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今年基層財政「三保」問題將是我們繼續關注的一個重點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3月7日9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部長劉昆,副部長程麗華、劉偉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部長劉昆,副部長程麗華、劉偉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這是劉昆在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沈伯韓攝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請問部長,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一些地方財政收入放緩,有些市縣為了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壓力有些大。請問,為了緩解地方上的這種財政困難,財政部門會有哪些具體措施,讓我們這些地方上的「緊日子」有一個更好的解決方式?

  財政部部長劉昆:謝謝您的提問。您說地方上過緊日子,我們要求地方過緊日子,不是說要求他不發放工資。去年我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但部分地區受經濟結構不合理、新舊動能轉換緩慢等影響,確實有些地方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也就是我們講的「三保」,出現了一些困難。對這方面,我們是高度重視的,在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我專門做了布置,要求對「三保」給予保障,支持增強基層財政「三保」能力。

  財政部近期也就這個問題組織了專項調研,而且對地方財政運行情況的監控也進行了分析。從各地的情況看,基層財政「三保」的情況還是平穩的。我想介紹一下今年預算關於這方面的安排。中央財政在安排今年預算的時候,將保持地方財政的財力作為重點進行了均衡。由於實行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中央財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中央本級財政收入預測增長數只能達到5.1%。由於中央本級採取了一系列壓支措施,中央財政本級支出預計增長數是6.5%,比收入略高一些。而中央對地方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0.9%,這是兩位數的增長率,是相當高的一個數據。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將達到7.54萬億,增長9%。這方面的資金是向財力薄弱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的,所以就為地方財政特別是中西部地區提供了強有力的財力支撐。

  今年基層財政「三保」問題將是我們繼續關注的一個重點。考慮到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以及實施的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一些地方還是會面對比較大的支出壓力。解決這個問題,各級政府都要強化主體責任,縣級政府在安排預算時要統籌財力,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優先安排「三保」支出,並在預算執行階段,切實按預算執行。省級政府要加大對下的轉移支付力度,分配資金向基層困難地區傾斜。對於中央財政來說,我們將把幫助緩解基層財政困難作為黨中央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務,把支持增強基層「三保」能力作為防範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重要舉措來抓。中央財政寧可自己少花錢,也要想辦法擠出資金,做好縣級基本財力保障工作。剛才我也介紹了,2019年預算對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的轉移支付力度。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全面壓實保障責任,督促地方各級政府在安排2019年預算時優先安排「三保」支出。二是突出保障重點地區、困難地區,我們今年將繼續安排階段性財力補助400億元,將資源能源型和東北地區等困難縣作為補助對象,提高困難地區民生政策兜底的能力。三是加大獎補資金投入。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縣級基本財力保障獎補資金2709億元,同比增長10%,支持財政困難地區兜住底線。同時完善資金分配機制,財政越困難,省級財政均衡省內財力越努力,中央安排的轉移支付就越多。

  從我們整個測算看,在加大了轉移支付力度之後,各地的「三保」支出是有財力保障的。相信通過各級財政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緩解部分地區的財政困難,確保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相關政策在基層落實到位。謝謝。

