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教你發現用戶的痛點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要找到用戶的痛點!」

無數營銷人產品人每天都在問這個問題。

今天,李叫獸就用一張圖,講一下如何利用已有的信息,找到用戶的痛點。

首先,我們先定義下什麼是「痛點」。

畢竟,克勞塞維茨說過:

本文講的「痛點」,就是指讓目標用戶付出某種行動的最大阻礙。

比如在美圖秀秀之前,大部分圖像處理軟體(比如PS)都專注於提高處理圖像的性能,這個時候,讓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的最大阻礙是什麼呢?

我想可能並不是圖像處理的性能——對大多數人來說,PS的性能已經足夠好。

這時,讓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最大的阻礙可能是易用性,因此「易用性」可能就是痛點,而抓住這一痛點,專注於提高易用性的美圖秀秀就取得了初期成功。

好了,那麼如何像當初的美圖秀秀一樣發現用戶的痛點呢?

其實,只要你具備了基礎信息,畫一張圖就夠了。

首先,畫一個橫向的箭頭,把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的全過程:

上面應該是一個正常用戶使用圖像處理軟體的全部過程:先下載,然後學會怎麼用,然後使用它做圖片。

然後,你需要找出在每個階段,影響用戶行為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一般來說,可能影響用戶行為的因素有:

  • 性能/效用:這東西能不能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 形象:是不是符合我個人形象的?
  • 可靠:是否存在風險?是否用起來不穩定?
  • 容易:做出該行為是否很容易、不需要思考?
  • 價格:做出該行為花錢多不多?

接著,你先把過去市場上產品聚焦點描成「橙色」:

如果具備行業的了解,你就會發現:過去,以PS為主的圖像處理軟體專注於提高性能和可靠性,同時能夠幫助它的使用者塑造「專家」的積極形象。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在圖中的15塊方格內,阻礙用戶的最大因素是什麼?(也就是痛點)

你就會發現:下載、學習和使用3個過程都不夠容易,而且在下載過程,往往需要付出價格。

(如果不知道,可以進行簡單的用戶訪談。)

然後,你就可以定位用戶痛點了:

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尋找痛點?

因為用戶需求和行業都在不斷變化,過去被所有人「想當然」認為是痛點的屬性,很快可能就不再是痛點,而這時在大多數廠商一窩蜂聚焦於「曾經的痛點」時,你挖掘了新痛點,就可能逆流而上。

大多數人的思維是「基於原有的問題,我的解決方案是對的嗎?」——「如何比別人更好地提高性能?」

而「尋找痛點」則是考慮「我是否提出了正確的問題?」——「提高性能是不是一個好問題?如果不是,應該問什麼新問題?」

所以,尋找用戶痛點的過程,往往意味著「提出新的問題」,而不是「原有問題提出正確的解決方案。」

如何尋找?你可以用上面講過的方法,畫出用戶的整張「痛點定位圖」,尋找對用戶的最大障礙來源。

縱向尋找

在同一個過程中,縱向尋找阻礙用戶的最大因素。

比如過去的胰島素(病人買回家自己注射,用來治療糖尿病)市場,大部分公司的聚焦點在於使用過程中的「性能」和「風險」,致力於研發更高純度、更高穩定性的胰島素產品。

這在過去是合理的,因為比起純度10%的胰島素,純度50%的胰島素顯然更能解決病人問題。

但是隨著大部分知名品牌胰島素純度都提高到99%以上,繼續提高0.1個百分點的純度雖然耗費巨額資金,但是對消費者的使用卻影響甚微。

這個時候,同類品牌都加入了胰島素純度的競爭(類似現在手機輕薄、屏幕等競爭),而Novo Nordisk卻重新問自己這個問題:

此時,阻礙消費者使用最大的因素是什麼?

