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應試教育盧安克的說法是:標準的考試方法是看人犯多少錯誤,而不是他的才能和表達能力。考試成績的標準是,一個人的才能不可能超過100,不能超標。如果一個學生的才能超過標準應該可以得到比100高的成績,但是應試教育不承認。
他想帶給學生的是:完成任務的才能和力量。至於什麼是任務需要自己去找。
我覺得應試教育是大眾教育,是為了達到一般標準,培養社會存在、繼續發展所需的人才,它的主要目的不是探索人的潛能、創造力、素養,雖然這些是創造社會價值更大的可能性,但是這確實不是現代教育所要完成的。
對於個人完善、提高社會大眾教育是差強人意的。盧安克的華德福教育是另外一種靈活的現實主義的現代教育法,這種教育和尼採的精英理論、和古希臘、文藝復興的通才教育從出發點上是截然不同的,和中國古代傳統的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也是不同的。他的這種素質教育和現在媒體上所謂的素質教育也有本質的不同,後者倒是有點古典教育的味道,講究個人修養、通才、個人幸福等,而盧的教育下的學生是為了能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任務」,對於現在大而全、無用的大學教育是一種很好的反例,但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畢竟,在中國教育種種矛盾中,突出的是社會的功利主義和教育理想的精英主義。意思是,功利主義的社會下教育完全是功利的,糟糕的是交錢卻沒有買到合格證,二是社會心裡,大部分職位是普通人做的辦事員,極少人是的領導者,廣告利用了攀貴心理提出精英教育虛設的概念,這是不切實際的。
精英教育所謂貴族教育,首先是大而無當的教育,不是為了職業發展而進行的教育,二這種通才教育是冗長、艱難、只與個人幸福有關。
最後,教育全部推給社會這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父母無論如何首先應該承擔責任,特殊才能需要和特殊人物拜師學藝,另外就是個人的悟性。