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家裡人生病住院了,每次查房的時候都會問一句:放屁了嗎?當時的我沒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之後經過了解後才清楚。在做完手術後一定要放屁才能進食,那麼這樣又是什麼緣故呢?為什麼術後都要問你有沒有放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答案。
為何要問術後有沒有放屁?
在手術後,醫生們都會非常敬業的來問一句:你放屁了沒?看似有點搞笑,但實際上是想要知道患者們在手術之後有沒有出現腸道麻痺或者是被阻塞的現象。當腸道出現問題的時候,患者就容易會有噁心、想吐、腹脹等感覺。當腸胃功能恢復正常的時候,第一個表現就是放屁,就是根據身體情況,有沒有放屁來判斷是否可以進食。
手術後為什麼要放屁後才能進食?
這裡所指的手術,就是腹部的手術,要求放屁後再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判斷患者有沒有一些併發症,也是為了身體的健康著想。我們都知道在做手術的時候,會進行麻醉,麻醉可以緩解人們的疼痛感。在做腹部手術的時候進行麻醉,不僅僅是隔絕了疼痛神經的傳導,腸胃也會被麻痺,所以在麻醉後,腸胃的蠕動速度就會變慢,腸胃功能也會有所下降。
做完手術之後,麻痺的感覺不會立刻消失,腸胃功能也沒那麼快恢復。在這個時候,腸胃功能會比較弱,如果貿然的進食,腸胃沒辦法很好的進行消化和吸收,那麼腸胃的負擔就會加重,從而會引起一些不適的症狀。而手術之後放屁了,腸胃開始蠕動,功能慢慢恢復正常,自然就可以正常的進食了。
總的來說,就是手術後有沒有放屁,是判斷腸胃功能是否恢復的一個方面。每個人術後的放屁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有的人身體素質比較好,恢復的快,一天內可能就放屁了;但有的人恢復慢,可能會四五天才放屁。這個過程可是非常難熬的,所以如果是長時間沒有放屁的人,那麼就要採取一些方式,儘快的讓氣體排出來。
如何促進術後放屁?
相信大家都知道術後,想要促進放屁,那麼最好是下床走一走動一動,這是很有效的一個方法。在術後沒放屁的情況下,可以適量的做一些運動,來促進排氣,儘管術後的患者身體比較虛弱,但是可以稍微的翻翻身,或者是下床慢慢的走,都是有助於排氣的。或者是對下腹部進行按摩,或者是熱敷,當然傷口位置的不同,可能按摩的部位也不同。
一些患者在術後放屁了十分的開心,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大吃大喝了,其實並不是這樣。術後即使放屁了,也不能大吃大喝,最好是從流食開始吃。因為做完手術後,腸胃的蠕動是比較慢的,等到身體完全恢復了再吃吃吃也不遲,所以大家要記得術後放了屁才能進食,進食後也不能吃太多,或者是吃難以消化的食物,避免給身體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