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為何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難道不擔心其投靠西方?

2020-12-15 深更讀史

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是同志加盟友的關係。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曾遭到蘇聯老大哥殘酷的入侵,不管是匈牙利還是捷克斯洛伐克,並不是南斯拉夫以及阿爾巴尼亞這樣的不聽話的小弟。

可蘇聯卻毫不留情,公然派兵入侵了這兩個國家,甚至還處決了匈牙利的總理。這未免讓人心寒。

雖然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蘇聯人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正所謂物極必反,哪一個國家恐怕都不會喜歡這樣被隨意的入侵,這也是對一個國家的侮辱。

如果真的把這兩個國家逼急了,是很有可能學著南斯拉夫那樣和蘇聯鬧掰的,甚至還有可能投向西方的懷抱。

蘇聯為什麼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難道不擔心其向西方靠攏嗎?

東歐各國,除了南斯拉夫等國之外,基本上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蘇聯的幫助下才建立起來的。

自然地東歐各國是一定要向蘇聯靠攏的,這也是基於同樣的意識形態。

戰後,在蘇聯的幫助下,各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由於沒有經驗,只能照辦蘇聯模式。但畢竟各國國情不同,照辦的話,並非所有的都會成功,這就使得各國在逐步摸索中希望根據自己國情做出一定的改革。

蘇聯對於東歐各國的控制非常嚴格,在蘇聯看來,東歐各國必須在接受蘇聯的幫助下,以蘇聯為核心,積極對抗美國。

具體到蘇聯各個領導人,對於東歐各國的態度也有所不同。

史達林是積極幹預的政策,要求東歐各國必須嚴格按照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發展。不過赫魯雪夫做出了一些改變,他曾公開表態:東歐各國是獨立國家,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當然了,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並不可能放鬆對小弟的控制。

不過也正是由於赫魯雪夫的選擇性放鬆,使得東歐出現了一些鬆動以及異常的變化。

匈牙利這個時期出現了動蕩,也有了反對蘇聯的聲音,總理納吉曾希望做出改變,找到一條符合自己國家發展的道路,但遭到蘇聯的無情鎮壓。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又遇到了捷克斯洛伐克這樣的,希望通過改革,改變目前的困境。1968年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總書記後,發起了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體制改革。

蘇聯再一次出手了,這一次蘇聯還拉攏了華約組織的其他盟友,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在匈牙利事件爆發時,美英等國正忙著處於處理涉及核心利益的蘇伊士運河事件,美國打算這個時候趁機入主中東。

而在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蘇聯正處於攻勢,美國明顯處於守勢,還正陷入越戰泥潭不能自拔,根本顧不上。

對於蘇聯的這兩次入侵盟友的事件,其實西方國家也挺關注的。但是卻也無可奈何。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雖然雙方有時候劍拔弩張,針鋒相對,但還沒有徹底撕破臉。

如果西方國家公然幹預,這必然引起蘇聯陣營的巨大的反擊,所以這是不可能的,西方能做的就是抗議了。

當然了,作為主要當事人的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根本沒有實力徹底與蘇聯撕破臉,如果真的鬧掰了,那麼也不可能投靠西方。這是蘇聯所不允許的。

