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匈奴、蒙古、回鶻和突厥四個民族的血緣關係如何?

2020-12-19 蓋著厚被子吹空調

一個簡答。北亞草原各政權與聯盟的登場順序:1、匈奴。2、鮮卑。3、柔然。4、突厥。5、漠北回鶻、八部契丹。6、遼、九姓韃靼。7、金、蒙古高原諸部。8、蒙古。匈奴政權:提要:匈奴是東亞第一個馬背上的遊牧帝國(黃帝部族可能也是遊牧族群,但不一定是馬背部族)。匈奴被土耳其、蒙古追認為直系祖先。匈奴降服了東胡與大月氏及西域諸族。首領:冒頓單于及其後裔。種族:以東亞、北亞種族為主,兼有中亞種族。發源地:內蒙古陰山。後續:南匈奴,總數約20萬人,歸附進入山西,後建立中原政權。北匈奴一部分融入鮮卑,一部分西遷,之後具體情況未知。

(匈奴金冠)鮮卑系政權:提要:北匈奴主力西遷後鮮卑部族進入蒙古高原,之後進入大同一代,最終進入中原。還有一支進入青海地區。首領:主要為拓拔家族(拓拔,阿爾泰語系意為土地的主人,拓跋鮮卑自稱黃帝後裔)。種族:東亞人種。發源地:黑龍江。後續:建立一系列中原政權,最終成為隋唐貴族的一部分。鮮卑人進攻漠北的時候放跑了一個叫木骨閭的人,據說這個人是尼倫蒙古的祖先。柔然政權:提要:約公元402年,柔然的首領杜侖徵服了高車部族(高車部族是漠北回鶻的的先祖),統一漠北,與南遷的鮮卑人呈南北對峙的局面。首領:杜侖家族,柔然貴族很可能也源自拓跋鮮卑(都成了黃帝後裔)……種族:東亞人種。

發源地:漠北草原。後續:被突厥攻滅,其後裔一部分進入室韋、一部分西遷,很可能進入歐洲,成為阿瓦爾人。突厥政權:提要:中古時期一支重要力量。祖先即被柔然擊敗的高車人。後來臣服於柔然,最終建立古突厥汗國。後來在唐朝的打壓下分裂為中古東、西突厥汗國。首領:阿史那氏。古塞種人語言asana的音譯,東伊朗語族意為高貴的。種族:混血族群,早期可能偏向東亞人種,西遷後逐漸西亞化。發源地:新疆阿勒泰地區。後續:古突厥汗國最終被回鶻人所滅。西部古突厥族群逐漸西遷,接受當地宗教文化,後裔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突厥石人)漠北回鶻政權:提要:回鶻是高車人的後裔。

在突厥衰弱後擊敗突厥人建立回鶻汗國,回鶻汗國一直和唐朝維持不錯的關係,曾經幫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在吐蕃阻斷河西走廊後,唐朝安西方面曾借道回鶻與內地進行聯繫。首領:骨力裴羅家族。宗教:中後期信仰摩尼教。種族:混血族群。發源地:漠北至貝加爾湖一帶。後續:被黠戛斯人擊敗,主力西遷進入新疆地區。一部分回鶻仁東遷,被契丹同化,成為大遼後族——蕭氏一族。遼為契丹人政權,金為女真人政權,在這裡不做論述。遼金兩朝對漠北的控制力偏弱,間接導致蒙古的崛起。(回鶻貴族畫像)蒙古提要:蒙古與柔然、契丹基本同源,出自東胡系族群。

