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尋求的目標和改變(2)

2020-12-12 三聯生活

素食主義:尋求的目標和改變(2)

2013-12-31 09:40 作者:賈子建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52期

不管是為了信仰,為了環保,還是為了個人健康,素食主義者都是在把飲食習慣的調整當作一個入口,尋找用身體和心靈重新認識和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

安全與健康

周末晚上,位於國貿附近的維根小屋餐廳更像是一場氣氛輕鬆的健康沙龍,餐廳中央的餐桌被擺成了「U」字形,正對著一面牆上的投影幕布。一個30人左右的團體預約了晚餐,他們還提出希望在餐前聽餘力做一場半小時左右的講座。餘力講述的是有關「低脂全谷天然蔬食和蔬食營養」,效果比預想的要好,聽眾們對吃什麼更健康、更有營養的不斷追問,讓這場講座持續了近一小時。周末才是維根小屋安排的公眾健康沙龍,上一周是探討母嬰的飲食問題,而接下來的一周則是有關運動的蔬食營養問題。

 

餘力

餘力是餐廳老闆,在素食者圈子裡,他以理論知識豐富聞名,被稱為「餘博士」。餘力的「博士」貨真價實,在經營維根小屋之前,他從廈門大學獲得光學博士學位,先後在華為和西門子工作,是位不折不扣的技術工程師。維根小屋創立於2009年,這是國內第一家完全不用動物原料的素食餐廳。維根小屋的英文名字是VeganHut,在通常的譯法中,Vegan被翻譯為「嚴格素食主義者」或「純素主義者」。

餘力本人的素食歷史要比餐廳久得多。90年代初,從小就不喜歡吃肉的餘力和很多素食者一樣,要背負一定的社會壓力。「最開始兩年,我說自己吃素,大家像看怪物一樣看我,後來我就儘量掩蓋這件事。」那時候,和同事、朋友聚會,餘力甚至會夾兩塊肉放在盤裡裝樣子,他不想因為自己的不同而引起無謂的非議。「那時候心裡有過糾結,是堅持純素還是接受吃一點點肉,這個區別意味著自己和別人是不是一樣的。」

2007年是餘力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對自己通信行業的工作前景產生了懷疑,但是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會在自己40歲的時候開了一家健康蔬食餐廳。「當時我正在休假,意外看到美國要召開一個有關健康飲食的會議,其中有我很崇拜的約翰·羅賓斯,他1987年出版的《新世紀飲食》動搖了美國多年的飲食習慣。」餘力自己飛往美國參加了這次會議,他不僅見到了約翰·羅賓斯,還見到了一批知名的醫學專家和營養學家,知道了《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和蔬食營養學。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康奈爾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中國預防科學醫學院聯合開展了生物醫學研究史上規模最大、最全面,以人為研究對象的膳食、生活方式與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項目,在調查了中國24個省65個縣的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特徵後,得出一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的簡短結論:動物性食物攝入最多的人,慢性病最多,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人群身體最健康。

餘力說,在一項對純素食者、蛋奶素食者和肉食者三種人群的DDT農藥體內殘量檢測中,殘留比率為1∶5.5∶15。「全世界的農田都在使用化學品——肥料及農藥。動物吃進含殘餘DDT及其他農藥的青草或其他植物後,這些毒物積留在動物脂肪中,難以排除。不斷累積的結果,使動物肉中含DDT的量為蔬果及綠葉蔬菜的30倍,農藥含量為植物的14倍,乳品為5.5倍。人吃肉、蛋、乳品的時候,就把這些高劑量的DDT等農藥,全部移入人體內。」