相關焦點

  • 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小弟從不手軟的蘇聯,讓全世界吃了一驚
    1945年德國納粹的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此時同盟國之間的關係突然變得緊張了起來,戰爭讓蘇聯和西方世界暫時放下了意識形態上的衝突。而隨著戰爭的臨近,許多諸如波蘭地位,德國的未來等敏感問題逐漸的浮現了出來。由於盟軍企圖從義大利登陸,同蘇聯搶奪東歐的計劃因為盟軍的止步不前和蘇軍的勢如破竹而破產。
  • 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距理想之地還有多遠?
    到目前為止,入侵是最不得人心的選擇。由於在1956年對匈牙利的入侵,蘇聯用了12年艱難的外交努力才緩和了西方的敵意和憤怒。如果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蘇聯將更難向西方解釋,因為杜布切克已竭盡全力地表明他並不反對蘇聯。並且,這兩個國家之間長久的友好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而那時匈牙利是納粹的盟國和蘇聯的敵人。蘇聯解放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人通過投票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並且支持與蘇聯結盟。
  • 英法對待德國入侵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方式不同,你知道為何嗎?
    事實上,希特勒自己也很清楚英法的「套路」,英法最希望的局面,是實現「禍水東引」,即挑動德國和蘇聯發生衝突,然後英法坐收漁利,保障自己的安全。波蘭正好處於蘇聯和德國之間,這就給英法提供了「布局」的機會。假如德國和蘇聯直接接壤,接下來發生的局面,是英法無法預料的,如果蘇德兩國不開戰,英法的如意算盤就打不響,如果蘇德兩國開戰,英法也無法給予蘇聯實際意義上的幫助。
  • 中歐強國丨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天鵝絨分離」?利益的角逐戰場
    一直持續到1867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被吞入新組成的政合強國——奧匈帝國版圖,被迫接受其統治。1945年,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和斯洛伐克全境解放,兩國再次合併為捷克斯洛伐克,並於1955年加入華沙條約組織。
  • 1968年五十萬蘇聯軍隊在坦克和大炮的保護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這位深受昆德拉喜愛的現代派大師終於在捷克斯洛伐克有了自己應有的地位。卡夫卡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布拉格,和捷克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包括昆德拉在內的一大批捷克作家都受到過他的影響。這次研討會的真正意義在於:人們開始有意識地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渴望打開自由表達的大門。有人認為,一九六四年蘇聯領導人的變更,也是個有一定衝擊力的點。赫魯雪夫和捷克當時的領導安託寧·諾沃提尼關係一直極為密切。
  • 東歐為何會劇變?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建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東歐眾多社會主義國家,幾乎一夜變天,重新回到了西方制度,使得整個冷戰體系崩潰。現在已經過去20多年了,對此,到現在很多人都不還理解,為何當年東歐那麼多國家會突然劇變?其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主要是三點。
  • 捷克斯洛伐克為什麼分裂?
    當時,來自歐洲內陸路的馬札爾人由西向東,越過喀爾巴阡山脈進入侵斯拉夫人的地盤,並以潘諾尼亞平原(匈牙利)為基地繼續掃蕩。靠東的斯洛伐克地區成為匈牙利的附庸,而西部的捷克地區人民為求自保,就近加入日耳曼人的神聖羅馬帝國。
  • 捷克斯洛伐克:曾經的東歐富國,為何選擇和平分手?
    雖然捷克抵擋住了匈牙利人的入侵,但國小民弱的捷克還是難逃數次被吞併的命運。公元1526年,哈布斯堡王朝吞併了波西米亞王國和匈牙利王國。從此,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淪為了哈布斯堡王朝(主要居民是德意志人)的鐵蹄之下,喪失了自己獨立的地位。
  • 與虎謀皮,波蘭和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最後自己也被瓜分了
    說到德國和波蘭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就要說到當時波蘭與蘇聯,德國的關係,捷克斯洛伐克的瓜分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波蘭自古以來就與捷克斯洛伐克存在著一定的領土爭端,縱觀1936年到1939年德國閃電入侵波蘭前期,波蘭唯一可以欺負的國家也只有捷克斯洛伐克了,其實波蘭與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關鍵本身就是與虎謀皮,德國當時就是想給予波蘭一點好處讓其來站好隊伍
  • 圖說為和平消失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國、波蘭和匈牙利瓜分了
    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因為絕佳的戰略位置、發達的工業和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而成為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獨裁者覬覦的對象。而在此關鍵時刻,原本應該竭力遏制希特勒侵略行徑的英、法卻淪為了德國鯨吞捷克斯洛伐克的幫兇,在保持歐洲和平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掩蓋之下,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消失了。一.捷克斯洛伐克是如何被瓜分的?
