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德卡在1968—《入侵布拉格1968》攝影集全收錄

2020-12-22 騰訊網

「他衝向俄羅斯人,爬上他們的坦克,無所顧忌地拍攝他們。只要有人要搶他們的膠捲,人群就會湧過來,把他保護起來......」

時間回溯到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一場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這場改革運動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在它的開端,而是它震驚世界的悲劇式結尾:8月20日晚11點,近60萬蘇軍和華約四國軍隊,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一夜之間侵佔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

關於這場事件的經過不做詳細的介紹,雖然在捷克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書店中都是關於這場起義的史料書籍。但作為捷克譯本流傳進中國的相關史書資料可謂是少之又少。照片背後的故事與時代背景始終作為理解照片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這裡便簡單概述一下事件的背景。

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掀起的一場改革運動。捷克斯洛伐克本身經濟較為發達,戰後實行了兩個五年計劃,經濟獲得進一步發展。但在50年代中期起,在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模式日益阻礙生產力發展,經濟增長勢頭明顯放緩,人民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1959年-1962年捷共嘗試改革,失敗。60s中期經濟惡化,改革聲又起。1968.1杜布切克當選捷共第一書記,改革運動達到高潮,中央公布《行動綱領》,提出建立一個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的社會主義模式,要求改革政治經濟體制,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方針。《行動綱領》受到人民愛戴,黨內外人士積極提出改革方案,整個社會充滿民主氣氛,故而稱之「布拉格之春」。捷克的政治觸動了蘇聯,蘇聯認為這是「復闢資本主義」的顛覆活動。1968.8.20晚,蘇聯空降兵襲擊布拉格機場,隨後由蘇聯、波蘭、匈牙利、東德、保加利亞五國組成的二十餘萬侵捷軍隊以華沙條約組織的名義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領導人被挾持到莫斯科舉行會談。8.26日雙方達成協議,主張改革的領導人被撤換,改革政策停止實施,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運動夭折。那段時間蘇聯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推行大國沙文主義,大黨主義,很多東歐國家不願再效仿蘇聯模式,蠢蠢欲動要求走獨立自主的路線,社會主義陣營的分裂傾向嚴重…… 成為1989東歐劇變、華約解散、1991蘇聯解體的不可忽視的重要導火索。

(亞歷山大·杜布切克,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布拉格之春領導人,最早提出黨政分家。在布拉格之春結束後被維穩者「胡薩克」開除黨籍)

8月21日凌晨3點,一個30歲的捷克年輕人被友人的電話吵醒。兩天前,這個熱愛攝影的年輕人剛從羅馬尼亞拍攝吉普塞人回來。友人告訴他蘇聯人來了。他認為對方在說醉話,把電話掛了。直到友人打第三次電話,他才聽到外面飛機掠過天空的聲音。黎明前這個年輕人已行走在布拉格的街頭,手上拿著他的裝備:愛克山泰相機、一支25mm鏡頭和膠片。這個年輕人叫約瑟夫·寇德卡。

作為20世紀最為偉大的紀實攝影大師之一,捷克斯洛伐克攝影師寇德卡先後創作影集《流放》《吉普賽人》等,在紀實攝影、街頭攝影領域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根據早期寇德卡照片判斷,其正在使用的極有可能是愛克山泰公司生產的最後一代vx系列相機 vx1000和vx500)

根據僅存的史料記載,在1968年寇德卡用於拍攝的愛克山泰相機具體型號眾說紛紜。通過分析東德愛克山泰公司的相機生產系譜以及史料照片推算,寇德卡當時使用的相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1969年愛克山泰公司被東德依哈歌合併,併入潘太康公司之前生產的型號。2.根據圖片判斷當時最早採用腰平取景器的機械單眼相機,並且定型於20世紀60年代前後的一款機型。3.沿襲1936年愛克山泰公司經典設計,卻沒有採用早期「exa」花體字樣標註的相機。綜合這些關鍵信息推斷,我們有理由相信,寇德卡在記錄1968年布拉格之春時所使用的相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代愛克山泰vx系列相機,愛克山泰vx1000。

(由於年代久遠與當時東德廠牌的技術所限,如愛克山泰這樣的小眾相機廠牌所生產的機器在市面上可以說是比較罕見了,前段時間幾經周折,終於通過好友淘到了依舊能夠正常工作的,當年寇德卡肩上的同款機型—愛克山泰vx1000。之後也會加緊拍攝與測試,在「名鏡錄」與各位見面。)

