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眾多初中學子而言都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初中階段會參加兩次大型的考試,一個是會考,一個是中考。會考關乎著能否順利畢業的問題,而中考直接關乎著能否順利升學的問題。很早之前大家就有一個想法,能否將兩場考試並為一場,不同類型的考試選擇不同的科目計入總成績,最終得出結果。這種想法提出之後便受到了大家的廣泛稱讚,畢竟要準備兩場大型考試,還是畢竟費心費力的, 而且還有一種做了許多無用功的感覺。然而最近,這種想法終於可以實現了。
大家關注的,就是官方想解決的。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消息,日前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明確了2021年北京市將進行新嘗試,首次將中考和會考兩考合一。也就是說,從2018年入學的初一學子開始成為首屆改革的試驗對象。這次改革具體有哪些調整呢?我們一起來看下:
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12門科目全考。往年的中考因為和會考分開設置,所以在中考階段並沒有將12科統一全考,部分科目在初二就已經完成了考試。而改革之後,12科目都將納入統一考試,不過,最終在成績確定上會有一定的選擇。
改革後的考試成績將分為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其中原始成績將直接作為中考升學的依據,而等級成績主要用來畢業認定和自主招生。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成績均為筆試成績組成,其中部分科目還包括聽力和口語考試、實踐活動、過程性考核等。
其次等級成績被劃分為A、B、C、D,4等,其中每門科目成績達到滿分的85%(含)以上為A等,70%(含)至85%為B等,60%(含)至70%為C等,60%以下為D等。
改革後儘管考12門科目,但並不意味著中考成績需要將12門科目都算入在內,只需要採取8門科目的成績。在總成績的確定上有一定改變。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物理6門成績必須計入,所以大家這6門科目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考慮到部分學子擅長理科,部分學子擅長文科,為了不埋沒人才,剩下2門科目提供學生更多的選擇性。歷史和地理擇優二選一,化學和生物擇優二選一。最終確定的8門科目成績作為中考成績,用作中考錄取的憑證。
對於北京市這次中考改革,可謂是解決了眾多學子頭痛的重複備考問題。以往的中考和會考分離佔用了大家大量的備考時間,做了一定的「無用功」。此外,部分學子如果在會考過程中發揮不利,將一定程度上影響中考時的心情。而合併之後就有效避免了這個問題。同時在中考成績的確定上也更加人性化,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設置一定的可選擇性,最大程度地發掘人才。這些好的舉措建議其他省市參考借鑑,如有必要,可以跟進改革。
對於北京市的這次新嘗試,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