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州回鶻、甘州回鶻、黃頭回紇、黑汗王朝到底什麼關係

2020-12-20 寂寞的紅酒

文/寂寞的紅酒

喜歡宋朝歷史的朋友經常會接觸到幾個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的政權,比如西州回鶻、甘州回鶻、黃頭回紇、黑汗王朝等。他們是宋朝時期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大票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由於這些小國的出鏡率不高,歷史又比較複雜,所以給人們一種非常亂的感覺,很多人乍一接觸往往是一頭霧水。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要了解這些政權的關係,必須先要了解一個強盛的北方遊牧民族—回鶻。因為這些政權都和回鶻有關,確切的說這些政權和部落都是回鶻的分支。回鶻,最初叫袁紇,是遊牧在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聯合體敕勒(又叫狄歷、敕勒、鐵勒、丁零等)的一部。隋朝時期,袁紇部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狄僕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部落聯盟,總稱回紇,回紇由此形成。唐朝時期,由於突厥遭到唐朝的打擊衰落,回紇趁機崛起。743年,回鶻滅突厥汗國,建立回紇汗國。788年,回紇取「迴旋輕捷如鶻」之意,改名回鶻。9世紀初,由於長期統治無道,內部動蕩不安,回紇日益衰落,最終在848年被黠戛斯滅掉。回鶻滅亡後,回鶻各部紛紛外逃,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

回鶻分成多支向外遷徙。一部分在烏介可汗的帶領下從河套南下,侵擾唐朝邊境,結果被唐朝滅掉,其部大部分融入漢人中。一部分越過蔥嶺逃到了中亞,和當地的葛邏祿等部落建立了強盛的喀喇汗王朝,也叫黑汗王朝。一部分遷徙到新疆吐魯番盆地,建立西州回鶻汗國,又叫高昌回鶻。還有一部分遷到了甘肅一帶,形成河西回鶻。河西回鶻中以甘州和沙洲的回鶻最強盛,這兩部就是所謂的甘州回鶻和沙洲回鶻,其中甘州回鶻曾建立政權。甘州回鶻滅亡後,餘部退出河西走廊,到宋代以「黃頭回紇」出現。當然,還有一部分回鶻部落沒有向外遷徙的,他們依附了黠戛斯,後來黠戛斯被室韋消滅,這些回鶻人被併入了室韋。

這就是幾個回鶻政權的歷史淵源。有趣的是,三支回鶻雖然和宋朝都沒有多少直接的接觸,也不曾入貢給宋朝,但都以宋朝的屬國自居。宋元時期,一盤散沙的回鶻各部陸續滅亡,部民逐漸和其他民族融合,回鶻這個強盛的民族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當然,回鶻雖然消失了,但他們的後裔仍然很多。現在的維吾爾、裕固等民族都是回鶻人的後裔。