餘力倡導純素的膳食結構,他認為,傳統營養師認為只有肉類能夠提供優質蛋白的說法是有問題的,植物性蛋白一樣優質。「以100克深綠蔬菜提供1000大卡熱量這樣的供能比來計算,深綠蔬菜的蛋白質含量佔到25%,豆類為25%,全穀物為12%,而人體1公斤體重需要的蛋白質是0.8~1.2克。」但是餘力並不願意用「素食」一詞,他更願意稱為「蔬食」。因為餘力認為,素食並不必然等同於健康,「傳統素食甚至可能是極不健康的」。在他看來,「素食」一詞是個否定式的定義,它說明沒有肉。「傳統食材習慣分為肉類和植物類,但是現代食品工業發展後,還出現了新的深加工食材。反式脂肪不是肉,但它健康嗎?同樣,很多素餐廳中使用大豆蛋白做『仿葷』菜餚,過多的油、鹽和大豆蛋白的深加工一樣不利於健康。」餘力說,即便是我們傳統素食中認為最經典的食物豆腐也要嚴格控制攝取比例。「豆腐40%都是脂肪,尤其是做成豆乾這種密度大的食物。豆類最好的攝取方式是煮熟直接吃,蠶豆、黑豆、鷹嘴豆,種類越豐富越好。」「蔬食」是餘力創造出來的詞,也許「蔬」字不能囊括菌菇和海洋藻類等更豐富的食材,但在他看來,這是從肯定的方式去樹立新素食主義理念。

從營養學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堅持了多年的素食,餘力的視野變得不同了。維根小屋就是在餘力接受了新的營養學觀念的基礎上創立的,他相信未來5到10年,飲食的改變一定會形成潮流,而蔬食推廣也會進入它的黃金時代。「美國的調查數據是,去年全國純素食主義者佔人口的2.5%,這個數字比兩年半以前翻了一番。」餐廳的菜單是餘力參與制訂的,食材來自於訂購的有機蔬菜農場,價格是普通食材的三四倍。餐桌上的醬油、醋等調味料也是有機的,牙籤是用澱粉製作的。「食物的成本主要是保證有機食材的品質。」這些食材貌不驚人,新送來的胡蘿蔔比起市場上的要細小得多。近兩年餘力又減少了炒菜的比例,他更多用燉、蒸、煮等無油的烹飪方式。他對食物的味道仍然有信心:「客人吃到的是食材的本味。」

餘力對蔬食營養的期待不只是提供更安全、營養的食物,他認為改善飲食結構是可以切實改善身體機能,起到食療作用。他現在正致力於推動一個「28天全民健康飲食計劃」,即每周有5天按照蔬食觀念進餐,另外兩天可以自由進食。蔬食菜單的制訂都是針對客人本身的喜好做出調整的。「早餐喜歡喝粥的,我們建議把白粥換成燕麥粥;喜歡吃麵食的可以把白面換成全麥麵粉。飲食結構的調整不能以犧牲個人的飲食體驗為代價。」在這個以一個月為期的飲食改變計劃中,餘力的一位客人膽固醇指標從6.74降到了5.17,體重下降了14斤。

