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5℃,65℃,72℃,78℃……,這些糖化溫度背後隱藏的奧秘
在很多釀酒師眼裡,沒有什麼數字比37℃,45℃,65℃,72℃,78℃這幾個溫度更重要更敏感的了。
35-37℃時,釀酒師知道該投料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直接升溫到45℃進行蛋白質分解,接下來就該緩慢升溫到65℃,72℃進行分段糖化,最後再升至78℃,進行過濾。
這是一個對糖化的溫度控制極為簡單極為概括的描述。
糖化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化學變化過程。在此過程中,各種含碳物質、含氮物質在酶的作用下發生著各種各樣奇妙的變化。酶在中間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有的技術都是為了發揮麥芽中各種酶的最大作用。而溫度是影響酶起作用的最為關鍵的因素。
而剛才提到的這幾個溫度,只是其中的幾個關鍵環節。
其實在酶的存活階段,不同的溫度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如果溫度控制越精確,那麼糖化效果就越好,就越能為釀造出一款好酒打下良好的基礎。
讓我們看看不同溫度條件下,各種物質的變化。
糖化溫度及其效應
為了防止麥芽中各種酶因高溫而引起破壞,糖化時的溫度變化一般是由低溫逐步升到高溫.糖化不同階段所採取的主要溫度及其效應:
35-37℃:酶的浸出,有機磷酸鹽的分解。
40-45℃:有機磷酸鹽的分解;β-葡聚糖的分解;蛋白質分解;R-酶對支鏈澱粉的解支作用。
45-52℃:蛋白質分解,低分子含氮物質多量形成;β-葡聚糖的分解;R-酶和界限糊精酶對支鏈澱粉的解支作用;有機磷酸鹽的分解
50℃:有利於羧肽酶的作用,低分子含氮物質的形成
55℃:有利於內肽酶的作用,大量可溶性氮形成;內-β-葡聚糖酶、氨肽酶等逐漸失活
53-62℃:有利於β-澱粉酶的作用,大量麥芽糖形成
63-65℃:最高量的麥芽糖形成
65-70℃:有利於α-澱粉酶的作用,β-澱粉酶的作用相對減弱,糊精生成量相對增多,麥芽糖生成量相對減少;界限糊精酶失活。
70℃:麥芽α-澱粉酶的最適溫度,大量短鏈糊精生成;β-澱粉酶、內肽酶、磷酸鹽酶等失活
70-75℃:麥芽α-澱粉酶的反應速度加快,形成大量糊精,可發酵糖的生成量減少
76-78℃:麥芽α-澱粉酶和某些耐高溫的酶仍起作用,浸出率開始降低
80-85℃:麥芽α-澱粉酶失活
85-100℃:酶的破壞
糖化溫度的控制
糖化溫度可分幾個階段進行控制:
35-40℃
浸漬階段:此時的溫度稱浸漬溫度,有利於酶的浸出和酸的形成,並有利於β-葡聚糖的分解
45-55℃
蛋白質分解階段:此時的溫度稱為蛋白質分解溫度。其控制方法如下:
1、溫度偏向下限,胺基酸生成量相對地對一些;溫度偏向上限,可溶性氮生成量較多一些
2、對溶解良好的麥芽來說,溫度可以偏高一些,蛋白質分解時間可以短一些
3、對溶解特好的麥芽,也可放棄這一階段
4、對溶解不良的麥芽,溫度應控制偏低,並延長蛋白質分解時間
在上述溫度下,內-β-1,3葡聚糖酶仍具活力,β-葡聚糖的分解作用繼續進行
62-70℃
糖化階段:此時溫度通稱糖化溫度,其控制方法如下:
1、在62-65℃下,生成的可發酵性糖比較多,非糖的比例相對較低,適於製造高發酵度啤酒;同時在此溫度下,內肽酶和羧肽酶仍具有部分活力
2、若控制在65-70℃,則麥芽的浸出率相對增多,可發酵性糖相對減少,非糖比例增加,適於製造低發酵度啤酒
3、控制65℃糖化,可以得到最高的可發酵浸出物收得率
4、通過調整糖化階段的溫度,可以控制麥汁中糖與非糖之比
75-78℃
糊精化階段:在此溫度下,α-澱粉酶仍起作用,殘留的澱粉可進一步分解,而其他酶則受到抑制或失活。
最後提醒一句:
有經驗的釀酒師,在糖化過程中,當需要65℃或者72℃的溫度時,他會升溫至64℃或者70℃,然後利用餘熱使其達到目標溫度。
所謂釀酒之道,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熱點必讀
2.國外Homebrew 家釀設備篇,美圖賞析
3.80種獲獎配方,美國釀酒師教你如何釀造經典風格啤酒
4.家釀進階!手把手教你如何回收酵母
5.精釀愛好者必看的六部精釀啤酒記錄片
6.匯總酸啤酒的那些事兒,了解一下
7.有一種癮,加IPA!
8.美式淡色艾爾 American Pale Ale,附配方,了解一下
9.新英格蘭 NE IPA or 渾濁 Hazy IPA 配方參考
10.盤點家釀啤酒的發酵方案
家釀啤酒一體機上車 社長定製的T恤和杯子
歡迎社友關注精釀社 抖音帳號 社長的精釀世界
抖音裡搜索 社長的世界,精釀社。
即可關注。
精釀啤酒釀造系列工具書
古人發明的「釀」,可以拆字理解為 良心,良材,良品!
自釀啤酒,釀的是良品,喝的是情懷,品的是過程!
加社長微信 qdchallenge
或者直接掃碼入群
歡迎進入社群
如:精釀愛好者,釀造群,家釀,酒廠群,
精釀酒館生意經等
▼
精釀社
打造融合創新的精釀Freestyle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認領更多全球精釀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