參考資料:《中國民族史》、《辭海-民族分冊》、《悄然湮沒的王國——沙州回鶻國》

相關焦點

  • 回鶻,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民族
    回鶻回鶻,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民族。漢文古籍中亦寫作回紇、烏護、烏紇,隋朝時稱韋紇,唐德宗貞元四年(78年)更名為「回鶻」取其意有「鶻隼」。回鶻起源於敕勒族群,原屬鐵勒之一部,由九姓烏古斯與十姓回紇組成。
  • 維吾爾族的祖先回鶻人1000多年前,就有一大半人融入了中華民族!
    隋朝稱韋紇,隋大業元年,袁紇部因反抗突厥的壓迫,與僕固、同羅、拔野古等成立聯盟,總稱回紇(後改為回鶻)。能建立自己的汗國,主要得益於唐天寶三年,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聯盟在唐朝大軍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國。也就是說沒有唐王朝的幫助,回鶻人是建立不起漠北回鶻汗國的。
  • 回紇突厥帝國(摩尼教)
    ①于闐王尉遲勝(尉遲王朝的)也引援兵來支持唐朝平定叛軍。②漢名默延啜,施勒格爾假定其突厥名是Moyim-chor;然而,正如伯希和考 證,對應名應是Bayan-chor。參看 < 庫曼考 >(載〈亞洲雜誌>1920年,153頁其回鶻 語稱號是Tkngridaqutbulmyshi丨ytmishbi丨giqaghan。
  •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是契丹人還是回鶻人?
    千百年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大遼王朝開國皇帝的皇后述律平是回鶻人,是不知從何處遷到西拉沐倫河流域的一支回鶻部落,因與耶律阿保機所在的契丹迭剌部為鄰,就與迭剌部通婚,被稱之為「右大部」。
  • 匈奴、柔然、回鶻等這些少數民族來自哪裡,又是怎麼消失的?
    下面講述和唐朝關係非常好的回鶻。回鶻即回紇。是現在回族、維吾爾族的祖先。最初稱為回紇,743年建立回紇汗國。公元788年,回紇汗國改稱回鶻汗國。回紇是疏勒諸部的一支,回鶻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亂,是唐朝最安分的附屬部族。回鶻是奴隸制社會,逐水草而居,後被蒙古西徵打敗,融入蒙古帝國。繼續說說繼匈奴、突厥後來居上的契丹。
  • 疑雲重重:漫談喀喇汗王朝的起源(二)
    這些問題不僅是回鶻史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和烏古斯部族史、回鶻汗國 (包括高昌回鶻王國 )的西部疆域、喀喇汗王朝史密切相關。  他還認為《遼史》中天顯三年(928年)迫使契丹朝貢的圖克人也是喀喇汗王朝巴拉沙袞政權。我們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去完全否定這樣的考慮。但是要證明渾解樓等人是遠隔西州回鶻、河西歸義軍和甘州回鶻幾大勢力的巴拉沙袞政權派往並不強大的中原政權的使者,就更缺乏材料了。
  • 古代匈奴、蒙古、回鶻和突厥四個民族的血緣關係如何?
    5、漠北回鶻、八部契丹。6、遼、九姓韃靼。7、金、蒙古高原諸部。8、蒙古。匈奴政權:提要:匈奴是東亞第一個馬背上的遊牧帝國(黃帝部族可能也是遊牧族群,但不一定是馬背部族)。匈奴被土耳其、蒙古追認為直系祖先。匈奴降服了東胡與大月氏及西域諸族。首領:冒頓單于及其後裔。種族:以東亞、北亞種族為主,兼有中亞種族。發源地:內蒙古陰山。後續:南匈奴,總數約20萬人,歸附進入山西,後建立中原政權。
  • 與維吾爾族取漢語族名關係密切
    這是今天一些專家給予維吾爾族族源的「專業答案」,也是很多書籍使用的「通行版本」,但只要我們認真去讀這段文字,其中所說的「多源民族」是非常有深意的,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融合形成今天的維吾爾民族,這話是沒有錯的,回紇人的起源及其西遷裡程的歷史脈絡也是比較清晰的,沒有什麼爭議,但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其民族成分或者族源問題卻是非常複雜的
  • 和親究竟是個什麼鬼
    吐蕃王朝的和親版圖指向性也很明確:東南方的南詔國;東北方的唐朝;北方的党項、吐谷渾;西北方的突騎施、西突厥;西方的象雄、小勃律;南方的泥婆羅。在這份名單裡,除了象雄、泥婆羅之外,無一例外都和唐朝存在生存空間的競爭關係。有意思的是,吐蕃王朝佛教如此興盛,各路天竺高僧紛至沓來,吐蕃贊普怎麼沒和天竺和幾次親呢?用不著嘛!
  • 通過地圖了解唐朝疆域變遷:見證了一個龐大的帝國王朝的興衰榮辱
    主要有李淵(唐)割據關中、薛舉(秦)佔據隴西、李軌(涼)佔據河西走廊、劉武周(定楊)佔據山西北部、竇建德(夏)佔據河北、王世充(鄭)佔據河南、李密(魏)佔據黃淮一帶、蕭銑(梁)佔據湖北、杜伏威(楚)和林士弘(楚)相繼佔據江西、梁師都佔據朔方、劉黑闥(漢)、徐圓朗(魯)、高開道(燕)、輔公祏(宋)等。
  • 西遼傳奇,短暫的王朝統一中亞後,「中國」在英語裡發契丹的諧音
    西遼雖然是一個僅僅存在了86年的王朝,但是在它短暫的生命中,曾吞併了河中地區的各個割據政權,統一了中亞,成為當時整個中亞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直到最後遇到更加強大的蒙古鐵騎才滅亡。耶律大石(1087-1143年),契丹人,字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