。



父母的脾氣越大,教育的效果越差。很多時候,父母認為自己是權威,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所以對待孩子總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非打即罵。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只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而感覺不到愛的存在。


在暴躁家庭長大的孩子,要麼性格懦弱,膽小怕事,哪怕遇到不公平欺壓也不敢反抗,總是習慣性的承受一切。要麼孩子也變得如父母一樣暴躁,遇事就發脾氣,以為通過暴躁能解決問題。


其實,不管是暴躁還是懦弱,都是自卑的表現,長期缺乏安全感所致。父母對未成年孩子來說,那是安全的依靠,父母的愛能讓孩子自信。然而,暴怒家庭下的孩子,失去了愛,沒有了自信,自卑就自然而然產生了。



03、被父母貶低的孩子,形成不了自信


對於大多數中國父母來說,孩子需要的是沉穩、內斂和柔和,張揚、出風頭是萬萬要不得的。所以在對比中,孩子取得成績時,往往都不是表揚孩子,而是給予孩子一些「不要驕傲」、「虛心使人進步」的忠告。


但當孩子犯錯誤時,卻總是雞飛狗跳,更是不吝嗇說一些尖酸刻薄的話來打擊孩子的情緒,「你怎麼這麼笨」、「你這樣子下去還會有什麼出息」、「這麼簡單的都做不好,還能指望你做什麼」等等。



然而孩子心智不成熟,是不會區分善意的告誡和「恨鐵不成鋼」的敲打,他們只會相信那是父母最直白的意思,是父母最真實的想法,最終把父母說過關於自己的話,變成了自己的觀念。


經常被父母貶低的孩子,在父母言行的影響下,潛意識會認為自己真的如父母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只有表現出父母所說的樣子才是真實的自己。因此,在這樣觀念的感召下,孩子就越來越沒有自信,變得自卑起來。


父母擔心孩子取得成績而驕傲自滿,這可以理解,但是吝嗇給予孩子表揚,用貶低的方式去「刺激」孩子,只能讓孩子變成被貶低的樣子。經常被父母貶低的孩子,會喪失自信,變得越來越自卑。