成吉思汗家族出自尼倫蒙古。大蒙古汗國融合了諸如克烈、乃蠻等突厥部族。宗教:長生堂天信仰、後期為佛教。種族:東亞人種。發源地:小興安嶺。

相關焦點

  • 回鶻,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民族
    回鶻回鶻,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民族。漢文古籍中亦寫作回紇、烏護、烏紇,隋朝時稱韋紇,唐德宗貞元四年(78年)更名為「回鶻」取其意有「鶻隼」。回鶻起源於敕勒族群,原屬鐵勒之一部,由九姓烏古斯與十姓回紇組成。
  • 匈奴、柔然、回鶻等這些少數民族來自哪裡,又是怎麼消失的?
    匈奴、東胡、柔然、突厥、回鶻、蒙古、契丹、女真、韃靼、鮮卑、羌、党項、柔然這些民族,他們總在歷史上出現,搞得錯綜複雜,容易弄混。今天我就來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古代這些民族的由來和歸屬吧。先來說一說走到哪打到哪但是最終沒落被同化的匈奴。
  • 外蒙古教科書是如何介紹自己的歷史的?寫的基本都是和中國的關係
    外蒙古這塊土地,在中國古文獻中叫做漠北,主要位於陰山、戈壁灘以北。從戰國以來,漠北高原的遊牧民族和長城之南的農耕民族鬥了2000多年。在元朝和清朝時期,漠北和內地屬於同一個國家。辛亥革命後,外蒙古走向獨立,最終到1945年雅爾達會議正式宣布獨立。
  • 羅新:遊牧民族是如何參與中國古代的歷史進程的?
    匈奴是一個大帝國,跟中國的很多王朝一樣久。羅新認為,匈奴人是說突厥語族的。也許在匈奴王朝最早建立的時候,其統治階級並不是說突厥語的,但是其主要人民是說突厥語族的。這樣時間一長,其統治者必然也會說突厥語。說突厥語的人群建立的帝國還有突厥第一汗國、第二汗國、西突厥、高車、鐵勒、回鶻、黠戛斯等,說蒙古語族的政權有烏桓、鮮卑、契丹、蒙古。
  • 突厥、東突厥與新疆問題
    而「突厥」一詞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指公元6-8世紀在中國北方和西北建立突厥汗國的突厥族;廣義則包括鐵勒、突厥諸部部。突厥人屬於中亞民族,其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為古突厥文字母拼寫。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蒙古高原的匈奴、鮮卑等民族滅掉了西晉王朝,紛紛向南遷徙,於是這個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鐵勒人就進入了蒙古高原。
  • 內蒙古和外蒙古是怎麼來的?以戈壁為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地區
    在當代,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自治區,而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共和國。在歷史上,內蒙古和外蒙古地區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內蒙古和外蒙古同屬於蒙古高原,在古代居住著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等民族,這一片土地一直擁有一個不變的名字——大漠。
  • 此民族是華夏後裔,有血緣關係,卻與我們中國相愛相殺800餘年!
    匈奴自古與我們有著很深的淵源,我們建造長城就是防禦匈奴,而我們與匈奴和親也是為了兩國的穩定。可以說在歷史上匈奴與我們的是存在一定聯繫的,即使最終匈奴的地位被突厥所取代,但他對我們的影響從未消失。而霍去病的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成了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 土耳其的泛突厥主義,為何會沉渣泛起?
    不過如果這樣也算數,中國皇帝都是「萬歲」,歷史上408個皇帝,中國歷史得有400萬年。開不開心?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而強調「突厥民族最優秀」,這不就是納粹那一套?如果按照「亞當——諾亞」體系,中亞、中東、印度、歐美、非洲……世界上50億人口,都在這「最優秀」裡。而中國人的口號是:「沒有最優秀,只有更優秀!」有人說,「匈奴突厥蒙古,全都一脈相承。」
  • 歷史課本裡的遊牧民族,他們都到哪去了?
    在我們小時候的歷史課本中,總會突然冒出來匈奴、突厥、柔然、女真等遊牧民族,而且他們都不在現有的56個民族裡面。那麼,他們從哪裡來的?又到哪裡去了?一頭霧水。本篇就帶你釐清他們的來龍去脈。很多人對遊牧民族有個誤區,就是這些「民族」本身就「自古以來」存在,而且內部構成也是單一的。
  • 古代新疆人是啥人,黃人還是白人?與維吾爾族取漢語族名關係密切
    提示:維吾爾族「多源」的問題在這裡已經非常清楚了,它分明新疆南疆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與古代羌人、塞人、漢人、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等民族的混合,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混合,而不是某一種民族的混合。也正是這個原因,維吾爾族名是漢語,才有「所謂維吾爾者,以狹義言之,而維持吾族之意也;以廣義言之,並含有維持吾國之義」的說法,維者維護,吾爾即你我也!
