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揭示一批新恆星和行星的名稱

2020-12-23 騰訊網

周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宣布了112對恆星及其系外行星的新名稱,其中包括距離地球64光年的HD 192263 b,這是一顆以黎巴嫩首都重新命名的氣態巨行星。IAU協調了全球112個國家的努力,為恆星和繞其運行的行星想出新的名字。各個國家提交了成千上萬的提議名稱,每個國家的一個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候選名單,然後由當地公眾投票表決。

在過去的30年中,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最簡單地為其分配了一個目錄標識符,這更像一個電話號碼,而不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名字。從宇宙的角度來看,這批中的大多數恆星和行星都相對靠近地球,但是大多數行星都是氣態巨行星,不太可能適宜居住。儘管如此,新名稱將使我們銀河系一角的未來星圖更加豐富多彩。

例如,HD 16175現在被稱為咖啡。或更確切地說,它的名字叫Buna,是衣索比亞語中的咖啡一詞,而環繞它的巨型行星現在被稱為Abol。衣索比亞傳統的Buna儀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第一杯被稱為Abol,是最重要的一杯。

Science科學

了解未知 開啟認知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Science科學英語平臺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關注英文公眾號

您的關注和轉發,是對科學事業最大的支持!

豁然開朗請打賞

點擊「星標」,給予支持!點擊「在看」,助力傳播!

