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拜師貼,呈六禮束脩,呈敬師禮茶……」12月20日,一場傳統的中醫拜師儀式在南方醫科大學校本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2019級中醫學(名老中醫傳承班)27名弟子,正式拜入27位導師門下,開啟一段新的徵程。
「名老中醫傳承班」(以下簡稱傳承班)是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實施中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特色班級,迄今已連續舉辦七屆。拜師儀式是該班的特色項目,通過完成呈拜師帖、敬獻六禮、敬奉茶水、行拜師禮、戒尺加身、師長回禮等傳統禮儀,展現尊師重道、明禮求學的精神。
尊師重道,27名弟子虔誠拜師立志苦學
中西合璧育英才,承古通今傳薪火。在鏗鏘的鑼鼓聲中,2019級傳承班的全體弟子面朝東方行三拜之禮。一拜華夏文明,得蒙先庇;二拜先聖之道,功過古今;三拜格物致知,修身治齊。禮畢,弟子們齊聲誦讀《大醫精誠》節選,表明將牢記醫家先賢之言心懷蒼生、懸壺濟世的決心。
弟子上臺呈拜師帖,並向老師獻上六禮。六禮包括芹菜(寓意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肉乾(孔子規定的拜師禮,表達弟子心意),桂圓(寓意圓滿),紅棗(寓意早早學有所成),紅豆(寓意「紅」運高照),蓮子(寓意苦心教育)。
此時,弟子們向老師們奉上茶水,茶水由荔枝及紅棗泡製而成,寓意為弟子們「早點勵志」,老師小抿三口以示受禮。弟子行拜師之禮,一拜師道尊崇,利人利德;二拜傳學授業,感念師恩;三拜天地為鑑,光我岐黃。
在「戒尺加身」環節,諸位導師起身,手執刻有《弟子規》的戒尺,一敲頭,告誡弟子頭腦清醒,敬業樂群;二敲肩,寓意弟子肩負重任,繼承衣缽;三敲身,提醒弟子為人有尺,處世有度。戒尺加身禮畢,導師將帶有「懸壺濟世」寓意的葫蘆贈送給弟子,希望弟子能隨時謹記成大醫之訓言。
拜師禮成,弟子們列隊齊聲高亢宣誓:「青衿之歲,跟師看診,習先賢經典……」,立志尊師重道、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篤志成醫。
「雙體合一」,探索中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南方醫科大學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論述和戰略部署,於2014年開辦「名老中醫傳承班」,探索實踐院校學歷教育與中醫師承教育兩種體系高度融合(簡稱「雙體合一」)的中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借鑑現代醫學教育模式長處,繼承中醫師承教育模式精髓。2019年起,傳承班面向全國高考學子獨立招生。
傳承班由中醫學專業學生組成,由中醫藥學院主管教學院領導擔任班主任,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通過「精英化教育」為社會培養高層次中醫藥傳承人才。經過七年的探索與實踐,「雙體合一」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第九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導師團隊成員包括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陳寶田、呂志平、羅仁等在內的學校名老中醫專家組成,涵蓋了針灸推拿、傷寒溫病、中醫各科的專家,導師從事中醫藥臨床一線工作滿25年,或擔任碩、博士生導師工作,且從事中醫藥臨床一線工作滿20年。
立足「四重」,培養中醫藥高層次傳承人才
傳承班以「四重」(重經典、重實踐、重結合、重創新)為導向,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上,突出經典和臨床經驗傳承,加強了中醫經典、中國傳統文化等課程教學,同時開設名老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系列講座,從全國聘請中醫藥知名專家授課。通過讀書(學習中醫經典醫著)、看病(應用中醫經典)、撰文(理解與闡釋經典)三個渠道,注重傳統中醫理論和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相結合,紮實中醫基礎知識,提升中醫臨床能力。傳承班首次提出系統經典傳承理念,構建了從經典導讀到經典精讀、從經典泛讀到臨床經典的中醫經典傳承創新課程體系,編寫了一整套中醫經典傳承系列創新教材,由《中醫經典導讀》《中醫經典精讀》《中醫經典泛讀》及《中醫臨床經典》四本組成。
傳承班有嚴格的考核標準。在完成中醫學本科人才培養計劃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具有紮實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修養和深厚中醫理論功底,掌握指導老師指定的中醫經典,領悟古籍精華,完成6-10篇讀書筆記,撰寫60個班次的跟師臨床記錄,作為項目負責人至少承擔1項課外科研課題,撰寫不少於1篇總結導師學術思想和技術專長或中醫藥研究的論文。
2015年以來,傳承班學生獲得省級以上各類競賽獎項80餘項,參加各級創新課題5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41篇,參編導師著作11部。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保持全國領先,平均通過率高出全國近30個百分點,2014-2017年連續四年筆試全國排名第一。
中醫藥學院負責人表示,學院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名老中醫傳承班」建設,發揮名老中醫在中醫藥繼承發展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黃瑤 張雯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高鶴濤 通訊員黃瑤 張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