相關焦點

  • 財長劉昆透露今年財政發力方向:提高醫保補助,加大教育投入
    記者 樊旭2021年財政政策的政策重心在哪?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給出了答案——今年財政預算安排將一如既往加強對地方的財力保障。中央財政將優先安排好「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財政收支壓力再大,也要堅決保障好民生支出。」
  • 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財政部部長劉昆詳解202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
    受疫情影響,一些基層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壓力加大。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財政部門在2020年出臺了多項有力舉措,今年還將如何發力?  「今年預算安排將一如既往加強對地方的財力保障。」劉昆說,中央財政將優先安排好「三保」支出,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市縣預算的審核。同時,加強「三保」執行監測,動態掌握基層執行情況,嚴禁擠佔挪用「三保」支出。
  • 劉昆:推動財政監督和專員辦工作轉型發展
    在簡要回顧2013年的財政監督和專員辦工作取得的成績後,劉昆要求,2014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圍繞中央重大決策和重大財稅政策開展監督檢查。二是做好民生政策落實和重大專項資金監管工作。三是優化會計監督和金融監督。    專員辦工作轉型將是財政監督和專員辦的一項重大改革。
  • 今年「國家帳本」怎麼安排?財政部部長詳解!
    受疫情影響,一些基層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壓力加大。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財政部門在2020年出臺了多項有力舉措,今年還將如何發力?「今年預算安排將一如既往加強對地方的財力保障。」劉昆說,中央財政將優先安排好「三保」支出,省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市縣預算的審核。同時,加強「三保」執行監測,動態掌握基層執行情況,嚴禁擠佔挪用「三保」支出。
  • 劉昆:今年財政收入預計低於去年 財政政策如何更加積極有為
    【財新網】(記者 程思煒)新冠肺炎疫情對財政收入增長帶來巨大衝擊,在今年一季度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後,財政部預計2020年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低於上年。  財政部部長劉昆5月14日在《人民日報》撰文作出上述表示。
  • 財政部部長劉昆:我國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
    這部分資金屬於一次性支出,在保持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不變、地方保障主體責任不變、資金分配權限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原則進行分配,確保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支持基層政府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 劉昆:我國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
    納入特殊轉移支付機制管理的資金包括中央財政通過新增赤字1萬億元和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安排的預算資金。這部分資金屬於一次性支出,在保持現行財政管理體制不變、地方保障主體責任不變、資金分配權限不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塊、省級細化、備案同意、快速直達」原則進行分配,確保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支持基層政府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 新財長劉昆首秀,兩個反問句回應美國代表質疑
    這個問題來自不久前剛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一位美國代表認為中國市場化進程倒退是全球經濟面臨重大威脅。中國財長怎麼看這一觀點?「昨天我們論壇一位來自美國的嘉賓(編者註: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說,他對他們國家的政策邏輯感到很難理解。」劉昆笑成,「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感到很難理解。」
  • 財政部部長劉昆:要認真研究謀劃財政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措施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財政部12月1日消息,近日,財政部召開財政系統黨員幹部大會,部黨組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展專題學習研討。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同志作輔導報告,並對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動員部署。劉昆要求,要認真研究謀劃財政支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措施。
  • 財政部:增值稅改革是今年減稅降費「主菜」 調整稅率有利於推進...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7日舉行記者會,財政部部長劉昆就「財稅改革和財政工作」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劉昆表示,減稅降費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頭等大事,是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的重大舉措,是宏觀政策支持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的重大舉措,具有一舉多得的效果。財政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實打實、硬碰硬,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並舉,重點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切實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 做好「六保」,12萬億怎麼花?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帳本出爐
    做好「六保」,積極財政必須更加積極有力。6月17日,財政部公布2020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今年中央財政收入從何而來?花到哪裡去?每一筆資金都備受關注。中央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根據《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表》,今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為11.945萬億元,較上年執行數增長9.1%。其中,為落實「中央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精神,中央本級支出比2019年執行數減少80.15億元。同時,為增強地方財政經費保障能力,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數為83915億元,比2019年執行數增加9499.9億元,增長12.8%。
  • 今年財政資金怎麼用?一般公共預算80%左右將用於民生
    草案提出,重點用於「三保」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2156億元,增長1%,加上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債務收入等2639億元,支出安排4795億元;專項用於特定公共事業發展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616億元。
  • 每年財政支出三四十萬億,都是用在哪些方面的?
    而且去年實行的一些階段性、應急性的減稅減肥政策已經到期了,今年財政部表示將克服目前的收支壓力,繼續堅持將減稅降費落到實處,將減稅降費政策變為制度性、持續性。讓企業減負,也能更好的刺激市場,加強經濟建設。(照這樣看來,2021年應該還是會延續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減徵政策)第二:基層民生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在基礎民生上的支出佔比都是比較大的。
  • ...2020中央財政預算出爐,調入8880億彌補收入減少,交易印花稅預算...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賀覺淵6月17日,財政部公布2020年中央財政預算,並詳細說明今年財政資金收支。今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下降,財政支出預算保持高增長,落實好過緊日子要求的同時,也加大了對地方的轉移支付。
  • 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 將花在哪裡?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後,財政部部長劉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相繼走上了部長通道。劉昆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預計地方財政減收增支8000到9000億元,一些地方面臨較大壓力。何立峰說,疫情給經濟社會造成很大衝擊,暴露出了短板弱項,為此將繼續加大投資補短板,從三個精準著手做好投資工作。其中一個就是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 財政部半年報告:積極財政政策是一個「信號」 四個「對衝」
    《報告》指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是發出一個「信號」,做好四個「對衝」。
  • 基層財政收支失衡困局怎麼解?財科院實地調研找對策
    隨著經濟穩步恢復,全國經濟及財政收入增速逐步走出「V」形復甦曲線。   疫情之下,基層財政面臨哪些挑戰,又該採取什麼對策?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地方財政經濟運行調研組」分赴各地調研,其中,稅費評估專題組實地調研了浙江、四川、海南三省4市12個區縣。調研發現,在宏觀經濟運行逐步向好的背景下,地方財政運行逐步回穩,財政收入降幅逐漸收窄。
  • 「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是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的重要舉措,是財政部門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為幫助社會各界及時、準確掌握和適用「六保」財政政策措施,我們從政策受益者和政策落實者角度,分類梳理了出臺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六保」財政政策措施問答》,供查閱。
  • 財政部部長劉昆: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摘要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推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撰文中指出,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
  • 今年將招募3.2萬名「三支一扶」人員服務基層
    近日,人社部、財政部印發通知,明確今年全國將招募3.2萬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水利)、支醫和扶貧等服務,較2019年增加5000名。 據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加大投入力度,「三支一扶」計劃進一步強化對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