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小弟從不手軟的蘇聯,讓全世界吃了一驚

2020-12-15 騰訊網

1945年德國納粹的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此時同盟國之間的關係突然變得緊張了起來,戰爭讓蘇聯和西方世界暫時放下了意識形態上的衝突。而隨著戰爭的臨近,許多諸如波蘭地位,德國的未來等敏感問題逐漸的浮現了出來。由於盟軍企圖從義大利登陸,同蘇聯搶奪東歐的計劃因為盟軍的止步不前和蘇軍的勢如破竹而破產。到了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上,面對蘇聯紅軍已經控制東歐的既定事實,羅斯福除了默許也沒有其他的辦法。

▲蘇聯東歐勢力圖

到了1948年東歐各國在蘇聯的幹預下全都完成了蘇維埃化(當然南斯拉夫不一樣,因為其國土是狄托在戰時打出來的,所以南斯拉夫並不受蘇聯控制),除了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外,其他國家都是在蘇聯顧問的嚴密監視下,進行所謂的制度過渡,向莫斯科的政治模式靠齊。到了上世紀60年代初期克格勃向克裡姆林宮發送了一份報告,稱1964年約有15萬捷克斯洛伐克人前往西方國家,而在此期間大部分人都沒有受到嚴密的監視,於是克格勃擔心一些西方思想會混入這些人的腦中從而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對蘇聯集團國家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安東寧·諾沃提尼

到了1967年10月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改革,當時改革的目標直指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導人安東寧·諾沃提尼,改革派指責諾沃提尼在經濟、政治、民族問題上沒有任何作為。到了12月疲於應付的諾沃提尼邀請勃列日涅夫前往布拉格進行為期一天的訪問,訪問期間勃列日涅夫對捷克斯洛伐克爆發的改革並不感興趣,面對諾沃提尼的要求也拒絕進行幹預,他提出這個問題應該由捷克斯洛伐克人自己解決,最終失去了蘇聯支持的諾沃提尼只得狼狽下臺,給改革派讓路。

▲勃列日涅夫和杜布切克

到了1968年1月5日亞歷山大·杜布切克當選為捷克斯洛伐克的新任領導人,對於這位從莫斯科高級院校畢業的新任領導人,莫斯科方面起初並沒有感到什麼不安,然而就在杜布切克上任2個月後一切都變了,這位新任掌門人一邊擺脫捷克斯洛伐克境內蘇聯軍隊和秘密警察的控制,一邊發起了被稱之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改革,在這份充滿自由主義的改革制度中有一條讓莫斯科大為光火,這一條便是終止審查制度,而這也意味著杜布切克意圖徹底擺脫蘇聯的控制。

▲受到歡迎的杜布切克

鑑於匈牙利改革被蘇聯強勢幹預的教訓,杜布切克一邊表示捷克斯洛伐克不會脫離蘇聯體制和華約,一邊則繼續推進著改革,然而這一兩面派的行為還是引起了莫斯科的不滿。到了7月一份來自華約成員國的聯合警告信飄到了杜布切克的辦公桌上,在信中華約國家一致表示將全力阻止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發生的改革。其實對捷克斯洛伐克採取軍事幹預行動的決定,早在1968年3月份就已經提上桌面了,當時在一次會議上烏克蘭第一書記謝列斯特首先提議對捷克斯洛伐克發生的事情進行軍事幹預,隨後這一提議立馬得到了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的同意。

▲開進布拉格的華約軍隊

但是這個提議最終並沒有得到一致通過,隨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勢朝著越來越不利於蘇聯的方面發展,1968年的5月1日勞動節,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遊行活動讓莫斯科再次感到了不安,因為此次遊行活動並不像以往那樣只是讚美蘇捷友誼的陳詞濫調,取而代之的則是民眾對改革的自發支持,而這一舉動在莫斯科看來簡直就是挑釁。隨後蘇軍聯合其他國家在波捷邊境開展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蘇軍並沒有撤去。

最終在軍事和政治施壓均無效後,蘇聯、保加利亞、東德、波蘭、匈牙利的領導人在8月18日正式商議決定軍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入侵時間就定在兩天後的20日,於是二戰結束後蘇軍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開始了,而這一行動也讓全世界大吃一驚。

