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

2020-12-11 三個老農民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片華夏土地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磨礪,流傳至今。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瑰寶,曾是農村很多家庭的生活向標,指引著人們的生活。

隨著國家的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俗語對於農村家庭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但是俗語仍存在著很多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了人們飯後的閒談。就比如這句「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相信大家都聽自家的老人們講過這句俗語。可是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荒年不養子

在古代,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我們祖祖輩輩們的生活條件都是比較艱苦的。在那個年代,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和機井還沒有出現,人們的糧食收成總是平平淡淡。有的人家稍富裕點的,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而有的人家耕地很少,交了糧稅,剩下的還不能滿足人們的溫飽。

所以在遇到饑荒的年代,田地裡顆粒無收,家家戶戶的吃飯都成問題。這也使得很多家庭在饑荒年代不敢要孩子,因為害怕增加家庭的負擔,養不起這個孩子,慢慢的人們也就有了「荒年不養子」這個說法,但是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答案就在下半句的俗語當中。

實收年成無人收

這句俗語的下半句的意思就是到了豐收的季節,又因為家中人丁太少而感到收成勞累。「荒年不養子,而實收年成無人收」,那麼老祖宗們到底想說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那就是做人生活都要學會未雨綢繆。

如果在荒年多養幾個孩子的話,那麼在豐收年就能不用擔心家裡的糧食沒人收了。反而是荒年沒養孩子的家庭,在荒年那一年,家裡人的生活可能比其他家庭相比要好過一點,但是在豐收年卻讓家裡的田地犯了愁,家裡的地都沒人管了。

未雨綢繆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講一個故事來給大家說一下未雨綢繆的重要性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山林,山林裡面住著一頭野豬。這個野豬很強壯,但是它每天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去河邊的石頭上磨尖自己的牙齒。

這一天,這隻野豬像往常一樣在河邊磨著牙,此時過來了一隻狐狸,狐狸看著野豬每天磨牙就感到非常好奇,忍不住問了一下野豬每天堅持到河邊磨牙的原因。野豬抬起了頭回答道:「我跑得又不是很快,所以我擔心獵人會把我抓走,就想磨牙來保護自己」。

後來,又過了好幾天,野豬依然是每天到河邊堅持磨牙。這一天,林子裡的鳥都飛了起來,大喊著「獵人來了」。獵人最終還是看到了野豬,在他剛要拿出槍來打野豬的時候,野豬的尖牙便把獵人頂死了。最終,林子裡的小動物都安全了。

所以說,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一切都在改變。因此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也要為可能發生的不好的生活做準備。如此可見在這句諺語中,我們的老祖宗們告訴我們的未雨綢繆的人生大道理。