  • 該國有一個「中國」部落,該國總統說:我們與中國血緣關係最近!
    古代中國王朝歷來都面臨北方遊牧部落的襲擾,比如匈奴在春秋戰國就已經開始騷擾中原了,而且匈奴還是成為伴隨這個王朝始終一個敵對力量。漢朝時衛青與霍去病當年打的匈奴四處逃散。後來又有崛起的鮮卑、契丹、女真等部落。所以中原王朝歷史就是一部與北方遊牧部落爭奪的歷史。
  • 《突厥語大詞典》「秦(桃花石)」一詞釋讀
    鑑於當時阿拉伯語言在該地區影響越來越大,為了繼續發揚和保持突厥語的主導作用,他決心編撰一部用阿拉伯語注釋的突厥語言詞典。於是,他用十多年時間走訪了西域和中亞廣大地區操突厥語的民族和部落,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調查資料的基礎上,1074年,在今天伊拉克的巴格達城完成了這部長達8卷的宏篇巨著。《突厥語大詞典》共收詞目7500條。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民族、宗教以及文學詩歌和生活習俗等各個方面。
  • 回紇突厥帝國(摩尼教)
    唐朝不可能拒絕這些與之結盟可存,與之結仇必亡的突厥人的要求,唐朝廷與它在平等的條件下談判@——這在中國 和蠻族關係上是新鮮事。®藉助回鶻文,回 鶻人創造了民族文學:最早的突厥文學,他們把伊朗文的一些摩尼教經典和梵文、庫車文和漢文的大量佛經譯寫成突厥文學,於 是,回鶻比其他的突厥-蒙古各族更先進,在成吉思汗時代以前的 突厥-蒙古各族中,他們將是先生。然而,在取得文明的過程中,回鶻人可能衰弱了。
  • 西州回鶻、甘州回鶻、黃頭回紇、黑汗王朝到底什麼關係
    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要了解這些政權的關係,必須先要了解一個強盛的北方遊牧民族—回鶻。因為這些政權都和回鶻有關,確切的說這些政權和部落都是回鶻的分支。回鶻,最初叫袁紇,是遊牧在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聯合體敕勒(又叫狄歷、敕勒、鐵勒、丁零等)的一部。
  • 匈奴、契丹、柔然、突厥、女真、韃靼,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歷史從有記載開始到今天一共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多年之中中國共經歷了二十四個王朝的更替,中華民族內部也變成了56個民族,從民族融合的角度觀察中國歷史,那麼中國的數千年歷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在中國的歷史中,少數民族也建立過多個民族政權,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就出現了許多強大的少數民族政權,但這些少數民族政權存在的時間卻不算太長,雖然這些少數民族都是遊牧民族但卻戰爭不斷,同一個地區政權頻繁更替。中國人對北方古代的少數民族記憶比較深刻,因為這些少數民族時常侵犯中原地區,可每次前來侵犯的民族卻不同,比如突厥、匈奴等等。
  •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少個民族?它們是如何演變的?現分布在何處?
    ,它們是如何形成與演變的,現在分布於何處。,南匈奴歸附了東漢,北匈奴在東漢軍隊的攻擊下部分投降,部分西遷,投降的南匈奴人被漢朝政府和北匈奴一塊兒安置在了河套地區,漢末三國和兩晉時期的中原大動亂這部分匈奴人基本都參加了,其中匈奴的分支羯族最具代表性。
  • 蒙古崛起時如果碰到的不是宋朝而是漢、唐、明朝,誰更強呢?
    蒙古政權和漢、唐、明三個王朝中,只有和明朝有對峙的機會。而漢朝立國時間早於蒙古千年,即使是唐朝立國時間也早於蒙古六百年。在這千年時光流逝中,漠北草原上的民族更迭如同春風吹又生的草木一樣不斷興起又不斷消亡。從漢朝時代的匈奴開始,草原上的遊牧霸主的稱號先後被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蒙古先後戴在頭上。
  • 維吾爾族和回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回族和維吾爾族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穆斯林民族,他們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這兩個民族給人的感覺卻有很大不同。首先從人種屬性來看,維吾爾族具有明顯的歐羅巴人種特徵,而回族人幾乎和漢族人長相無異。這就牽扯涉及到兩個民族的起源問題了。
  • 色楞格河,蒙古的母親河,北方遊牧民族的搖籃
    而廣義的外蒙古地區還包括唐努烏梁海和外貝加爾的布裡亞特蒙古地區。這些地區在中國古代泛稱為漠北,在中原人的印象中,這裡到處都是黃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其實不然,只有內蒙古西部和外蒙古的南部一帶才是沙漠,其它廣大地區都是水草豐美的宜牧之地。在這其中,尤以北部的色楞格河流域條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