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教授: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2020-09-05 上海心理危機幹預中心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Terman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

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是消極的,遇到問題首先會否定自己,對自己沒有任何信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身邊的人。

長此以往,孩子很難變得優秀,也無法在學業和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現,甚至不能與自己身邊的人友好相處,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不能融入學習和工作的圈子,而且會有一顆玻璃心,身邊的人說話、做事,他都會認為在針對自己。

相信任何一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自信、有人緣,很多家庭也在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卻沒有把握科學有效的方法,因此有很多孩子長大後還是會變得自卑。

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積極向上的教育環境中長大,希望他們能夠擁有陽光燦爛的人生。

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發現,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環境有著驚人的相似點:

孩子們長大後的悲劇往往是從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如果家長們不能及時發現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4種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

如果你的家庭中存在這樣的現象,一定要趕緊改掉,千萬不要因為疏忽而影響孩子的成長。


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家庭

01喜歡數落孩子

很多家長樂於攀比,回到家就喜歡數落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鄰居家孩子比你強多了。」

「學習這麼差,還好意思玩!」

這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的口頭禪,殊不知,我們一句句看似漫不經心的數落卻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從而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如別人。

02過度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凡事過猶不及,很多家長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節儉的習慣,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或者不給孩子零花錢,不給孩子買東西等等。

殊不知,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心中產生「自卑」的心態,覺得自己很窮,不敢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聊天,因為父母灌輸的「貧窮思想」,不自覺在心中產生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影響正常的社交關係。

03使用暴力的家庭

很多父母不會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比如: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

這樣伴隨著家庭暴力的場景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或者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暴躁,因為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會讓他產生一個錯誤的認識:暴力能解決一切問題。

04父母都很強勢

有些家庭的父母性格非常強勢,這也體現在對孩子平時的一言一行上,不準孩子做這,不準孩子做那,如果孩子一旦做錯了,就會招來非常嚴厲的懲罰,從不與孩子溝通,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教育之下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對於孩子而言,真正的教育是來自父母長足的陪伴,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而很多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迫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

如果家長們肯細心和他們多溝通,就會發現不少讓你感動的事,糟糕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大人複雜的內心。


那麼,自信的孩子一般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呢?


易養出自信孩子的家庭


01父母肯花時間陪伴

沒有自己父母的陪伴,而是被身邊親人帶大的孩子,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難以彌補的遺憾。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父母的陪伴,不到萬不得已,是錯過不得的。

林鄭月娥——香港首位女特首,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一個政治女強人。誰能說她的工作不忙?

可是她同樣是一位優秀的母親,她的兩個兒子雙雙考入了劍橋大學。

她曾在在專訪中說過:「我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請一個工人,煮飯什麼事都是我親自做,我覺得這個很重要,孩子要感覺到媽媽是照顧他們的。」

在她心中事業固然重要,可是對於孩子的陪伴也是容不得半分的疏忽,當孩子考到英國時,她便向上頭申請調到倫敦工作,一家人都在倫敦生活,更好地照顧到孩子。

擁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內心都是強大且優秀的!

02家庭氛圍和諧

有句俗話說:家庭和諧,再窮都能發家!

家庭是土壤,而家庭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它雖無形,卻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家庭氛圍緊張,而導致性格缺陷的孩子,比比皆是。

有人因為父母關係不和諧,從小就很焦慮,做事小心翼翼,也非常自卑,長大後更是不知道怎麼處理自己的情感關係。

有人因為父母總是吵架,在家待得很壓抑,總是一有時間寧願出去上網打遊戲,等到考大學,志願填到了一個離家很遠的城市,能不回家儘量不回家!

家庭氛圍不和諧,孩子會極度沒有安全感,變得內向自卑絲毫不讓人意外,而和諧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總是陽光開朗,也樂於溝通。

03懂得尊重孩子

周國平說過: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尊重,意味著將孩子當作一個個體,不要居高臨下地去批評孩子,否定孩子。我們也可以聽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黃磊的女兒多多,大家都不陌生。

8歲的多多在《爸爸去哪裡兒》這檔節目中,全程都是大姐姐的角色,照顧著弟弟妹妹們,收到了許多家長的好評。

而如今13歲的多多,不僅乖巧懂事,還多才多藝,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還為法國動畫電影《小王子》中「小女孩」一角配音。

今年6月,她第一次參加正式的鋼琴比賽,與另一個合作的小夥伴Alex,一起包攬了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小提琴獨奏五個一等獎,真的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雖說明星自帶光環,可黃磊背後的付出,又有多少人能夠體會。

黃磊的教育理念中,尊重排第一位。

在談到教育女兒的方式時,他是這樣說的

「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

正是因為這份尊重,多多才能成為大家眼中有責任心、自信的孩子!

自信的孩子,將來社會能帶給他的更多,他將能獲得更多的機會,而他們的自信,在童年已經決定了八分,所以還沒有做到以上幾點的家庭,何不為了孩子再努力拼一把?

