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農讀《三字經》(2)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孩子如果不接受教育,或者說任由生命中負面的東西發展,人性就會發生不好的改變。有人說從人性上講教育就是努力使人保持一顆童心,所謂赤子之心。《菜根譚》裡說涉世愈深點染愈深,老子也說:專氣以致柔,能嬰兒乎?其中一定蘊含著一種不容易認識到的道理或原因,僅從我們凡夫俗子的眼光來看,一個人如果能保持那種純善無惡的心,TA的世界一定很美好。那麼如何教育呢?
-
韓望喜博士跟寶安區橋頭學校學生解讀《三字經》中的教子之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小朋友記識背誦。但是,《三字經》精煉的語言裡包羅萬象,文學歷史、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囊括其中。《三字經》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顯然是遵循了孟子的觀點看法。
-
首創:高考志願填報「三字經」(熟記有益)
為了方便記憶,我把高考志願填報的核心技巧總結成一篇「三字經」,共168字。請考生牢記,熟練運用。若有疑問,請發私信。
-
《三字經》成為幼兒園和小學教材,不合適
《三字經》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6個部分:1、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2、介紹基本倫理(融四歲,能讓梨);3、介紹日常事物(天地人、日月星);4、介紹應該學習的經典和學習順序(經子通,讀諸史);5、介紹歷史朝代變遷(考世系,知終始);6、拿成功事例對兒童進行勸學(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
【大語文國學課堂】我教《三字經》
入選該組織《兒童道德教育叢書》,標誌著《三字經》不僅是中華瑰寶,而且已走向世界。因為同學們普遍對「道德教育」有逆反心理,我故意提出「異議」:但《三字經》主要內容並非「道德教育」,而是主要講下面五部分內容(順便介紹其內容結構):1. 教育的重要性(知識)2. 兒童基礎常識(知識)3.
-
三字經弟子規
三字經弟子規 系統安全 大小: 39.8M
-
《三字經》學習第一天
今日終於邁出了去腐生新的第一步,開始學習打卡第一天,突然想到了《三字經》,那就從《三字經》開始吧!1、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2、三字經: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
沙彤解讀《三字經》13
沙彤解讀《三字經》13沙彤編 上一回講的是《三字經》中「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
百家信國學——《三字經》的作者是誰?
王應麟王應麟(1223-1296年),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開封,後遷居慶元府鄞縣人(今浙江鄞縣),歷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書。宋亡後(1276年)他在家鄉隱居講述經史二十年。王應麟隱居二十載,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玉海》、《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六百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這部《三字經》,這可能是他做夢也想不到的事。王應麟晚年為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編寫了一本融會中國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訣」。
-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篇節選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篇節選 發表時間:2011-02-10 來源: 苟不教④,性乃遷⑤, 教之道⑥,貴以專⑦。 注釋: ①初:初始。這裡指人初生下來時。 ②性:生性,天性。 ③習:指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後天的環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習性、習慣。 ④苟(ɡǒu):如果。 ⑤遷:遷移,變化。
-
《三字經》讓您的孩子錦心繡口、積厚成器
她僅用千字,像支支涓涓小河細流,將中華歷史的人文政治、風土禮儀、做人之基、成材之道、及先聖明君、成敗榮衰匯聚成歷史長河的瑰麗全貌,讀罷無不令人附首膜拜!達到如此高度境界,並被以"經書「定位的傳世精典,就免費放在你的面前,我們怎麼可能捨近求遠、不履行延續後代成材之職,讓我們的子女享受這人生之傳呢?從歷史淵源上看,更應珍惜至尊。
-
是否讓孩子學《三字經》?易中天:給孩子讀安徒生,不要讀三字經
文|凝媽有個北京的朋友,孩子上一年級,需要背誦《三字經》。語文考試滿分110分,有10分是國學知識,主要就是三字經。孩子背三字經的時候,吭哧半天,總是記不住,每天愁得哭。不只他家孩子這樣,其他家長也表示為孩子感到累。
-
西方漢學家對《三字經》翻譯、仿寫與推廣
此後,義大利漢學家、天主教士晁德蒞(Angelo Zottoli)在所編寫的五冊本拉丁文著作《中國文學課程》(Cursus Litteraturae Sinicae)的第二冊中就收錄了《三字經》。《中國文學課程》中《三字經》的出版時間為1879年(根據翟理斯1910年《三字經》英譯本序言),距離羅明堅翻譯拉丁文《三字經》約有兩百年的時間。
-
《三字經》的作者原來是他......
-小壹說-《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由此可見,《三字經》作為啟蒙階段的經典讀本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關於《三字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代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傾向於「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的說法。
-
食魚新帖|《三字經》和念書巷
□周東旭看越劇《一縷麻》,那個傻頭傻腦的周家少爺,讀起書來疑問特別多,譬如為什麼「桃子生梨」(趙錢孫李),為什麼會「繩子搓」(人之初),不知道是搓麻繩還是搓草繩?令人拊掌大笑。讓人想起《三字經》來。《三字經》於舊時的蒙學教育,地位不下於四書五經於儒家,《老子》《莊子》於道家。《三字經》從人性開始闡述,然後到教育到學習,舉了許許多多的例子,把幼兒識字、歷史知識和倫理道德教育融為一爐,而且句法靈活、語言通俗,句句押韻、朗朗上口。那感覺就像小孩子吃糖。18世紀被譯為俄文,邁出國界,然後是英國、美國,20世紀80年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性的啟蒙教材。
-
全民學國學|三字經
一起來欣賞宋·王應麟的《三字經》。國學文化三字經宋·王應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道鹹間,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後,宣統弱。傳九帝,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史雖繁,讀有次。史記一,漢書二。後漢三,國志四。兼證經,參通鑑。
-
三字經整改版,帶視頻註解釋
三字經作者一說是宋代人王應麟。初著傳說為宋朝王應麟,明、清兩代人(如清初康熙年間王相與清末大學問家章太炎)多認定作者是王應麟。其次,從文風看,王應麟的其他著作也多三字句,幾年前,在鄞州還出土了王應麟用「三字經」句式作結尾撰寫的廟記。另外,王應麟是一個關心兒童教育的學者,除了《三字經》,他還有六本兒童啟蒙讀物(《詞學指南》、《小學紺珠》、《姓氏急就篇》、《小學諷詠》、《蒙訓》)。這些都是非常有力的證據。一說是宋代人區適子。
-
《三字經》完整版及翻譯
2、三字經: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解釋】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三字經: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解釋】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4、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
-
讓孩子讀《三字經》,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圖: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官網披露的「全系列傳統文化教材目錄」(部分)截圖時下,許多幼兒園和小學,將《三字經》列為了教材(如上圖)。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一般認為,《三字經》成書於南宋時代,其作者為誰迄今仍無定論。該書在明清兩朝流傳甚廣,其核心作用,是充當兒童最基礎的識字課本。
-
《三字經》之教育和禮儀
隨著歷史的發展,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現在市面上的《三字經》與原著並不相同,為修改增減後的版本。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