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教師重獲當年教具 標本師講述動物標本修復全過程

2020-09-11 央廣新聞

  央廣網北京9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教師節當天,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收到了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的特殊的節日禮物——4件修復完好、神採奕奕的動物標本。

  這些標本可是林老先生的牽掛,是老人當年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有些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當天,館方代表正式將這些修復的標本歸還校方,完成了百歲特級教師的心願。

  很多人對動物標本的修復感到好奇:動物標本還能修?要怎麼修?真可以恢復如初嗎?

  為什麼要製作動物標本?

  動物標本的作用是為了還原動物在現實中的生態。作為教學工具,可為科學研究提供實物信息。同時作為博物館展品,可作為自然科學知識普及的工具。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標本製作師張湯銘表示,標本製作講究還原真實情況。比如:羊日常是什麼樣子,獼猴平日裡會做什麼樣的動作,這些都體現在標本的「姿態把控」上。這個過程不需要藝術誇張,而需要講科學、講現實。

  林老先生的標本的保存情況如何?

  張湯銘表示,林老師當年製作的這幾件動物標本相當好,均採用了當時先進的製作工藝。但由於年代久遠,標本有一定程度的自然老化和損壞。

  首先,工作人員將4件標本進行72小時的超低溫冷凍,這是所有進入自然博物館的標本的必經程序,目的就是殺滅它們身上可能存在的蟲子和蟲卵。隨後,工作人員對標本進行了初步檢查,發現小羊標本的耳朵下垂變形,豹貓的眼睛失去了光澤,獼猴遭到蟲腐,白額雁的羽毛髮生掉落。

  張湯銘介紹,當年林老師為豹貓標本選擇了傳統的義眼,這種義眼在長時間存放後會黯淡無光;同時,吻部等地方的光澤也都已經沒有了,其毛髮也呈現出不良狀態。白額雁的喙部以及腳掌的顏色幾乎掉完了,由於蟲蛀導致毛根缺失,羽毛一碰就會往下掉。而獼猴標本由於指骨和部分肌肉沒有去除乾淨,導致手掌和腳掌部分蟲腐非常嚴重。

  修舊如舊 修復過程不簡單

  在修復標本的過程中,張湯銘表示,白額雁羽毛的回粘是一大困難。工作人員需要為白額雁選擇合適的羽毛,毛的紋理、顏色過渡,都要符合其自然生態,不能選腹部的毛去補背上的毛。為了修舊如舊,工作人員沒有使用新的材料,而是使用了標本本身的羽毛,從其它不是很顯眼的地方移植了一片毛,去掩蓋那些羽毛掉落的地方。

  而後是梳理羽毛階段。張湯銘表示,梳理羽毛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正常做一件鳥類標本,在理毛這個程序上要花兩到三天的時間。難度在於要把每片毛都理順,這是一個非常費時間、非常費功夫的活。

