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喜歡宋朝歷史的朋友經常會接觸到幾個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的政權,比如西州回鶻、甘州回鶻、黃頭回紇、黑汗王朝等。他們是宋朝時期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大票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由於這些小國的出鏡率不高,歷史又比較複雜,所以給人們一種非常亂的感覺,很多人乍一接觸往往是一頭霧水。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要了解這些政權的關係,必須先要了解一個強盛的北方遊牧民族—回鶻。因為這些政權都和回鶻有關,確切的說這些政權和部落都是回鶻的分支。回鶻,最初叫袁紇,是遊牧在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聯合體敕勒(又叫狄歷、敕勒、鐵勒、丁零等)的一部。隋朝時期,袁紇部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狄僕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部落聯盟,總稱回紇,回紇由此形成。唐朝時期,由於突厥遭到唐朝的打擊衰落,回紇趁機崛起。743年,回鶻滅突厥汗國,建立回紇汗國。788年,回紇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改名回鶻。9世紀初,由於長期統治無道,內部動蕩不安,回紇日益衰落,最終在848年被黠戛斯滅掉。回鶻滅亡後,回鶻各部紛紛外逃,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
回鶻分成多支向外遷徙。一部分在烏介可汗的帶領下從河套南下,侵擾唐朝邊境,結果被唐朝滅掉,其部大部分融入漢人中。一部分越過蔥嶺逃到了中亞,和當地的葛邏祿等部落建立了強盛的喀喇汗王朝,也叫黑汗王朝。一部分遷徙到新疆吐魯番盆地,建立西州回鶻汗國,又叫高昌回鶻。還有一部分遷到了甘肅一帶,形成河西回鶻。河西回鶻中以甘州和沙洲的回鶻最強盛,這兩部就是所謂的甘州回鶻和沙洲回鶻,其中甘州回鶻曾建立政權。甘州回鶻滅亡後,餘部退出河西走廊,到宋代以「黃頭回紇」出現。當然,還有一部分回鶻部落沒有向外遷徙的,他們依附了黠戛斯,後來黠戛斯被室韋消滅,這些回鶻人被併入了室韋。
這就是幾個回鶻政權的歷史淵源。有趣的是,三支回鶻雖然和宋朝都沒有多少直接的接觸,也不曾入貢給宋朝,但都以宋朝的屬國自居。宋元時期,一盤散沙的回鶻各部陸續滅亡,部民逐漸和其他民族融合,回鶻這個強盛的民族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回鶻雖然消失了,但他們的後裔仍然很多。現在的維吾爾、裕固等民族都是回鶻人的後裔。
參考資料:《中國民族史》、《辭海-民族分冊》、《悄然湮沒的王國——沙州回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