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上海市教委發布了《關於實施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意見》,著力通過制度創新、政策支持和項目化實施,聚焦質量提升,把百所公辦初中辦成「家門口的好初中」,從而帶動面上公辦初中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在浦東,有18所市級實驗校和10所區級實驗校,獲得了政策扶持、項目化實施、專家支持等各種外力支持。老教師「重煥活力」,課堂變得「有為有效」,本地生源日漸回流,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依靠外力的支撐,藉助自身的功力,這兩年來,這些學校均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升。12月23日,浦東新區初中「強校工程」中期推進會上,實驗校分享了這兩年來的經驗和成果。
「拜師」校長加入「大集團」
地處高橋古鎮的上海市育民中學,青瓦白牆,坐落在曾經上海十大私人花園之一的「承園」裡,是一所擁有70多年歷史的普通完中。
兩年前,育民中學成為上海市首批強校工程實驗校,之後,學校加入了進才教育集團、進才中學北校成為學校的支援校,特級校長金衛東校長帶領骨幹教師來到育民中學「把脈問診」,提出全方位支援幫帶的舉措,市區專家與13位青年教師結對帶教,進行手把手專業指導,教師柔性流動,共同教研。兩年來,這些青年教師在教育理念、課堂教學能力以及科研水平上均得到了較大的鍛鍊和提高……兩年來,一系列的「利好消息」讓這座擁有悠久歷史的老校煥發出了新的「青春」。
育民中學校長柴建榮說:「兩年來,在市區專家和集團、支援校的大力幫助下,我們學校強校建設各項目標正在闊步實現中。」
人才隊伍建設,是強校工程中的重要保障。據了解,兩年來,浦東新區調整了12所實驗校學校校長,結合「雙名工程」,所有市實驗校校長均已被列為名校長培養對象,其中,3所實驗校校長由特級校長擔任。此外,18所實驗校全部加入了教育集團,每一所實驗校都有一所集團內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或優質品牌初中學校等進行結對支援幫帶。
此外,浦東還組建了一批由57人組成的專家團隊,成員均為課程、科研、學科、德育專家。為每所「實驗校」配備不少於3名專家,進行針對性蹲點、個性化指導。同時,建立科研員、教研員和德研員蹲點制度。
做強師資「群老變群寶」
師資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因素。在28所實驗校中,不少學校都遇到了「結構性缺編」和「師資老化」的難題。如何破題,浦東新區也想了不少辦法。
目前,浦東已為每一所實驗校配備兩名名師(含培養對象、特級教師),做到每一所實驗校有不少於5%的教師納入「種子計劃」,市實驗校的種子教師平均比例已達9.33%。
教師平均年齡偏大,是很多實驗校面臨的現實難題。浦東新區對實驗校教師招聘給予傾斜,遴選一批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充實實驗校的師資隊伍。在去年市級「強校工程」實驗校新招錄的29名教師中,碩士研究生11人、985及211高校畢業生6人;今年,通過公開招聘、區內硬性流動,浦東又為市級「強校工程」實驗校招錄配備教師26人,其中碩士9人、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5人。
兩年來,實驗校隊伍建設在以上有力措施支持下有了明顯提升。目前,18所市級「強校工程」實驗校的千餘名教師中,高級教師達111人,平均佔比10.7%,最高的實驗校達到了17.6%。
比如,浦涇中學的師資隊伍就有了明顯的變化。2020年,學校45歲以上的老教師佔比達到了73.5%,伴隨著強校工程項目,學校首次有機會參加了上海市課程領導力項目組。在項目組裡,學校由資深老師帶隊,以團隊的方式予以實施研究,激發了老教師的活力和能力。
老百姓認可度逐步提高
今年,吳迅中學迎來了喜訊:中考合格率達標,中考最高分達604.5分,學生被復旦附中錄取。自從成為強校實驗校後,學校為以構「有為課程」、創「有為課堂」,做「有為教師」、育「有為學生」實驗項目,而今年的中考,讓學校向「有為學校」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而根據浦東新區強校工程的數據:18所市級實驗校的中考平均合格率已連續兩年提高,其中有6所學校連續兩年合格率有所提高(含保持合格率100%)。10所區級實驗校平均合格率較兩年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正日漸成為老百姓們認可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而隨之變化的,還有本地生源的流失率:近兩年,18所市級實驗校本市戶籍的平均流失率逐年下降,其中有10所學校連續兩年流失率下降;10所區級實驗校平均流失率較兩年前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家長對學校滿意度逐漸提升。
此外,學校活力也得到了充分激發。位於金橋鎮的新陸中學,辦學基礎較為薄弱,生源較少,教師動力不足,學校發展較為落後。2018學年,新陸中學成為上海市百所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實驗校,開始實施初中強校工程。2019年6月,以該區域學校資源調整為契機,新陸中學師生分流至高行中學(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此後,教師的積極性得以調動,教學狀態有了明顯的提升。
位於花木街道的由由中學同樣作為辦學基礎較為薄弱的學校,一直以來難以滿足該區域家長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訴求。2018學年,由由中學開始實施初中強校工程,並加入進才教育集團。在校舍、師資、課程等資源得到進一步統整後,優質教育品牌示範輻射力度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