寇德卡後來回憶:

我對蘇聯士兵沒有仇恨,他們就像我,相同的年紀,也許更年輕一點。我對他們感到抱歉,因為我知道他們是無罪的。有罪的是蘇聯的政客。很多士兵甚至不知道他們在哪個國家,有些士兵認為他們在德國。

我在拍照時看到人們在大街上死去,而捷克斯洛伐克的電臺在說,布拉格的每個人都因為蘇聯人的到來感到高興。

寇德卡在一周的時間裡(8月21日到27日)在布拉格的街頭拍了5000多張照片,而且常常是在極端的情況下。他曾被一個蘇聯士兵槍擊,在人群裡及溫賽斯拉斯廣場附近的巷子裡被追捕。

「人們說我瘋了,因為蘇聯人會向任何拍照的人射擊——而我正站在他們坦克的前方及坦克頂上。」

每當人們誇讚他的勇氣時,寇德卡總覺得誇錯了人:「勇氣屬於那些去紅場抗議蘇聯入侵的人們。從紅場出來只會通向監獄。」

底片後來通過諸多友人和聯絡人在行李中夾帶的方式帶出捷克。這些照片最早出現在《LOOK》雜誌,後來出現在全世界重要的新聞媒體上,成為這次國際政治事件最具代表性的視覺見證。為了保護這個年輕人和他的家人,這些照片均署名為P.P.(Prague Photographer,布拉格攝影師的首字母縮寫)。1969年的羅伯特·卡帕金獎被授予這個匿名的攝影師。而對於這一切,寇德卡一無所知。

為了家人的安全,寇德卡一直沒有公開承認那些照片的作者身份。直到1984年父親去世,同年那些照片在倫敦Hayward畫廊展出,照片下終於不再署名為「布拉格攝影師」,而是:約瑟夫·寇德卡。

這些照片後來由寇德卡親自挑選,彙編成攝影集《入侵布拉格1968》(Invasion Prague 68)(部分資料來自於知乎帳號「盈動資本」)

(以俄為首的華約坦克T-55駛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瓦茨拉夫廣場。當年「白色十字」塗裝已不再代表和平,(「白色十字」是當時蘇聯空軍 為了識別敵我裝甲車輛時採取的標識方法))

(蘇聯士兵手持卡拉什尼科夫之經典嚴陣以待,當時他們中的多數並不知道自己身處哪個國家,甚至有的士兵認為他們到達了德國。)

(一名婦女手扶蘇聯運兵車,眼神中透露著內心的悲憫與外在的堅毅。)

(布拉格市民站在高處,遠遠地望著正在列隊踏上城市街道的蘇聯坦克。)

(群眾與華約軍隊間發生了衝突,並在裝甲車面前嚴正抗議。)

(一名男子向在裝甲車上的華約士兵高舉捷克斯諾伐克國旗。)

(從民眾的神態中不難得出結論,他們的到來究竟是解放還是噩耗盡在不言之中。)

(一名蘇聯士兵依在裝甲車前沿閱讀報紙,機槍口正對著眾多無辜的民眾。)

(裝甲車與坦克開上捷克大橋,不遠處的布拉格城堡上站滿裡民眾。)

(瓦茨拉夫廣場正中央的瓦茨拉夫皇帝金戈鐵馬雕像在當年見證了對於捷克斯諾伐克來說危機在即的一刻。)

(隨著時間的推移,硝煙在這座最為美麗的歐洲小城燃起。)

(暴政下的革命必將是紅色的,無辜的民眾作為這場譁變最無辜的犧牲者。)

(遊行人群中有人高舉捷克斯諾伐克國徽「雙尾獅」。)

(民眾自發製作的反戰傳單,其中將蘇聯政權與納粹主義相提並論的內容成為普遍。)

(這張照片,是《入侵布拉格1968》影集中流傳度最廣、最經典之一。成為人們與寇德卡神交的重要媒介。以當代攝影審美來審視,該照片或許顯得平平無奇,無論是從攝影技巧手法,還是基本參數控制,都稱不上是卓越的作品。但結合混亂時代背景,與寇德卡對攝影藝術的執著追求,該張照片霎時間充滿了精神張力和時代烙印,空蕩的大街將蘇軍即將前來的恐懼煮沸了灑在布拉格的上空。也是自該照片始,審美者的眼光第一次穿越膠片觀察鏡頭後的故事,照片中捷克的革命戛然而止,紀實攝影的革命剛剛開始。)