相關焦點

  • 花錢給恆星命名是玩鬧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屑一顧
    其實,掌管星星名字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早就說過,花錢給星星命名只是自娛自樂,玩得開心就好。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說,天體命名只有兩類,即給小行星和彗星命名。小行星可以由發現者命名,彗星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
  • NASA局長高調承認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奈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買帳
    NASA局長高調承認冥王星是一顆行星 奈何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不買帳  Connor Feng • 2019-08-29 17
  • 流浪行星真實存在!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或者恆星系統
    博科園:本文為天文學類演化過程中,一些行星被踢出恆星系統,淪為「流浪者」。根據一項新模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流浪行星。銀河系可能存在數十億顆尚未被發現的「流浪行星」我們往往認為恆星系統中的行星有序運行,就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但天文學家不時發現線索,暗示存在不走尋常路的行星,也就是所謂的「流浪行星」。它們不依附於任何恆星或者恆星系統,孤獨地在銀河系中流浪。流浪行星的數量超出所有人的預計。
  • 在南半球看到一顆明亮的恆星,揭示了銀河系發生的古老碰撞!
    從南半球可以看到星群中的一顆明亮恆星,揭示了我們銀河系在歷史早期與另一個較小的矮星系蓋亞-恩克拉多斯(Gaia-Enceladus)發生古老碰撞的新見解。伯明罕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採用了一種新穎方法,將一顆名為νIndi的古老明亮恆星特徵應用於銀河系歷史探測。
  • 天文學中的星座、星系、恆星系、行星系和星系旋臂,該怎樣區分?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雖然我們人類生活在宇宙中,但是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人類自誕生以來就一直對宇宙進行探索,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也不斷深入。在天文學方面,有許多的名詞,比如星座、星系、恆星系、行星系和星系旋臂等等。
  • 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為何被降級為矮行星?還能恢復行星嗎?
    冥王星是在1930年被克萊德·湯博發現的,並將它歸為了第九大行星。一個英國十歲的小朋友建議將新發現的冥王星以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之神-普魯託來命名。普魯託在希臘神話中的名字是哈迪斯。後來,這個小朋友的這個命名方案就成了最終的名稱。
  • 專家投票決定行星定義 太陽系行星將不再是九顆
    8顆、23顆、39顆或更多  據《衛報》14日報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將首先就行星定義進行研究,隨後把研究結果提交與會的2000名天文學家投票。此舉將永久性改變太陽系的屬性,使它不再包括9顆行星,而是8顆、23顆、39顆或更多顆行星。  之所以制定行星定義,要追溯到一場歷時76年的天文學「騙局」:冥王星的發現。
  • 美學者猜想稱太陽系邊緣存在第九大行星(圖)
    美國宇航局太空望遠鏡在太陽系外偵測到了5顆行星。這5顆行星與其母星的距離與太陽系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十分相似。天文學家正在尋找另外2顆行星存在的證據。圖為該星系的藝術想像圖。  英國《獨立報》網站2月13日報導 原題:支起望遠鏡:一顆新行星讓科學家興奮異常(記者保羅·羅傑斯)  如果你從小到大都認為太陽系有9顆行星並且5年前因為冥王星被降級而震驚,那就準備好再次震驚吧!太陽系可能確實有9顆行星,而且最大的一顆也許不是木星。
  • 行星名字難記?根本分不清?現在有機會命名行星啦!
    圖片來源:ESO/L.Cal ada國際天文學聯盟(IAU)昨天宣布:由其領導的一項稱作「IAU100 NameExoWorlds」的新運動將允許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命名一顆恆星和它的外行星。近100個國家都已籤署並準備就緒,下一步是開展名字的全國選舉活動,為公眾提供投票機會。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有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系外行星或者圍繞著那些遙遠的恆星的行星存在。這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引人深思。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宣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比恆星數量還要多的流氓行星,它們不會圍繞任何恆星運轉。這個結論雖然是理論上的,但是依然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由同行評審後發表在2020年8月21日的《天文學》雜誌上。
  • 天文學家預估整個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至少有數百顆
    天文學家預估整個太陽系中矮行星的數量至少有數百顆,那麼究竟是什麼是矮行星呢? 矮行星的特點是近似於球形,在體積方面介於小行星和行星之間,還有一點就是矮行星的天體軌道上會有其他的天體。
  • 發現行星望舒 羲和!名字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北京12月22日電中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得了富有神話色彩的名字:「望舒」和「羲和」,分別寓意月神和太陽女神。    21日上午,「太陽系外行星世界命名」活動中國(內地)命名結果在北京天文館公布。獲得命名的太陽系外行星系統是中國天文學家在2008年發現的,該名稱由廣州第六中學天文社提出。
  • 宇宙最孤獨行星被發現:離恆星「媽媽」遠到哭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們很驚訝地發現有一個孤獨的行星存在,這是迄今發現距離恆星最遠的行星,如此低質量的天體仍然可以繞主恆星公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研究學院西蒙·墨菲博士說。
  • 行星最初是如何圍繞恆星形成的?
    20個新的原行星盤,由高角解析度項目(DSHARP)合作的圓盤子結構成像,展示了新形成的行星系統的樣子。行星形成理論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缺乏驗證。非常年輕的原恆星M17-SO1,早在2005年就被地面上的斯巴魯望遠鏡拍攝到,顯示了圍繞著一顆新形成的恆星的原行星盤的特徵,但是當時的儀器無法解決內部特徵。隨著原恆星的成長,它們會變熱,同時它們的圓盤在揮發性物質蒸發之前競相形成行星。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1859年,古斯塔夫羅伯特基爾霍夫能夠解釋說,以這種方式獲得的各種顏色的光線揭示了發射它們的身體的化學成分。從這些實驗研究中,開發出新一代儀器(光譜儀,光度計和量熱儀)。與新儀器一起,先進的照相乳液製造技術使得可以獲得越來越準確和清晰的恆星圖像。望遠鏡的大小和範圍都在擴大。
  • 恆星一定比行星大嗎?研究表明:有的大行星圍繞小恆星周轉
    引言:經過天文學家幾百年來的研究發現,宇宙裡同樣存在著「等級森嚴」的制度,隨處都可以看到不同層次的天體,最常見的就是恆星與行星了。恆星一定比行星大嗎?不一定,有可能出現大行星圍繞小恆星轉的現象。放眼整個宇宙,最為常見的兩種天體應該是行星和恆星了。無論是在體積還是質量上,恆星一般都要比行星大。尤其是在質量方面,恆星毋庸置疑會比行星重,這樣它才能夠產生足夠的引力將周圍的行星束縛住,從而形成恆星系統。以我們的太陽係為例,太陽位於星系的中心位置,因為它自身就擁有了整個太陽系99%以上的質量。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恆星風研究重塑星系演化模型
    通常,恆星也會「刮」風,這些恆星風及高能輻射可以形成「泡泡雲」,而當質量較小的恆星進入晚年後,它們會緩慢釋放外層氣體至恆星風,最終形成行星狀星雲。但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恆星風是球形的。 天文學家對圍繞老化恆星的恆星風進行了觀察,發現恆星風並不是球形的,而是類似於行星狀星雲。他們得出結論,與伴生恆星或系外行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態」的恆星風和行星狀星雲。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2006年的會議上,將太陽系中的大行星定義如下:1,是一種天體;2,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運行;3,有足夠的質量使它的自身引力克服剛體力,使它呈流體靜力平衡(接近圓形)的形狀;根據以上要素,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這之前,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對於大行星的定義並沒有包括第4條,所以冥王星被列為第九大行星,在2006年之後,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矮行星的定義:滿足1、2、3,不滿足4,不是衛星。)
  • 首次發現行星繞死亡恆星穩定運行,科學家醒悟:地球或能擺脫宿命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理論,即大行星可以在恆星的劇烈演化中倖存下來,然後到達其周圍的近軌道。研究合著者,物理學助理教授伊恩·克羅斯菲爾德(Ian Crossfield)說:「我們認為,這顆恆星死於大約60億年前,並變成了白矮星-直到很久以前,太陽,地球和太陽系還沒有形成。」堪薩斯大學的天文學和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