▲進入布拉格市區的蘇軍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和蘇聯士兵

到了8月20日晚上11時左右,一架蘇聯空軍的AN-12運輸機飛臨布拉格上空進行盤旋,布拉格機場的雷達發現目標後立即進行詢問,而蘇聯運輸機表示自己發生了機械故障,需要緊急迫降在機場內。按照國際慣例AN-12成功降落在了機場,隨後70多名蘇軍特種部隊衝了出來,控制了機場的各個關鍵部位,同時逼迫工作人員繼續正常工作,來為後續運滿空降兵和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的蘇聯運輸機提供保障。隨後蘇聯第105空降師乘坐多架AN-12運輸機成功降落在機場內,在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的支援下蘇聯空降兵開始向布拉格市區突進,很快就佔領了中央大樓、國防部和外交部大樓以及郵電局、廣播電臺等通信部門,同時以事先就定好的罪名逮捕了捷克斯洛伐克黨政軍要人。

▲被民眾塗鴉的蘇聯國旗

與此同時蘇、波、德、匈、羅五個國家的軍隊一共約23個師,以坦克裝甲車為先導開始從四個方向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部隊以每小時60公裡的的速度向捷克斯洛伐克縱深挺進,捷克斯洛伐克軍隊面對攻擊猝不及防,地面部隊僅用了6個小時就佔領了布拉格、布拉提斯拉瓦、布爾諾、比爾森等捷克斯洛伐克重要城市。同時封鎖了捷德、捷奧邊境,自此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被蘇軍控制,而在此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幾十萬軍隊甚至都沒反應過來。21日到23日除了有零星的抵抗外,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被解除了武裝,預備部隊和軍事設施也被蘇聯控制。

▲抗議的捷克斯洛伐克民眾

蘇軍的這次行動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震動,除了對蘇聯政府的奇葩舉動表示震驚外,世界各國也被蘇軍的這套立體攻勢驚呆了,僅用了6個小時就兵不血刃的佔領了擁有幾十萬軍隊的捷克斯洛伐克,而這也意味著蘇軍可以將這套攻勢放在任何歐洲國家的身上,其威懾力不言而喻。到了26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團同蘇聯秘密籤署了協議,表示接受華約部隊的暫時佔領。

▲負責安撫的蘇聯軍官和悶悶不樂的捷克斯洛伐克民眾

而杜布切克則被飛機轉移到了莫斯科,在這裡憤怒的杜布切克質問勃列日涅夫:「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入侵另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請問這是ML主義的哪一條原則?」勃列日涅夫被問的啞口無言,隨後指揮此次入侵行動的格列奇科元帥反駁道:「只要你侵害了蘇聯的利益,我們絕不會視而不見!」隨後杜布切克又反問道:「難道蘇聯的利益要高於ML主義原則嗎?」格列奇科元帥又說道:「蘇聯代表的就是ML主義!」自此布拉格事件落下了帷幕,然而蘇聯方面並沒有將杜布切克撤下臺。

▲1969年正在慶祝比賽勝利的捷克斯洛伐克冰球隊

時間來到了1969年3月29日,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在世界冰球錦標賽上兩次擊敗了蘇聯取得了冠軍,也許是賽後升起的國旗激發了捷克斯洛伐克人,隨後在布拉格爆發了大規模的慶祝遊行。從布拉格之春事件以來捷克斯洛伐克就實行宵禁、監聽和檢查就如家常便飯一般,經常有人因為反對蘇聯而被逮捕,再加上物資匱乏和物價上漲,遊行活動的主題也從慶祝勝利逐漸演變為了反對蘇聯,在平息遊行之餘蘇聯方面也對這新一輪的反蘇浪潮深感不安。

▲勃列日涅夫和胡薩克

到了1969年4月捷克斯洛伐克按照蘇聯的意願進行改組,古斯塔夫·胡薩克取代了杜布切克的領導人位置,此外被解職和清掃的還有大量反對莫斯科的改革派官員。隨後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開始了大規模的調查抓捕活動,大量的民眾被逮捕、非法檢查和傳訊受審,而白色恐怖的陰霾也逐漸的籠罩在了捷克斯洛伐克民眾的頭頂上。

