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龍山遊步道
龍山位於 龍遊 縣的西南方向,崗巒起伏相連,山勢雄偉壯觀,蜿蜒數裡,猶如巨龍 臨江 而臥,由此得名「龍山」。龍山有盛景,在骨不在皮,山上的奇石怪林,自然景觀都是點綴,它的美更在晨起的第一縷霧氣,在絕頂而望時一覽無餘的風光秀麗。在立於山頂之時,群山歡騰,天地之間浩浩蕩蕩,令人忘俗而已!全民健身全民旅遊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新的潮流,此次的登山便將兩者結合起來。我們把登山與 龍遊 的地域特點結合起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 龍遊 的優質戶外運動資源。
龍遊 龍山依江而生(靈山江),山上有龍山寺,寺廟像園林那般精緻而漂亮,寺中廚房非常乾淨,廟內甚至有獨立招待所一棟,有尼姑在此真真自耕苦修。真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也!寺廟後山有土路,不同分叉分別到達不同的山頂觀景臺,可以從不同角度去一覽龍山四周 江山田地的不同美景,很不錯。龍山距離高速 龍遊 南出口僅幾分鐘車程,因為山不高,騎行能上寺廟。驢友還可將龍山和附近的飯甑山安排成一天的線路,兩山皆屬小而精緻但運動量不大之景。
龍遊 多古寺,大多深藏於山區風景秀麗之地。南有沐塵之烏石庵、官潭之龍山寺、魏家之響石寺等,佔山水之形勝;北有真 武山 之秀峰寺、烏石山之烏石寺、寶蓋山之 永豐 寺等,得造化之神功。護國禪寺巖有三疊,竹林禪寺聲傳四方。識天地之靈秀,傳佛法之真諦,佛家慧眼也。
登山入口
推薦線路:龍山青少年戶外拓展基地—X713縣道—官潭大橋—靈 江山 邊棧道—石壁底—洪呈村—大潭堰—姜席堰—烏龜山—後田鋪登山步道入口—禿山頂—香榧園—竹絲坑梢—梨園—龍山寺—龍山寺公路—龍山青少年戶外拓展基地南門—終點
一路行一路景,佇立在龍山腳下看山,崗巒起伏,蜿蜒數裡如巨龍 臨江 而盤,影映靈溪,又似遊龍戲水;而對岸虎山,斷崖危聳,怪石嶙峋,似猛虎欲躍,盤龍與臥虎隔江相峙。龍山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龍山、虎山、岑峰、天子地、將軍石、旗山、鼓山,還有 龍遊 飛渡,每處都有神奇的傳說。
世間有 龍虎山 兩對半,而官潭村 龍虎山 便是其中之一,民間流傳 龍虎山 若形成"龍下灘、虎上山、旗山遮、石鼓淹"之勢,暗示著此地將孕育出天子。
有個關於這裡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官潭村溪東有戶人家女主人懷有天子即將臨盆,但這戶人家裡有隻公雞常飛到岑峰的樹梢上,還有一條大黑狗在門口看家護院,正是它們遮住了五色雲,不讓天機洩露,可他家還有個好吃懶做的舅舅,偷偷地把大公雞和大黑狗給宰殺吃了,五色雲彩沒了遮掩,天機便洩露了,引來了朝廷圍剿。而此時"龍下灘、虎上山、旗山遮、石鼓淹"之勢已形成,天子不得已提早破肚而出,奔向村口,見舅舅正在舂米,就問他借一把米。但舅舅吝嗇,只遞給他一把礱糖,天子隨手一揚,邊上毛竹、樹木、小草和石塊全變成天兵天將,但因只吃礱糖,個個軟綿無力,毫無戰鬥力,天子無力回天,夭折於靈山江岸。附近西山排村有位匡扶天子的大將,當時正穿著草鞋犁田,得知天子被圍,將犁往後腰一別,急急趕來護駕。行至山嶺處,得知天子夭折,仰 天長 嘆,一跺腳,巖石上留下一個深深的草鞋印痕,此處便是現在的草鞋嶺,那草鞋印痕的巨石亦名將軍石。而後,龍山、虎山又恢復了"龍上山,虎下灘"之狀,旗山沒遮擋,石鼓不再淹。
雖然是個神話傳說,但我認為這個故事與龍山的歷史是有些關聯的。官潭村溪東有"天子地"之稱,龍山的西面有座山叫娘娘山,底下有個自然村就叫神山腳下,古時岑峰是 龍遊 的標誌性地標。而龍山附近的區域是一個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出土過較多新石器時代遺物,九千年的青堆文化也在不遠處,我推斷這個傳說是由新石器時代晚期或商代早期部落之爭後口口相傳的故事演化而來,或許此處就是我們 龍遊一個大部落所在地,說不定還與蚩尤扯上什麼關係呢!
其實如果怕累的話,直接可以開車上山。
山上有個小寺廟,清清爽爽,香火也還可以在這裡吃齋飯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