  張湯銘認為,標本修復就是要修舊如舊。如果把老標本修成像剛剛做好的新標本一樣沒有老的味道,那便失去了意義。

  監製:楊超

  記者:楊揚

  編輯:潘雨薇

相關焦點

  • 上海百歲教師的特殊節日禮物:4件「高齡動物標本」修復好了
    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9月10日電(鄭瑩瑩)豹貓、白額雁、獼猴、羊,這4件「高齡」動物標本,10日煥然一新地陳列在上海市實驗小學內。剛經過專業標本修復的它們,是送給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的教師節禮物。
  • 「老古董」動物標本修復「重生」百歲特級教師的心願完成了
    在經歷了36天的修復後,四件由百歲老教師林有禹在60多年前製作的教具動物標本,以嶄新的姿態回到了學校的自然實驗室裡。而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標本修復師們,還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特別的標本製作體驗課。上午九點半,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和上海市實驗小學的雙方代表們,共同為重獲新生的四件動物標本揭開面紗。
  • 修復動物標本 還百歲老教師心願
    8月5日,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標本師們來到上海市實驗小學自然實驗室,將這裡的四件動物標本運送到上海自然博物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修復和養護工作。這些動物標本是上海市實驗小學特級教師、現年102歲的林有禹在60多年前親手製作的,今年上海的超長黃梅季讓林老師十分惦記自己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
  • 上海百歲教師收到特殊教師節禮物,四件「高齡」標本修好了
    袁婧攝今天,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收到了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特殊的節日禮物——4件修復完好、神採奕奕的動物標本。60年前,老人親手製作了這些教學標本,這些年來它們一直都是林老先生的牽掛。
  • 四件「高齡」標本修好了,上海百歲教師收到特殊教師節禮物
    豹貓、白額雁、獼猴、羊,這4件「高齡」動物標本,10日煥然一新地陳列在上海市實驗小學內。剛經過專業標本修復的它們,是送給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的教師節禮物。這些標本是林有禹當年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有些已有六七十年歷史。
  • 一批特殊的「高齡標本」存入自博館 只為還浦東百歲特級教師的心願
    從事標本修復工作11年的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標本師阮敏傑今天(8月5日)和同事們一早趕到了上海市實驗小學,這一次他們承擔了一項重要的任務:在經歷了超長梅雨季過後,有一批「特殊意義」的高齡標本急需儘快修復。
  • 四件「高齡」標本重回課堂,完成上海百歲特級教師心願
    9月10日教師節,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收到了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特殊的節日禮物——4件修復完好、神採奕奕的動物標本。當天,館方代表正式將這些標本歸還校方,並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蝴蝶標本製作體驗課,完成了林有禹的心願。2020年7月初正值超長梅雨季,林有禹十分惦記學校裡他親手製作的「高齡」教具標本,他通過媒體呼籲專業人士能夠加入到動物標本修復中,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自然科學。
  • 百歲特級教師收到最特別的節日禮物:60年前親手製作的標本被自博館...
    9月10日教師節,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收到了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特殊的節日禮物——4件修復完好、神採奕奕的動物標本。 這些標本可是林老先生的牽掛,是老人當年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有些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
  • 上海自然博物館迎百歲老人自製標本回館修復
    8月5日一早,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標本師們就忙碌起來了,他們準備著去迎接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先生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們。上個月,他們已經專程赴上海市實驗小學查看了這些標本的現狀,此次超長梅雨季過後,他們又再次上門將這些高齡標本運送到自博館,進行專業的修復和養護。
  • 上海自然博物館為百歲老人送上特殊的教師節禮物
    9月10日教師節,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收到了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特殊的節日禮物——4件修復完好、神採奕奕的動物標本。這些標本可是林老先生的牽掛,是老人當年親手製作的教學標本,有些已經有60多年的歷史了。
  • 動物標本師:讓生靈「起死回生」 製作過程避免血腥
    標本師的職業就是將死亡定格成永恆。1月20日,福州的一家標本公司的師傅在製作動物標本。
  • 他製作的動物標本栩栩如生 用筒子骨製作生物教具
    這些數據,對於後期還原動物的形態,有著重要作用。測量完畢,解剖剝離是第一步。龍富波右手拿著一把手術刀,先在肚子上開了條小口。「開口的深度很重要,不能傷到內臟。」他小心翼翼地將小狗放下,用手輕輕分離皮膚。「這隻小狗的皮膚厚度和紙差不多,很薄,所以這個過程有點長,得一兩個小時。」龍富波告訴記者,皮膚、內臟,剝離出來應該是一個整體。
  • 動物標本製作大師肖方:動物重生「魔法師」—資訊—科學網
    不過,相比這樣的行政頭銜,他「動物標本製作大師」的身份更為人所熟知。 從業三十餘年,大到犀牛、大象,小到鸚鵡、麻雀……動物園裡那些死去的動物,經過肖方之手剝皮去肉、重獲「新生」,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裡重現自己活著時的姿態。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在北京動物園的一方小樓裡專訪了肖方。雖是周六,他還是整齊地別著工牌,著裝簡潔典雅,細心準備資料,甚至專門準備了A4紙和鉛筆。
  • 青島一中退休老師姜鐵容:96歲仍記掛著為學生做標本
    他收集動植物,製成標本,並詳細記錄製作過程,為的是把標本送給學校,給老師學生們做教具。&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姜鐵容。
  • 青島一中退休老師姜鐵容:96歲仍記掛著為學生做標本
    他收集動植物,製成標本,並詳細記錄製作過程,為的是把標本送給學校,給老師學生們做教具。姜鐵容。60年前他就把課堂搬到海灘上1925年出生的姜鐵容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從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他原本入選了政府部門職員。「1949年解放,東北急缺老師,單位看我是師範畢業,就把我派去支援。」姜鐵容說,這個偶然的決定成就了他和教育的不解之緣。
  • 福州竟然有這麼大的動物標本動物博物館
    作為全國標本行業的龍頭企業,恆達擁有1000多平方米的展館和2000多平方米的標本車間和倉庫。該館,提供獸類、鳥類、兩棲類、昆蟲標本等近千件,同時配備了講解員和標本師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藝,為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和普及生態科學知識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
  • 阿衰:做植物標本砍棵樹,做動物標本,最後跑了白蟻,毀了學校
    不得不說阿衰的頭腦很聰明,但是想法太奇葩,做動物標本,找來了白蟻,最後損失慘重,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重代價。大臉妹就向阿衰展示了自己的樹葉標本,阿衰也是看到什麼就想學什麼,不考慮事情的實際情況,還有自己能不能處理得了,。直接看了一棵樹來夾書裡製作標本,這得多大的課本才能夾得住啊!不得不說阿衰把自己當傻子使的性格,不得不佩服。
  • 那些好看、逼真的標本是如何製作的?
    要製作剝製標本,首先要對剛剛死去的小動物進行仔細的清潔。接下來要對動物的屍體進行解剖,將皮膚與軀體分離。然後用鞣製液浸泡皮膚,同時塗抹防腐劑。最後用石膏或雕塑土重塑動物的軀體,將鞣製好的動物皮膚套到重塑的動物模型上,乾燥一段時間後,再對標本的形態進行最後的調整。
  • 老教師堅持20年淘魚做標本 建成魚類標本館(圖)
    藍老師堅持20年淘魚做標本  滬上首座以普通教師命名的校園魚類標本館本月下旬對外開放  昨天是教師節,75歲的退休教師藍鴻銘照例收到了學生的賀卡,但他來不及仔細看這些卡片,就匆匆趕回了育民中學。在實驗樓三樓,他打開一扇門,摸摸門口「藍鴻銘海洋魚類標本館」幾個字樣,笑眯眯地走了進去。這裡就是滬上首座建於中學校園裡的海洋生物標本館,也是首座以一個普通教師名字命名的標本館。「再過十來天,這裡就要對外開放了。」藍老師小心翼翼地將幾個掉落的標籤貼回標本瓶上,「這些標本都是孩子們親手做的,標籤上有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