04、好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決定因素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變得自信、自強、樂觀、積極,然而一個糟糕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變得內向、自卑、缺乏自信,這會影響他們未來的性格和心理,甚至影響他們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相關焦點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孩子長大後自卑或是自信,都取決於童年受過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極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有個網友回答:「低到塵埃裡,感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花錢變成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感覺自卑,不配擁有好東西,喜歡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一旦現實跟自己不一樣就會變得敏感易怒。」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的「童年陰影」理論證明:童年的不被滿足,哭窮的環境,會讓人自卑,自卑的人長大後,更難自立。
  • 史丹福大學教授: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Terman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濟南大千教育: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受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有人緣。
  •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的自卑心理
    通過學習才知道孩子自卑的由來,最主要還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兒子從小一直是我眼中的問題孩子,我看到的只有各種問題和各種錯誤,對兒子更多的是雞蛋裡挑骨頭,很少正向的鼓勵。兒子就是這樣不斷地被打擊批評,不斷被指責和否定,對自己沒有自信,骨子裡有特別沒有安全感,表現出自卑。我和很多父母都有一樣的想法,認為只要指出孩子的錯誤,就能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 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任意打罵孩子,會使孩子身心受到嚴重摧殘
    自古以來,&34;、&34;的落後教育觀念,在一些家長的腦子裡還根深蒂固,例如曾經的一篇報導:青海省的夏斐(10歲男孩)被其母親毆打致死這件事,竟然在全國開展討論長達三年,但是孩子被家長打罵的現象卻有增無減。在當時,僅短短兩個月中,就公開報導了4、5個孩子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毆打致死致殘的四起嚴重事件。可是,今天仍活著並正受到嚴重體罰和精神折磨的孩子就更多了。
  • 「百樹雲課堂」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  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如果家長們不能及時發現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史丹福大學教授總結的4種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長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中招」的。
  • 你說,極度自卑的孩子,長大是什麼樣的?
    他說:「你說那些從小就被灌輸家裡窮,錢不要亂花,賺錢特別不容易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評論裡,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著,看起來是在回答,可是有多少人不過是在說著自己的故事罷了。我們沒有出生在一個十分富足的家庭,我們羨慕那些有錢的孩子,可我們也知道父母已經盡力了。那麼,那時候的我們已經長成了現在的大人模樣,如今的你又是怎樣的呢?1.你自卑過嗎?很久前聽過一個別人給我講的故事,說的就是一個從小就很自卑的小姑娘。
  • 孩子自卑敏感怯懦?巧用這幾個方法,助力孩子走出自卑陰霾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人,這些人有著不同的性格,有些人開朗、自信,有些人自卑怯懦,不管人們是什麼樣的性格,相信在他的孩童時期,他的父母一定希望他也是一個自信、大方的孩子,未來可以成為一個樂觀、自信的人。
  • 自卑的女孩,從小在什麼樣的家庭?自卑不是性格,而是思維方式
    自卑的人是什麼樣子的?自卑的人連走路都充滿了自卑感,不敢被別人注意,不敢和喜歡的人表白,因為自卑,甚至不敢和別人說話,也不敢和別人交流,只想默默地走在路上,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相信每個人都有過自卑的心理,小編也是如此,可是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這種自卑心理呢?
  • 史丹福大學: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家庭?
    如果家長們不能及時發現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這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的口頭禪,殊不知,我們一句句看似漫不經心的數落卻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
  • 別讓你的「自卑」毀了孩子的生活
    很多人在生活、工作、人際交往中常常因為自卑而失去了許多機會。從出生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開始受到了周圍人,事的影響。特別是父母帶來的直接影響。 父母的過度保護,不理解不支持孩子的一些行為,尤其是一部分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社會地位強行帶入到孩子的身上,持「父母有多大本事,子女就有多大本事」這種錯誤觀點。自己眼裡無法完成或者不能實現的事,就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行動。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家長一定要好好讀讀)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也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男孩性格膽小自卑,原因是家庭環境影響,三類家庭養出自卑孩子
    他們平時要麼少言寡語,要麼極愛表現;他們渴望獲得表揚,但又過於害羞,甚至封閉自己;總是疑神疑鬼,十分敏感,一旦受到一點質疑或指責,就會惱羞成怒。這些所有的表現都是內心的自卑在作祟,只不過孩子還小,自己並沒有察覺。1.怕羞的孩子。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在自卑心理的影響下,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沮喪、失望等情緒反應,從而喪失奮鬥的勇氣。如果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他的身心發展和交往能力將受到很大的限制,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為什麼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
  • 孩子總是自卑?家長做好這幾件小事有助於提升孩子自信
    孩子自卑不自信怎麼辦?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卑了,不管幹什麼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信心,總擔心自己做不好等等。這讓許多家長為孩子擔心,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呢?事實上,自卑不僅僅是心理上不健康的表現,更是一種人格缺陷。
  • 總是將這種想法告訴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會心裡不正常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導致,也是對孩子產生最大影響的人。相信每位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寶寶能夠有所成就,但忽略了一點,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不知道這些家長是否想過,自己的孩子成為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一面,自己的教育就一定是對的嗎?倘若你在日常生活中始終告訴孩子這樣一句話:我們和其他人家比不了,我們家窮」,那麼或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不光是在物質上,在精神上也會受到傷害。
  • 孩子自卑心理危害大,消除自卑心理,讓孩子喜歡自己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都存在著自卑心理,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長處,總覺得自己處處不行,對自己各方面的評價都很低,有的孩子甚至在父母面前都會覺得自卑。這種自卑心理會給孩子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記得我小時候上學那會,班裡總有那個幾個同學,他們學習成績一般,甚至中下遊,但是他們有的體育很好,運動會上各種過獎,有的畫畫特別好,有的樂器學的特別好,你能說他們真的都不如人嗎?兒童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的自卑往往是由於自我評價過低導致的 。
  • 如何讓孩子克服自卑
    自卑的孩子一般外在表現為低沉憂鬱,不愛講話,膽小怕事,遇事緊張,行動緩慢,目光呆滯,不愛交流,從行為習慣上不符合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造成孩子有自卑心結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經受過挫折,受到大的刺激,從此一撅不振。有的可能是家庭造成的,比如家庭貧困或者是父母離異。有的可能是自身方面造成的,長相、殘疾、性格等都會讓孩子感覺不如別人。
  • 自卑的孩子,大多數都是媽媽帶出來的嗎?教育孩子這3點,別大意
    孩子的自卑行為和家庭教育有關,尤其是媽媽,大多數輔導孩子的大軍中,媽媽佔據了主導的地位,而媽媽的秉性和脾氣直接影響著孩子,媽媽的教育方式也會在孩子身上慢慢地體現,有什麼樣的媽媽就會教導出什麼樣的孩子。媽媽的哪些行為會造成孩子自卑心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