相關焦點

  • 史丹福大學: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家庭?
    天智心理諮詢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發現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他們的家庭教育環境有著驚人的相似點,孩子們長大後的悲劇往往是從小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02 自信的孩子一般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呢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孩子長大後自卑或是自信,都取決於童年受過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極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濟南大千教育: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也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受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極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環境,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
  • 「百樹雲課堂」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也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  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如果家長們不能及時發現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史丹福大學教授總結的4種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家庭教育,各位家長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中招」的。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家長一定要好好讀讀)
    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也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很多父母為了顧及自身臉面,不尊重孩子的意願,強迫孩子表演,只會讓原本內向的孩子變得更自卑,原本自信的孩子變得更敏感。關於如何培養出一個幸福自信的孩子,李玫瑾教授認為「父母親自陪伴比豐富物質更重要」。所以,父母要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看見孩子的需求,為孩子積累自信的底氣和將來乘風破浪的勇氣。
  •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特別是注重培養孩子這 4 個方面的家庭,會更容易養出優秀且樂觀自信的孩子。 善於鼓勵孩子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13 歲少年張瀟藝跳樓自殺,留下一紙遺書: 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 自卑和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家長務必讀一讀)
    為了這個使命,他們必須要學會忍耐、學會放棄、學會付出,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種修煉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極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父母看過來:自卑和自信的孩子,一般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文:名校資訊,小墨有心理學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也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會培養積極樂觀,內心溫暖,自信自立自強的孩子;反之,糟糕的家庭會讓孩子情緒低落,沒主見,內心沒有安全,容易產生自卑消極的心理。孩子的第一個成長環境是家庭,第一任老師是父母。
  •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深度好文)
    特別是注重培養孩子這4個方面的家庭,會更容易養出優秀且樂觀自信的孩子。 1 善於鼓勵孩子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13歲少年張瀟藝跳樓自殺,留下一紙遺書: 「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
  • 李玫瑾教授:一個自信心強的孩子,都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
    有一條點讚很多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們都清楚一個人的自信,有多重要。而這種自信更多的來自於家庭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但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能教出又陽光又自信的孩子。一般都是這四種家庭。
  • 斯坦福教授:不自信的孩子家庭環境相似,父母千萬不要這樣做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Terman通過對上百個家庭的孩子進行調研,發現那些長大後消極自卑的孩子,他們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有著驚人的相似,都是由不合理的家庭教育造成的。Terman教授指出,孩子的自信心培養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很多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差、沒有自信心,都是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影響。合理的家庭教育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教育則會讓孩子慢慢變得脾氣差、沒主見,長大後及其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 自卑與自信的孩子,出身的家庭有3個不同之處
    孩子將來有什麼樣的氣質,家庭環境起決定性因素孩子自信終身受益,如果是一個自卑的人,他的將來也會總在逃避或者失敗中度過,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其重視孩子的成績,不如多培養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因為這將成為孩子進步的關鍵。
  • 自卑孩子一般都來自這三種家庭,請讓孩子自信起來
    1.基本上不帶孩子出去看世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對於父母來說,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應該藉此機會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以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外界,在此過程中,可以增加親子關係,與孩子進行更多的交流,傾聽孩子的個人觀點,從而使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 自卑的孩子,都受到什麼樣的摧殘?
    一個人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或許有天性,但更多的是受身邊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它可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家庭環境對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和人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和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好的家庭教育會培養出樂觀向上、謙遜有禮、自信自強的孩子;相反,糟糕的家庭環境會讓孩子變得脾氣差、沒主見、甚至形成自卑的性格。
  • 自卑的女孩,從小在什麼樣的家庭?自卑不是性格,而是思維方式
    自卑的人是什麼樣子的?自卑的人連走路都充滿了自卑感,不敢被別人注意,不敢和喜歡的人表白,因為自卑,甚至不敢和別人說話,也不敢和別人交流,只想默默地走在路上,沒有一個人認識自己。「在我沒有上大學之前,我一直都覺得女生是最笨的生物,女生不管做什麼都不行」,沐陽無奈地對我們說。因為父親對她的否定,她漸漸地疏遠了父親,直到現在,二十多歲的年齡,一兩個月也不會給他打一個電話或者發一條簡訊。因為在沐陽心裡,她始終不願揭開心裡的那道傷疤。
  • 兩個貧窮家庭的「自製書包」,一個讓孩子自信,一個讓孩子自卑
    父母都希望能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家庭經濟有限的時候,有一些父母的人教育意識變得越來越差,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開始變得敷衍。但事實上,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而之所以有的孩子能夠實現"鯉魚躍龍門",有的孩子一輩子平庸,跟父母的態度也有關係。
  • 三子女考上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
    現如今,一戶人家中有人考取名校,媒體便會將喜訊傳至十裡、百裡、甚至千裡,更何況是家中三個孩子全都踏上名校,人們道喜的同時不禁想是什麼樣的家庭、怎樣成功的教育,才會三喜臨門惹人羨慕?黃克智是我國知名固體力學家,與妻子育有三個孩子,令人感到驚嘆的是,三個子女都金榜題名考取了好學校,老大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老二畢業於北京大學,後來又取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老三於史丹福大學就讀,從本科一路讀到博士。
  • 男孩性格膽小自卑,原因是家庭環境影響,三類家庭養出自卑孩子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其實都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而且有些孩子還特別珍惜這種友誼,可自卑的孩子心裡就算渴望結交,但也不會在行為上做出任何舉動。3.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的孩子注意力並不集中,很容易被外界打擾,但又不能融入外界,內心充滿矛盾。4.內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