然後它發現其實並不是「性能」和「風險」,而是「形象」和「容易程度」。

  • 形象:胰島素消費者其實都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們是糖尿病。
  • 容易:過去的注射器非常麻煩,需要提前消毒並且注射。

所以他們轉變了戰略的聚焦點,不再花費大量精力提高純度和穩定性,而是幫助消費者提升形象和容易程度。

最終,他們研發出了這種「筆形」的胰島素,不容易被識別,幫患者遮蓋了「糖尿病人」的形象,同時不需要用針注射,提高了使用的容易程度。

所以,縱向尋找痛點,你需要先找出影響某個環節的全部因素,然後看哪個因素是消費者現在的最大阻礙。

橫向尋找

你還可以橫向尋找:如果所有的競爭者都在關注用戶的「使用」階段,那麼我可能應該看看其他階段有沒有痛點機會。

比如汽車行業,用戶前後經過了購買、使用、修理、拋棄(轉售)這幾個環節。

而在大眾甲殼蟲之前,歐洲所有的汽車公司幾乎都聚焦於用戶的「使用環節」。為用戶造出性能越來越好、也越來越讓人有面子的汽車。

而甲殼蟲卻發現:這並不是當時對用戶的最大障礙。因此適當降低了在使用階段「效用」和「形象」上的投入,轉而優化所有階段的容易程度,同時提高使用階段的適用性(適應更多的路面情況)。

因此大眾造出的甲殼蟲外觀常年不變,也不能讓開車的人更有面子,但是容易買到(銷售渠道)、容易駕駛、維修方便(因為使用了標準化配件)同時容易轉售(因為樣子常年不變)。

再比如,70年代在美國主打性價比的汽車品牌,在痛點定位圖上是這樣的:

這個時候如果問:價格敏感用戶的最大阻礙是什麼?

就會發現這個關鍵阻礙並不發生在「購買階段」,而是發生在「使用階段」——因為石油危機,不論買的車多便宜,高昂的油價讓人「買得起開不起」。

所以,主打省油的日系車大舉進入美國市場,大獲成功。

所以,尋找痛點時,可以問自己:消費者用我的產品分為哪幾個階段?現在哪個階段是他們的關鍵障礙?

比如過去中國的手機市場是渠道為王,手機廠商幾乎一半的利潤分給了渠道商。通過大量的渠道,手機廠商提供了購買的便利性:

「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買到手機,可以拿在手上一一比較,而且可以當場買走,不用等待。」

那麼同樣是1000-2000價位的手機,消費者的主要障礙發生在什麼階段呢?

其實很容易發現,主要障礙發生在使用階段(2000的手機性能太差),而不是購買階段(想要很便利地買到)。

所以這就是最初的小米手機,大部分廠商努力的重點在渠道(「購買階段」),小米的努力重點在產品性能(「使用階段」)。

不光可以用於尋找產品痛點,還可以用於文案痛點

比如肯德基搞過一個在線優惠活動,文案如下:

如何分析這個廣告呢?

首先我們先列出消費的行動過程:先看到文案,然後參加活動。

然後找出每個階段的主要驅動因素,比如:有興趣、很容易做到等。

就會發現這個文案的聚焦點在於:提高活動的吸引力,讓人產生興趣(比如足夠的優惠)。

但是如果問:現在限制消費者參加活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案應該是:整個過程太複雜,不夠容易。

這就意味著:刺激人參加活動,痛點應該是「降低複雜性」,如果不降低複雜性,一味提高獎勵可能也沒有作用。

靈活運用方法,還可以換一種方式,分析文案的有效性。

比如這個公益廣告文案「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首先,我們先看人認知這一廣告信息的過程:

  • 注意:注意到這個信息,激發了頭腦的相關聯想。比如看到「壯陽」聯想到「性」等印象。
  • 理解:理解這個信息的意思。
  • 信服:信服剛剛所理解的信息。
  • 刺激行動:因為信任這個信息而改變了行動。

然後我們在縱向寫上廣告想要讓人接受的信息。

比如「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實際上包含2層信息:

