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新一學年的開學季。
新高三的學生們進入了複習、總結、衝刺階段,而很多高三家長們也開始了高考志願的學習、了解,為孩子們明年的志願填報做準備。
志願填報的準備,歸納起來主要是三點:
本省、直轄市的政策和規則的學習;定位考生水平;對應院校、專業、城市的了解。
一、了解政策和規則
通過了解政策和規則,可以知道本省市設置了幾個批次,每個批次都有哪些院校招生,有什麼招生類型;每個批次採用什麼樣的投檔方式進行投檔,這些投檔方式的規則是什麼;自己孩子的身體符合不符合某些院校和專業的要求;孩子有沒有加分。。。
高考的招生類型非常多,招飛、軍校、公安院校、綜合評價、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強基計劃、預科、公費師範生、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中外合作、高職單招、港澳院校招生、醫學定向、藝體類、普通類。。。
這裡面有些類型需要提前報名,或者提前申報資格,比如招飛、綜合評價招生報名,可能很快就會進行或者已經在進行報名了。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也會在今年底就會陸續開始。而幾個專項計劃、省屬院校公費師範生、強基計劃、預科、高職單招等等的資格審查或報名或考試等,都會在明年高考之前的上半年各時間段就進行。。。
如果對這些政策不提前了解,對各時間節點沒有掌握,就可能錯失機會。當然,也可能本身不符合這些招生類型的報考條件,也可能對其中一些類型沒有興趣,那麼,只需要大致了解一下,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行,不至於今後有其他家長談到時,自己一無所知,而心裡慌亂。
而對批次和志願設置不了解、對規則不了解,就完全可能高分低報、錯失最好的方案,甚至面臨掉榜的風險。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這種例子每年都比比皆是,前段時間,我還寫個一個今年四川理科680分、全省605名掉榜的案例。
二、對孩子成績定位
全國各層次高校有2000多所,專業有600多個,比如在四川,本科層次,就有1000多所次院校在川招生,家長和考生,沒時間、沒精力也沒必要把這些高校都了解一遍。
因此,就需要對孩子的成績進行定位,然後以此為參考,在這成績上下一定範圍內選擇學校來進行了解。
在成都,高三年級會進行三次全市的診斷(模擬)考試,可以通過診斷考試的全市排名,按一定係數換算成大約的全省排名,以此來定位。這種換算,是根據往年成都市考生的高考市排名與全省排名的對應關係得出的,具有較高的參考性。
如果其它省市沒有這樣的換算,也可以根據考生在自己學校的年級排名,以及本校往年該年級排名附近學生的高考成績來大致定位。
三、了解高校、了解專業
大致定位了孩子的成績後,需在此上下一定範圍內,選擇高校和專業進行了解。
之所以要在一定範圍內,是因為孩子高三通過複習,成績會有波動,需要根據確切的波動方向進行修正;而且高考本身就有不確定性,可能臨場發揮超好,也可能發揮沒那麼好,只有多了解一些學校,最後才能應對各種狀況。
了解學校和專業,就需要了解高校的性質、類型、歷史、強勢專業、院校實力、畢業生就業情況、保研和考研情況、在本省市哪個批次招生、招多少人、招哪些專業。。。
需要了解各招生專業的學什麼、做什麼、主要就業方向、是否是優勢學科、與孩子的匹配度等等等等。
了解學校和專業,其實才是高考志願最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費時間和精力的內容,但往往,也是考生和家長比較忽視的內容。家長和考生,可能更多關心的是孩子的成績,可以讀哪所院校,而因此常常糾結於成績的波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