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個題目很有意思,又是一道關公戰秦瓊的題目。我們來嘗試著做一下分析和比對,一家之言不妥之處請多包涵。首先我們來說把蒙古和漢、唐、明朝的對手做個比較,然後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的王朝加以分析就可能相對客觀的結論。首先我們需要說明的是不用神話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帝國,它崛起的時候恰逢西夏、宋、金處於衰落期。所以蒙古以秋風掃落葉的方式橫掃亞歐大陸,與漢唐長途奔襲大破匈奴、突厥勒石燕然沒有什麼區別。至於明朝的情況有些特殊,在下文中我們做詳細闡述。
蒙古政權和漢、唐、明三個王朝中,只有和明朝有對峙的機會。而漢朝立國時間早於蒙古千年,即使是唐朝立國時間也早於蒙古六百年。在這千年時光流逝中,漠北草原上的民族更迭如同春風吹又生的草木一樣不斷興起又不斷消亡。從漢朝時代的匈奴開始,草原上的遊牧霸主的稱號先後被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蒙古先後戴在頭上。這既符合民族興衰的歷史周期,也符合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的自然規律。
在長達千年的跨越周期中,由於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可能導致情況的變化。所以我們只能粗略的、相對客觀的對比蒙古和漢唐的實力對比。也許我們不能利用類似穿越的方式進行較量,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特定的參照物來做間接的對比。其實蒙古和匈奴、突厥相比似乎比較強大,那是因為他們佔據的地盤多。所以才容易看成強大。但是匈奴和突厥是因為戰力弱而不去佔領地盤嗎?小編個人認為不是這樣的,因為在匈奴和突厥時期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還有限。所以很多地盤並不富庶,產生不了多少稅賦。所以匈奴和突厥沒有動力去拓展地盤,蒙古也是因為追擊花拉子模的皇帝才抵達西亞的。然後才發現原來這裡也很富庶,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兩次蒙古西徵。
雖然蒙古很強,但是漢唐時期的匈奴、突厥也不逞多讓。因為即使被漢朝趕走的北匈奴殘部,依然在西遷歐洲的時候吊打歐洲建立起雄霸一時的匈奴阿提拉帝國。被大唐擊潰被迫西遷的突厥的一支經過衍變建立起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所以單純說橫掃歐洲大陸,蒙古和北匈奴殘部和突厥殘部來說都不算什麼優勢。更別提把他們趕跑的強漢和盛唐了。
蒙古與漢唐、明朝相比,誰的實力更勝一籌?
蒙古和匈奴、突厥前輩都一樣,都是典型的草原遊牧民族。引以為傲的都是精銳的起兵和來去如風的作戰風格。相對中原王朝來說,遊牧帝國的的機動性大大超越中原王朝。況且遊牧戰士逐水草而居,所以我們無法直接比對三個遊牧政權孰強孰弱。那麼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對手實力如何?
漢朝初立的時候,由於常年的戰爭對經濟破壞相當嚴重。甚至連丞相上朝都乘坐牛車,連馬車也湊不齊。經濟的破壞加上相對較小人口的基數限制了漢朝軍力的發展。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經過文景之治的物質積累,西漢組織起了裝備鋼刀鐵甲、成建制的騎兵軍團,開始對匈奴的徵繳。為了保持戰馬的體力除了吃草外還叫餵食小米等細糧,所以漢朝滅匈奴的一系列戰爭都是以雄厚的國力為基礎的。
以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漢朝將軍們越打越自信,真正做到了北逐大漠,勒石燕然的豐功偉績。彪悍尚武的民族個性加上對匈奴屢戰屢勝的成果讓大漢自信爆棚,甚至陳湯就敢矯詔以劣勢兵力擊殺北匈奴單于。最後喊出了那句讓人熱血沸騰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豪言壯語。可以說大漢和匈奴是針尖對麥芒,頂著鼎盛時期的匈奴生生地打服。匈奴作為遊牧政權擅長的騎兵來去如風的戰術漢朝也瞭然於胸,甚至漢朝的起兵團把此項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
匈奴雖然當時沒有西徵歐洲,那是感覺沒有必要和全局視野欠缺的問題。並不是說匈奴沒有這個能力,在所認知的範圍內基本上也是無敵的。甚至北匈奴被擊敗被迫西遷的匈奴殘部依然可以吊打歐洲,建立起龐大的匈奴帝國。所以從這種意義來說,匈奴實力絲毫不亞於蒙古帝國。所以小編認為漢朝即使對上蒙古帝國也可以戰而勝之。
我們再來看唐朝: 漢朝70年平定匈奴,大唐平定突厥用了三年。這不能說突厥弱小、匈奴強大,也能能依據此項指標判斷漢、唐的實力上的差距。唐朝面對的是東西分裂後的突厥,而且由於唐朝初年保持了較好的經濟基礎,所以在渭水之盟後迅速恢復實力的唐朝組建了精銳的騎兵和陌刀隊。其實突厥此時的實力已經有所下滑,所以可以對東西突厥分而殲滅。
唐朝兩百多年的國祚歷史,幾乎每年都在打仗。隨話說百戰出精兵,所以唐朝的戰力相當強悍。大唐同時抵禦來自草原、吐蕃、西南南詔等共同的壓力,依然可以保持大部分的勝率。況且唐朝是個開放的王朝,不斷吸收國外人才為自己所有。所以在大唐軍隊中類似高仙芝、顧樸懷恩這樣的草原或者國外將領非常多,所以唐軍的戰法多樣。遊牧民族的戰法對唐軍來說一點都不陌生,所以從這個角度推測唐朝對戰蒙古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蒙古對明朝誰強?
明朝能夠擊敗蒙古的因素有幾個:第一是蒙古已經過了自己的巔峰時刻,進入了下半場。中原繁華富庶的生活消磨了軍隊的戰鬥力和意志,軍隊內部也腐敗橫行。第二就是明朝科技的發展,火器相當發達。明軍精銳的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在歷次對戰蒙古的過程中屢立戰功。
雖然明朝推翻大元建立了統一的王朝,但是始終沒有能夠消滅蒙古或者說把蒙古趕走。甚至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對蒙古採取的是防守態勢。如果蒙古遇到朱元璋、朱棣時期戰力巔峰時刻,有火器的加持應該是明朝佔優。如果是明朝中後期面對成吉思汗的蒙古,可能就要吃大虧了。很有可能會步南宋的後塵。
小結:
綜上所述崛起的蒙古的實力不如漢唐,但是面對明朝要分兩種情況。因為畢竟添加科技的發展,熱兵器和冷兵器的較量不好直接進行比對。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