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蘇聯為何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難道不擔心其投靠西方?
    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是同志加盟友的關係。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曾遭到蘇聯老大哥殘酷的入侵,不管是匈牙利還是捷克斯洛伐克,並不是南斯拉夫以及阿爾巴尼亞這樣的不聽話的小弟。可蘇聯卻毫不留情,公然派兵入侵了這兩個國家,甚至還處決了匈牙利的總理。這未免讓人心寒。
  • 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距理想之地還有多遠?
    由華沙條約國的軍隊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其中主要是以大批裝甲師為後援的蘇聯軍隊,從東德沿著波蘭、烏克蘭,橫貫匈牙利,包圍了捷克斯洛伐克。千軍萬馬只待一聲令下。這個包圍圈中,唯一沒有面對蘇聯坦克的是捷克與奧地利的一小塊邊境。蘇聯發起媒體宣傳戰,它報導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恐怖的反社會主義罪行,以便使蘇聯人民對入侵有思想準備。東德和波蘭的領導人已經準備就緒。
  • 納粹德國入侵捷克!波蘭拒絕蘇軍過境救援,今年小惠、明年國滅!
    「十月革命」後,波蘭最積極幹涉蘇俄的歐洲國家,組織入侵蘇俄的次數僅少於日本。在蘇俄做出巨大領土讓步的情況下,雙方實現停火。但是,很多波蘭人還是不滿意,認為蘇俄應該給更多的土地,要恢復到1772年的邊界(當年波蘭首次遭到沙俄、奧地利、普魯士三國瓜分領土)。
  • 1968年五十萬蘇聯軍隊在坦克和大炮的保護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這位深受昆德拉喜愛的現代派大師終於在捷克斯洛伐克有了自己應有的地位。卡夫卡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布拉格,和捷克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包括昆德拉在內的一大批捷克作家都受到過他的影響。這次研討會的真正意義在於:人們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渴望打開自由表達的大門。有人認為,一九六四年蘇聯領導人的變更,也是個有一定衝擊力的點。赫魯雪夫和捷克當時的領導安託寧·諾沃提尼關係一直極為密切。
  • 德國入侵蘇聯,為什麼蘇軍官兵拼命衝殺?不是為勝利,而是為活路
    一到秋冬雨季,立刻變成無邊的泥沼地,德軍輪式車輛舉步維艱,而坦克則被用來拖拽。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德國之所以入侵蘇聯,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蘇聯國內鬥爭激烈,再加上不得人心的農業集體化政策,人們的生活十分艱難,軍隊的戰鬥力十分差,各民族之間分崩離析,希望有外來勢力來推翻強權制度。
  • 79年對越反擊戰,蘇聯眼看著小弟被吊打,作為大哥為何按兵不動?
    越南當時的真正靠山,超級大國蘇聯為什麼沒有出兵相助?直接的原因,是蘇聯忙於準備本國的另一場戰爭:入侵阿富汗。蘇聯大國沙文主義嚴重,一直想打通印度洋,這就必須把勢力向南延伸,從而獲得出海口。即便不直接侵略阿富汗,至少也要控制該國政府,使其成為蘇聯附庸。然而阿富汗當時偏偏不聽蘇聯的,堅持自主。於是蘇軍便決定將阿富汗問題訴諸武力解決。
  • 寇德卡在1968—《入侵布拉格1968》攝影集全收錄
    時間回溯到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一場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這場改革運動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在它的開端,而是它震驚世界的悲劇式結尾:8月20日晚11點,近60萬蘇軍和華約四國軍隊,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一夜之間侵佔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關於這場事件的經過不做詳細的介紹,雖然在捷克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書店中都是關於這場起義的史料書籍。
  • 英法對待德國入侵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方式不同,你知道為何嗎?
    捷克斯洛伐克,對於德國來說,屬於嘴邊的肉,想吃就吃。對於英法來說,這塊地盤的實際意義不大,英法最希望的是對德國實現牽制,以降低德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捷克斯洛伐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價值,英法兩國就算幹涉,德國依然會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如果英法兩國不幹涉,這就暴露了自己的軟弱,讓德國人看不起,反而會增強德國的信心。因此,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是在「投石問路」,藉此摸清英法的底線,看看他們到底是「真老虎」還是「紙老虎」。
  • 入侵蘇聯時不足40% 後勤運力靠馬車
