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 06:07:25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中國水泥網」。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4月1日(今日),新一輪增值稅改革將正式實施。其中,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由16%降至13%,水泥行業及其上遊相關產業包括能源、運輸、採礦、設備製造等產業,其下遊相關產業包括混凝土等產業均屬於此次從16%調降至13%的範圍。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由10%降至9%,6%的稅率沒變,但是根據要求,要保證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4月1日起實施的深化增值稅改革,也以製造業為減稅重點。」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一是製造業適用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是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之一,製造業稅負將進一步大幅降低。二是進一步擴大抵扣範圍。將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將不動產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製造業企業相關支出的總體規模較大,受益尤為明顯。三是試行期末留抵退稅制度。根據統計數據,製造業期末留抵稅額佔比最高,將是這項政策的最大受益對象。
減稅幅度之大會對水泥價格、企業業績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筆者認為水泥行業上下遊均會獲益於減稅,熟料企業、粉磨站將比下遊的混凝土、建築業受益更多;水泥高價短期內仍會維持,進口熟料或趁機降價爭奪市場,水泥價格在減稅和市場競爭的影響之下有下降的可能性,但總體來說減稅對價格的影響很小,最終要看市場供需關係。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由於實行價外稅,實際由消費者負擔。水泥報價是含稅價,增值稅下調後的含稅結算價=原含稅金額/(1+16%)* (1+13%)。增值稅率下調後整個產業鏈總成本下降,水泥的生產成本也下降了,水泥價格理應下降。但是從近兩年來水泥行業利潤率來看,水泥價格並非完全是隨著成本的漲跌而同幅度漲跌的,更多是受市場供需關係的調節。
在靜態分析下,由於減稅的總額度是一定的,能夠在這塊「蛋糕」中切到多大的一塊最終還要取決於各行業議價能力、市場供需關係。一般來說從議價能力來看是:熟料企業>粉磨站>混凝土攪拌站,熟料的溢價能力最強,再加上大型熟料企業均以自有礦山為主,實際稅負比較高,或是減稅的最大贏家!無法自產熟料,只能外購熟料的粉磨站儘管議價能力稍弱,但仍然能將成本轉嫁給「兩頭受氣」的混凝土攪拌站。
但總體來說,減稅帶來的影響並不是太大,也因企業而異。目前主要的上市公司每年的噸毛利都在100元以上,減稅對於成本的影響可能只有幾元錢一噸,對於盆滿缽滿的水泥企業來說減稅帶來的利潤遠不如水泥漲一次價;噸毛利越高的企業受到的影響就越小,而對噸毛利低的企業如冀東水泥的利潤的提升或許會比較的明顯。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