(布拉格之春領導人杜布切克的照片被印在反戰抗議者的胸前。)

《入侵布拉格1968》,其紀實攝影的藝術價值與極具歷史意義的史料價值,使該作品成為攝影史上不朽的經典。也成為戰地攝影傑出代表作品之一。

相關焦點

  • 50年前,這組記錄捷克人抵抗入侵的照片,奇蹟般倖存
    50年前,這組記錄捷克人抵抗入侵的照片,奇蹟般倖存 2018-08-21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謎一樣的攝影大師 約瑟夫·寇德卡
    寇德卡最早的攝影專職工作是替布拉格的Ja Branou劇院拍攝舞臺劇照1 9 6 8寇德卡拍攝了蘇維埃入侵布拉格因為擔心他的家人遭到報復他用P.P.他在捷克時從一位死去的攝影前輩詹尼西克(Jiti Jenicek)的寡婦那裡買到一隻25mm的廣角鏡頭之後就愛不釋手的使用著寇德卡在1961、1967、1970年於布拉格的個展以及1973年於英國的個展1975年於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個展所展出的所有照片都是用這隻25mm
  • 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距理想之地還有多遠?
    真遺憾,當時沒有編年史作家在場,否則他就能夠記錄下勃列日涅夫對布拉格的婉拒的反應。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共產黨領導人第一次拒絕莫斯科的會議指令。杜布切克絕對自信他能夠應付蘇聯人。他無法想像蘇聯會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蘇聯是朋友,這就像美國入侵加拿大一樣不可思議。他相信自己知道如何安撫蘇聯人。當他和勃列日涅夫以及其他蘇聯高級領導人對話時,他知道應該避免使用哪些詞彙。
  • 1968 - 1968---中國科學院
    為1981年底實現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打下了基礎。  科學家和幹部在「清隊」中遭受迫害  7月3日,院革命委員會宣布全面開展清理階級隊伍工作。在清隊中,科學院許多知識分子和幹部被立案審查,遭到非法監禁、殘酷折磨、刑訊逼供。
  • 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憤怒的布拉格;吸菸的姑娘、扔石頭的老人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開始了一次波及全國的政治民主化運動,改革自1月5日開始,直到8月20日才結束,史稱「布拉格之春」。而這次改革的結束源於以蘇聯為首的華約軍隊的武裝入侵,這也是冷戰時期的典型的霸權主義事件。圖片拍攝於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 時代周刊:史上百幅最有影響力照片集
    日前,《時代周刊》公布了世界攝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0張照片名單,並探索這100張照片是如何改變世界的。用戶可在網絡互動視覺博物館中瀏覽全部100張照片,以及通過各種文獻材料和多達20部紀錄片短片了解到許多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除了可通過網絡進行瀏覽外,時代周刊還將以出版一本攝影集的方式來讓人們更多地了解這些攝影作品。
  • 100張世界攝影名作 | 經典解讀版
    70.約瑟夫·寇德卡:布拉格,1968年1968年8月20日晚上,數10萬蘇聯軍隊和華沙條約其它四國軍隊,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一夜之間侵佔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年僅30歲、和卡帕一樣冒死拍照的寇德卡以相機為武器,迎著坦克和AK-47,拍攝了大量照片。「他衝向俄羅斯人,爬上他們的坦克,無所顧忌地拍攝他們。只要有人要搶他的膠捲,人群就會湧過來,把他保護起來……」在入侵布拉格的7天時間裡,年輕勇敢的寇德卡用一臺非常簡陋的Exakta相機拍攝了5000張照片,詳細記錄了這一事件。
  • 迴響·1968年|搖滾樂就這樣改變世界
    編者按:1968年對西方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愈加激烈的反戰運動,新年伊始的布拉格之春,4月馬丁·路德·金博士遇刺身亡,而這一年的高潮則是5月席捲法國的五月風暴。半個世紀過去,動蕩的1968年深刻影響了戰後西方社會的方方面面,重塑了西方社會文化,從音樂、電影、文學、嬉皮士到女權、平權、少數群體運動。50年前的喧囂迴響至今。
  • 1968年 海鷗照相機飛向世界
