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一點感想,這個感想是因為在飯糰討論的時候,有同學發的一張圖引出來的。
這個圖很有意思。
很多人看了,都笑倒了。。。。
內個什麼,我這當老師的一肚子苦水就不倒了啊,咱們心領神會就行了!哈哈哈哈哈哈。。。。。
笑過之後,其實我們必須要承認,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比比皆是,只不過很多事情比較隱蔽,不像這隻鴿子那麼明顯罷了。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我明明道理都知道了啊,不難啊,可是為什麼一做,就做不出來,就忘了呢?。。。。陳老師的課我都聽了啊,聽的時候覺得好有道理,但是,回家一面對自己家的「熊孩子」,就什麼都忘了,還是該吼吼,該打打。。。。。好痛苦!知易行難啊。
咱們先來看「學習」的定義啊。
根據【普通心理學】教科書(Ciccarelli & White,2017)的定義,學習就是:Learning: any relatively permanent change in behavior brought about by experience or practice;When people learn anything, some part of their brain is physically changed to record what they have learned. (學習,就是由於經驗或者練習帶來的行為上的相對永久的改變。當人們學習的時候,她們大腦的一部分被改變,來記錄她們所學習到的)。
這個概念告訴我們,學習需要練習,需要一定的經歷和體驗,學習會帶來相當永久的改變。這個改變包括大腦結構的改變,因為學習到的東西要被記錄下來,也就是說,大腦的一些結構/連結發生了改變。
對於成人來說,為什麼有時候改變這麼困難呢?因為成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行為方式。在以往的經歷裡,成人所學習到的那些內容,相對永久地在成人的大腦裡被保存下來。
當碰到學習新內容的時候,成人,相對於兒童來說,有時候反而有局限,因為成人往往囿於以往的經歷,舊有的大腦結構,要讓大腦的原有連結去接受被打破並且反覆改道、重新建立和加固新連結這個過程,改變反而比較慢。
回到這個鴿子為什麼這麼大的現象。當有人解釋了鴿子為什麼這麼大以後,很可能有些人是明白了。因為後面的道理看起來不那麼難嘛。但是,他們一看到這個眼前活生生的鴿子就是這麼大的圖,還是不禁又提出了問題:這隻鴿子為什麼這麼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要學習到後面的道理,並且碰到現實的情景,要第一時間就能提取出來,去運用,僅僅通過別人的一次解釋,很難立刻改變學習者大腦的原有連結,新連結也沒那麼熟練和牢固。再加上,圖片是非常具體形象地呈現在人的眼前,讓人情不自禁地回到了自己原有的老路上。
我在飯糰講第五章「注意力」的時候,講過「抑制能力」,飯糰的同學可以聯繫一下。人常常有直覺反應,在面對一個熟悉情景的時候,馬上,不假思索地做出自己最熟悉的舉動,我們稱之為impulse(衝動)。如果深刻地理解了:哦,我這個熟悉的舉動其實是不合適的,我需要用effortful control(努力控制)去抑制住我此刻的impulse。這個時候,人們能抑制住最熟悉的舉動,而去調取新知識,新連結,採用新的方式。
所以,當一個人看到這隻鴿子那麼大,發出「這隻鴿子怎麼那麼大」的驚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最原始的,最直覺的反應。當一個人反覆去學習後面的道理,深刻地理解了這個道理,而且在自己呼出「這個鴿子為什麼這麼大」之前去有意識地用effortful control去克制自己的衝動,有意識地調取新知識,這個過程會雖然會反覆很長一段時間,但,原有的連結會逐漸被新連結所取代,那個時候,就不會再喊出「這隻鴿子為什麼這麼大了」。
這個學期我在教【心理學導論】。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或者我們的直覺不一定是對的。比方說,sensation and perception(感覺和知覺)提供了很多例子。你如果深信眼見為實,但實際上,你原有的知識,原有的經歷讓你產生很多視覺錯覺。這個我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搜perceptual illusions,能搜到好多例子。我和孩子們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去那裡的科技館,我忘記在哪個城市的科技館,裡面有很多視覺錯覺的展示,非常有意思。所以我想這個意思很容易明白。
我說這個,是想說,每個學習者需要開放自己的頭腦,be open,不要固守著自己原有的經歷和想法。要有勇氣去打破自己原有的那套經驗,跳出思維的舊盒子,才有可能去接受新的知識和方式,才有可能最後讓自己的大腦去形成和不斷加固新的連結。
最近一個同學在飯糰裡給我留言。
這讓我看到,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或者說,無論是教授者還是學習者,都要靜下心,要有點耐心。
道理似乎很簡單,聽懂了,記住了,但是,要達到真正理解,自如地運用出來,需要不斷地提取新信息,不斷去實踐,打磨,調整,最後,就像這位同學說的,新的方式取代了舊的方式,而且新的方式能夠自動浮現在腦海裡了,我們說,這才是學習到了。
新的經驗去取代舊的經驗,新的連結去取代舊的連結,需要走一段很長很長的路。
我們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