說到這兒,相信每個人都對「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這句俗語都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你怎麼看待未雨綢繆這件事呢?一起在文章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然而農村老人對於知識的重要性,卻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就比如這句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它具體講述的是什麼意思呢?「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很久之前的農村,如果在房屋的前門不點上一盞油燈的話,那麼房屋的後院就會顯得非常昏暗。」字面上似乎沒什麼稀奇,但是這句俗語蘊含了老祖宗的智慧!
  • 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
    文/Echo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啥意思?背後蘊含老祖宗智慧中國的語言文化沉澱了幾千年,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文化古國。俗語一般來自於農村,是農村中一種較為常見,也通俗易懂的口頭文化。俗語雖然聽起來並沒有那么正式,但是這些都是先輩們對人生經歷的總結,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路艱辛讓他們懂得特別多道理和教訓,而這些都是書籍上沒有記載的。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日為大家帶來的俗語就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什麼是「橫財」?
  • 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句句有智慧
    俗語「寡年遇到豬,年景似珍珠」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句句有智慧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萬裡長城令世人折服,秦兵馬俑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四大發明又是享譽世界,我們的古人創造一個又一個驚人的奇蹟。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俗語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它是古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富有深刻的做人道理,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三句老祖宗留下的俗語,句句都是金玉良言透露出古人的智慧。第一、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
  • 俗語:「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說的有道理嗎?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俗語:「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但村裡也有這樣的一句俗語「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仔細想想也是很在理的。雖然這句話言語上確實比較粗俗,但道理卻是真的,裡面蘊含了教育上的大哲理,值得我們後人為之借鑑和思考。
  • 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
    文/玉濁清俗語「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其實老祖宗的智慧被誤解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些事情還會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比如說當人們休息不好的時候,就會出現眼皮跳動的情況雖然說從前人們聽到這句話都會深信不疑,但是直至如今隨著科學知識的不斷普及,有很多的俗語都會被年輕人所摒棄,並且也覺得這些俗語是非常具有迷信色彩不足為信。那麼「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到底蘊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呢?
  • 俗語: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有句俗語,叫「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跟大家一樣,在初念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有點蒙,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不夠。後來查了下資料,原來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要我們可以吃著肉,喝著酒,口裡念著佛,也不要吃著素去罵人。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中華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文化瑰寶和智慧,而其中不乏很多流傳在民間的俗語和諺語。說到俗語,或許很多人覺得這些已經過時了,甚至看起來很土,而如果這樣理解就錯了。俗語大多經歷了數代人的社會實踐,是古人們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而很多能夠流傳至今的,大多是真理。而對於古人的俗語如果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何意?老祖宗的話飽含智慧!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這句俗語的引申涵義,蘊含古人的處世大智慧,那就是:有些事情想要做的時候,就要趕緊去做,拖拖拉拉、猶豫不決的時候,也就錯過了最好的機會,等到真的想要去做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好的結果了。
  • 俗語「一家不容三姓人」是指哪三姓?到底有何道理?老祖宗的智慧
    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是一個愛思考的民族,也是一個善於總結自省的民族,除了那些聖賢給我們留下的絕學經典,廣大的勞苦大眾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也形成了很多智慧,並代代相傳,成為了現在仍然為我們熟知的俗語俚語。俗語雖然往往來源於勞苦大眾,但是往往卻也蘊含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處世哲學。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句句在理
    古人們憑藉著辛勤的耕耘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並流傳下極其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俗語」便是其中之一。作為民間傳統文化的俗語,通常言簡意賅,看似粗俗的一句話卻蘊含著人生的大道理,是祖輩先人智慧的結晶。俗語的隨意性和通俗性更受人們喜愛,於是在民眾之間流傳廣泛,雖然隨意粗俗,卻是至真至理,正應了那句話「話糙理不糙」。那麼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是什麼意思呢?這個真是老祖宗的金玉良言,經驗之談。
  • 俗語「50不交錢,70不留宿」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確實有道理
    在無數傳統文化中,坊間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是我們普通人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是我們在傳統文化薰陶下,老祖宗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這些俗語,有些或許有所誇大,有些還帶著點粗陋,但不可否認的是,俗語在我們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都是老祖宗經驗之談
    從古至今,老祖宗們給我們留下了各種各樣的老話,尤其是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它是古人歷經千百年來留下的生活經驗智慧,讓現在的人們學以致用。所以來說這農村俗語也教會了我們一些大道理,在前進的路上也少走彎路。那麼,老祖宗說,「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到底蘊含何深意呢?全是老祖宗們的經驗之談!俗話說以貌取人,我們觀察一個人除了他的身形打扮,言行舉止外,首先看到的還是他的臉。那麼臉上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呢?眼睛,鼻子,嘴巴。
  • 農村俗語:樹怕三搖,女怕撩,老祖宗的話,你真的懂嗎?
    很多城裡人嚮往農村的「鄉土氣息」,農村的「鄉土氣」不光包含了農村的村容村貌,還包含農村的風土人情,更蘊含了老農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智慧。雖說老農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在千百年的生活中,也總結出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黃金準則」,這些準則多以俗語的方式流傳至今,雖然是「土話」,但是其中蘊含的智慧卻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下面這兩句俗語,現在讀來,也是讓人醍醐灌頂,不由得讓人感嘆,還是老祖宗活得通透。農村有句俗語:樹怕三搖,女怕撩。
  • 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家有滴淚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滴淚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說白了,滴淚屋就是在正屋旁邊,比正屋矮的房子。古時候房子的房頂都是用瓦片鋪蓋的,每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瓦片從高到低流下來。所以矮屋才被叫做滴淚屋,若是有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是不好的。
  • 俗語「交友交心不交財」,上半句更為經典,展現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如何結交朋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在農村一些老人的口耳相傳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交友交心不交財」,其實它上半句更為經典,展現老祖宗的觀人智慧!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味這句俗語!完整的一句俗語是「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財。」
  • 俗語:財不吝不聚,不殺窮人不富,老祖宗一句話道破現實
    說起我國的俗語,總會覺得大有學問。作為我國文化中一種獨特的表達形式,俗語讓我們在表達道理時更加有趣。
  • 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為什麼這麼說,都是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為什麼這麼說,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俗語口口相傳,俗語都是我們的老祖宗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話我們還經常掛在嘴上,有這麼一句老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叫做「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
  • 俗語:好人不長壽,禍害遺千年,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一些俗語。
  • 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究竟是何含義?老祖宗的經驗是否可靠
    在漫漫的歲月長河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風格迥異的文化,而民間俗語便是其中的一種。在老祖宗留下來智慧結晶中,俗語往往深入淺出,平易近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刻畫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而這些俗語也因為積累了中國代代相傳的古老智慧,而被百姓所接受,並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血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