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是同志加盟友的關係。但是這兩個國家,都曾遭到蘇聯老大哥殘酷的入侵,不管是匈牙利還是捷克斯洛伐克,並不是南斯拉夫以及阿爾巴尼亞這樣的不聽話的小弟。
可蘇聯卻毫不留情,公然派兵入侵了這兩個國家,甚至還處決了匈牙利的總理。這未免讓人心寒。
雖然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畢竟是一個主權國家,蘇聯人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正所謂物極必反,哪一個國家恐怕都不會喜歡這樣被隨意的入侵,這也是對一個國家的侮辱。
如果真的把這兩個國家逼急了,是很有可能學著南斯拉夫那樣和蘇聯鬧掰的,甚至還有可能投向西方的懷抱。
蘇聯為什麼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難道不擔心其向西方靠攏嗎?
東歐各國,除了南斯拉夫等國之外,基本上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蘇聯的幫助下才建立起來的。
自然地東歐各國是一定要向蘇聯靠攏的,這也是基於同樣的意識形態。
戰後,在蘇聯的幫助下,各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由於沒有經驗,只能照辦蘇聯模式。但畢竟各國國情不同,照辦的話,並非所有的都會成功,這就使得各國在逐步摸索中希望根據自己國情做出一定的改革。
蘇聯對於東歐各國的控制非常嚴格,在蘇聯看來,東歐各國必須在接受蘇聯的幫助下,以蘇聯為核心,積極對抗美國。
具體到蘇聯各個領導人,對於東歐各國的態度也有所不同。
史達林是積極幹預的政策,要求東歐各國必須嚴格按照蘇聯的社會主義模式發展。不過赫魯雪夫做出了一些改變,他曾公開表態:東歐各國是獨立國家,擁有自由、平等的權利。當然了,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並不可能放鬆對小弟的控制。
不過也正是由於赫魯雪夫的選擇性放鬆,使得東歐出現了一些鬆動以及異常的變化。
匈牙利這個時期出現了動蕩,也有了反對蘇聯的聲音,總理納吉曾希望做出改變,找到一條符合自己國家發展的道路,但遭到蘇聯的無情鎮壓。
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又遇到了捷克斯洛伐克這樣的,希望通過改革,改變目前的困境。1968年杜布切克就任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總書記後,發起了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體制改革。
蘇聯再一次出手了,這一次蘇聯還拉攏了華約組織的其他盟友,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在匈牙利事件爆發時,美英等國正忙著處於處理涉及核心利益的蘇伊士運河事件,美國打算這個時候趁機入主中東。
而在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蘇聯正處於攻勢,美國明顯處於守勢,還正陷入越戰泥潭不能自拔,根本顧不上。
對於蘇聯的這兩次入侵盟友的事件,其實西方國家也挺關注的。但是卻也無可奈何。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雖然雙方有時候劍拔弩張,針鋒相對,但還沒有徹底撕破臉。
如果西方國家公然幹預,這必然引起蘇聯陣營的巨大的反擊,所以這是不可能的,西方能做的就是抗議了。
當然了,作為主要當事人的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根本沒有實力徹底與蘇聯撕破臉,如果真的鬧掰了,那麼也不可能投靠西方。這是蘇聯所不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