餘力並不期待人們能一夜之間變成素食者,反覆的過程很容易讓人產生牴觸情緒。這也是他不喜歡「素食主義」的原因。他認為但凡提到「主義」便是小眾的。「每個人都有吃蔬菜的需求,因此都可稱之為『蔬食者』,分別在於可能你的食譜是百分之百的蔬食,而他奉行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的蔬食食譜。」在餘力看來,他要做的是讓那些百分之二十、五十的人,向更多攝取植物性食物、少吃動物性食物的方向再邁上一小步。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素食主義將改變世界?
    佔地巨大的農場但是,人類利用70%的淡水資源和40%的陸地表面用來耕種作物和養殖家畜,其中三分之二的農業用地為牧場,牧場總面積甚至和非洲持平!素食主義在這種情況下被推崇。如果全球大範圍推行素食主義,預計在2050年生產肉食類食物產生的二氧化碳將會減少四分之三。從經濟層面來說,素食主義可以避免由肉食帶來的一系列疾病比如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等,大面積的豬瘟和狂牛症也可以從根本上杜絕。
  • Topic:不滿純素食主義,和肉食者對自身歷史處境的擔憂有關
    David 對日益興起的「純素食主義」的煩惱,來自於上周 BBC 新聞報導了純素食主義者 Jordi Casamitjana 發起的一場「道德純素食主義」運動。 Jordi 稱自己堅持的「道德純素食主義」,是區別於僅限飲食層面的素食主義。「有些人只是吃素,但他們不關心環境和動物,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健康」,他告訴 BBC 。
  • 素食主義
    素食主義 2012-07-23 14:20 作者:苗煒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雙語彙】素食主義與氣候變化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正在北非國家摩洛哥的馬拉喀什舉行,全球各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代表會聚一堂,討論如何進行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的窘境。他們的工作看起來很緊迫,因為異常氣候已經在敲門。
  • 長期「素食主義」真的健康嗎?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植物性飲食和純素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各地的受歡迎程度顯著上升,消費者們日益意識到肉類供應鏈的不安全以及肉類本身所帶給人體的威脅,於是紛紛走進一個新的潮流領域——素食主義。但,長期秉持「素食主義」不見得就真的和「健康生活」掛鈎。
  • 美37歲女子化身「生素食主義美人魚」 靠吃素食找回年輕和健康
    北青網訊來自美國安大略省的37歲的大學教授Lisa在發現乳房有腫塊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現在她變成了一個純素食主義者,而且還養成了一種不同尋常的愛好——扮演「美人魚」。2013年4月,醫生發現她的乳房有個腫塊,這讓她受到了驚嚇。
  • 「素食主義」,究竟誤導了多少人?
    2、 減輕體重脂肪、糖分等易致胖成分攝入減少後,不易產生脂肪,素食同時產生纖維促進脂肪分解,長此以往使人變瘦。3、 控制高血壓高血壓的致病因素之一即為肥胖,素食避免了脂肪的攝入,側面上對血壓的控制有好處。
  • 素食主義健康嗎?能否在中國流行?
    素食主義在印度和地中海東部的宗教文化中誕生。工業革命後汙染問題和肥胖問題困擾西方世界,素食主義成為一種環保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貼上「時尚」的標籤。在美國有約2000萬人推崇素食主義。歐美國家中,很多素食主義者的生活條件很優越,也為素食主義打上了「高貴」的標籤。註:有一些素食主義食用雞蛋和牛奶。
  • 素食主義媽媽飲食注意
    素食主義媽媽飲食注意2011-05-03 10:31:3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素食者和他人不同之處在於動物蛋白攝入較少,相應的,脂溶性維生素及鐵鈣鋅等礦物質也容易不足。素食者在日常選擇素菜的時候,應注意食譜材料的選取與搭配。  蛋白質的補充  對於懷孕的素食主義者來說,在早孕期不必過多地改變飲食習慣。而從孕中期開始,每天喝1~2杯牛奶,再吃1個蛋,可以幫助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 泰國曼谷舉行素食節,活動吸引素食主義、環保主義和健身愛好者!
    今年的素食節將從10月18日舉行至24日,在此期間活動吸引了素食主義、環保主義和健身愛好者們。泰國首都曼谷,泰國素食節在當地舉行。今年的素食節將從10月18日舉行至24日,在此期間活動吸引了素食主義、環保主義和健身愛好者們。泰國首都曼谷,泰國素食節在當地舉行。今年的素食節將從10月18日舉行至24日,在此期間活動吸引了素食主義、環保主義和健身愛好者們。
  • 素食文化:素食主義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