    1968年,海鷗4A型(海鷗照相機有限公司供圖,海鷗相機歷代機型圖 >>)飛出上海 1968年,上海牌照相機正式使用海鷗牌註冊商標,從此林師傅受父親影響,從小喜歡相機,退休後在上海最大的星光攝影器材城開了一家二手中古相機店。 當時,拍照還是項挺有「危險性」的昂貴愛好。「有很多人拍照後,自己衝自己洗,那時候人民群眾警惕性很高的,我自己衝洗相片,暗室裡開著紅燈,只要有紅光透出去,裡委幹部要報告派出所,派出所再來調查。」
  • 1949-1968:《黃飛鴻》開啟香港功夫片潮流
    開創:武館湊錢拍首部《黃飛鴻》 主角本屬意吳楚帆1949年,導演胡鵬把粵劇名伶關德興從新加坡請回香港拍攝了歷史上的第一部黃飛鴻電影——《黃飛鴻正傳》(上下兩集,即《黃飛鴻鞭風滅燭》和《黃飛鴻火燒霸王莊》)。關於第一部《黃飛鴻》的誕生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 100位世界攝影大師震撼的代表作
    ━━━━━ 一起欣賞 100位世界攝影大師的 100張經典之作 1.約瑟夫·寇德卡:華沙條約組織的軍隊入侵布拉格,在電臺總部門前,1968年8月21日
  • 1968年五十萬蘇聯軍隊在坦克和大炮的保護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卡夫卡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布拉格,和捷克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包括昆德拉在內的一大批捷克作家都受到過他的影響。這次研討會的真正意義在於:人們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渴望打開自由表達的大門。有人認為,一九六四年蘇聯領導人的變更,也是個有一定衝擊力的點。赫魯雪夫和捷克當時的領導安託寧·諾沃提尼關係一直極為密切。
  • 1968年7月19日的黑夜……
    我想見他一面並當面提一個問題的慾念是1968年10月10日萌發的,這一個問題我整整憋了51年!      事情得回溯到1968年秋天,廈門「文革」進入了一個「革聯」與「促聯」兩大派別血腥武鬥漸漸平息的時段,失學兩年的我成天無所事事,不時撥弄一臺礦石收音機,儘管幹擾的噪音十分強大,但海峽對岸的「敵臺」還是可以聽辨得很清楚,所謂的「自由中國之聲」正在實況轉播臺北「總統府」廣場的「雙十閱兵」和慶典活動,垂垂老矣的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在歡呼聲中出席了上述活動。
  • 美國侵越戰爭的轉折點—1968年春節攻勢
    然而,1968年越共發動的春節攻勢卻讓美軍的信心受到了沉重打擊。在往年,交戰的雙方都會默契地遵守在春節期間停火的慣例。因此,當1968年1月30日春節這天夜裡,7萬多名越共士兵和遊擊隊員發起大規模進攻時,南越方面有超過一半的士兵和警察都在休假。越共為此已精心準備了幾個月時間。
  • 經典復古老爺車解讀,1968款菲亞特500外觀介紹!
    今日話題:經典復古老爺車解讀,1968款菲亞特500外觀介紹!1968款菲亞特5001968款菲亞特500前臉介紹:這款車型的前臉是沒有車標的,因為當時的人並不是很喜歡它的車標造型就給去掉了,前臉整體看起來比較有圓潤的感覺
  • 「1968」APP鬧烏龍引爭議 臺灣旅遊業雪上加霜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4月29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五一連假即將到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臺灣交通主管部門推加強版「1968」APP,就全臺234個景點人潮、車流提供警戒信息,避免人潮群聚,卻出現烏龍訊息,軟體的準確性引起各界質疑,也讓旅遊業者苦不堪言。
  • 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小弟從不手軟的蘇聯,讓全世界吃了一驚
    其實對捷克斯洛伐克採取軍事幹預行動的決定,早在1968年3月份就已經提上桌面了,當時在一次會議上烏克蘭第一書記謝列斯特首先提議對捷克斯洛伐克發生的事情進行軍事幹預,隨後這一提議立馬得到了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的同意。
  • 美學欣賞:100位世界攝影大師震撼的代表作
    ━━━━━一起欣賞100位世界攝影大師的100張經典之作                                                                 1.約瑟夫·寇德卡:華沙條約組織的軍隊入侵布拉格,在電臺總部門前,1968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