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π行星:天文學和數學的美妙契合

2020-12-20 十輪網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妙的星球,和地球大小差不多,每3.14天繞主恆星一圈,這數字會讓人想起什麼?

通用數學常數π。

2017年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收集的數據發現π行星的信號。經過今年SPECULOOS地面望遠鏡網絡確認,研究小組證實這是一顆行星繞恆星運行的信號,且發現這顆行星似乎以每3.14天、π周期規律繞著主恆星旋轉。

研究人員估計,編號為K2-315b的π行星半徑約為地球半徑0.95,大小與地球差不多,每3.14天繞行大小約太陽五分之一、溫度較低的低質量恆星,速度高達每秒81公裡。因繞行軌道距離恆星很近,表面溫度高達約華氏350度,所以儘管尚不能確定質量,但π行星應不適合居住。

SPECULOOS是「The Search for habitable Planets EClipsing ULtra-cOOl Stars」縮寫,以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四個1米望遠鏡組成的網絡,可掃描整個南半球天空,最近增加了第五臺位於北半球的Artemis望遠鏡。

SPECULOOS望遠鏡網絡目標是搜索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繞行冷矮恆星的行星,因為少了大恆星產生的眩光,小而昏暗的恆星讓天文學家有更多機會發現繞行它的行星。這些超冷矮星傳播整個天空,SPECULOOS可逐一查看這些超冷矮恆星,尋找遮掩現象或恆星光周期性下降的信號,代表行星可能在恆星前方穿越並短暫屏蔽光芒。當系外行星凌掠過較冷的紅矮星時,提供下一代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研究系外類地行星大氣的好機會。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科學家發現π行星 「π行星」有多大?上面會有生命嗎?
    據報導,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團隊們,於近日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觀測成果,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大小和地球相仿的行星,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為3.14天,因此,科學家們又稱它為「π行星」。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大,地表溫度約176攝氏度在天文學和數學的奇妙結合中,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π星球」——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每3.14天繞它的恆星旋轉一圈,其運行軌道讓人想起宇宙數學常數。
  • 開啟天文學新篇章: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1609年,一位名叫約翰內斯·克卜勒的德國數學家,發現了行星距太陽的距離和行星的軌道周期之間,存在一種簡單關係。圖:克卜勒,來源:Wikipedia這個關係成為了未來舉世聞名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基礎。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網友稱之派大星:這是未來的地球嗎?
    網友們的一種戲稱罷了,因為叫π行星,然後體積還那麼大(沒地球大,半徑是地球半徑的0.95倍),自然外號也就成了派大星,當然,被命名為π行星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公轉周期是3.14天,與π值相同。不過與地球不同的是,地球所圍繞的太陽目前還是健康狀態,而π行星所圍繞的卻是已經變成白矮星的恆星。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或成為人類新家園,上面有外星文明嗎?
    自從上個世紀開始,地球環境持續惡化,人類開始尋找第二家園道路,截止到目前為止,宇宙中發現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不低於1000顆,可是這些行星要麼距離地球太遠,要麼空轉時間特別短暫,真正和地球一樣的星球在宇宙內幾乎很少見前段時間美國研究團隊在宇宙中發現了一顆π行星,為什麼會給他取這樣的名字呢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跟我們地球好像!
    外媒消息,科學家發現了一顆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而在公轉周期上,它是3.14天一周,因為它與我們的圓周率π一樣,所以網友把它戲稱為「派大星」。一、它的大小與地球相近。這顆行星的正式名稱是K2-315b,在科學家計算之後,發現它的半徑為地球的95%,是與地球的大小最為相近的行星。不過,它所圍繞公轉的恆星,卻比我們太陽系的太陽要小,它的恆星K2-315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只有太陽的20%大小。它離我們地球有185光年,算得上離我們比較近了。
  • 186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一個奇特的「π地球」
    在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奇特的系外行星——它的大小與地球相當,公轉周期為3.14天,該數值恰好約等於圓周率π,因此喜提「π地球」的光榮稱號。需要指出的是,「π地球」只是一種有趣的巧合,或者說是人類對數字遊戲的執念,並沒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實際上,這顆系外行星名為K2-315b,距離地球約186光年,緊密環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轉。