  • 他擔心英國和法國人,以「犧牲」蘇聯的方式與希特勒達成協議!
    他擔心英國和法國人,以「犧牲」蘇聯的方式與希特勒達成協議!英格蘭已經在戰爭和恥辱之間做出了選擇。她選擇了恥辱,並將獲得戰爭。溫斯頓·邱吉爾在1938年10月3日譴責慕尼黑協定時提出了一個觀點。就在幾天前,甚至沒有讓捷克人代表他們參加談判,英國和法國就納粹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的劃分問題達成了協議,三百萬德國人的家鄉蘇德爾特蘭將加入第三帝國,以換取德國在歐洲徵服領土的結束。無論如何,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是一個明確的失敗。在受到納粹德國攻擊的威脅下,西方民主國家犧牲了奧地利人,捷克人,西班牙人和阿爾巴尼亞人,以防止無論如何發生戰爭。
  • 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二戰,波蘭的盟友英法為何袖手旁觀
    波蘭遭到德國入侵後,作為盟友的英國和法國卻選擇了袖手旁觀。波蘭人在前方浴血奮戰,而英法士兵卻在邊境看風景,以至於出現了「靜坐戰」的怪現象。由於英法作壁上觀,孤立無援的波蘭最終被德國和蘇聯瓜分。而德國滅掉波蘭後,很快調轉方向,向英法發起了挑戰,把兩國打得一個舉旗投降,一個落荒而逃,英法最終自食其果。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二戰,英法為何若無其事地作壁上觀?
  • 1944年蘇聯已經攻入芬蘭境內,為何不趁機吞併芬蘭
    一戰後,芬蘭從俄國獨立,從此和俄國人分道揚鑣。但作為沙俄的繼承者,蘇聯仍然把芬蘭視為自己嘴邊的肥肉,一直試圖吞併芬蘭。1939年11月,蘇聯趁著歐洲局勢混亂對芬蘭進行敲詐勒索,遭到了芬蘭的拒絕。惱羞成怒的蘇聯趁機對芬蘭發動了入侵,試圖用武力將芬蘭納入版圖。但由於芬蘭人的頑強抵抗和西方的幹涉,最後蘇聯只能放棄吞併芬蘭的想法。但芬蘭也不是安分的主,很快芬蘭和德國攪到了一起,成為德國侵略蘇聯的馬前卒。
  • 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英國、法國、蘇聯為什麼不出兵阻止?
    於是希特勒準備先從旁邊的鄰國捷克斯洛伐克動手,因為蘇臺德區有幾百萬德語系居民,這些人本來是德語系的居民,因為一戰的原因被劃分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所以希特勒以這個捷克要求收回蘇臺德區,並且取得了英法等國的支持。隨後希特勒長驅直入,直接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而這時候的英法蘇並沒有任何動作。那麼明知道希特勒野心勃勃,英國、法國、蘇聯為什麼都不出兵阻止希特勒呢?
  • 捷克斯洛伐克實力不算太弱,為什麼輕輕鬆鬆的投降了德國?
    從時間上看,這是一個新生的國家,一戰後才剛剛建立的,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實力可一點都不弱。 我們知道,法國投降就夠快了,可還有一個國家投降的速度更快,那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在面對德國入侵的時候,居然沒有反抗,就直接認慫了。那麼捷克斯洛伐克為什麼不敢抵抗,偏偏要亡國?
  • 寇德卡在1968—《入侵布拉格1968》攝影集全收錄
    時間回溯到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掀起了一場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這場改革運動之所以聞名於世,不在它的開端,而是它震驚世界的悲劇式結尾:8月20日晚11點,近60萬蘇軍和華約四國軍隊,採用突然襲擊的方式,一夜之間侵佔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關於這場事件的經過不做詳細的介紹,雖然在捷克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書店中都是關於這場起義的史料書籍。
  • 德國取得捷克的蘇臺德區,波蘭和匈牙利為何趁火打劫?
    在這場被稱為「慕尼黑陰謀」的事件中,四國共同籤署了《關於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給德國的協定》,而作為當事國的捷克斯洛伐克卻並未允許進入會場。德國的侵略和英法的綏靖固然是導致「慕尼黑陰謀」的主因,但捷克斯洛伐克最終的亡國,卻少不了匈牙利和波蘭的趁火打劫。
  • 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時,波蘭趁虛而入想要分羹,後自己慘遭瓜分
    波蘭在近代歷史上是個值得同情的國家,曾經被普奧俄三國瓜分,直到一戰後才得以復國,但其又是個很「作」的國家,同左右鄰居蘇聯與德國關係都很緊張,遇到爭端時又表現超越實力般強硬。在德國攻擊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還趁機佔領,分了一杯羹。而且還去承認偽滿洲國。
  • 蘇聯在莫斯科擋住了德國進攻,為何德國在柏林擋不住蘇聯進攻
    在很多人看來,希特勒此舉是想和蘇聯同歸於盡,是一種氣急敗壞之下的不理智行為。但實際上,焦土政策的實施,正是希特勒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1941年6月,德軍放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集結大軍向蘇聯發動了進攻。在戰爭最初的幾個月裡,德國軍隊連續攻克基輔、明斯克等重鎮,迅速深入了蘇聯國境上千公裡。而蘇聯軍隊則節節敗退,軍心渙散。不久後,德軍各個方面的部隊都開始朝莫斯科進發,蘇聯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 對於蘇聯來說,莫斯科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