然後把這個廣告產生的所有影響塗成橙色,就會發現是這樣的:

「用海豹鞭不是真男人」這個信息缺乏說服力,基本上只是引起了注意並且讓人理解。

然而,通過隱含「海豹鞭被認為可以壯陽」這個信息,讓很多本來沒聽說過海豹鞭的人,第一次知道了海豹鞭可以壯陽,並且更加信服(否則怎麼會打廣告說不要吃呢)。

所以,這個文案很可能會起到反面效果——為海豹鞭打了廣告。

畢竟,如果是海豹鞭銷售公司的廣告文案,估計也可以這麼寫:

真正的男人不需要海豹鞭

但,如果你沒有他們那麼強

請聯繫我們購買:XXXX.com

這也是為什麼自殺相關的新聞曝光後,自殺的人會變多。

總之,既然文案是為了改變用戶的行為,那麼設計文案的時候也要分析:

限制用戶改變行為的關鍵障礙是什麼?

改變用戶的某個習慣

除了產品設計、文案設計,其實幾乎任何一種涉及改變的活動,都需要分析痛點,找到影響對方的關鍵障礙。

比如假設你想幫助人戒菸,那麼首先列出吸菸的全部過程:

然後列出每個過程對應的影響因素,比如:

  • 效用:給人帶來正面體驗;
  • 形象:提升形象;
  • 風險:是否有風險
  • 容易:過程是否容易做
  • 價格:是否需要花費很大成本

找到了這個矩陣,你就會發現過去幾乎所有的戒菸幹預方式,都聚焦於「吸菸」這個過程,而且是「吸菸」的風險這個過程:

(強調:吸菸有害健康)

比如這個創意廣告:

而其實可以有效幹預的痛點有很多:

比如降低送煙的形象,想辦法讓送煙變成一種丟臉的行為。

比如降低吸菸的效用,讓大眾相信吸菸其實並不會提高注意力,等。

甚至,構思這篇文章本身,李叫獸也在定位痛點:

我的目標是讓讀者更多地學會如何定位用戶的痛點。

首先,我列出了定位用戶痛點的過程:

收集信息、了解哪些感受可以改變行為(心理學理論)、綜合利用信息和理論。

然後每個過程,都需要讓讀者「想要」這樣做,並且「容易」做到(講技巧)。

最終,我發現讀者看文章只有3分鐘時間,不可能把所有的心理學理論概括清楚,也講不完用戶調查方法。而且發現大部分人的關鍵問題並不是信息或者知識太少,而是沒有巧妙地利用這些知識。

所以把這篇文章解決的痛點定位成了最右下角的一部分:

結語:

很多人沒有找到用戶的痛點,並不是因為欠缺信息(比如不知道用戶怎麼想的),而是沒有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

而如果你重新思考自己已經知道的,分析用戶的每個動作過程,就會發現:痛點更容易找到!