    以德軍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為例,參與行動的德軍部隊機械化率不足40%。而德國宣傳機器在拍攝新聞電影時,有目的地選取裝備最精良的部隊,給大家造成這樣的印象。超過60%的德軍部隊還是依靠馬匹這樣傳統的動力方式,重型裝備,尤其是後勤物資主要依靠馬匹來運輸。在很多照片中,如果仔細看都能看到德軍馬車的影子。
  • 捷克斯洛伐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捷克和斯洛伐克它們倆結婚於1918年10月28日,一戰之後奧匈帝國解體,倆民族一拍即合組建了家庭,即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然而這對模範夫妻在1992年12月31日離婚了,徹底分道揚鑣。這在當時讓世界人民驚訝不已,畢竟比起南斯拉夫和蘇聯,大家普遍認為捷克斯洛伐克更有可能保持國家統一。
  • 中歐強國丨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天鵝絨分離」?利益的角逐戰場
    布拉格之春蘇聯秘密部署代號為「多瑙河」的軍事行動,1968年8月20日,在「華沙條約組織」軍事演習的掩護下,蘇聯閃電襲擊了捷克斯洛伐克,蘇軍很快佔領了布拉格蘇聯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及華約成員國20萬武裝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全境,連美國以及北約組織都未來得及作出反應。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二戰中進攻的德軍) 一、蘇聯在莫斯科擁有成功案例。 1941年6月,德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集結大軍向蘇聯發動了進攻。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裡,德國軍隊連續攻克基輔、明斯克等重鎮,迅速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裡。而蘇聯軍隊則節節敗退,軍心渙散。不久後,德軍各個方面的部隊都開始朝莫斯科進發,蘇聯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 對於蘇聯來說,莫斯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 美國U2被蘇聯擊落,讓甘迺迪不敢轟炸古巴?前線蘇軍戳破紙老虎
    (普利耶夫大將,駐紮在古巴的蘇聯集團軍總司令,一開始他就下令警戒回擊美國人。這位老將是參加過二戰的老兵,經驗豐富,絕對不會猶豫不決。 尼古拉少校,蘇聯第27師負責作戰副參謀長。他的回憶是這樣:1962年10月22日,甘迺迪總統下令封鎖古巴並宣布擊沉所有違令的船隻。蘇聯人和古巴領導人得到情報,美國空軍已經進入一級戰鬥準備狀態,他們將在10月26-27日凌晨向古巴和蘇聯的軍事目標開火。古巴的卡斯楚立刻決定,用防空火力擊落任何入侵的美國飛機。
  • 捷克斯洛伐克實力不算太弱,為什麼輕輕鬆鬆的投降了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一分為三,其中新成立了一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從時間上看,這是一個新生的國家,一戰後才剛剛建立的,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實力可一點都不弱。
  • 面對百萬蘇軍,仍狠狠咬了蘇聯人一口
    說起芬蘭這個國家,別看他們的國土面積不大,人口總數也不多,但是芬蘭不僅經濟十分的發達,而且實力也不弱,當地的民風更是十分的彪悍,當時在二戰的時候,強如蘇聯這樣的大國都是吃過他們的虧,蘇聯兩次入侵芬蘭都被他們打的灰頭土臉,甚至可以說是狼狽不堪。那麼在二戰時期的芬蘭,到底有多強大呢?
  • 與虎謀皮,波蘭和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最後自己也被瓜分了
    說到德國和波蘭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就要說到當時波蘭與蘇聯,德國的關係,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波蘭自古以來就與捷克斯洛伐克存在著一定的領土爭端,縱觀1936年到1939年德國閃電入侵波蘭前期,波蘭唯一可以欺負的國家也只有捷克斯洛伐克了,其實波蘭與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關鍵本身就是與虎謀皮,德國當時就是想給予波蘭一點好處讓其來站好隊伍
  • 二戰蘇軍入侵波蘭:拆光工廠大廈,被富裕景象驚呆
    英國戰地記者克萊爾·霍林沃思觀察到蘇軍的一個孱弱面。由於後勤系統糟劣,這些蘇聯騎兵們個個餓得前胸貼後背,每到一個村莊就討要食物,而波蘭村民們搞不懂蘇軍越境來幹嘛,不少人還以為蘇聯人是來幫助打德國鬼子的。事實上,許多蘇聯士兵也不清楚自己來波蘭幹什麼,總之,服從命令,長途行軍,餓著肚子也得前進。
  •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二戰中蘇軍的另類制勝法寶,蘇聯軍糧大薈萃
    而作為盟軍的重要一份子,蘇軍在二戰中的軍糧絕對是一個可以大書特書的部分,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二戰中蘇聯的軍糧。一、黑麵包成主角提到蘇聯的軍糧,黑麵包絕對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關鍵詞。作為蘇軍的主食,黑麵包的研製可以說大大拯救了蘇軍士兵的生命,甚至有記錄說這普通的麵包拯救了至少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將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