  • 有關π的無窮的數學魅力和它的妙用
    關於π的數學形式和定理有很多很多,但對耳熟能詳的π你又真的了解多少呢?本篇我們就先來談談有關π的一些趣味數學原理,會讓你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覺。首先我們按照前一篇《根號2,黃金比例數,自然常數e的連分數存在著驚人的數學周期性》中的把無理數寫成連分數的方法,將π寫成連分數的形式你會發現如果省去1下面的分母中加號右邊部分,只保留左邊的整數部分,這個π是收斂的如此之快,因為很顯然,你用的分母越大,你能越來越近似原來的數。
  • ...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π行星」,它的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它每3.14天繞其恆星旋轉一周。這一軌道周期不禁讓人聯想到數學常數圓周率π。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π與最美的數學公式
    Pi Day(3.14)剛剛過去,我們也奉上一篇和Pi有關的譯作《π與最美的數學公式》,展示科學最單純的美。據說文章每多一個方程,讀者就會減少一半,不過小編很自信,因為下面列舉的都是最美的。--小編Z今天我想談談π和數學意義上的的美。要談論這個,還有比十八世紀著名的歐拉公式更好的例子嗎?
  • 數學之王歐拉有多強?發現最美數學公式,給圓周率取名為π
    自然常數e,用的是他名字的首字母;圓周率π,是他取的名字;他發現了「世界上最美、最簡單也最複雜的公式」;而他傳奇的一生,更是從剛學會走路就會算數開始,直到死亡前一秒還在討論公式中結束其中大部分書都是與數學和科學有關的。真正讓家人發現歐拉對數學的天賦,是一個放羊的故事。有一次歐拉的父親需要修建新的羊圈,因為家裡的羊越養越多,羊圈的空間不夠需要擴大。可是都沒有很多的籬笆...
  • 最美最神奇的數學常數:π——包含在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發現π前面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總是有人在Pi上工作。數學和文明一樣古老。人類研究圓周率已經將近4000年了。當最後的猛獁象滅絕時,人們開始研究圓周率。據我們所知,古希臘的阿基米德是最早計算圓周率的人之一。他很可能是在幫助車輪製造商。但他是如何估算的呢?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揭示一批新恆星和行星的名稱
    周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宣布了112對恆星及其系外行星的新名稱,其中包括距離地球64光年的HD 192263 b,這是一顆以黎巴嫩首都重新命名的氣態巨行星。IAU協調了全球112個國家的努力,為恆星和繞其運行的行星想出新的名字。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學了這麼多年數學,什麼是π?不是圓周率!
    π是希臘字母,用於表示最廣為人知的數學常數——圓周率根據定義,圓周率是圓周長與其直徑之比換句話說,π=周長除以直徑(π= c / d)這個數字大約等於>雖然圓周率沒有精確的數值,但許多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對儘可能多地計算圓周率很感興趣圓周率最高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是印度的Rajveer meena2015年將圓周率背誦到小數點後70,000位(蒙著眼睛)
  • 奧秘的學科:什麼是天文學?
    天文學通常被看作是最古老的科學,它源於我們對天空的好奇。數字影像呈現的米黃色行星,其周圍圍繞著米黃色和黑色的光環,鑲嵌在漆黑的背景上。研究地球大氣層之上空間的科學,稱之為天文學。它的名字起源於一位希臘天文學家,它的研究範圍包括:恆星,行星,彗星,星系以及宇宙中較大規模的物體。
  • 天文學概述:「日心說」和「地心說」的調和
    於是在1583年出版了《彗星論》,提出一種介乎「地心說」和「日心說」之間的「地心-日動說」,首先他肯定了地球是不動的,太陽圍繞地球轉,其他行星圍繞太陽轉。這個宇宙模型同樣可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而且解釋了為什麼彗星軌道不同於其他行星的問題,曾一度被接受。
  • NASA局長高調承認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奈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買帳
    NASA局長高調承認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奈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買帳  Connor Feng • 2019-08-29 17
  • 數學裡的π究竟牛在哪裡
    歐拉公式包括了五個基本的數學常數0,1,i,e和π,以及它們之間的等號,加號和指數,以一種神秘而又有用的方式,組成了一個七字符的公式。它的等價形式也可以寫成:數學上關於相等的意思的討論反映了同時又推動了哲學上關於確切描述的概念的討論。英國著名的邏輯學家伯特蘭·羅素的例子是金星,稱為晨星和昏星。一個反覆提及的數學例子是0.99999999…和1是否相等。他們是,他們也不是。「0」的標記符號比 "= "更早。但是希臘人也好還是別的民族也好,都沒有發現怎麼去演算 0 的法則。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克卜勒」行星狩獵望遠鏡目前進入了K2任務,由於反作用輪的故障導致該望遠鏡被迫切換了觀測任務。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