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這片華夏土地上,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歲月的磨礪,流傳至今。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瑰寶,曾是農村很多家庭的生活向標,指引著人們的生活。
隨著國家的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俗語對於農村家庭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但是俗語仍存在著很多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成為了人們飯後的閒談。就比如這句「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相信大家都聽自家的老人們講過這句俗語。可是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
荒年不養子
在古代,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我們祖祖輩輩們的生活條件都是比較艱苦的。在那個年代,高產量的雜交水稻和機井還沒有出現,人們的糧食收成總是平平淡淡。有的人家稍富裕點的,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而有的人家耕地很少,交了糧稅,剩下的還不能滿足人們的溫飽。
所以在遇到饑荒的年代,田地裡顆粒無收,家家戶戶的吃飯都成問題。這也使得很多家庭在饑荒年代不敢要孩子,因為害怕增加家庭的負擔,養不起這個孩子,慢慢的人們也就有了「荒年不養子」這個說法,但是這樣的做法是對的嗎?答案就在下半句的俗語當中。
實收年成無人收
這句俗語的下半句的意思就是到了豐收的季節,又因為家中人丁太少而感到收成勞累。「荒年不養子,而實收年成無人收」,那麼老祖宗們到底想說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那就是做人生活都要學會未雨綢繆。
如果在荒年多養幾個孩子的話,那麼在豐收年就能不用擔心家裡的糧食沒人收了。反而是荒年沒養孩子的家庭,在荒年那一年,家裡人的生活可能比其他家庭相比要好過一點,但是在豐收年卻讓家裡的田地犯了愁,家裡的地都沒人管了。
未雨綢繆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講一個故事來給大家說一下未雨綢繆的重要性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山林,山林裡面住著一頭野豬。這個野豬很強壯,但是它每天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去河邊的石頭上磨尖自己的牙齒。
這一天,這隻野豬像往常一樣在河邊磨著牙,此時過來了一隻狐狸,狐狸看著野豬每天磨牙就感到非常好奇,忍不住問了一下野豬每天堅持到河邊磨牙的原因。野豬抬起了頭回答道:「我跑得又不是很快,所以我擔心獵人會把我抓走,就想磨牙來保護自己」。
後來,又過了好幾天,野豬依然是每天到河邊堅持磨牙。這一天,林子裡的鳥都飛了起來,大喊著「獵人來了」。獵人最終還是看到了野豬,在他剛要拿出槍來打野豬的時候,野豬的尖牙便把獵人頂死了。最終,林子裡的小動物都安全了。
所以說,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一切都在改變。因此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也要為可能發生的不好的生活做準備。如此可見在這句諺語中,我們的老祖宗們告訴我們的未雨綢繆的人生大道理。
說到這兒,相信每個人都對「荒年不養子,實收年成無人收」這句俗語都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你怎麼看待未雨綢繆這件事呢?一起在文章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