    他們宣稱在未來的太平盛世,素食主義(Vegetarianis)將為全球生態問題,饑荒、汙染等,提供出路。是未來全人類走向光明的必由之路,以下是這次大會的主題宣言:素食主義的道路這項從1月4日至10日的第33屆世界素食者大會的主題為「素食主義是解決之道」。
  • 素食文化:從信仰到動物倫理 素食主義的前世今生
    當時的天主教教皇曾嚴禁教徒吃4條腿的動物,只能吃魚和禽類食品,只有在教徒生病時才被允許吃肉食。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展起來,拒絕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託馬斯·特隆是17世紀最著名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絕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到18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一些醫生開始建議他們的病人食用素食以利於疾病的治療。
  • 數據扒一扒「素食主義」成長史
    素食主義分類素食主義者是對食用素食者的統稱,國際上對素食者界定為四種類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這種人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包括蛋、奶、奶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他們甚至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奶蛋素食主義者:他們除了不吃肉外,可以吃雞蛋和奶製品。
  • 素食文化:流行音樂與素食主義
    儘管過去了20多年,但是流行音樂與素食主義交匯的歷史卻可以追溯到更早。草莓地披頭四樂隊在1968年拜訪印度瑞詩凱詩的瑪赫西·馬赫什瑜伽的瑜珈行者之後,開始涉足無肉飲食。對70年代嬉皮長頭髮、扎染襯衫、穿著Birkenstock涼鞋、大嚼胡蘿蔔棒和鷹嘴豆泥的刻板印象開始改變。史密斯樂隊只存在了短短五年時間,只發布了四張專輯,但他們對獨立音樂圈和素食/動物權利問題的影響力卻不可估量。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該樂隊頗具爭議的主唱——莫裡西,一位固執己見、黑暗、沉思的人物,他迅速被無數素食者和其分支純素食者奉為神一樣的存在。
  • 素食主義利與弊:看看循證醫學證據說啥
    她強調:「同時要記住,飲食有文化和宗教的一面,素食主義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專家認為,不吃動物性食品會明顯改變一個人飲食的化學構成。相關研究結果發布在國際科研期刊《醫學中的微量元素》上。詳見: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醫學院元素醫學教研室助教阿列克謝·加利琴科表示,眾所周知,素食主義者和純素食主義者較少患各種大腸疾病,包括腸癌。這有多種原因。
  • 邁向素食主義的方法--中英文對照
    所以呢,一次只需向素食主義邁一步。許多素食主義者認為乳製品是食品工業中最殘酷的,所以你可以先戒掉牛奶和奶酪,繼而不吃肉,之後連雞蛋也不吃。或者剛開始一周只吃兩天素食。在開頭一兩個月的時間裡,從容地吃純素,堅持下去,總比先猛吃而後堅持不下去,還要想著為什麼我無法做到吃素要好得多。
  • O型血是肉食主義,A型血是素食主義?不同血型,和健康有啥關係?
    血型本來和減肥沒有關係,但和素食、肉食的選擇有一定關係,也就間接影響到了不同血型的減肥方式。一直傳言,O型血的人偏向於肉食主義,A型血的人偏向於素食主義,是否有道理呢?關於血型和飲食,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偏向於肉食的,一類是偏向於素食的。
  • 如何為個性改變設定目標
    試圖改變可以感覺到與我們自己本性鬥爭的感受:痛苦和一點點收穫。這篇文章從如何聰明、戰略性和溫和地對待自我導向變化來闡述,這個有趣的項目因此產生了真正的好處。  適度和平衡被哲學家稱之為美德,而心理學家稱之為良好心理健康的關鍵。適度也是個人目標設定的關鍵,其中至少有兩個原因:平衡的行為風格是有效的,實現它們所需的變化是可行的。
  • BBC · 6分鐘英語 | 素食主義
    And in thisprogramme we'll be discussing the debate about veganism and how it's sometimesdifficult to change people's minds.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會就素食主義的相關爭論進行討論,並探討如何改變人們的看法,雖然這有時候很難做到。
  • 素食主義害死人 吃素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近日,網上的一篇國際報導引發大家的注意,就是比利時有一對素食主義的夫妻,但是他們在餵養嬰兒的時候也是堅持素食主義的思想,他們在寶寶三個月的時候就用植物奶代替了母乳對寶寶進行了餵養,並且在沒有對醫生進行諮詢的前提下擅自將孩子的谷朊粉和乳糖換成了燕麥、玉米汁等食物,所以最終在4個月後寶寶出現了嘔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