#專欄作家#

李叫獸,微信公眾號「李叫獸」(ID: Professor-L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本名「李靖」,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管理碩士,網際網路營銷顧問。出人意料的商業分析,用科學方法而不是主觀判斷來分析商業問題。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青山物語沒解決用戶「吃拉麵」痛點,因為根本不痛
    「青山物語並不是解決了痛點,而是創造了新痛點」在青山物語本名料理屋出現之前,用戶怎麼吃日料呢?方式一到店享用:去家周邊、電影院所在商區,親子活動商區,客單價150左右;方式二外賣打包:餓了麼、美團隨地點餐,50元客單價完美搞定;
  • 這個「BBC」模式,真的懂「用戶痛點」
    因為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豪sir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點「在看」!!! 1 最近,艾米總是覺得「腦袋痛」,原因嚒,別墅裝修太讓人「上頭」了。 去年底,艾米買的別墅交付了,因為冬天不是裝修好時機,她想著開春以後再開始。
  • 一張平面圖教你AI入門
    後來二七收到很多小夥伴的留言,都說想學學AI,畢竟多一門技能,以後繪圖就多一個選擇,不用再死死抱住PS不放手啦~所以,這一期,二七以一張上期文章中提到過的肌理填充的樣圖為例,來教大家AI入門~本期教程難度:易,還在暑假休閒的小夥伴們,不妨趁著休息時間來掌握一波新的技能,而正在為作品集奮戰的小夥伴們,AI的小技巧或許能幫你事半功倍哦~好啦,先來看看咱們要做的是一張怎樣的圖吧
  • 如何才能找出產品的痛點?
    從場景一和場景二來看,滴滴已經很好地解決了用戶的基本出行問題,通過順風車、快車、專車3個模式解決了用戶不同方面的痛點,滿足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但場景三和場景四展示了用戶在其他方面的需求,在這些場景下,滴滴未能滿足這些需求,就成了用戶的痛點。產品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解決用戶的痛點,當這些痛點被解決後,作戶就會對這款產品產生依賴。
  • 艾永亮:不要讓產品經理成為工具人,超級產品才能解決用戶痛點!
    常常看到一些企業家認為產品經理就該通過axure運用好函數、運算符、變量,才能做出高保真的原型圖,按理說Axure確實是一大利器,但這樣做出來的產品,其實並沒有什麼用。據艾永亮超級產品所寫的文章,關於原型圖,我們要明確,大部分的產品經理做的是什麼原型圖?
  • 一張圖教你分清on/in/at用法的區別 再也不怕搞混
    一張圖教你分清on/in/at用法的區別 再也不怕搞混       [來源:新浪教育]      2018-04-06 09:55:21 今天,
  • 玩具租賃,到底在解決用戶什麼痛點?
    這麼高的定價究竟在解決用戶什麼痛點?為什麼價格這麼高?都是費雪、小泰克、Step2等國際大品牌;每件玩具都要經過物流配送;每件玩具都要經過7層消毒工序;以上這些,都是給用戶提供超預期的體驗,無可厚非,但是為了超預期的體驗,導致租賃費用也超預期就得不償失了。
  • 玩具租賃到底在解決用戶什麼痛點?
    這麼高的定價究竟在解決用戶什麼痛點?為什麼價格這麼高?1、都是費雪、小泰克、Step2等國際大品牌;2、每件玩具都要經過物流配送;3、每件玩具都要經過7層消毒工序;以上這些,都是給用戶提供超預期的體驗,無可厚非,但是為了超預期的體驗,導致租賃費用也超預期就得不償失了。
  • 一張圖教你讀懂購車發票
    一張圖教你讀懂購車發票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  2016年01月22日08  大家買車的時候,4S店或者賣車的都會給你開購車發票,但是大家真的從發票上讀懂了什麼嗎?一張汽車發票,主要包括下面幾個信息:1.購車的車輛信息,比如車架號、發動機號、車型信息等;2.購車人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證號。
