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會暨開班典禮
2019年11月,成都市教育局印發《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施方案》,通過政策傾斜扶持、名校名師引領等方式,多措並舉,三到五年內重點將67所公辦初中打造為「家門口的好學校」,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現優質初中倍增。
時隔一年,成都市初中強校工程有了新動作。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在成都市樹德實驗學校(西區)舉行全市公辦初中強校工程推進會,啟動強校工程實驗校校長專題培訓。
為什麼要建公辦初中強校工程? 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初中強校? 初中強校工程應該怎麼做?針對這些問題,此次培訓都進行了解答。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表示,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成都市有著密切的合作,中心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成都市基礎教育發展及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相關工作。他希望利用初中強校工程這個平臺,廣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成都市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新路徑。
一、為什麼要建公辦初中強校工程?
據悉,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將解決初中學校教學質量不平衡,提高學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導學校辦學理念更新,重視基礎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初中學段。
二、什麼樣的學校才是初中強校?
是堅持五育並舉、依法辦學、家校共育的學校。
三、初中強校工程應該怎麼做?
1、改革完善招生入學制度。成都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民辦學校招生入學方式發生新變化,公民同招、公民同權,免試就近、禁止掐尖,公辦學校實行劃片和劃片隨機錄取入學,民辦學校實行電腦隨機錄取。掐尖招生、考試招生的時代將逐漸成為歷史,免試入學將成為新常態,公民辦學校生源質量將基本處於同一起跑線,為公辦初中學校強腰提質提供了公平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教育生態。
2、改革教育評價制度。教育評價改革被喻為教育綜合改革「關鍵一役」,牽一髮而動全身。解決好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是全面充分激發教育事業和學校發展生機活力的關鍵一步。
3、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今年,部省市先後出臺文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敲響了近年來規範治理培訓機構的「最強音」。成都將利用「網際網路+教育」和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手段,通過管理端、機構端和家長端,提供機構情況、培訓內容、課程設置、收費標準等多項功能,實現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公開化、透明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對違規行為「零容忍」。
4、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選優配強初中校長。推進初中校長貫通培養,鼓勵高中學校管理骨幹交流到初中任職。探索形成有利於優秀校長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和政策導向,構建初中校長分層分類培養培訓體系,做好青年校長和名校長後備人選培養工作。實施初中校長素質提升計劃,對全市初中校長開展全員培訓。
名校支持引領。成都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要為每一所實驗校確定1所成都市領航高中或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新優質學校等優質名校作為「支持學校」,在教育教學各方面實現共建共享。
專家團隊專業指導。成都各市、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科院組建各級專家團隊,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於3名指導專家,指導各實驗校開展強校建設工作。
強化評價監測導向。成都市教育局將「強校工程」納入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內容,各區(市)縣教育督導部門將強校工程建設納入專項督導,市、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機構定期對實驗校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作為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參考。
四、學校層面怎麼做?
1、堅持問題導向,在精準施策上下功夫。找準學校問題所在,邀請有關專家給予指導,針對問題入手擬訂學校行動方案,強弱項,補短板。
2、聚焦常規管理,在強化質量保障上下功夫。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強化集體教研,落實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與反饋、輔導、學業評價教學環節基本規範,構建「傳統與現代融合,文化與科學互動,學習與研究並行」的課堂教學體系,全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聚焦教學改革,在信息化教學上下功夫。成都市作為教育部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各校應該充分利用實驗區建設契機,創新信息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運用能力,鼓勵教師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式,助力課堂教學、作業布置、學業質量分析等多方面的變革,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陳淋 圖片由成都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