  • 知乎× 萊克|知+ 案例:找到用戶痛點,細分場景
    市面上看到的無線吸塵器,大多是手持無線吸塵器,傳統稱之為槍式,就像一把槍一樣,這種吸塵器使用時存在手感重,長時間使用易手酸、疲勞的問題,考慮到中國家庭用戶的痛點,萊克發明推出了開創了「立式無線吸塵器」這個新品類,用於解決亞洲人使用傳統吸塵器時手感重、易手酸的問題,讓身材嬌小、臂力較弱的亞洲女性也能輕便使用,立式設計利用了「四兩撥千斤」的槓桿原理,使用起來非常輕便
  • 一張圖教你辨別手上的勞力士生產年份
    一張圖教你辨別手上的勞力士生產年份一般對於手錶相關的日期,我們最為關注的無非就是保修卡上面的購買日期,那可是關乎手錶後續保修的重要日子。至於出產年份,手錶又不是像是食品一樣有保質期,必須清楚知道生產日期。
  • 一張圖讀懂「用戶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通過用戶喜歡的方式給予他們想要的結果,就會富有成效,這是大家很久以來就已知道的成功商業秘訣。」   ——《贏在用戶》   成功的商業案例告訴我們,產品決策過程中了解真實用戶需求非常重要。
  • 一張圖教你打包留學行李箱
    點擊閱讀上周文章一張圖搞定美國駕照 | 留學生必備收藏這次,我們來說另一件最讓大家頭疼的事,去美帝留學,到底應該帶些啥?!!!留學君帶你盤點那些你不得不帶的東西,那些過海關一定會被扣的東西,還有你帶了發現後悔的不要不要的東西!老乾媽、辣條、衛生巾……你真的都要帶齊麼?
  • 4個數據驅動用戶增長的痛點背後,有3套最優解!今天就聊這個
    用戶增長之路上的那些大坑現在,讓我幫大家回顧一下,我們經常使用的各種平臺工具,都有哪些痛點?而最大的痛點就是做埋點,因為業務方和技術方在這裡會有一個天然的矛盾。業務方如果想深度分析各個細節點,埋點就一定要精細;但對技術部門來說,精細埋點就意味著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這會嚴重影響到其他的工作進度。
  • 進了咖啡店不會點咖啡?一張流程圖,教你選擇喜歡的咖啡!
    「你喜歡和什麼樣的咖啡?」一張圖教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咖啡!1、意式濃縮咖啡店裡大部分的咖啡都是以這個為基礎的,純咖啡,無奶無糖,非常濃烈,很苦!2、美式咖啡咖啡店裡的美式咖啡就是用前邊的意式濃縮加水得到的,而美國人家裡喝的美式大多數用濾泡式咖啡機製得的。
  • 產品經理必須搞定的需求、痛點、癢點、爽點!
    你有一塊麵包,用戶餓了,你的麵包就能賣出去,飢餓就是需求,需求決定生產。 PM應該關注一些更深層和理性的層面,去挖掘出用戶們的真實想法。需求基於場景,產品從用戶的需求中產生。 3.如何發現需求?
  • 解決旅遊行業突出痛點 每天三成用戶在海外使用有道翻譯官
    暑期不僅是國人出境旅遊高峰期,也是旅遊行業痛點暴露得最為突出的時期。   試問在面對誘人的異域風情宣傳廣告時,是什麼讓你裹足不前、倍感猶豫?很多人會回答:語言關!對於熱衷出境遊的國人來說,語言溝通大概是出境遊過程中一道難以繞過的坎。
  • 北初說創業:網際網路創業如何選產品,如何抓住用戶痛點?
    【北初說創業】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靠寫文章抓住用戶痛點,首先大家在操作這個之前一定要選對目標人群,抓住你項目的領域,比如有兩個領域擺在你的面前,一個是賣PPT模板的,另一個是利用朋友圈曬產品賺錢的,大家認為哪個能夠更快的賺到錢呢?
  • 一張圖教你看懂
    一張圖教你看懂有很多人,只要皮膚起小疹子,全部歸結於發炎。尤其是在老一輩根深蒂固的思想裡,得了病就是有炎症。其實,皮膚起疹子不要一味地使用消炎類藥物,這可能導致病情非但沒有好轉,甚至還會貽誤較佳的治療時間,後果會加重哦。皮膚起疹子其實主要分為溼疹和皮炎,它們都是由過敏因素引起的,皮損表現也有類似的地方,也都會出現皮膚瘙癢、起小疹子的症狀,所以有很多患者會混淆這兩種疾病。
  • 用戶不及Facebook?一張圖告訴你騰訊比FB更會賺錢
    用戶不及Facebook?一張圖告訴你騰訊比FB更會賺錢  黃粱 • 2017-08-22 10:32:33 來源:前瞻網 E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